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07500000004

第4章 :来自台湾的前世格格(4)

之前,浩大的三峡移民工程,给我的印象也是如此。

我知道,我找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证据,来印证期刊里给我很深印象的那句话。这么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一定要有足够规模的资金和发展来支持。而这种大规模的建设,在北京之外也比比皆是。

除了北京,后来驻点的多次,我到的是上海。上海之于我的一个印象就是“豪华”。一家中等档次的酒店KTV,就能够装饰得光鲜亮丽,富丽堂皇,极尽奢华。要是这样的装潢档次在台北,里面的价格肯定贵得吓人。

还有就是高架桥两旁的建筑物,密集且高耸,最重要的是,靠着高架桥好近。由于台湾是个地震多发的地区,我第一次看到上海建筑物盖得离高架桥这么近就想:如果地震,那可怎么办?

跟采访车跑江浙一带,经常能够看到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整条整条在修。不仅富庶的江浙有这种情况,后来再有机会去广西边境上的一个小城,也依然能够看到整段在修的高速路。

一位在大陆的台商告诉我,在他开设的化工原料厂里,产品一出厂就被哄抢一空,以至于提前预订都无法保障。天津有一位老板,就专程南下江苏,跑到那位台商朋友的厂里,准备好了现金,坐等产品出厂。这种事情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谈。但这些都显示出大陆发展的速度。

义乌小商品城的规模我想可以让任何一个台湾人觉得震撼。这些小商品台湾也有人在做,但是肯定做不到义乌这个规模。毕竟,中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在这个广大的市场容量下很容易形成规模经济。

江浙之行,让我掌握的一个事实就是,江浙人有经商的头脑,所以中国的江浙、上海成为了富庶之地。

日后,每当我生活得沮丧了,厌烦了,我总会到江浙一带走走,我常跟许多朋友说,去了一趟江浙就会有焦虑感,怎么办,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希望生活过得更好,我也要努力,倦怠感自然消失,这就是我对江浙一带最深刻的感受。

4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落叶归根”,可是作为一个台湾外省人第二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我花了很长的篇幅去述说长辈们给我的记忆,也费了很多字句去描述我在刚到大陆时的心情,可能很多人无法切身体会,像我这样的人,乃至我的父母亲,在许多的情感上,其实很纠缠。

小时候,一直觉得台湾是我们的,是外省人、本省人、客家人乃至原住民所共有的,但外省人是台湾这群人中的贵族。我的长辈们保留了以前的生活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全部言传身教的给了我,也使得我与其它小孩有着很大不同。

姥姥从小教我北京话,使我的国语能够在台湾同龄人里出类拔萃,在小学各种演讲、朗诵、作文比赛中往往能够有所斩获。由于姥姥的原因,我喜欢京剧,喜欢相声,喜欢数来宝。

爸爸喜欢唐诗宋词,写得一手好字,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在国民党执政的时期,台湾自然是外省人的天下,所有的人都要讲国语,都要学习中国历史,我的家庭背景自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在我的初高中时代,岛内兴起了本土化运动,而外省人成为首当其冲要被质疑的,因为我们是外来的,而我们曾在某段时间压迫了本省人乃至本省人的语言、文化。外省人的社会地位开始变得微妙。

我地道的国语首先被人发难。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是一个民进党支持者,我刚上车说了要去哪里,他就冲我大吼“滚下去”,这是我第一次因为我的口音过于标准而受到排挤!

高中有一次开班会,大家起哄要用台语开会,身为班级干部的我上台报告,由于我的台语真的很差,要整段用台语报告对我简直比登天还难,那次是我生平第一次站在台上讲话结结巴巴,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来。

大学里,一群来自南部的本省同学聚在一起谈话,看到我走过去会用敌视的眼光看着我,用台语说“看,外省婆来了” 。

不过,很奇怪的是,我几乎没有任何埋怨。我知道,当年,国民党政府刚到台湾时,为了推行国语,也曾对不会说国语、或是不小心说闽南语的学生,要求他们挂上“我要说国语”的牌子以示处分;我也知道,为了维护外省人在统治阶层的地位,籍贯曾经是很重要的。

过去曾经这样对待他人,如今随着历史的轮回,我被这样对待了,我几乎连抱怨的正当性都不具有。

我开始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告诉别人我的姓名,因为我的姓氏一说出去,大家马上就能够知道我是一个外省人。为了怕被看出来我是个外省人,我开始刻意用挟带闽南语的形式说话,甚至台湾国语。

我曾有的骄傲全部变成痛苦的来源,我对自我乃至对整个历史的架构崩解了,曾经的理所当然全部变成错误,即便我觉得委屈,即便我觉得茫然。那时我常常在想,是否我的家应该在海峡的那一头?甚么时候我们可以离开,把别人的还给别人?

也因此,我训练出自我的一套辨识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地分辨出本省人和外省人来。这么多年过去,虽然当年的那些困扰已经不会再对我造成影响,但是直到今天,我几乎可以正确率高达八成以上的辨识出,谁是外省人、谁是本省人,就如同我在大陆能够一眼看出谁是台湾人那样。

刚到大陆的那一年,我几乎不厌其烦的去跟只把我当作台湾人的大陆朋友解释,“我不是台湾人,我是在台湾的外省人”。然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大陆朋友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群外省人。

我内心的困惑是,我爱台湾、我爱台北,为什么我的这个爱的权利因为我的父母亲来自大陆而被剥夺了?为什么我说出的意见与声音必须被曲解?又是从甚么时候开始,“中共同路人”这样的大帽子就这样扣在了我的头上?

从另一方面来看,大陆故乡的一切似乎又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亲切与美好。

两岸开放探亲后,姥姥曾经到北京两次,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然后不断的跟我抱怨,姥爷死得早,把她孤伶伶的丢在台湾,北平又不一样了。我不解,这么多年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但再怎么变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呀!这所有的困惑直到我自己来到北京才找到原因。

在北京时,我花了很多时间找寻姥姥记忆中的那个北京,但是很多东西都像是南池子那个胡同里的牌号,断掉了。这些东西,不光是那些胡同、那些店铺、那些宅子从地图上消失,姥姥口中老北京人那种温文尔雅的谈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也早不存在了。

记得从北京回到台北,我跟姥姥抱怨,说北京的大米不好吃。姥姥听完就急了,要买好的大米你得上西直门啊!我连忙跟姥姥解释,西直门那一带早已建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当年卖米的店铺早就没有了。

我知道,其实姥姥的北京早就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这个她根本不熟悉的北京。不只是建筑、不只是那栋宅子,整个环境因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了不同的发展,那个魂牵梦系的家乡,已经不见,从历史的那个点就已经消失。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那个家乡就在地图上的北京,回来了,发现不对了,然后回去台湾,然后继续思念着,继续跟台湾这个社会无法融合。

在我的血液里,似乎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承接了这样的痛苦,另一部份却是属于外省人第二代的痛苦。

因为有家属、亲戚在台湾,大陆的亲人们也承受着某些苦难。爷爷奶奶在文革中丢掉了性命,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在香港还是台湾。母亲的亲戚们也因为我们,终生无法入党,影响了发展。

而这所有的一切,使得分隔了几十年的亲人相聚平添遗憾。

经历过种种,从外省人是特殊的,到外省人是蛮横的,再到今天我以身为台湾外省人为荣。思想经历了解构,这段过程是孤独且悲伤的。

在台湾本土化最为严重的时期,我一直坚信自己的根在大陆。我曾经很愤怒地认为,那些穿着草鞋、粗鲁野蛮的本省人,怎么能够与我们这些斯文有礼、文化底蕴这么深刻的外省人是同一类人呢?我们的同胞应该在大陆。

但是当我到了大陆,我才知道,我们的根也不在大陆。

到了大陆,很少有人能把我当作同胞去对待。别人一听说你是台湾人,都会马上联想到政治问题。所以后来我一直解释说我不是台湾人,我是外省人。我以为等他们都明白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区别后,我就会被看成同胞。然而,在大陆人的心中,外省人哪怕不算台湾人,也不会是大陆人。

在大陆,我会在各种场合被问到我是蓝是绿,支不支持统一,然后被严词交代“我们迟早会收回台湾”。更有甚者,有人会跟我说,要用武力来对付台湾,甚至很详细地跟我讲解如何实施空中打击,如何实施海上封锁。

一开始,我感到反感与愤怒,我试图说明与解释,台湾人并不全是如他们所以为的那样,到后来,我沉默,并且开始麻木。

后来我甚至开始宣称我是香港人乃至新加坡人,为的只是不想再说甚么了。

直到07年,一位已经在北京七年、同为外省人第二代的大哥告诉我:我们外省人是不属于大陆人,也不属于台湾人的第三种人。这个说法虽然悲哀却让我打从心底认同。

我曾经理所当然的认为,我的家在台湾,还有一个家在大陆;到了台湾本土运动的兴起,台湾原来不是我的家,好,我的家在大陆;到了大陆发现,原来那个家早就不存在了,而且在大陆,我就只是个台湾人。

我的根在虚无之间,在长辈的嘴上、在我的幻想之中,就是落不了地。

所以,05年再到北京,我不再寻找,把自己从当年的那种想要找寻,想要求证的心情中抽离出来,也因此,我到大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去过父亲在安徽的老家。

如果你觉得我应该悲伤或痛恨,然而我没有。我感谢着这一切,这所有种种的经历让我学习了宽容与谅解,更多的是我有了很超然的态度与视野。

外省人这个族群,是历史的产物,它终将随着通婚、代代递传的过程,慢慢融合在台湾发展的进程之中。也因此,死守着这个族群的伤痛毫无意义。从积极面来看,也由于这样独特的背景与传承,在两岸的交流之中,我有了某股力量的支撑,让我更能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与大陆朋友往来之间的文化差异,因为走过,所以知道,这些差异都可以透过理解而被忽略。

对于我的身份,我始终没有感到累赘,也没甚么遗憾,直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我们是一个特殊群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大时代的胸襟和视野。我们在台湾变革的浪潮中,对历史、对社会、对自我都有了深刻的分析与解构,这些解构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看清一些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

如今,我有很多很多本省籍的好朋友,在他们眼中,我就是我,不带任何背景与色彩;我也有很多大陆的好朋友,我跟他们一样有着生活上的各种烦恼,只是我来自台湾,我相信,我能同时拥有这样两群朋友,都是因为我有着这样不平凡的背景,我有着浓厚的中华民族情怀,也从未忘记我是生在台湾、长在台湾的台湾外省人。

同类推荐
  •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本书以周恩来在1967年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危机中的应对、苦楚及其心路历程,全方位地展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周恩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党、国家和民族所作的不朽贡献,揭示出周恩来这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 党政领导人才考核与评价研究

    党政领导人才考核与评价研究

    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历史上吏治腐败,用人失察,官员昏聩,碌碌无为,导致民生涂炭、社稷倾覆的不乏其例,殷鉴未远。当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执政党,党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的用人导向,不仅影响民意,而且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猛。青年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他们已经把参与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准确把握、全面了解我国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责,实现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3-2014年度的青年工作蓝皮书确定以“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为主题开展研究。《中国青年工作蓝皮书(2013-2014)·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工作蓝皮书课题的最终成果。
  • 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国际组织

    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国际组织

    本书对国际组织总体的类型、法律地位和组织形式的分析、分析国际政治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分析国际政治特性与国际组织特性的相互联系;对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与具体的功能进行研究与分析等内容。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热门推荐
  • 《深海里的淡水鱼》

    《深海里的淡水鱼》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害怕的尖声哭叫,她肯定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她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竟然就是自己辛辛苦苦找了多年的人。她想他,日日夜夜想,心里的那种思念就像恶魔一样疯狂的折磨着自己。有多少个夜晚,他都死在了自己的噩梦中,而自己在梦中哭成泪人,醒来枕巾也是湿了一大片。现在,当她看到他活得如此潇洒,身后一群黑衣人喊他少爷的时候,她再次哭成了泪人。她像疯子一样嘲笑着自己,还想吗?还爱吗?还在苦苦的等他来保护自己吗?那一瞬间,积攒多年的思念都变成了怨恨。她疯了一样把手里的水果刀刺向了他的胸口,狰狞的脸就像黑暗中的魔鬼,她咬牙切齿地说道:“六六鳞!我要你和我一起下地狱!”
  • 九宫天命

    九宫天命

    神圣的语言无法打破,神灵走向生命的尽头。他们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千年过去没有人会相信神灵的存在时光的长廊里,人们渐渐远行。昔日的荣光已经变成时光里遥不可及的梦境。真实的人生却在如今展开……
  • 首尔的故事

    首尔的故事

    如果能与人交换记忆,你会选择谁呢?林若轩和国民天团队长在机缘巧合下交换了记忆,他会与天团成员发生哪些趣事呢?p.s:单女主,更新无节操
  • 安魂曲

    安魂曲

    每一个写作者,或许都曾想过:原不该生在此时,倒情愿活在过去的某个时候——生在唐或宋,生当五四,或者哪怕早生几年、十几年,正赶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风云际会……当他这么想时,他倒不一定特别喜欢唐朝或五四的生活,他想的是,那时我可能是李白或李商隐,是苏轼或李清照,是胡适或者鲁迅……
  • 千速杀

    千速杀

    黑暗降临,杀机在手,屠尽嗜血人猿,找回血性,重塑理性,还我朗朗乾坤,还我自由意志。三个男人,捐弃前嫌,浴血奋战,要把颠倒的乾坤扭转,寻找人类永恒的存在。
  • 追逐者的游戏

    追逐者的游戏

    在世上诸般美好的事物中,有两者最公平,那就是青春与梦想,它不分尊卑,人人都可享有。这两者就像一枚青橄榄,苦中带甜,痛中带乐。在花季中的我们该怎么在亲情,友情,和那朦胧的情感中找到平衡……青柳:"我是青柳,我要告诉你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这一面的身份是普通的女生,另一面却是……后来的后来……“嘿,你会等我吗?”“当然……”不会。
  • 羯磨一卷

    羯磨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碎境破空

    碎境破空

    万千位面,种族横立,尔虞我诈,岁月悠悠,几多沉浮。上古一战,中天大陆支离破碎,而分诸多位面。且看天蛮大陆人族落魄弟子王寒一凡人被迫走向修仙之路。逆境成长,踏天修行。书写一段修人道而非天道之路。
  • 我也是兵王

    我也是兵王

    一战时期背景下的热血争霸、自带系统穿越性的军事幻想小说
  • 浮幽

    浮幽

    我,有属于我的世界。在众多天才之中,他年少成名,演绎着一场关于他的传奇。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他的名,仍让天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