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4300000009

第9章 “汉道”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解者无虑千百家”(李调元《雨村诗话》)。明清二代,特别是清代,大量专论的出现,更推动《古诗十九首》研究成为显学。钱大昕在朱筠《古诗十九首说》序言中谈到,当时诗坛“论五言者,咸以为圭臬”;徐昆也说道:“十九首诗学之权衡也,上承三百,下启百代,得其意一以贯之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解、注、说、绎、赏析等不一而足,千百家解者的方向不外乎“辨体”与“识道”。方孝孺说:“体之变,时也;不变于时者,道也;因其时而师古道者,有志于诗也。”如果说明代对诗学重在“辨体”批评,将《古诗十九首》从律诗、魏诗、乐府诗、苏李诗等各体中辨别出来,完成其作为“五言之诗经”、“五言之原”、“五言之祖”的典范意义(即“诗之范”),并以此为源头清理出五言诗歌经典的序列(即“诗之史”),进而推崇其为“诗母”,那么清代的诗论家们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推崇其为“千古至文”、“韵言之宗”、“旷世独立”,更重在对作为诗歌经典之“诗之道”价值的追寻,确证其作为“诗母”的地位。吴淇以《古诗十九首》为五言诗的核心和典范,由之构建诗学的“汉道”,并以此为基点来透视整个诗歌史。至此,《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诗的“诗母”价值终落到实处。

一、“体”与“道”

《文心雕龙·宗经》篇有云:“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所谓“文学正典”,必然会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之“至道”和“鸿教”。

清代诗论从明代对诗学“体”的辨别转向对诗歌“道”的追寻,诗论家们热衷于拷问“古道何为其不可复也”(宋大樽《茗香诗论》)。诗论家们普遍认为诗歌“体之变无常,而道之变有常”,认为“《三百》后有《离骚》,《离骚》后有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外有乐府,后有‘建安体’,有嗣宗《咏怀诗》,有陶诗,陶诗后有李、杜,乃复古也,拟议以成其变化也”。诗歌经典中变化的是“体”,而不变的是“诗道”。朱筠认为诗道在于“五伦道理”,在于“性情、倚托、比兴”三者。他在《古诗十九首说·总说》中强调,“诗有性情,兴、观、群、怨是也。诗有倚托,事父事君是也。诗有比、兴,鸟兽草木是也。言志之格律,尽于此三者矣。后入咏怀寄托,不免偏有所着”,而“《十九首》包涵万有,磕着即是。凡五伦道理,莫不毕该,却又不入理障,不落言诠,此所以独高千古也”。张庚的《古诗解》认为《古诗十九首》“组织风骚,钧平文质,得性情之正,合和平之旨。义理声歌,两用其极,故能绍已亡之《风》《雅》,垂万襈之规模。有志斯道者,当终身奉以为的”。刘光贲也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为“诗之正宗”、“五言之祖”,为诗教一大转关,其“词不迫切,语意敦厚,尚有风人遗旨,学者不可不读”。诗论家们大都认同“十九首者,三代以下之风雅也”(《古诗十九首说序》),他们所倡导的“古道”或“诗道”乃是对儒家“风雅”(或“风骚”)诗学传统的回归。黄子云在《野鸿诗的》中梳理了诗的道统传承谱系,认为:“诗有道统,不可不究其所自。姑综其要而言:《风》、《骚》之外,于汉曰《十九首》,曰苏、李,于魏曰曹、刘,于晋曰左、阮、渊明,于宋曰鲍、谢,于齐曰玄晖,于梁曰仲言,于陈曰子坚、孝穆,于周曰子山,之数公者,虽各自为一家言,而正始之绪,截然不紊。”

二、“汉道”内涵解析

清代诗论对《古诗十九首》所含诗“道”的探寻,最集中、最系统地体现在吴淇的《古诗十九首定论》中。

据《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卷六十五)记载:

吴淇字伯其,睢州人,赋资颖异,十五习诗赋,清词丽句,往往惊其长老。为制举艺,不拘尺幅,落落有奇气。登顺治乙酉乡荐,壬辰南宫后,里居六载,益肆力于学,戊戌成进士,授广西浔州府推官,升江南镇江府同知,镌级归,构屋数楹,寝处,其中,与诸子侄口讲手批,夜分不倦,工填词,晚年声律益细,尤深于道家言,其论诗上下、古今、升降、正变,为时所宗,着文集若干卷。

据现有资料,其著有文集《雨蕉斋诗选》七卷、《粤风续九》四卷和《六朝选诗定论》十八卷。

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是一部以《文选》所选古诗为评论对象的古诗选本,其书“为时所宗”,“其持论精核,凡当世言诗之家,无以易其说也”。其中的诗学思想在清代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

何为“汉道”?“汉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翼奉传》中:“今汉道未终,陛下本而始之,于以永世延祚,不亦优乎?”原意为汉代的道统、国祚。唐宋诗人常以“汉道”指代汉代诗歌的精神特质。杜甫《偶题》写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宋代白石道人在《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一诗中曰:“问句石湖老,如将日指标。枯中说滋味,高处戒虚骄。颇喜唐音近,宁论汉道遥。正声今在耳,万乐听箫韶。”以“唐音”、“汉道”区分唐、汉之诗,并开始推崇汉魏诗歌为“正声”、“正体”与“正宗”。

“汉道”是吴淇诗论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诗学概念,体现了其诗歌观念中的尊经意识与历史意识。其《六朝选诗定论》中选诗就以“合汉道则录,不合汉道则弃”为原则。吴淇如何理解“汉道”?在他看来,诗之体随时代而变化,一代有一代的专体,其曰:“夫诗之为体,因时而变,故一代之诗,必有一代之专体”,而“《三百篇》体不杂,盖一道同风之世也。汉诗体错出,惟五言纯平一朝之制;亦犹诸体备于唐,而独七言律为唐之专制也”。吴氏认为“五言古诗”乃汉之专体,而“七言律为唐之专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吴淇将诗歌发展分为三际,即“王迹”、“汉道”、“唐制”,并以汉道为核心,强调“故后世学诗者,须以汉道为本”,在吴淇的诗歌观念中,《古诗十九首》乃“诗之正则”、“汉道五言”之典范之作。其将十九首、古乐府四篇,合之苏李七首、班姬一首,凡三十一首尊奉为“汉道五言”,认为“建安之际,当徐父子,倡于邮下,群彦和之,于是曹、刘之坛帜韦盛,而汉道寖微矣。识者忧之,此古《十九首》之所由选也”。

吴淇虽将诗歌类别划为三际,但他认为:“汉道之于三百篇,迥以别矣,唐制原本于汉道,而分为两际者,譬之治道,三百篇犹之封建也;汉以后之诗,犹之郡县也。唐与汉虽均为郡县之天下,然世儒之论曰:汉制弘其纲纪,唐制详其节目,规模自是不同。其为诗也,亦如其治而已。”其《六朝选诗定论》在评韦孟《讽谏诗》时说道:“少陵曰:‘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汉道即指五七言,一盛于汉,再盛于唐。”吴氏区分了“汉制”与“汉道”,但认为“唐制原本于汉道”,“盖唐制虽自成家,然变本加厉,初亦不离汉道。故后世学诗者,须以汉道为本”。评苏李诗曰:“苏李古诗,组织风骚,咸折交质之衷;抒发性情,深合和平之旨,故可超赋凌骚,直接风雅。”评汉诗曰:“是以汉之诗取《离骚》之情,合三百之性,故美而可传也。”其所理解的“汉道”内涵为“汉道祖三百篇而宗《离骚》也”。说通俗点,汉道就是既能承继《三百篇》之性,又能体现《离骚》之情的诗学之道。

三、“汉道”的诗学价值

吴淇论诗有着强烈的尊经意识,其曰:“余之专论诗者,盖尊《经》也。”其在《古诗十九首定论》中认为:“十九首不出于一手,作于一时,要皆臣不得于君而托意于夫妇朋友,深合风人之旨。后世作者,皆不出其范围。”其以传统的“赋比兴”解诗,对十九首诗歌内涵全部都予“臣不得于君”的理解,与元代刘履《风雅翼》中《古诗十九首旨意》的解读相比,更加武断,过分强调诗歌的政治伦理作用,这自然有将文学的审美意义稀释之嫌。后人对吴氏的政道倾向不无批评。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批评道:“睢阳吴氏说选诗大有发明,然穿凿附会,牵强偏执,在在有之;欲求醇者,什仅二三。”从文学与治道、文学与世事、文学与史论等关系看,吴淇的视野不可谓不开阔。他能从宏阔的时段划分诗歌以及诗学的变迁,与20世纪西方年鉴派史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说吴淇诗论的成就远大于偏失。张庚说吴淇“有大发明”,此话不假。吴氏以“君臣”关系喻解古诗,也真有“穿凿附会,牵强偏执”之处,但说穿凿牵强“在在有之”,似乎有夸大之嫌。在中国传统诗学赓续过程中,陈陈相因易,戛戛独造难。吴淇以“汉道”论诗,发覆创新,基本精神应予肯定。

《古诗十九首》研究源远流长。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阐释者代有其人,作出了巨大贡献。诗歌的谱系日趋完整,诗学的理论亦不断丰富。在某种意义上说,《古诗十九首》的探索过程是与诗教“情性”说同川并流的诗学传承。吴淇称之为“汉道”的“三百篇之性,离骚之情”,梳理的正是这样的流程。《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之冠冕”,有其不可替代与超越的作用,情理协调的话语方式在《古诗十九首》中水乳交融。这样一种五言体式的古典诗歌滋养和激发了后世许多名人名篇,其所包孕的各种“遗传”价值“因子”或“拟子”已存活在后世文学文本之中,而且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古诗十九首》是“诗母”,那么“汉道”则是诗歌世界特别是五言诗歌母仪天下的风范。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各章节还会论及。

正如上一章第三节所谈,《古诗十九首》确如前贤们所认定,集中体现了汉风,也即本章所谈的“汉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集中代表着纯人性诗的一种风范。我们赞同“汉道”说法的原因,还在于它彪炳史册,在中国诗学谱系中占据制高点,为中国诗学发展平添了一座不可企及的范本高峰。在这座高峰下,许许多多的后来者高山仰止,推崇备至。

同类推荐
  • 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

    本书收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作品多以写人为主。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
  •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遇见最美的唐诗

    遇见最美的唐诗

    《遇见最美的唐诗》作者因着对古诗词的无限热爱,对古人的无限敬佩之情,将诗人写诗时的处境及心路历程一一道来,让每首诗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得到美的体验。
  • 毛泽东引古论事

    毛泽东引古论事

    本书根据毛泽东著作中引用诗文名句的情况,对相关诗文的出处进行阐释,并对毛泽东引用此诗文鉴古论今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进行剖析,使读者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毛泽东深刻的唯物主义新历史观,领略伟人引古论今的独特语言艺术,在千古豪情中获得文化浸润与精神升华。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暗羽双生之鹿死谁手

    暗羽双生之鹿死谁手

    爱与恨,阴谋与背叛。人性与欲望的较量。当白羽城摒除心魔想要和伊林重新来过时却发现他们已渐行渐远,但白羽城始终不愿放手。于是心已破碎不堪的伊林织了一张网,不仅网住了别人,也网住了自己。本书是《暗羽双生》的续,主要讲述白羽城,伊林,天狼,雪衣之间的故事。
  • 我所祈求的明天

    我所祈求的明天

    故事始于遥远的移民星球:尼翁。在进化波的干扰下,尼翁的生物迅速变异,成为了高度进化的屠戮机器。人类在与异形的战争中失利,沦陷了整个北半球,而剩下的人类则蜷缩在了世界的一角,彻底沦为难民。在这样的绝境中,青年巅佩自愿成为了“监察官”,一项专司研究并屠杀异形的可怕工作。而他的战友则是手段高超的星光灿和元气满满的凝,三人协同作战,并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挖掘到了异形的真相......以战火星球为主调,一场沉重的生存之战就此打响。
  • tfboys心里的痛

    tfboys心里的痛

    我也是第一次写。写不好请原谅我只是个小孩。我们也是一家人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想许多半年内就会被遗忘的小事。实际上,世界上有半数的伤心事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诸如一点小小的伤害、一丝小小的屈辱等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这种奢侈。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行动时,而是在你工作做完之后。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把太阳升起——黎明到来的这一天称为生命中的生命,宣称:“昨天是场梦,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会使每一个昨天变成一个快乐的梦,使每一个明天成为有希望的幻影。”在你失意无比的时候,你能否脱口而出“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 阴宅鬼妻

    阴宅鬼妻

    鬼王之子,还没出生就被断定为死胎,为给我续命,外婆给我结了一门阴亲,娶了鬼界最厉害的一个厉鬼。。。。。。
  • 魂萦凌霄

    魂萦凌霄

    记忆中那张倾城的容颜,她仿佛在说“回来……”视线朦胧之中的那双白金色手套,它仿佛像是摩擦掉了一些往事,令人无法忆起却又懵懵懂懂。旧闻中的强大战士或将崛起于昔日的钢铁都市……“不,不应该是这样”。凌洛站在高耸入云的大厦顶层看着繁华的城市一步步的陷入战火与硝烟之中。城市在毁灭,他的目光充满了血红……
  • 霸道宠婚宝贝亲我

    霸道宠婚宝贝亲我

    她,是他在一次意外中救下的,从十岁到十八岁。她的成人礼晚上。他自己是他送给她的礼物。第二天,某女尖叫。某男;‘嘘。让我睡会。。。。。。
  • 冰澜之巅

    冰澜之巅

    身负寒流,笑看烦愁;各族强手,攀天灵兽。地府洞天,闯它个地覆天翻。沙漠孤舟,斩它个七零八落。凌天崖,阴阳谋,倚风凭栏,只为伊人忧。人生是一段未知的旅程,许多精彩的故事便从你翻开书的第一页开始。作者和你一起探索这个独特的混元世界,带你经历世事的激荡变化,带你走过燃情的时光,带你感悟生命的征程……
  • 殂方

    殂方

    都市茫茫,商战惶惶;乾坤朗朗,情人往往;成败,尽在一纸殂方。
  • 途灵

    途灵

    一一一异能?穿越?一个个谜题飞蛾扑火般涌袭而来,一个从小无依无靠的少年,独自面对这一切,父母?亲人?“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谁,我也不知道我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我只想用自己的拳头来打败所有阻止我前进的人-!”一一一灵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