登陆注册
15437500000011

第11章 六盘山下,曾经的华夷分界线

宁夏基本上是“两山夹一河”的山水格局,黄河横穿中部而过,哺育了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北边有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限、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界限的贺兰山,南边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关陇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分界线,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的六盘山。

六盘山下的一个小小的关隘,从先秦时候到清朝中期,一直没有从中国名关的行列中隐身而去,要么是边境关口,要么是运输军资和军员的中转站。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关口具有这么长的“关历”,以及在不同朝代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个关隘就是萧关。

一 硝烟散尽,难掩边关沧桑

岳飞的一曲《满江红》让贺兰山名传后世,毛泽东一首《清平乐·六盘山》更使六盘山驰名中外。《满江红》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诗句,充满着激昂、悲愤;而《清平乐·六盘山》中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流露出的是一种英雄登高望远、踌躇满志和挥洒自如的气概。在地貌上,六盘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72.8%,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地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高原绿岛和天然氧吧。六盘山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意义最明显的是一度扮演边关,是一条明显的华夷分界线。

有人说贺兰山是男人风格,六盘山有女性气质。进入封建社会后,六盘山因其气候适中、林木茂盛、地理位势重要而成为著名的“帝王避暑胜地”。秦始皇、汉武帝均出巡、狩猎、祭祀于此,并在六盘山中避暑;南北朝时,六盘山也是北周武帝等人的避暑、巡游胜地;成吉思汗乃至元宪宗、元世祖等都到六盘山避暑过。其实,除却地貌上因为森林覆盖的清秀外貌,综观六盘山的战争史,这完全是一座军山。

身处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结合部的六盘山,自古以来就“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成就了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重镇要塞角色。这就决定了它进入信史时代,就开始的几乎没有间歇的战争史,义渠戎部族占领这里的上千年期间,就引发了周王朝和义渠戎部族在六盘山下的千年征战。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更是进入了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消灭义渠国后,秦惠文王时期,在今天固原的原州区瓦亭一带设置乌氏县,使六盘山东麓逐渐成为中原版图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六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如果把那时的中国大地比做一面湖水,那么以咸阳为圆心的中央势力,就像一个投进这片湖水的一块巨石,掀起了一层层波澜,且力量越来越弱,最弱处就是边疆。嬴政继位第二年,就开始了他的全国巡视,这是他执政秦帝国五次境内大巡视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就将巡视的目标放在六盘山地区,可见这里在秦帝国整个帝国疆域中的作用。秦始皇是第一个到六盘山地区巡视的帝王,这就拉开了中国帝王巡视这一地区的序幕。自此后,汉武帝六临六盘山,在此观览和眺望过苍茫悲壮的固原河山;成吉思汗曾被这清山秀水所吸引,在此纳凉避暑;忽必烈在这里宣誓,南下进攻宋朝残余的半壁河山;六盘山还是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并在天高云淡的景色中,挥就了伟大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公元前114年,汉朝在六盘山东部的今天固原一带,设置了安定郡,这里也就成了汉王朝的西北地区。公元前112年10月,汉武帝开始了他对六盘山东部地区的安定郡的巡视,下榻地点就在今天的固原城,出于对这一带大批军事力量布防后大批粮草运输的考虑以及汉帝国国都到这一带的交通遥远的考虑,汉武帝下令修筑帝国在西北的黄金大道——回中道,这是汉朝开发西北地区以及完善西北边疆地区交通的一次历史性举措,这条大路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汉政权瓦解后,六盘山地区一度陷入割据状态,刘秀带兵亲自前往六盘山东部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兵征战六盘山地区的帝王。当六盘山东部地区归入东汉政权版图后,开始盘踞六盘山西边的羌族成了东汉在六盘山以西地区的一个后患,六盘山再度成为汉廷的关注之地。

匈奴人一直没有放弃对这里的觊觎,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的赫连勃勃兵败后投奔镇守今天固原一带的鲜卑人没弈于,不久赫连勃勃在力量壮大后杀死了没弈于,在固原称“大夏天王”,六盘山地区从此进入了赫连勃勃的大夏国时期,这是匈奴人最后建立的一个政权。大夏国灭亡后,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匈奴人,在宁夏境内彻底退隐到了历史大幕之后。六盘山,是匈奴人在宁夏历史视野中最后谢幕的地方。

北魏时期,鲜卑人万俟丑奴在这里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固原设立了原州。从汉中来的宇文泰在镇压了万俟丑奴政权后,开始以原州为中心,苦心经营他的关陇统治集团,六盘山东西两边都走进了关陇统治集团的范围。

隋唐时期,灵州成了边地,六盘山地区没了战争,但是这里的军事地位并没有丝毫的下降,那些去边塞地区立功成名的诗人、将士甚至工匠等,都是通过这里前往边地的,六盘山,更多地扮演着一种汉地进入边地的边关角色。随后的六盘山,成了唐帝国的一个军马场,为帝国边疆守卫输送着一批批优良的战马。

从隋朝开始,六盘山的军马场就处于隋朝在陇右各地设立的24个军马场的核心地区。隋唐时期,在这里开始设置监牧机构,六盘山扮演起军事中的另一个角色——军马场。

二 马蹄声后,几千年的军马场

进入封建时期的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王秦始皇继位后出巡全国第一站选在了六盘山,汉武帝6次出巡这里,元昊用其一生武战中的多数精力攻取这里,成吉思汗不仅下榻于此还在这里画上了生命的句号。这些帝王为什么对这座主峰海拔只有2931米的山脉如此高度重视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除了重要的军事地位,在唐朝之前扮演着边关角色外,这里的马场决定了它备受历朝帝王重视。

19世纪的法国皇家院士让·布封曾经这样说过:“人类迄今为止所能从事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骏马。”马进入人类社会5000年的历史中,正是人类社会进展中最辉煌、最有成效的5000年。19世纪末,随着火炮、蒸汽机的出现,马在冷兵器时期产生的重大作用才开始减弱。宁夏大地上以及北部地区的马背民族的将士们,一次次南下,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祁连山下的山丹马、黄河首区的玛曲马、天山脚下的伊犁马、青海河湟谷地的大通马……和这些地区的名马比起来,六盘山下的马场出产的六盘山马,因为少了宣传和足够的知名度,而退隐在中国古代良马品种的分布图外,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里对中国古代马战的贡献。

“马上看壮士,月下观佳人”的时代里,马成了一种重要的军事资源和人文资源。不仅普通的兵士在马背上能成就一个军人的荣誉,内地的帝王同样和草原上游牧民族的部落首领一样,更是希望通过马背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草原的生存环境注定了闻着草味的人天生就是军人。高原上猛烈的大风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生存挑战,筛选出来的能为部族征得地盘以及牛羊的人,更是少数,正是这些人,在和中原地区的交战中,让平原上生活的人们看到了马上的力量。早在商周时期,生活在六盘山下的戎部落就是凭借着自己的马上优势,雄踞西北长达千年,也正是他们和中原大地上的商周以及后来战国时期的秦国的交战,使中原大地上的军士更加清楚了马在战争中的作用,看到马背上民族的优势在于大规模的骑兵是战场上制胜的王牌,骑兵在军事上的优势使得平原上的人对他们不得不刮目相看。在长期的战争中,他们总是胜利者,因而会引起更多的仇视,故而,有时候他们是尊贵而高傲的;有时,他们又是那么的自卑。这种复杂的心理,使他们不间断地跨过六盘山向中原地区不断发起进攻,使北方游牧民族成了历代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除了秦、汉、隋、唐外,大多数中原王朝的西北边境的驻军总是败在来自这些人的马蹄之下。于是,争夺六盘山的中原草场资源,引发了六盘山千年间的硝烟弥漫,其实拉启的也是一场游牧与农耕在这里连续两千多年的碰撞和融合之幕。

秦汉时期,六盘山逐渐成了汉族王朝的军马场。隋唐时期,专门设立牧马管理机构。中世纪时期的中国,“国之大事在兵,兵在马”。与前朝一样,宋朝认识到马政在国防上的作用和重要性。但缺少良好的牧场,导致宋朝的养马业很不景气。北宋著名的大臣包拯曾疾呼:“访闻广平虽分为两监,马只有五六千匹,不及往时一监之数,亦不销得此地,枉有废为闲田。”这种疾呼很快湮没在昏庸帝王日日沉浸的笙歌声中了。

西夏和宋朝在六盘山一带的战争,一定程度上是牧场的争夺,对马匹有着绝对依赖心理的党项人是无法忽视六盘山这一天然牧场的。六盘山不仅是良好的军马场,更是进可攻取长安乃至中原地区,退可守卫自己疆域的战略要地,六盘山地区因而成了宋、夏对峙的前沿,西夏便将自己战略扩张的重要棋子落在了六盘山地区。双方在六盘山地区拉开了近200年的拉锯战。元朝时期,成吉思汗晚年一度以这里为根据地,发动向周边地区的战争,以致自己在六盘山地区和西夏军队战斗时,中了西夏军队的连环毒弩,亡在了六盘山中。明代,宁夏北部成了明朝边地后,六盘山地区继续发挥军马场的作用,即便到了清朝,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叛乱,从宁夏调集军马和粮食,六盘山也再次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长征到六盘山时,在六盘山中的青石砭战役中,打败了国民党的一支骑兵部队,就将缴获的战马编成了红军历史上第一支骑兵连。

三 六盘山下:移动的关口

萧关之名。中国历代名关的名录中,一些关隘新增加,一些关隘消失了,但萧关的名字一直稳居中国名关之列。历史上的萧关究竟在哪里?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瞳孔里的萧关,扮演的角色有为了军事战备的马背之战,有中原和北地的农耕与游牧争锋,也有西域和内地的文化交流。萧关之侧,一条秦时期修建的直道延续了2000多年后,被一条蜿蜒而过的铁路(宝中铁路)代替;一个军事小镇被宁夏南部最大的城市代替。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红色地理上,毛泽东的一首《清平乐·六盘山》,使这个军事之关的侧面,更多了些军事意义上的文化味。抗战期间,蒋经国路过六盘山时,认为“过了六盘山,才能够看到真正的西北了”。六盘山下的萧关四周演变的民族史诗,是中国西北各民族流徙的一面镜子,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几乎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也使萧关之周的地区,成了一个民族文化交流的思想宝库。

宁夏大地上,关隘四布,最著名的关口是萧关,一扇中原王朝窥视西北少数民族的窗口。唐朝时中国境内至少有144处关口,萧关就被列为关内31处关口中的重要关口之一。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关隘体系发育最成熟与完善的时期,明朝人李贤在他编纂的《明一统志》中,在每府之下特设“关梁”一节,记述这个州府境内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隘和桥梁,六盘山下的萧关和瓦亭关就列于明朝458处重要关隘之中。1988年出版的《中华名关》中,宁夏的萧关和下马关、镇远关名列于中国113个名关中,无论历史烟云怎样云卷云舒,中国的关隘形势与数量怎样变化,萧关总是在名关行列。

六盘山对中国军事的重要性的最早凸显是在先秦时期,这是中国的国家与民族概念趋于成熟的时期,虽然整体性的、全国性的军事防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六盘山地区已经成了先秦帝王逐渐重视的地区。随着秦昭王将长城修筑在六盘山北麓的固原地区,在这里修筑军事关口已经成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军事举措和国防工程,这就拉开了这一带在秦汉时期扮演中国西北边关的序幕。

“关中”是随着秦帝国的建立而出现的一个地区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和关隘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地区也恐怕再没超过这个地区了,秦汉均定都在关中。关中就是四关之中的地区,这也是关中成为中国古代关隘体系最突出的地区,西北边就是萧关。秦汉时期,秦和西汉疆域最严重的威胁是六盘山以北地区游牧的匈奴,万里长城在六盘山下的修建,构成了当时中国“南有秦汉,北有强胡”的两大军事力量的对峙,也构成了当时中国民族人文分布中的大民族格局。

萧关成了先秦到西汉时期,中国西北边境地区最大的关口,戎、氐、匈奴、鲜卑等和中原王朝的交锋往往以这里为战场。从交通的角度而言,萧关也扼制着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的通道,奠定了我国古代西北交通网络的雏形。秦对西北地区的开发贡献的另一个层面表现在,依靠军事设施做保障的关口,往往也成了帝国和游牧民族交往的一个口岸,双方先进的技术、工艺,也在战争或战争的间歇悄然进行;同时,驻扎在萧关一带的军队需要大批军需,怎样从汉中运输到六盘山下呢?秦始皇下令修建具有高速公路意义的驰道,从关中到六盘山的“回中道”得到了初期开发。这样,以往出现在黄土高原上的狭窄小道上的军马,逐渐被大量的战车、商队代替,一个从帝都到宁夏的交通要道甚或交通网络形成了。六盘山下的宁夏南部地区和中原王朝之间的交流,因为萧关的兴起而日益繁荣。

汉朝建立初期,匈奴战马一次次跨过宁夏大地,向汉朝西北边境频频侵掠,萧关的军事防御作用更显得重要。在汉代,地域广阔的郡治,是由郡治的最高军事长官都尉分治的。由于萧关的军事地位,在安定郡未置之前,北地都尉便驻守萧关。汉文帝十四年(前165年),匈奴14万骑兵大举入侵,就是攻破萧关攻入关中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就记载了驻守萧关的北地都尉孙卬战死于和匈奴的交战中,战将一亡,军心大乱,匈奴人引发的战争烽火直达关中,京城长安震惊。孙卬成了汉朝第一个敢于抗击匈奴且为此殉职的边郡将领,在汉朝的边郡镇守史上,开了头功,成了汉朝边郡将士抵抗匈奴的表率,他的子孙被汉文帝封为“瓶侯”。在文帝封侯的28家中,瓶侯是唯一以当代军功受封的功臣之子。这一孙氏家族的功德显然来自萧关。西汉末年,一代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彪北游安定,专程来到萧关凭吊了孙卬。孙卬战死后,匈奴人的战马越过萧关,为汉朝敲响了警钟——失去萧关之庇护,关中就是匈奴人随时咀嚼的一块肥肉。

为了加快都城和萧关之间的联系,公元前107年10月,汉武帝下令修通“回中道”。由关中至六盘山下道路纳入全国交通干道网,北出萧关,就是关中平原通往陇东高原的交通要道,将整个长安通往西域的萧关古道贯通。那些从关中迁徙到黄河沿岸戍边、开垦、屯守的关中秦人与汉人,正是沿着这条古道,带着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长途跋涉前往边地。出了萧关,就意味着“走出国家的庇护”,那些推行先进管理制度的官员,那些带着建功立业梦想或被迫参军的人,同样带着惆怅或踌躇,带领这些秦人或汉人,前往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的地方。北出萧关的这些匆促的身影,促进了中原与边地的商业贸易,疏通和加速了中原与边地的商业经济和流通,也给那时的宁夏留下了最初的秦声、秦风、秦事和秦韵。

4世纪初,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北中国进入史称“十六国”的时期。六盘山下不但行政区划变更频繁,而且地方割据势力开始在萧关古道沿线角逐,萧关成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要地之一。东汉末至北魏前,萧关不仅失去了中国边防的角色,而且,出萧关连通西域的中西文化交流古道的角色也开始黯然失色。到了5世纪30年代,北魏开始统治北中国。524年,在高平设置了原州,又增设瓦亭县,萧关古道上出现了一个军事关隘:瓦亭。萧关古道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化、经济交流,一个军事关隘延伸出的古道,开始产生新的历史作用。

历史的车辙碾进隋朝时,宁夏北部地区成了边地,萧关古道成了为战争往返运兵的通道,六盘山下的广大地区,成了隋唐抗击突厥的兵源地和中原物资往前线运输的中转站。705年左右,唐朝在六盘山下专门设立的萧关县,是处在西域通往中原要冲的门户,也是唐代最著名、规模最大、地理最紧要的丝绸之路—长安—凉州北道必经之地,承担着长安—凉州北道线的繁忙运输。

唐代初期,宁夏不仅成了李唐王朝和宁夏北部地区以突厥为主的各少数部族政权的战争焦点,也成了不少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六盘山就成了来往军士和文人的中转站。“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在《上之回》中明确标出了他来到南部宁夏的具体路线:“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不难看出那些抱着决战沙场博英名的内地男儿,到了六盘山下就已经明显感到了边地的况味,已经闻见了战争的味道和道路的险阻了,同时,初唐时的萧关已经颇有边关角色,不乏西出萧关尽胡地的萧然心境。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关隘体系建设最有成就的时期,也是全国性关隘体系全面建成或规模初成的时期。唐王朝境内的关隘有151处,真正具有行政管理功能的关隘有26处,这26处关隘被分为上、中、下三类,上关是指在京城四面且有驿道的,在唐朝的6处上关中,就有原州的萧关。851年,鉴于萧关对唐帝国的作用,唐朝更升萧关县为武州,这又一次显示了隋、唐两朝对萧关的重视和开发程度。

五代时期,整个六盘山地区一度为吐蕃、党项部族据有,政权建制消失,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萧关道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西夏政权建立后,六盘山地区成了宋、夏交界地带,也是战争双方必争的要地。萧关的边地军事位置再次凸显,北宋政权在这里设置了州郡级建置——镇戎军,和西夏军队的交战中,这里既是军事要镇,又是区域网络的中心。

西夏灭亡后,萧关古道在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失去了保障关中的屏障作用,成了蒙古军队南下的要道,蒙元几代皇帝都曾驻跸六盘山。1273年忽必烈在元朝迁入大都之后,调整了六盘山下的行政区划,改原州为开成路,放弃旧原州城,选城南30多里的旧开远堡为开城路治所,六盘山下的开城成了元初政治、军事相兼的要地。1272年冬,皇子忙哥剌被封为安西王,“赐京兆为分地,驻兵六盘山”。正由于此,翻越六盘山的道路得以拓宽,使萧关古道显得更繁忙和重要。

明初,经常有蒙元军队残余势力南下,沿萧关道袭攻固原等地。明朝在北方边境线上设立了9个军事重镇,号称“九边”,宁夏就有两个,一个是以银川城为中心,另一个就是以六盘山下的固原为中心,萧关再次成为边境重镇。这9个关连起来就是一个大写的“U”字,东边的山海关和西边的嘉峪关恰好处在两个极端位置,而固原就处在“U”字的最低端。明中叶以后,蒙元余部鞑靼、瓦剌等势力入侵加剧,明政府为进一步加强防御,于1474年置延绥、甘肃、宁夏三边总制府于固原。随着固原城的作用凸显,连接固原和宁夏府的南北纵轴线——萧关古道再次发挥军用驿道的作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3朝,西北边境安全与否成了清帝国大厦平稳的首要问题,运往前线的兵源和军饷再次通过萧关古道抵达前线。这是萧关古道在历史上发挥军事作用的最后时期。清末以后,这里逐渐失去了它的辉煌,以致在中国众多名关中,逐渐被人们遗忘。

如今,只有那些散落在萧关周围的中国的文物,见证了中原文化和北地游牧文化交流的进程;那些古道上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以及西域沿途各国的文物,叙说着从这里来往的国际交流曾是多么的繁忙和兴盛。这也是中国众多名关中,谁也取代不了萧关的原因吧。

四 水伤,消失的湖泊和变苦的河流

秦始皇在咸阳登基时,手下的大臣无不长吁一口气,大家都认为天下已定,帝国的建立宣告霸业的成功。没想到,秦始皇在登基仪式后几天,就召集群臣研究国家的基本法度和体制。李斯建议:“周朝时信任他们的子侄,把天下分割后分给了他们,以为能成就万世家业,没想到年代一久,亲属间的关系疏远了,相互间形同陌路,反而引起了争执,导致攻杀频繁。我朝创立新制,对那些功臣和王子,可以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和封赏,决不能让他们去管辖封地,让一切权力归属中央,让全国令行禁止,让天下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咸阳,让全国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始皇帝的法令。”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施郡县制,命令李斯按照地理形势划定天下郡县。几个月后,李斯完成了将秦版图内的地方划分36郡的工作,其中第31郡延续了秦昭王于公元前271年设置北地的叫法,仍叫北地郡,管辖今天的宁夏。为了保持都城和这些郡之间通畅而快速的联系,秦始皇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连接全国的交通要道——驰道。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想知道自己派出去的军队经过征杀掳掠后,秦帝国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哪些边境才是帝国安全真正的威胁。于是,他在即位第2年就开始周巡全国,第一站就放在了帝国边境最不安全的西北部,他带领大臣沿着新修的驰道,向西到了六盘地区。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记载:“27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宁夏、进入六盘地区的封建帝王,他在这里进行了之前历代帝王延续下来的祭山活动。在六盘山巡视后,秦始皇继续进入今天宁夏的彭阳地区(当时叫朝那),秦始皇见到了他出巡以来遇见的第一面大湖——朝那湫,波光粼粼的水面四周,却不长草木,对这个奇特的现象,大臣上奏解释说:“自古帝王在名山圣水前要祭祀,如此浩渺的水域在我朝边境之地,不可不祭祀。”就此,秦始皇在这里进行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祭水活动,在1年后的泰山封禅活动中,他将朝那湫列为四大名川之中。《史记》中记载,当时的朝那湫方圆40里的水域,水流不停,四季水量没有增减。秦始皇在这里的祭祀,拉开了他祭水的序幕。

秦始皇一生出巡6次,六盘山是他第一个出巡的大山,也是他第一个祭祀的大山,开创了封建帝王祭祀山水的先例,比泰山封禅早1年,也为泰山封禅积累了经验;朝那湫是他登基后第一个祭水的地方,一直到1908年后,康熙皇帝来到宁夏,在横城古渡祭祀黄河,宁夏南北的两个地方,迎来了封建时期两个帝王的祭祀。

秦始皇离开后,这里延续了秦朝的长官太祝按一年四季主祭的活动,春天冰雪融化、夏天庄稼正长、秋天湖水结冰、冬天赛神报福等,都用酒和干肉祭祀。汉文帝还下令增加朝那湫的祭器,拓宽了祭祀的场所。一直到1306年,当地地震,朝那湫祭祀的庙宇建筑被毁,固原知州党项人朵儿赤率领当地官员还曾到朝那湫祈求雨水。明代时,这里的水域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逐渐减少。到清朝时,已经干涸成了处于深山中、人迹罕至的地方,成了当地人眼中“龙之所处”的地方了。

没有一件武器能像AK47那样在战争中受广大士兵的喜爱,这是一种全世界最普及的突击步枪,外形简单,重量只有9磅,重要的是它不会散架、卡壳或者过热,泥浆和沙粒都无法阻碍它的正常工作。苏联将它印在了硬币上,莫桑比克将它印在了国旗上。本·拉登在电视屏幕中的形象是手里始终握着一支AK47.20世纪90年代,利比里亚内战时的著名军阀查尔斯·泰勒始终拿着的武器是AK47.萨达姆一生爱好搜集各种枪支武器,其中特意为自己打造了一支22K金的AK47,与其说是一件武器,还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

20世纪40年代末,当世界上的步枪只是5发~10发的装弹量时,AK47已经享受到了30发大容弹量的待遇。AK47从苏联传入中国后,同样成为中国军人喜欢的一件武器,它的中国版被称做“56式冲锋枪”,它的研制和测试始终是个谜。中国著名的轻武器专家杨镇南这样介绍AK47在中国的测试:“对于中国版AK47的试验,就是参考黄河,因为黄河上游是清水河,中游是泥沙河,下游是地上河,考虑到我国领土上进行的反侵略作战,主要的问题是湿度和作战,黄河上的泥沙和苦咸可以试验枪浸泡在黄河水中还能不能继续使用。”宁夏境内的清水河,因为泥沙和自身的咸苦,或许就是检验AK47中国版的最好地段,因为泥沙和矿化度高,这条河流中本来就不多且随着流向被两岸厚厚的黄土夺走水分的水,既不能灌溉也不能饮用,却奇迹般的跨过宁夏南部山区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320公里,其流域的这些地区也就是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同在宁夏缓缓流过,同是300多公里流程的黄河,哺育出一个天府绿洲,清水河却养育出一个“零物质境地”;在宁夏的黄河流域是首府、工业城市、回乡重镇串联起的鱼米之乡,清水河流域却是贫瘠的乡村、花儿响起的“干涸的纯净、荒芜得神圣”的宿命之地。

如果说位于六盘山东边的朝那湫是六盘山“消逝在历史瞳孔里”的一个明证,那么,发源于六盘山的清水河的历史变迁就是宁夏中部地区生态变化的一面镜子。清水河,古代又名山水河、高平川等,从六盘山下的固原南部的开城附近发源后,向北蜿蜒320公里,横穿宁夏腹地,在中宁县的泉眼山附近注入黄河。无论从六盘山下的源头顺流而下,还是从黄河边的终端处逆流而上,清水河两岸留下我多次的足迹,即便不是特意为这条河而行进其间,我每次前往宁夏南部地区采访、考察,都是沿着这条更多时候根本看不见多少水的河边,踩踏着厚厚的黄土,望着光秃秃的童山,在一个个叫喊叫水、张二水、红城水的地名中理解着这片土地的主人对水的渴望。我在古籍中查阅到清水河曾经的一个名字——“西洛水”,听沿岸的人说它在民间的一个诗意名字——“蔚茹水”。现实中,我只能透过前一个名字和古时汤汤而流、滋育文明的洛水联系在一起,透过后一个名字中的两个草字头,想象它给这里提供了丰富物产乃至灿烂文明。

古代的清水河流域,草木茂盛,水质优良,禽兽繁衍,牧草丰美。早在新石器时代,沿河流域就生活着从事农耕、畜牧生活的原始居民。游牧民族壮大后,他们沿着清水河流域南下,不断和中原王朝发生冲突。魏晋南北朝时期,清水河流域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活动场所,沿河一带为这些游牧民族提供了战马、粮食;盛唐时期,这里又是为边关灵州提供粮草和战马的军需之地。即便是到了明代,这里仍有着“兴武营西清水河,牧童横笛夕阳过。逢人报道今年好,战马闲嘶绿草坡”的风光。清代,过量的开垦、种植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取代畜牧业,使农牧业比例失调,这一带的自然植被破坏日益严重,森林草原逐渐淡化出河流两岸。

清水河没能养育出一片物质上的富庶之地,但它奉献出了一片神秘苏菲色彩的人文之流。清水河边生长的同心作家李进祥在《清水河,一条流淌着人性与尊严的河》(见《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2期)这样写道:“在清水河两岸,你会看到高鼻梁、深眼窝、大胡子的人,他们的根脉在西亚;你会看见蓝眼睛、绿眼珠的人,他们的根脉在波斯、在突厥;你会看见高颧骨、阔脸膛的人,他们的根脉在匈奴、在蒙古。清水河一带的方言中,有波斯语、阿拉伯语、蒙古语等许多语种的遗存,历史远去了,只留下语言的形态。”唐朝、西夏时期来的古波斯人、大食人早已融进了这片水域两岸的黄土,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民暴动失败后,大批回民被安置在俯视清水河流域的黄山丘陵中,他们只能采取广种薄收的旱作农业方式,在一种比清水河更为苦涩的岁月中艰难度日,导致这里水土流失加剧,曾经的肥沃之地成了无法耕种的贫瘠之地,甚至成了“贫瘠甲天下”的地区,这样的河流,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和颜色。由于流经地形发生了变化,河水逐渐穿越黄土层以下的第三纪红层或石膏地层,含盐量加大,整个清水河每年的输盐量达70万吨,河口地段的含盐量达每升水4900毫克。同时,水土流失使这条河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5600万吨,约占青铜峡水库泥沙量的四分之一。泥沙和苦咸或许使这里成了实验中国版AK47的很好地区,但也为宁夏的环境之变树立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标志。农业条件的恶化,使当地人的生活越发贫穷。但他们大多信奉崇尚苦修的伊斯兰苏菲教派,以内心坚定的信仰抗衡着物质生活的贫瘠,苦涩的河水没能滋润他们的物质生活,但浇灌出了他们在困苦环境下的信仰之花,纯净而镇定的心灵之花代代相传,绽放在清水河的人文水域。

五 丛林深处的王府,元史中的一段秘事

整个六盘山呈现南北走向,顺着这个走向从宁夏南部山区前往甘肃平凉,出固原18公里附近的路牌提醒行人,到了一个叫开城的地方。如今,开城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一个小镇,700多年前,它是元政权中的二级行政区,同时又与当时的北京有着平等的待遇,是全国除北京外最高的行政区了。一个远离中央政权中心的山区之地,凭什么跻身于这样的级别?2003年~2006年,我曾经为考证六盘山地区流传的成吉思汗秘葬于此的说法几次前往开城遗址。

认识宁夏,从固原开始,因为这里历史悠久,其最辉煌的阶段,当数蒙元时期;认识固原,完全可以从开城透视其辉煌时的状貌:蒙元时期的六盘山地区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山下的开城安西王府有关,成吉思汗、察哥、忽必烈等3位蒙元初期的最高首领都曾经来这里避暑或驻跸。在成吉思汗去世后40年中,先后有忽必烈、南平王秃鲁、将军李进等屡次到这里。有史学观点认为他们来此的目的之一就是祭祀成吉思汗。当地居民反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经常有蒙古国人到开城遗址附近进行祭祀活动。所以,这里有秘葬着成吉思汗的说法。

开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池?700多年来一直存在纷争,成了一桩历史谜案。2003年6月25日~9月18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固原市原州区文管所对这里进行联合考察,逐渐将游弋于民众口传与史料之间的开城面纱揭开。得出的结论是:整个建筑遗址范围(含窑址)南北长约3500米、东西宽500米~1000米,自南而北主要分5个区域。城址平面形制大体呈倒“凸”字形,方向基本南北向。2006年6月15日上午11点,我走进这里,看到了大量元代以龙和黄色为主调的“琉璃龙纹瓦当、滴水描金鎏银”建筑饰件,以及绿釉、陶瓶、铜器等一些用于祭祀的器皿。龙和黄色的主调说明此处建筑级别很高,只有大汗这样的最高统治者才能享用。

1227年夏天,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在林木葱郁的六盘山东麓设立行营“即山避暑”,指挥蒙古军队的军事行动,留下了这位挥动着“上帝之鞭”的世界君王征战地理中的宁夏一页。那时,他的强大对手是占据宁夏190年的西夏王朝,骁勇善战的党项羌是构成这个王朝的主体民族。成吉思汗就是身受来自对手的毒弩而亡于六盘山。因此,在六盘山地区留下了成吉思汗秘葬于此的各种说法,其中一个说法就是秘葬于开城,支撑这个说法的一个理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了守卫他的圣体不受损伤而在此建立了开城。按照《蒙古秘史》《圣武亲征录》等书籍记载,蒙古可汗安葬之地要严格保密,和我们一同前往的当地民俗学者佘贵孝介绍: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他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

成吉思汗之后,宪宗蒙哥亲率蒙古大军进攻四川时,“留出卑可敦及辎重于六盘山”,并让浑都海率2万精骑驻守六盘山,出卑可敦不久即病死于六盘山。忽必烈也曾在六盘山留下了自己的活动足迹,六盘山作为其京兆封地的组成部分,成为他屯驻避暑、议事决策、重点经营的地区。1259年,蒙哥汗亡故,六盘山区更是集结了蒙古西路大军的主力和精锐,成了蒙元帝国建立前夕的巨大军营,数万人的蒙古军队驻扎于此,成为最早居住在六盘山区的蒙古人。

蒙元帝国建立后,忽必烈于1269年将自己的爱子忙哥剌封为安西王,驻守六盘山的府邸,昔日的军营立时升格为王府,建造初期的经费不足部分则由朝廷提供,动用国库力量来建造这样的一个王府,在蒙元时期并无二例,王府自然就成为六盘地区当时最为恢弘的建筑。那些元初涉及到宁夏乃至周边地区的重大军政活动,常常在这里决策,从王府发出的条条命令,通达王府管辖的陕西、甘肃、四川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一个相当于今天直辖市的大都会、西北军政中心的王府就这样出现在六盘山麓。从大量珍藏于固原博物馆、原州区文管所的开城出土文物来看,黄琉璃塔刹、铜权、金帽顶、三彩鹰饰等文物及瓦当、石雕龙首等建筑材料,无不证实这里恢弘的气势和生活在这里的王府主人的生活奢华,仅一座名叫光华的鱼池面积就达5万平方米。从元代文学家姚燧撰写的“延厘寺碑文”即可看出它的建筑样式是以都城敕建诸寺为范本的,建筑上更是“土木之工,雕楹绘墉;朱侍绮疏,匹帝之宫”。

安西王府建成6年后,元朝开始的“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的全国性屯田活动,是推动安西王府走向辉煌顶峰的另一个因素。安西王府所辖的屯户遍及甘肃陇东、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等地区,六盘山区也成为元代的重点屯田区。从1278年起至1292年的15年时间里,元朝遣发到六盘山地区的屯田军超过1.5万人。元成宗继位后,于1296年又下令“自六盘山至黄河立屯田,置军万人”。开城安西王府就这样在当时被视为上都。所谓上都,就是其地位仅小于大都,可以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曾经的宫殿相等同。开城安西王府被视为上都一样看待,足见其地位的特殊和重要。

在当地乃至不少宁夏回族学者的书籍里,有着这样的说法:安西王阿难答出生后即被托付给伊斯兰教教徒篾黑帖儿·哈散·阿黑塔赤抚养,由其妻祖来哈奶大,因此他和他带领的数万蒙古军队皈依了伊斯兰教。从忽必烈时期,这里就处于蒙古军队的绝对控制之下,忽必烈将爱子忙哥剌封为安西王,他的儿子阿难答自是生活于王府之中、生活于和平年代,蒙哥和忽必烈在六盘山逗留时期,还向专门邀请来的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大德八思巴请教,蒙元初期的皇室一直尊崇藏传佛教。在六盘山下的行营里,忽必烈的王妃察必向八思巴请求传授萨迦派最为注重的喜金刚灌顶,从而使察必有权以喜金刚(又称“吉祥饮血金刚”“喜乐金刚”)为本尊法进行修习、念诵秘咒、观想等活动。为表示对上师的信仰,她将出嫁时父母陪嫁的耳环上的一粒大珍珠献给了八思巴。忽必烈同样请求八思巴传授喜金刚灌顶时却遇到了困难。因为按密宗灌顶的要求,受灌顶的弟子必须遵守法誓,真正以弟子的礼节来尊奉上师:受灌顶之后,上师坐上座,接受灌顶者要以身体礼拜,听从上师言语,不违上师之心愿(这一点,开创帝师之制的西夏王朝的几代帝王均是如此,西夏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对于这一要求,作为蒙古王室当权者的忽必烈感到难以接受。这时察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听法及人少之时,上师可以坐上座。当王子、驸马、官员、臣民聚会时,恐不能镇伏,由汗王坐上座。吐蕃之事悉听上师心慈,如误为他人求情,恐不能镇国,故上师不要讲论及请求。”在这一折中条件下,八思巴于1253年,在军中为38岁的忽必烈、王妃及25位有缘官员传授了萨迦派的喜金刚灌顶,正式成为忽必烈的上师。在这样一个尊崇藏传佛教的皇室里,怎么会在战火平息的和平环境中将王子托付给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而持有数万六盘山下的蒙古军在安西王阿难答带领下皈依伊斯兰教观点的学者,大多引用的是一本波斯史学家拉施特的《史集》,而罕见本土文史资料或中国的正史为其佐证。

早在西夏时期,随着大量西域各地的穆斯林进入其疆域内,伊斯兰教在西夏版图内有着一定范围的传播。成吉思汗西征时,掳掠来大批西域穆斯林,他们随蒙古军队的征伐而进入内地,伊斯兰教也随即进入六盘山地区。安西王府的建立,大批屯田的穆斯林进驻六盘山地区,伊斯兰教在这里找到兴盛的土壤不无道理。或许是仅仅出于个人信仰,阿难答走向伊斯兰教自然遭到了来自最高统治者元成宗的指责,笃定信仰的阿难答坚持了自己的信仰,并带动了自己领地内大批民众皈依伊斯兰教。

1306年,一场发生在六盘山地区的地震带来了不祥的预兆,王府被埋于地下,包括阿难答母亲在内的5000多人遇难。5个多月后,阿难答利用元成宗驾崩朝廷混乱之际,在六盘山下拥兵反叛,事败被赐死,这使六盘山地区以及安西王府开始淡出历史视线。

当我一次次走进安西王府遗址时,散漫在山坡上的残砖破瓦使人很难想象彼时这里的繁华,在当地考古人员的带领下,我才依稀辨认出荒草丛中的王相府,为王府行政区;王相官邸,为王相住宅区;安西王官邸、花园、养鱼池;窑址;街道、平民区;王府官员住宅区;墓葬区7个部分的大致位置。一个曾经左右西部大部分地区军政的王府模样开始在我脑海中萦绕,也更加认同专家们说的“开城安西王府遗址是一处保存基本完好的元代文物宝藏”。

同类推荐
  • 大宋六百年

    大宋六百年

    靖康,风云变幻,狼烟四起。多少汉人耻辱的血泪。起雄兵,驱胡虏,一人之力手擎长天。挽住汉室河山不倒。种家,折家,杨家,中兴四将,六贼,恩怨情仇何时休。
  • 王青天

    王青天

    后世职业骗子王枫,穿越到北宋王安石孙子,名字也是王枫的人身上。为实现靖康之乱前,到南方抱着美女过小日子的终极目标。把一个人口只有一万多人的小县城,发展成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大都市。谁知钱还没捞够,方腊造反了……
  • 考古发现之谜

    考古发现之谜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谜团。
  • 明士风流

    明士风流

    明初,靖难之后,永乐皇帝重启锦衣,架设东厂,都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可他却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上活得如鱼得水,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是一段属于他的历史,红袖添香、治国安邦,他用他一生的时间,为大明添砖加瓦,为大明的盛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天更新
  • 明帝天下

    明帝天下

    五个来自未来的机甲控师。离奇来到明末变成了通缉犯。拜托通缉犯头衔后他们,改变了大明帝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大明帝国屹立在世界上,变了一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大明帝国的龙旗将在世界上留下无尽的恐惧。天下明风复活,希望各位多多关注天下明风
热门推荐
  • 塌方——权金斗争

    塌方——权金斗争

    来自大西北农村的孤苦少年——许秋林,从一个普通乡村少年,只身来到大城市,从读大学遇到就业难,到因为谈恋爱偶然步入某政商利益圈,从一个平民青年到一个政商集团的外围小卒,再到一个能独当一面,却又不使自己深陷其中的金融界精英,最后金蝉脱壳,顺利摆脱利益集团控制,走向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此种惊险与困境,个中滋味谁人知晓?
  • 娇妻如云
  • 五族至尊

    五族至尊

    少年云星辰不幸丹田破碎,无法修炼。意外遇见神族至尊和魔帝二人之体,获魔神之体。从此神魔双修。创无上传奇,成五族至尊
  • 呆萌小白:大神,求放过

    呆萌小白:大神,求放过

    如果游戏里的大神竟然说自己和现实里你的偶像是同一个人,你会吃惊,激动,尴尬还是。。。。然而我们呆萌的女猪脚却反射弧超长,“大神,我男神怎么会玩‘灵仙’,你表逗我了,一点都不好玩哈。”直到一天之后。。。。某小白:“嗷嗷嗷嗷!!!!!大神好像真是男神啊!那我以前对大神说的那些话!!!我好傻啊!!!”(众人:你一直很傻。)
  • EXO殇:爱在身后二十米

    EXO殇:爱在身后二十米

    某天别墅里发出了一声吼叫“边伯贤!把你的猪蹄从本小姐身上拿下来!”却听见某个厚颜无耻的人说“路路乖!你身上我哪没摸过,不差这一次”五年前陆路在校门口只是不小心调皮了一下没想到却把自己的一生搭进去了。“小野猫别跑了,你逃不出本少爷的五!指!山!”边伯贤邪魅的说。
  • 红警基地在末日

    红警基地在末日

    沐宅带着红警系统穿越了!有了红警再厉害的末日也不怕,不服可以和我的大兵用拳头比比。(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同时QQ群号:302376456,欢迎小伙伴进来玩耍。)
  • 女总裁的霸道老公

    女总裁的霸道老公

    谁年轻的时候不遇个把人渣?巧了,她遇到的人渣还不止一个!?!这什么世道??!有在大街上被人表白就算了,反正这种事她又不止遇到一次!?!!好啦,好不容易爱上个男的到头来还是抱着打击她公司的心态,最后一个人渣,真真是最最渣的,还是个总裁。她就想问一句,现在的总裁都这样???
  • 异界见南山

    异界见南山

    一位平凡的大学生因一张彩票改变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富有,病痛让他感到生命的可贵,意外又让他穿越到异界。前世短短几年的起起落落,让他只想平淡的活,而一个初定的帝国,斗气与魔法的世界有会强加给他什么?本来简简单单想叫异界之生活,无奈已被占用,一个文绉绉的名字并不是我想要的。当我们看到小说越来越多,是否也曾幻想过自己有一番神奇的经历,是否也曾自己构建一个异界,本书是作者的梦想,愿望,是发呆睡觉前幻想曾去的地方,绝不会太监,我会用一年半的时间来丰满它,不一定写的多好,不一定非得成名,我只不过是完成一个梦。
  • 凡咒

    凡咒

    深山老林捡个便宜,好嘛,被追杀了。机缘巧合下进入追杀自己的门派。于是花前月下和女神邂逅,好嘛,莫名其妙再次被追杀。这个少年混迹修真界的秘诀,就是所有人都想追他的人格魅力!…
  • 复仇

    复仇

    五年前,她利用他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五年后,他精心筹划,开始了自己的复仇。只是这条路一旦踏上后,何去何从已不受自己控制。到底,是谁向谁复仇,又是谁,为了谁而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