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是晚唐著名诗人,时人评价其与白居易齐名。然而诗风雅正、音韵清朗的武元衡却不是个怯懦的书生宰相,对于横行不法的藩镇军阀,他表现得无比刚烈,坚决主张以武力削平强藩,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最终死于刺客之手,实为唐代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代名相。
温雅书生
武元衡(758~815),字伯苍,他是一位极温雅沉静彬彬有礼的书生,但是对于时势政治的见解却颇有独到之处。一次,唐德宗让武元衡在延英殿对策,至晚才归。德宗看着武元衡远去的背影,对旁边的人说:“元衡是一个具有宰相才能的人。”后来宪宗即位,立即用武元衡为宰相。
此时,唐军将领高崇文刚刚平定了西蜀藩镇的叛乱,但是高崇文善治军不善治蜀,宪宗让武元衡代他为西川节度使。高崇文离开蜀地的时候满载军资、金帛、伎乐、古玩而归,路上运载这些宝物的车辆前后相连达几里,“蜀地几为之空”。武元衡到任后,选贤才,安黎民,抚蛮夷,为政廉明,生活节俭,政绩卓著,中外同钦,与高崇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蜀地有诗酒花韵、召伎宴饮的官场习气。即席赋诗对于文采风流的武元衡来说当然是小菜一碟,他的诗歌诗风雅正,音韵清朗,切合音律,每当他做了一首新的诗歌,就被人们谱入歌曲,广为传唱。但持身甚正的他并不真喜欢这种浮华风气。一次宴席上,武元衡面对觥筹交错、杯盘狼藉的情景不禁吟道:“满堂谁是知音者?”西川从事(州府佐官)杨嗣喝得大醉,听了武元衡的诗,酒性大发,强逼武元衡用大酒杯喝酒。武元衡不喝,杨嗣就把酒浇在他身上,并且哝哝说道:“武大人,我用酒来给你洗澡。哈哈哈哈……”在场的人不知如何是好,武元衡一动不动,任他浇完了酒,才缓缓地站起来,淡淡一笑,换了一身衣服,继续参加酒会,没有让宴会不欢而散。
宰相遇刺
谁若以为武元衡的温文尔雅是怯懦无用,彬彬有礼是软弱可欺,那就错了。不久,宪宗觉得身边不能缺少武元衡,就又把他召回了京师。当时藩镇势力强大,自任官吏,自收税赋,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其的控制。面对这种情况,朝中大臣们分为了主战和主和两派,而武元衡是坚决的主战派。这时浙西节度使李想要谋反,但是他先作试探,请求入朝觐见皇帝。宪宗马上拜李为右仆射,令他入朝。骑虎难下的李接到诏令以后,又不敢来了,只好称病拖延。
宪宗问大臣应该如何应对,有人说:“李有反叛之意,陛下应该小心对待,臣认为应该准其所奏。”武元衡马上反驳说:“不可。李自请入朝,陛下已经答应了,他出尔反尔又不来了,完全掌握主动权。今陛下新临大宝,天下瞩目,如果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从此去矣。”宪宗权衡良久,采纳了武元衡的意见。后来李果然计穷而反,被武元衡平定。
武元衡平定浙西之乱后,又力主征讨淮西(今河南汝南)藩镇吴元济叛乱。当时藩镇军阀们相互勾结,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派人来朝廷请求赦免吴元济,武元衡坚决不允许,于是王承宗让人散播谣言诋毁武元衡。但是武元衡丝毫不为所动,于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又派出刺客刺杀武元衡。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武元衡从靖安里的住所出来,天还没有大亮。刚走到东门,突然有人窜出来,吹灭了侍者手中的火烛,然后从后面射了一箭,武元衡肩膀受伤,赶紧策马前奔。这时,有人从树阴处杀出,把武元衡从马上拉下,武元衡不及呼救已被杀害。这时,侍卫赶到,大呼:“贼人刺杀宰相啦!”城中顿时灯火通明。宪宗听说武元衡被杀,良久说不出话来。
与武元衡同时遇刺的还有宰相裴度,只不过裴度戴的扬州毡帽救了他一命。不少大臣慑于暴徒之残忍猖狂,提议放弃对淮西用兵,罢免裴度。但是宪宗力排众议,不但不免裴度,而将他擢为宰相,全力主持淮西军务,延续了武元衡对藩镇用兵的政策。经多年努力,终于消灭了割据的藩镇,取得了暂时的统一。武元衡从容对待人生,以自己的生命为献祭,实践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