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俗称“叫花子”、“要饭的”、“顶沙锅”等等,由来已久,其演变过程相当复杂。乞丐属于弱势群体,多少年来乞丐成群,群有首,且行之有道,遂形成了丐帮。丐帮组织是民间的,是秘密的,也成其为执事集团的社会组织存在。
且不去考证古代近代的丐帮们,只说现代丐帮,民国时期国内各大城市几乎都存在。以上海为例,上海曾被说成“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文明的窗口,罪恶的渊薮。”在上海的繁华背后,潜伏着社会危机,病态的事物呈出不穷。不说黑势力如何猖獗,且看行乞的穷人,老幼、男女、壮残无奇不有,其中绝大部分以行乞当成一种职业。据史料记载,当年,一位日本人观察:除夕之夜,雪纷飞风凛冽的时候,上海西藏路至人民路一带,鱼贯地立着求乞的约有五千多人,这只不过是上海乞丐区中的一小部分。
民国时期,是社会生活动荡和变化最为剧烈、最为惊心动魄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从落后向富强,从衰亡走向复生、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最关键时期。丐帮却没有因腐朽的封建王朝倒台而减轻,反而加重了。
乞丐最初都是以个人乞讨出现的,或是受歧视,或是生活孤单,导致他们相遇后有同病相怜,有相互争抢地盘的诸多问题,于是,自然形成了小群体共同乞讨,分工合作形式。
在谋生加剧困难的年代,乞丐们的群体自然地逐渐走向组织化、专业的道路。然后,内部产生了分工、等级,待遇有所不同。逐步建立了帮规。当然,帮规不会很公平,弱肉强食是必然的。
丐帮一般以地域分界,来自同一地区的乞丐往往凑在一个帮里,帮与帮之间达成俗约规矩。丐帮当属社会的最初级群体,丐帮也存在着帮派文化,存在着社团、协会的某些功能,多者是家长式的管理原则,多数是借助“义”字中涵盖的某些内容,团聚丐群。
时下,丐帮遍及我国大江南北城市各个角落,乃至村镇。活动在城市的丐帮要相对“高明”一些,多数是异地行乞,中原地带的到南、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南方的窜至北方,北方的流浪到南方。媒体不断曝光其道行的拙劣,其与现代文明的格格不入,但仍然无法铲除之。
丐帮与当今中华文明的反差,只能说国家经济状况还不是能达到人人满足精神与物质相对和谐发展的地步,丐帮成员中多数人是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很差,达不到生存的需要,才走上行乞之路。当然,不排除那些好逸恶劳、道德与耻辱感丧尽的败类。
总之,丐帮的形成由史而来,丐帮的发展是社会环境造就的。那么,丐帮这一行当还能存在多久?它的存在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连乞丐们也非心知肚明。我想,随着国家的进一步繁荣富强,社会的安定和谐,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丐帮会自然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人们共同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