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78700000043

第43章 商鞅变法

在列国争雄的战国时代,秦国以一个边陲弱国而一跃成为势可吞并六国的强国,与商鞅变法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孝公求贤

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渠梁即位,即秦孝公。秦孝公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当看到其他国家在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国力都增强后,便也积极地寻求一条使秦国富强的道路,以重现春秋时代秦穆公称霸的辉煌。国家富强,人才第一,秦孝公广泛地招揽人才,并下了一道求贤的诏令,许诺如果谁有能力使秦国富裕、强大起来,就封给他官职,赏给他土地。

就在这时,有个叫卫鞅的人从魏国来到秦国。卫鞅原是卫国的贵族子弟,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曾受过法家李悝、吴起的影响。

当卫鞅还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手下做小官时,公叔见卫鞅很有才能,在临死前曾把他推荐给魏惠王,要惠王委以重任,用卫鞅为相,并说:“如果不用这个人,就务必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但魏惠王不相信公孙的话,觉得卫鞅没有什么本事,无非就是个能说会道的门客罢了,因而没有重用卫鞅,当然也没有按照公孙的话把他杀掉。卫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想到其他国家去发展,这时正好听说秦孝公下诏求贤,于是就来到了秦国。卫鞅到秦国后,先求见秦孝公的亲信景监。景监向他求教,卫鞅很有见地地给他讲了天下大势及秦国国事。景监发现卫鞅很有才能,就向秦王引荐他。

三见孝公

于是孝公就召见卫鞅问他治国的方法。卫鞅就以舜、禹为例给孝公讲帝王之道,还没讲几句却发现孝公已经睡着了。卫鞅告退后,孝公召见景监,生气地对他说:“你这个门客太迂腐了,他说的对于我一点用都没有。”

景监退朝后回到家中,对卫鞅说:“大王说你讲的他根本不感兴趣。”卫鞅说:“我给他讲帝道,是他不能领悟。我愿再和他谈谈。”景监说:“等过五天,大王消消气,我再给你引荐吧。”过了五天,景监对孝公说:“我那个门客还有话要对您讲,希望大王能再见他一次。”孝公碍于情面,勉强答应了。

这次,卫鞅给孝公大讲王道。听了几句,孝公就对他说:“你确实知道得多,但你讲的这些对我都没用。”卫鞅回到景监家,景监问他:“这回讲的是什么?”卫鞅说:“我给他讲君王之道,他还是不感兴趣。”景监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能离开现在的形势而讲以前君王的事情呢?”卫鞅说:“这两次我没弄懂大王的兴趣所在。我怕他的志向太高,所以我先试探了他一下。现在我明白大王想听什么了,倘若再给我一次机会见他,我肯定能让他听得高兴。”于是又恳求景监再给他说说,景监叹口气说:“那再等五天吧。”

五天后,景监入宫服侍孝公,见孝公心情不错,就又和孝公说:“我那个门客自称有帝、王、霸三术,前两次他只给您讲了帝、王之术,还没讲霸术,不知您能不能再召见他一回。”孝公一听霸术,正是他所感兴趣的,就同意再给卫鞅一次机会。

这回,卫鞅开门见山,直接对孝公讲治国的方法,他说:“国家不富强,就没有能力整顿军队,不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军队不强大,就没有能力防御外敌的入侵。要想国家富裕,必须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多开垦田地;要想军队强大,必须休战养息;在政令上必须赏罚分明,这样,国家就会慢慢强大起来……”秦王听后很高兴,说:“你说的这些我都能办到。”就这样,孝公和卫鞅一连谈了好几天,卫鞅给他讲了许多治国安邦的措施,孝公听得津津有味。

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就这样,秦孝公决定重用卫鞅,任卫鞅为左庶长,并对文武百官说:“今后国家政令,都要按照左庶长制定的遵守,如果有违抗的,就和抗旨一样!”

卫鞅在对秦国的法令进行仔细研究后,准备实行变法图强。卫鞅将新拟定的法令条款向秦王呈报,获准后,开始推行新法。

首先,他起草了一个改革法令,但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对老百姓说:“如果有谁能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他10两黄金。”不一会,很多人围过来,议论纷纷,但是没有一个前来扛木头。

卫鞅知道,秦朝自始以来很少讲信义,老百姓对官府的话根本不相信。他于是把赏金加到50两。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一个体格魁梧的汉子跑过来说愿意试试。那人扛着木头往北门走去,后面跟了许多看热闹的人。人们很好奇,也很怀疑,想看看究竟会是什么结果。不一会,那汉子就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卫鞅立刻传出话来,赏金50两,一分都不能少。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轰动了整个秦国,人们都说官府是讲信誉的。

颁布变法令

卫鞅觉得老百姓已经相信他了,变法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在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进行变法,新法的内容包括:

一、编制民户,加强刑赏。以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内各家互相纠察。一家作奸犯法,别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发的,腰斩。二、鼓励小农生产,崇本抑末。新法规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努力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可以免除劳役。三、延伸阅读《尚书》书成中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编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尚书”意即“上古的史书”。《尚书》所录,据称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关于《尚书》编订年代,以前有说为孔子所编,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订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后,《尚书》多残缺。《尚书》内容丰富,在中国史学、文学、政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汉以后,《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官僚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

奖励军功,凡在战争中斩得敌人一个首级的,赏给爵位一级。四、废除井田,“开仟佰封疆”。五、推行县制,将全国分为四十一县,设立县令、县丞等官职。六、迁都咸阳。七、统一度量衡。

秦强民惧

秦国自这两次变法以后,军事力量强大了,农业也发展了,人们也富裕了。

秦孝公见卫鞅的改革措施成功了,更加重用、信任他。但卫鞅大规模的改革,触及了秦国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极大的不满;而且刑戮太重,触犯新法者轻者发配充军,服苦役,重者削鼻砍腿。一次,卫鞅去查看囚犯,竟一日内诛杀700余人,鲜血都染红了渭水,哭声遍野,百姓晚上在梦中都吓得发抖。

这样一来,无论大小官员,还是百姓,都对新法有些不满了,有人开始反对新法。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卫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从上到下一律遵守,不能因为他是王族就逃脱惩罚,否则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而且,太子是嗣君,不可以施刑,应该处罚他的师傅们。”孝公觉得卫鞅说得有理,就同意了卫鞅的意见,将太子的老师公孙虔割了鼻子,另一个老师公孙贾则被在脸上刺了字。

卫鞅变法一共推行了10年,虽刑戮严酷,但也确实推动了秦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无盗贼,粮仓里面堆满了粮食,军队骁勇善战。随着秦国的日见强大,中原的诸侯国纷纷与秦国交好,连周天子也派使者送祭肉给秦国,封秦孝公为“方伯”。卫鞅变法的实行,为以后秦国的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鞅受封

卫鞅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兵强马壮,国富民强。秦孝公为嘉奖卫鞅的功劳,特封他为列侯,并把秦国攻打魏国的商於等15个城池赏给卫鞅,封号为商君,此后人们也把卫鞅称为商鞅。

商鞅谢恩回到他的封地,对自己的家臣说:“我以前在卫国当小官,后来归附秦国,幸而得到了大王的重用,助秦国励精图治,几度变法,现在又得魏国方圆700里的土地和15座城池,大丈夫能够取得的成功,我看我已经做到极限了。”商鞅手下的门客无不齐声道贺,争相逢迎。

突然人群内走出一人,径直走到商鞅面前厉声说:“有许多人说顺从奉承的话,不如一个人直言不讳。你们都是商君的门客,怎么能够进谄言而陷害主人呢?”众人放眼瞧去,发现这个说话的人是商鞅的门客赵良。

忠言逆耳

商鞅很是诧异,问赵良说:“先生说众人逢迎我,这恐怕不是事实吧。试问我呕心沥血地治理秦国,即使和穆公时代的百里奚大夫相比,我的功业也不算不大了吧?”赵良淡然地回答说:“百里奚是穆公的相国,他帮助穆公吞并二十多个国家,并让穆公成为戎翟的宗主。百里奚一生廉洁奉公,酷暑之下也不撑起遮阳盖,累了也不乘车。他去世之时,秦国百姓无不为之痛哭,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一样悲痛。如今您治理秦国已有8个年头,新法虽然已经颁行,但刑戮太重,人民只是害怕刑罚的残酷,而不是从心里想遵守它、拥护它。太子对于您处罚他两个老师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民间的百姓也早已怨声载道。一旦大王去世,您的处境可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危险了,您怎么还能贪商於的富贵,还称自己为大丈夫呢?您为什么不推荐贤人代替自己,您只要辞去官职不要俸禄,做一个耕地的农夫,尚可保全自己的性命呀!”

赵良的一席话,尖锐地指出了商鞅法令的一些弊端和商鞅所处的险恶环境,但此时的商鞅已经被眼前的荣耀冲昏了头脑,变得刚愎自用起来。听了赵良的话,商鞅不但不深思其中的道理,反而很不高兴,大声斥退了赵良。

又过了五个月,秦孝公得了重病,很快就去世了。秦国的大臣们按照孝公的遗愿,拥立太子驷即位,就是后来的秦惠王。这时的商鞅自恃自己是先朝老臣,孝公的红人,仍然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没有对新君表示出足够的忠诚和敬畏。

车裂之祸

公子虔由于上次被商鞅削鼻,旧仇还未报,就与公孙贾同时向秦惠公上奏说:“臣听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将要面临着危险,尤其是在君王身边的人,君王也是很危险的。商鞅变法治秦,我国虽强盛,但天下老少妇幼都说是商鞅的法律,而不说是秦国的法律。现在他又得封邑15个城,位尊权重,日后必然叛乱。”

惠公说:“我早就恨死这个老东西了!但他是先王的臣子,不能轻易动他,所以姑且不理会他,但也不能让他太嚣张了。”于是秦惠王派人收回商鞅的相国印,让他回到自己的领地去。商鞅辞官回家,乘着自己的马车浩浩荡荡地出了都城,排场大得能和诸侯相比。

公子虔密告惠公说:“商鞅不知悔改,他车队的规模可以和您的媲美,如果这样让他回去,日后必定谋反。”惠公大怒,命公孙贾引兵3000追捕商鞅。公孙贾领命出朝。因为商鞅的新法令中刑罚很苛刻,多数老百姓对他都有恨意,听说要去捉拿商鞅,都愿意跟随,一下子跟来了数千人。此时商鞅走投无路,只好逃往魏国,但魏国人也恨他在秦国操纵朝政时的无义之举,不肯接纳他。商鞅只好又逃奔往郑国,还没到郑国,已经被公孙贾的队伍追上,最后被生擒了。公孙贾将商鞅带回都城,秦惠公历数其罪,吩咐将商鞅处以五马分尸的酷刑。

历史词典

玉器流行

玉是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华的美石,以玉制成的物品称作玉器。古代玉器不仅是日常用具和饰品,同时还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礼器,以及祭祀天地、沟通神灵的法物。战国时期玉器空前繁荣。当时工具和仪仗玉器比以前明显减少,璧、璜、环、佩等礼器和装饰用品增加较多,而且出现许多新的器型。制作工艺也有提高,雕刻细腻,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玉璧、玉璜、玉琮、玉圭、玉琥、玉璋是战国时代最常见的六种玉器。玉璧是有孔的圆形玉器,其纹饰主要有几何纹、云纹和谷纹。玉璜只有玉璧的1/3,初为祭器,用黑玉制成,是立冬祭祀北方的器物,后衍生成饰品,故又称佩璜。玉琮是内圆外方的管形玉器,用作礼地、发兵等用。玉圭指的是上部尖锐呈三角、下端平直、长方形的玉器,是标明身份的瑞玉和祭祖盟誓的祭器。玉璋与玉圭相似,“半圭为璋”,它与圭都是区分等级的器物。除以上的仪礼“六器”外,先秦日常社会生活中盛行用玉作佩饰,人们用佩玉来协调举止、标明身份、表达情意和作为承诺的信物。此外先秦的丧葬制度也盛行用玉。

在强秦的朝廷纵横捭阖一生的商鞅,就这样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固然是因为商鞅的才智遭人嫉妒,但也与他治国手段过于严苛、失了民心,同时自身太过骄傲自负有关系。法与情经常是矛盾的。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强大,秦国统一天下也许就要延后许多年,或许根本没有秦国的统一。但商鞅刑罚太重,虽然立了威,有了信,但却失去了人情,甚至失去了人心,为自己酿下了悲剧的种子。

同类推荐
  • 大明藩王

    大明藩王

    现代人穿越到万历末年皇孙身上。让魏忠贤抽筋,让万历皇帝上朝;让天启安心做木匠,让辽东疯狂建碉堡;让贪官污吏揪心,让黑心商人外逃;让武将不再憋屈,让文官不再狂傲;让黄台吉咬牙切齿,让白皮跳海求饶;让士绅主动上交,让大明百姓吃饱!我要做大明最富的藩王!看我朱由楫如何搅得天翻地覆!
  • 权臣

    权臣

    他让一个家族的姓氏,成为一个帝国的旗号!踏过时空的界限,抛却身份的束缚,引领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家族走上又一个辉煌的顶点,做一件骨子里想实现的事情。怒目扬眉,凭借未知的三根金指,在动乱的四国、勾心斗角的九大世家以及名贯天下的十方名将之间谋得他应有的地位。
  • 新汉传

    新汉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个古人有着现代人的灵魂,他能结束这乱世,重新建立汉帝国,让接下来的五胡乱华不再发生,让四百年的黑暗分裂消于无形吗?敬请期待新汉传!(喜欢本书的请加入群三国英豪104129153)
  • 穿到古代当校长

    穿到古代当校长

    现代人到了古代,带着超越那个时代上千年的知识能做些什么。“皇上,我是不会入朝为官的,我做这些,只是因为我是一个汉人,我是一个中国人,你问我想要什么,那就是,我想要建立一个学校,我要当校长,我所学的一切都将会传授给学生。”当然了,最好是美女学生。。。
  • 峥嵘书生

    峥嵘书生

    生于乱世,死于盛世。临死前,他只想多喝一碗那姑娘的茶。
热门推荐
  • 半悬的星球

    半悬的星球

    《半悬的星球》半悬的星球多文多,五百年来着落在梦幻的宇宙之海爱丽莎之中。在这颗星球上,灵就是一切能量的来源。自诞生之日起,星球上便存在着两块拥有强大力量的石头:空之圣石“天空之翼”,水之圣石“海妖之泪”。两颗石头关系着星球的命运,历代由空之一族和水之一族分别看管。
  • 英雄联盟之冠军荣光

    英雄联盟之冠军荣光

    他是FAKER口中的那个男人,他将是传奇!群星因他汇聚!SKTT1战队在他面前黯淡无光,他是星空的王者!他将成立传奇战队FIRST,带领队友们走向冠军的道路!
  • 麝月食堂

    麝月食堂

    一双眼,窥得人妖两界;一对耳,闻得诸多奇缘。人与妖的缠绵悱恻,不言说。看得见妖的少女,机缘巧合,来到了有着神秘老板与呆萌男狐妖清明的麝月食堂。阴差阳错的相遇,解开一段段无尽痴缠的人妖传说。有些故事在角落悄悄发生,也只愿你静静聆听。婆娑泪,半世无,一段纠葛,一段执念,再一次宣告世人有些感情,超脱一切!麝月食堂的故事,我说给你听。
  • 夺金风声

    夺金风声

    无论是生是死,无论是我还是他,这路已经成了形,就必须要走下去。
  • 儿童教育格言

    儿童教育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儿童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本书针对儿童的道德情感方面,以名人的警句,教儿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青春已逝爱已沉沦

    青春已逝爱已沉沦

    本书流水账,本书不靠谱。本书千字党,本书常断更。本书会让你哭死!是的,真的哭死去!小心啊,看到那个血手印了么?血淋淋的证据啊!唔,别收藏;唔,别推荐啊;唔,千万别点击;唔,一旦你进行了以上操作后悔别怪我!
  • 圣御乾坤

    圣御乾坤

    无垠宇宙,谁敢言无敌?苍茫大地,谁能说第一?武道有损,八荒无缺!若有苍天在顶,俯视人间;吾亦能破青天,独掌乾坤。
  • 大明推官

    大明推官

    本小说主讲大明推官,人称“武三袁”之一的袁可立,其即为大明“四朝元老”之臣,亦诰“五世恩荣”之赏,为官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本文分为以下章节《卑斗巡抚》、《血衣锦卫》、《智洗倭罪》、《琉球问案》、《湖州案》、《抗旨斩弄臣》、《授命立危疆》等,其中包含菜场悬尸、血衣锦卫、五行遁术、琉球女魂、边疆鬼煞等原创情节。案情层层递推,步步惊险,且看一代推官如何斗智斗勇,杀贪官收鬼煞!本作品为一部侦探力作,除了烧脑的细节,更有惊险异常的情节,还有您意想不到的悬疑片段!
  • 北宋锦衣卫

    北宋锦衣卫

    历史上的公公就真的都是公公吗?公公就不能三妻四妾吗?公公就都是祸乱宫廷的祸根吗?未必,看一个另类的公公怎么颠覆你的观念。在北宋组建锦衣卫,让大辽和西夏先后臣服,横扫亚洲,称霸全球......
  •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决定成败

    本书介绍的都是那些普通人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业界领头羊的故事及其成功轨迹。读完本书,您会悟出:许多人的成功并非您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有的甚至得来全不费功夫。只要头脑清配、方法对路、兢兢业业、知难而进,换了您也同样会成功,而且可能比他们更功功!祝您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