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三月下旬,我所在的省评出了50名省杰出(优秀)人才和25个人才建设成果显著单位。据悉此项活动与党政部门无关,而是由一个所谓的“杰出人才征评活动组委会”和“杰出人才专家评审委员会”牵头。我不知道上述“活动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由哪个权威部门牵头,由何方神圣组成;不知道所谓的“基本价值”“能力价值”“业绩价值”“品牌价值”“潜能价值”“多维评价值”等如何掌控,如何量化,如何综合统筹。但读着公告出来的某个名字和某个单位,在叫人生出几分滑稽感的同时,不由不对“杰出人才”的出笼渠道产生质疑。
谁都知道,我们现在各种评定人才、奖掖人才的方式与渠道可谓多不胜举,市县一级有“拔尖人才”;省一级有“省优专家”;由省里往上报的还有“国家特贴专家”……除此之外,各行业还有着林林总总的“称号”—比如全国教育界、新闻界、旅游界、电信界、金融界等等,或有“十佳”或有“百优”,总之都有着自己的评定框架。
现在突然冒出一个“省杰出人才”,我真的想问:这些个“杰出人才”,他们算一般的“省优”呢,或者算特殊的“省优”?
或者是不是叫人这么认为:这是当下时的“省优”—与过去时的“省优”有别;这是随时上报国家参评的候选名单—与已经享有“国优”称号有别……
那也不对呀,据我所知,里面有那么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早就是“国优”了,他们确实是凭着自己的专业水准与巨大影响获取的,莫非先前的称号已经打了折扣?
既然觉得这个评定有着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抬杠的念头就又按捺不住了:“杰出人才”中某几位我很熟很熟,不知为什么,一看到他们的名字,我就想起冯巩那年春晚演小品的一句台词:我就是和潘长江比个大,和陈佩斯比美发,和帕瓦罗蒂比劈叉,和美国总统比说中国话……
在哑然失笑的当儿,我也曾异想天开:如果真有这种比法,说一句不算吹牛的话,阿廖我也许真有一二项肯定是无敌的,比如作为作家协会会员,不说远的吧,就和省内所有作家比下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尤其是不看棋盘下中国象棋的“盲棋”),那我应该是“法定冠军”;再比如,作为职业传媒界的从业人员,在省新闻界里和任何人比长距离游泳(比如连续游10公里以上),即使是比我年轻得多的小伙子,也应该没有人敢出来应战(当然也许是被“中国新闻界成功横渡琼州海峡第一人”的称号吓坏)……
当然,这种类比也许不大得当,但看着有些“人才”如此这般面世,还真未必没有类似情形。
“人才建设成果显著单位”的评定好像也经不起推敲,不说别的,就说某家报社吧,我敢说,该报社在所谓的人才培养引进、开发使用、管理机制、环境结构等方面,可说都是一流,这家报社的人才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包括被誉为“报人楷模”的甘远志也在其中,可以说,报社之所以有今天,几乎托赖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们的发挥与努力!可是它却榜上无名。而我同样也很熟悉某所大学,流失人才已成人们诟病—尤其是一位堪称全国美学界的顶级专家都流到外省去了,而这所大学却赫然有名……
总之,我虽接纳某些上榜“人才”,却更加疑窦“人才”的出笼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