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02100000004

第4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和谐

一、“和谐”一词,蕴含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协调、和睦之意。“和谐”由“和”和“谐”

两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表示事物发展的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较好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状态的本质内涵。“和谐是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协同、协调、适应关系”,进而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人的本质的发展就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一切社会关系实践的和谐发展中,并且,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和谐统一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正”。历来就有“和为贵”、“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政通人和”、“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之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就在于注重“和谐”。我们今日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和谐是一种高境界。

三、“和谐”是社会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结果和体现。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两对基本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生产力是最活跃、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出现了新的、先进的生产力的时候,原有的生产资料、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变成了生产力或先进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桎梏,就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斗争,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主要表现为根本利益一致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和政党,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适合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因此,“和谐”是有条件的,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需要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谐”也是相对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打破旧的和谐,再解决不和谐,建立新的和谐,永无止境。社会就是在“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动态过程中发展的。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适应-不适应-再适应”的循环往复,就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的过程。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气氛良好。“和谐社会”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①“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民族、宗教、党派、阶层是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它们各有各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什么时候多教并存,什么时候社会和谐;什么时候多党合作,什么时候社会和谐。“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不是富少数人。和谐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合力是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平衡方程。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②“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所谓“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这些子系统通常指的是人口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是社会的框架。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结构不合理,必然会把社会距离和社会矛盾拉大,与此相应地是社会张力也大。社会张力一大,社会冲突一触即发;反之,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距离适当,社会矛盾也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管理、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难度比较小,成本比较低,和谐社会容易建成。③“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中国有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人生在世,无不需要制衡。“有条”则“不紊”。有轨才会减少越轨。磁悬浮也不是悬在天上的,那里有能够让列车浮起来的轨道。天上的飞机,海里的船,都有轨道。有了交通规则,故意闯红灯的人便会大幅度减少。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就会井然有序。规范的内容很广泛,风俗、道德、法律、纪律、宗教都属于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分成文与不成文两大类:法令、条例、规章、纪律以及一部分道德,为成文的;风俗习惯以及一部分道德为不成文的。法是强制性,虽有弹性,但总体上是刚性。道德水准虽然也分层次,但是总体上是高层次的,比法律水准高。一个人只做到守法是当不了先进的。成文的、强制性的规范固然有效,不成文的、非强制性的,靠褒贬来规范的,能内化到心灵深处,更具有长效的功能。即使是超自然、超人间的宗教,也具有约束作用,有助于增强人的自控性。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社会在前进,社会规范会更新。更新后的社会规范依然是推动整体前进的推进器。④“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所谓“社会运筹”,就是书本上常用的“社会整合”。意思是说在调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时,运调自如,运筹决胜。手段不仅多样,而且高明、灵活,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抵消、彼此扯皮。有了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如果没有高明的社会运筹,社会仍然难以和谐,说不定会浪费社会资源,甚至于会糟蹋了合理的社会结构,把本来合理的社会结构变得不合理。社会结构是人搭起的架子,社会规范也是人制定的,一句话都是人运筹起来的。运筹得当,兼顾各方,兼容并包,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运筹得当,方能用尽可能低的社会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所以,“和谐社会”历来就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成事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破坏了信用关系,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带来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没有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认真总结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位一体、不可分割。这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第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和谐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在政治方面的集中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型的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我们要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稳步、和谐发展。第三,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过来给经济、政治以能动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文化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人的发展程度。我们党领导建设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我们要认真总结文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第四,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一是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体制、经济生活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相比而言,社会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各类事故增多,造成人、财、物巨大损失,反过来又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的“非典”疫情已经暴露我们公共管理体制和应急机制的严重滞后。因此,只有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执政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各种社会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减少各类事故对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二是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并且,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协调与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同类推荐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成果、是教育部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成果。本书分成三个大的部分对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进行讨论:第一部分讨论美国内政政治领域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探讨其实质、来源和发展阶段;第二部分讨论国际政治领域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探讨其实质、宗旨和价值立场;第三部分把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探讨内政与外政的辨证贯通,理想和现实的辨证贯通,以期更为全面地把握美国现实主义政治文化在其理论和实践中的内外展开,并对美国政治的下一步走向做出一些推论。
  • 邓小平外交谋略

    邓小平外交谋略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人民史观论

    人民史观论

    人民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完善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要靠人民去发展。《人民史观论》是从历史篇及现实篇等三方面论述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对自由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理论构成与研究方式,自由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由主义批判与重申,实践理性与自由实践理性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热门推荐
  • 富家女的无敌保镖

    富家女的无敌保镖

    兵王回归,护花无罪。被人背叛,曾经的杀手界神话,各国大佬的噩梦般的人物回归都市。为了寻找陷害他兄弟们的黑手,他成了富家女的贴身保镖,游走于黑暗之中,却总能引起美女的青睐。清纯校花、泼辣警花、甜美歌星......而当艳福接连到来之际,暗潮也随之汹涌而来。
  • 异界都市之神游

    异界都市之神游

    一个盲人摔跤运动员,因为一次意外的空难,而降临到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大陆,在那个大陆,一个没有办法看到东西的人,要怎么生存下去呢?他那双天生的盲眼,在那个世界会不会好起来呢?他是怎么样从一个吟游诗人,成为一位人人敬仰的大侠呢?他是不是可以在那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中国字,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随着明宇去看,啊,不对,是感觉一下这个新奇的世界吧!
  • 创世血主

    创世血主

    为了母亲,修炼至尊魔功无怨。为了父亲,杀尽天下苍生无悔。以我手中刀,败天才,斩仇敌,灭小人。以尸山血海为路,登临世界之巅。创造属于我的世界,我就是血界主宰。^^^^^^^^^^^^^^^^^^^^^^^^^^^^^^^^^^^^^^^^^^^^^^^^
  • 超陆权强国

    超陆权强国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炫丽与血腥的世纪,伴随着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隆隆机械声,随之而来的更是曾经一度几乎波及了整个世界的一战和二战。在这个纷乱的世纪中,强国崛起了,弱国更弱了,但是,上天却给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1911年的某一天,有个原本不属于这个时期的人进入了...
  • 陌路青春

    陌路青春

    花季一般年龄留下了无数动人的回忆,我们的爱曾经是那么青涩,那么美好,如今,你不再是你,我也不会再是我,我们就这样成了陌路青春的路人!
  • FGO命运!王只有我一个

    FGO命运!王只有我一个

    幸运的我穿越到了命运-冠位指定的世界,玛修,清姬,贞德,尼禄,阿尔托利亚,玉藻前,总司,美杜莎,美狄亚,阿尔忒弥斯等等,你们都是我的翅膀!
  • 韶光东付流水

    韶光东付流水

    他说,小沐,我要将这世上最好的都给你。那时她十岁。他说,妍字甚好,你在名后缀个妍字可好。那时她十二岁。他说,阿妍,做我皇后可好。那时她十七岁。十七岁以前,他与她的回忆,满是阳光。庆和元年,建文帝赵源与皇后邢氏大婚后第三日,皇上罚下一道圣旨,邢大将军府满门抄斩,邢后自废后位,自缢储秀殿。庆和七年,武林盟主归降朝廷。建文帝再下圣旨发往边疆玉门关,劝降贺兰氏。邢沐妍拜入贺兰氏,重返中原武林,掀起风波。他说,阿妍,人是没有下辈子的,若我死了,你必然也要随我一起的。
  • 穿越密码—紫蓝石

    穿越密码—紫蓝石

    一个次意外变身,炎暖阳从普通女孩变成了黑帮老大的妹妹。玩转了黑帮又穿到了一个陌生的朝代。在这里步步为营,卷入一场爱与恨,权与利的争夺。最后是回归还是死亡,今世果,前世因。
  • 三界宠爱之水碧仙子

    三界宠爱之水碧仙子

    仙魔大战,两败俱伤,仙族与魔族两股神力相撞,神力直破镇灵塔,导致阵灵塔被毁,镇灵塔内,镇灵石破碎,守护镇灵石的仙灵女提前五十万年破生,伴随着仙灵女出生的仙火散落人间,人间大旱,万妖借仙火之力,逐渐强大,魔族统领索寒枫用手中法器‘擒仙鞭’收服万妖,一月之内,魔族势力直逼人间,其力量与仙族相当
  • 毕福剑的幽默智慧

    毕福剑的幽默智慧

    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俊才云集之地,毕福剑不仅长相另类,主持风格也颠覆传统,甚至连普通话都不够标准,但他却是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最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也是《新周刊》推选出的“最有百姓缘主持人”。本书从毕福剑主持节目和接受采访时的精彩对话或语录,以及在其他公众场合的幽默话语着眼,全面解析他的说话之道和幽默智慧,从而让读者从他的幽默与口才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与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