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16600000020

第20章 两岸品茗 一味同心

有个名叫范增平的台湾人,雅号“茶痴”,他曾经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他就辗转祖国大陆,推广、普及茶艺,为促进两岸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记得是1989年中秋节前后,我是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上见到他的。这次茶文化展示中,有个“茶操作表演”的节目非常引人注目。只见一位中等身材,满月般脸形上生满浓密美髯的中年人,为人们展示沏茶、倒茶、献茶等一系列有板有眼的操作艺术,受到观者一致的好评。此公便是来自台湾的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

我在民族饭店2745房间采访了他。他显得很年轻,看上去30岁有余,一副童子面,双目明亮,真可谓神采飞扬。我猜测是经年饮茶使由。范先生很健谈,很率直,就像茶花一样坦坦荡荡,那么容易使人接受。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范先生以平和而悠扬的语调,讲述着他对茶艺的热爱与追求—

1988年,台湾文化界、经济界十余位精英组成“台湾经济文化探访团”率先闯关成功,范增平就是其中之一。他代表的是台湾茶艺界。在上海,他们受到汪道涵的接见。他当场表演茶艺,受到在座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1989年再次来到祖国大陆时,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交了兴办茶艺协会的申请。当时应邀出席顾问的有程思远、英若诚等。

“我家世世代代没有种茶、作茶、经营茶的。我完全是站在社会文化的立场上理解并献身茶艺的。”他说,在台湾东吴大学读书时,曾一度迷恋哲学、禅学,在禅学公案中读到“吃茶趣”的内容,很感兴趣。此后,他对茶开始情有独钟。自1979年开始,他向台湾茶文化大师林馥泉先生学茶。那段时间,他跑遍了台湾各地的茶园,他住在茶农家里体验生活。为了开阔眼界,他还先后去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地考察茶文化。

范增平说,在台湾时,大约有3年时间,他不看报、不看电视,只是潜心钻研并领悟茶艺的精髓。作为研究的成果之一,就是他发明的茶艺“三段十八步”。据他说,这套很民族化的茶艺,是根据中国传统,汲取日本、南韩等茶文化的精髓,有机结合而发明的。20年来,他曾应邀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地讲述茶艺学,并开班授徒,多次担任过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报告人兼主持人。他还著有《茶文化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喝杯好茶》、《台湾茶叶发展简史》、《台湾茶文化论》等十余部著作。

研究并推广茶艺成了范增平矢志不渝的信念。他说:“我的愿望,就是用茶文化沟通两岸关系,让两岸人民通过品茶、谈茶,增进了解,通过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传播,加深两岸人民同祖同根的血肉亲情,从而携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范增平频繁往来于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苦心孤诣地从事茶文化的教学与传播,北京、上海、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辽宁、内蒙古……祖国大江南北的18个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听过他讲授茶艺的直接听众数以万计。

有一次,上海台胞聚会,范增平应邀以“茶艺的社会功能”为题,作了三小时的演讲。他谈到茶是全体中国人传统的饮料,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爱好即使再千差万别,品茶、喝茶、珍爱茶的习性也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在茶文化上展开沟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他说,小时候只听说过中国名茶龙井、铁观音、大红袍等,却没喝过。因为这都是祖国大陆盛产的。而两岸阻隔,茶也无缘相通。台湾人没享受到中国的名贵佳茶,有偷渡过去的茶,买到后如获至宝,见到至亲好友才品茗一番,遇到一般朋友只是炫耀一番。为什么这么迷人?主要是中华民族的心理习惯,也就是文化组成的重要成分。悟到了这一点,他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献身的蓝图:先在台湾开展茶文化活动,待时机允许,便推广、带动大陆茶文化活动。中国幅员如此广大,茶文化与中华民族有如此深刻、悠远的关联,太值得为它献身了!

范增平先生毅然辞去了教书、经贸活动以及若干兼职,全力以赴地投身到推进中华茶文化活动中了。

1977年,台北出现了第一家“茶艺馆”。它是由刚从法国巴黎学艺术归来的管小姐所创办。当时她经营艺术品,字画、金石、陶瓷、古董等。这种经营往往要与顾客周旋很长时间,需在观赏、评鉴之后才决定成交与否。长时间的交谈会造成口干舌燥,管小姐便想到属于中国文化最亲切的部分—茶。“茶”与“艺”就这样结合了。

“茶艺”成为专属名词之所以在1977年出现,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有信心的标志。台湾经济创造了奇迹,同时人们急于摆脱几十年来摧残台湾的欧风美雨、重建中华民族文化、民俗技艺分不开,作为倡导者的范增平和一群热衷弘扬民族文化的知识分子,虽然提倡中国的品茗之道,却苦于找不到准确的名词涵盖这个属于中华文化的技艺。“茶道”已被日本专美于前,“茶礼”一词又被韩国普遍应用。中国要恢复、重建茶文化,总该有个专称呀。台湾民俗学家娄子匡教授建议用“茶艺”两字。“茶艺”便如此诞生了。还是此年,台北市立成了《台北市茶艺协会》。1979年纯饮茶的商业场所“茶艺中心”出现在台北。三年内,此类茶馆有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各地纷纷成立,为“茶艺”的推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也说明,开掘“茶艺”乃民众所喜闻乐见,有其深厚的根基及广阔的前景。

正当范增平先生沉浸于初战告捷的喜悦中时,“茶艺馆”遭到台湾当局取缔。理由是茶室业被列为“特种营业”,所谓属社会奢靡风气之类,是非法营业,因此常有被取缔并被移送法办者,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经过茶艺营业者的据理力争,再加上新闻界的介入,引发了台湾社会的热烈讨论。终于在1983年11月,台湾相关部门准予“茶艺馆”正式设立。经过如此艰难的奋争,茶艺馆才取得合法地位。可见新生事物成长之艰难。

“乳燕飞华屋”。自此,范增平倡导的茶艺馆蜂拥成立。截至1986年止,台湾共有500余家茶艺馆。目前,茶艺馆在台湾社会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内部装潢糅合中国传统的情调—纸灯笼、竹帘、中国式的桌椅,一派古色古香的气氛;所播放的音乐也大多是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筝、琵琶、古琴等演奏的古曲;即使播放西乐也是古曲音乐。这些茶馆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思想、艺术等座谈会,因而进出茶艺馆的人以文雅之士、文化界朋友、艺术家或政治家、商业界人士为多。至茶艺馆洽商、交谊、座谈、叙旧,已成为台湾时髦的事儿。而他,也获得了“茶痴”的雅号。

范增平介绍说,1982年9月中华茶文化学会成立时,台湾各报亦给予鼓吹报道。至于学会成员,以25岁至35岁偏多,各行各业的人员均有,男女各半。百分之五十以上具有高中学历。这表示年青一代对自己的文化情趣很有信心。一般人以为,现代年轻人追求洋化,喜欢激光音响、迪斯科、卡拉OK,洋烟洋酒洋饮料,其实不然。我们这里提倡民族风格,一般不提供瓜子花生,只有糕点、简便快餐、清茶淡饭,而且不允许大声喧哗、躺卧,不提供酒,有禁烟区,是高雅的,文质彬彬的,有修养的。因而来往的客人都是轻轻地走出走进。由于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使都市嘈杂扰人,这于是使茶艺馆成了宁静、祥和、追求心灵安定的所在。“我作过调查,这种茶艺馆很受欢迎。”范先生自信地说,他还讲了一段趣闻—

四年前,他开过一个“良心茶艺馆”,在门口放—“良心钱箱”。凡来饮茶者可尽情享受馆内的一切,离去时付钞与否随便。范先生跟踪调查3000人次,发现男士比女士要有良心—离去时女士们不付钞者为多。然而,到茶艺馆来当“义工”者,又往往是女士居多。义工,即义务劳动的意思。这消息在很多报纸上刊载,一时成为人们的笑谈。自两岸开放探亲以来,范增平曾数次来大陆考察茶文化,在这方面感受颇多。我请他评述一番大陆茶文化处何种水准,他颇有见地地谈到以下几点:

首先,大陆茶文化尚处在初级阶段。目前大陆茶馆业者目光停留在老式茶馆文化中。现在,世界处在迅速发展变化中,传统的东西要赋与现代内容。茶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恢复农业社会的老式喝茶,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听着单弦大鼓书,嗑瓜子剥花生咕噜咕噜咽灌茶,然后再吐上一口大黏痰—喝茶喝得乌烟障气,什么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我们要改造旧茶文化,赋与它科学生命。用什么方式献茶,什么茶叶配什么道具,都有个说头。福建的功夫茶很有讲究,台湾早期喝茶方式就是从这边传过去的,是老人、退休人员、无事的人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所以叫老人茶。我们正是从那个方式改进为茶艺的。例如来个“老外”去前门“茶馆”,他若问:老子茶是怎么个喝法?中国的茶道能搬出来表演一套吗?为什么茶碗要放在这个位置?一切都是怎样的程序、规矩、理论、节奏、步骤?不懂,只会报歉地一笑:“嗐,您要茶,我们给沏了,放在这儿就完了。”—这不行,这就是缺乏茶文化的素养。西南的、华北、华中的茶业,也都是传统茶馆的延续,属底层次文化,民俗文化,极需理论化,科学化,现代化。这一点,大陆一切条件已经具备,只需向下一步进军了。

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对茶文化的理性宣传。茶文化是理性的。谈到此,范先生举了一例:他注意过一个现象,凡外国贵宾来访,举行各种宴会时,上茶后,几乎无人动那杯盖碗茶。为什么?他想起幼年时的一件事:上高中时,他在堂嫂家,她为他端来一杯啡啡;他非常想喝,因为他从没喝过,但又怕出丑—不知道喝咖啡的规矩,主要怕出丑。由此想到外宾,不是不想喝茶,而是不知道中国的喝茶规矩,怕在外交场合失礼。这就是文化差距。“老外”知道中国茶道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因而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茶艺”的一切都十分细腻。

中国,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如何表现出国民的修养?“茶艺”应算是实践此种风度的途径之一吧。人要有精神修养、有正当的生活品质,重礼貌、秩序,可以说,茶艺馆,茶艺,基本上是实践这些的地方。茶艺,是生活的艺术,也是人生之道。

范先生在谈吐中表现了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见。他认为,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亲切的一部分。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茶绝非一般果腹之物。英国一位首相曾如此赞誉茶:寂寞时茶能陪伴你,寒冷时茶会温暖你,烦燥时茶会镇静你。因此茶是精神的,理性的。同时,它还有保健妙用:降低胆固醇、血脂肪,其他胃肠病和牙蛀虫。“你看,茶有多少妙用?所以当我乘飞机穿越大陆上空时,我常想,中国飞机上为什么只备洋酒洋饮料,为什么不把中国名茶包装得精美一点卖给‘老外’呢?飞经浙江上空,空姐一边介绍山川地理又可介绍浙江名茶,外国人肯定会买,带回国去,不仅推广了茶文化,还赚了外汇。”

近十几年来,范先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茶艺文化中。几次到祖国大陆考察,发现这是片英雄用武之地。“所以我要尽力推广茶艺。这也是促进两岸交流的理想途径。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可以作伟大的事业。两岸的问题正是这伟大时代中的一个突出部分,我们因此可以大有作为。我要为这个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呀,1990年,他在福建省博物馆成立了第一家茶艺馆,这也是全国第一家。此后,北京、上海也相继出现了茶艺馆。在大连,第一家名叫“太极”的茶艺馆开业了。内蒙古赤峰、湖北张家界、广东梅县、福建龙岩、江西景德镇、河南郑州……纷纷开办了茶艺馆!

当然,他也发现了。近年来,祖国大陆的茶艺馆开办多了,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广州有个茶艺馆的老板冒充范增平的学生,公开讲授茶艺课。范增平“微服”前往,发现他的表演真是漏洞百出,茶馆也很不规范。这样,范增平开始考虑搞茶艺的理论建设。他认为,茶艺馆虽然是商业,但要提升到哲学范畴、人生哲学的高度,要强调喝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

范增平说,最有生活品质的社会,是个充满茶香、花香、书香的社会,应该将茶艺带入家庭、带进学校,让人们懂得喝茶、品茶之乐,必须懂得在荧光屏、麻将台之外寻找心灵的寄托。茶是一种和平饮料,爱茶、喝茶的人往往能够在共赏茶香中一笑泯恩仇。喝茶又是一门大学问,如何泡一壶好茶,喝出一壶好茶的味道,从茶艺中感悟人生,其中自有乾坤。所谓“一壶茶一个世界,一壶茶一个宇宙”,自是这个道理。

喝茶不是目的。茶艺表演是为了什么?是要透过茶艺的操作过程,配合着进行解说,达到教育消费者的目的。表演的过程就是灌输知识、观念、思想的过程,以使品茶人进入一种境界。要让茶民们懂得,喝茶不在于喝多么昂贵的茶叶,而是在提倡一种精神:满足于粗茶淡饭,其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无形的东西要有形地表现。”

范增平说,茶艺这行业规范化之后,在理论建设中,要特别强调茶艺美学,要讲究“和、敬、清、寂”这禅学的四大内涵。但喝茶并非避世,而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是在喝茶中充电、加油。喝茶并不会引发消极,只有喝酒才能使人意乱心迷,也会让人借酒浇愁。喝茶,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加强茶艺的理论建设的同时,范增平觉得也必须规范茶艺仪礼。他将自己多年潜心钻研并总结出的茶艺“三段十八步”,一招一式地传授给弟子。如今,他的弟子遍布全国,已有60余人。我们采访那天下午,刚好有个名叫包胜勇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前来拜师。拜师仪式过后,包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北京大学有两个学生茶社社团。一个是弘扬日本茶道的,另一个是弘扬中华茶文化的,我就在这个社团中。范老师不辞劳苦,在有华人的地方兴办茶艺,培养茶人,是对中华民族、对两岸中国人的沟通很有益处的大好事。我感觉,茶文化很高雅,很平和,入诗入画入音乐。”

范增平先生在讲述茶艺时让我觉得他有如高山云雾茶一样平静而朴实。只要一谈“茶”,他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述,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会肃然起敬。仿佛在接受一番精神的洗礼。我心想,他所付出的努力已经展现出成果了,从祖国大陆随处可见的茶艺馆里飘出的淡淡茶香,还有那些在大玻璃窗内品茶的人们那种祥和而又悠然的神态中,能感到他们正在一种禅的境界里享受着人生。

当然,每当见到这样的场面,我都会想起“茶痴”范增平,想起他总是挂在口头的话“禅茶一味”!会喝茶的,应该都有禅达到境界!

同类推荐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陀思妥耶夫斯基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陀思妥耶夫斯基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荒凉中的永恒:张爱玲小说审美现代性研究

    荒凉中的永恒:张爱玲小说审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张爱玲的小说为剖析对象,对张爱玲的人生道路和诗性情怀进行全面的梳理。
  • 我与朔师

    我与朔师

    尚连山,朔县师范校长;刘伟,朔县师范校办主任。该书为庆祝朔县师范建校六十周年文集,收录朔县师范校刊“我与朔师”征文活动中获奖、特约和优秀文稿168篇,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朔师六十年来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发展历史。
  •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不知不觉,几十年的岁月,倏忽而逝,回眸间,我们生命的沙滩上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和不经意被岁月的潮水丢在岸边的珠贝,让人感慨和流连。作者希望用文字去捡拾这些记忆与拥有,让心灵袒露,让感受葳蕤,让生命中一些细碎斑斓的美丽呈现。时光无情,带走了青春,时光有情,回馈以美好。《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收入短文75篇,有心灵的感悟,安静的思考,如梦的尘缘,纷扰的尘事……《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分成了五辑,记录了作者王玉洁多年真诚的生活与思考。
热门推荐
  • 绣针

    绣针

    李东文,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森罗之象

    森罗之象

    故事发生在密术横行的时代。之所以开篇说这样一句话,是为了在之后很多你感到不能理解匪夷所思的时刻,让我可以省去大段解释的篇幅,只需要轻描淡写地告诉你:不要问我原因,因为这个故事的第一句话早已给出了答案。让我想想,你是不是心里正觉着我说得太浮夸,觉得没什么会另你匪夷所思的?我猜对了?好的吧。希望你真的可以做到这样。
  • 霸尊武神

    霸尊武神

    鲲鹏,出身混沌,乃先天圣灵,可吞噬万物,尤喜食龙。云阳城主之子张羽,觉醒鲲鹏武魂,却被误以为是最垃圾的寒鸦武魂,被众人唾弃,受尽屈辱。修《鲲鹏吞天功》,化身绝世妖孽,碾压无数天骄,败尽诸天万敌,杀进宇宙深渊,成就星空亘古以来最强大的唯一存在。吞噬灵草、丹药升级,吞噬矿石、武器也升级,吞噬神兽、圣兽,更可以暴升……张羽的目标,是吞噬神龙,然后…吞天……
  • 相府嫡女重生记

    相府嫡女重生记

    普通的中医院大夫李丽,临时想给男友一个惊喜,却有惊无喜,发现男友劈腿后精神恍惚遭遇车祸,灵魂穿越到了类似于大唐的时空,丞相府已出嫁皇室三王爷的嫡王妃高芙蓉,李丽穿来接收的却是在被陷害因善妒王爷侧妃顾思宁肚里的孩子使之流产,面临的是王爷几次要无情的休离芙蓉,高芙蓉本身胆小怕事,让人冤枉致死,李丽接收了高芙蓉的所有记忆与委屈,作为现代女性真是忍无可忍,既然上天让她代高芙蓉活下去,那她就有仇报,有冤伸冤,精彩生活随之而来。。。。。。。。
  • 唯我豪公子

    唯我豪公子

    都市少年林豪,机缘巧合被冥界大帝认为干儿子,觉醒元能,玩转都市,逍遥元界。明面冥界花花豪公子,不务正业。私下拥军争夺资源,驻守银河,为守护蓝星,与兄弟并肩血战苍穹。我本无意争霸天下,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从此犯我银河者!杀!
  • 蓦然回首前传

    蓦然回首前传

    纯洁的小百合静静地开在乡间,人们善意的让小百合移居城市的花房。城市的风气让纯洁的小百合化为张牙舞爪妖艳的曼珠沙华。晓静进入贵族学校展开美好绚丽的校园生活,就像是王子与灰姑娘一般。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始终改变不了。
  • 神控逆天

    神控逆天

    数年前,大陆上的三大皇族突然开始发动战争,并瞬间席卷整片大陆,虽然王族还保有一点净土,但任谁都知道,一旦皇族分出高下,王族就只剩下臣服和死战两条道路,到时候另一场大战将在所难免。而在不为人知的一处空间中却同时上演着一场大战,一场丝毫不逊色于皇族之间的大战,拥有强大修为的散修高手冒着生命的危险参战。
  • 你好我是祖神

    你好我是祖神

    如果你睁开眼发现自己身处混沌会做什么?林染心中的羊驼驼在狂奔许久之后终于接受了这一事实。泪流满面的开始准备在混沌中活下来。
  • 网王重生之职网人生

    网王重生之职网人生

    一个家族继承人,同时是网球界的天后琳娜.艾利安奴。却在车祸中丧失了生命。
  • 妖娆神音师

    妖娆神音师

    吾,以音驭天下。杀人无声,灭人无影。千古绝说,无人颠覆。乐无双,二十一世纪天才小提琴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小姐。无情冷酷,高傲小气,有仇必报。却被相伴多年的恋人的报复,发生车祸后永远沉睡。乐无双,仙莱大陆斐乐斯帝国的“四皇子”,性格懦弱,却拥有天才般的天赋,年轻尊荣的炼丹师。身怀巨大秘密。二哥嫉妒她的才华,美貌与天赋。联合昔日好友谋害她,使她成为废人被打入万丈深渊。一朝重生,灵魂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