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场合,有时会遇到别人有意无意抢白你,奚落、挖苦、讥讽你,你该怎么办?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可视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
若判明来者不善,怀有恶意,故意挑衅,你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有利、有节、有礼貌而巧妙地回敬对手,针锋相对。
如果有人用过于唐突的言辞使你受到伤害,或叫你难堪,你应该含蓄以对,或装聋作哑、拐弯抹角、闪烁其辞,或顺水推舟、转移视线、答非所问,谈一些完全与其问话“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驳对手,定会取得奇特的功效。
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棘手犯难的问题,对此若以幽默谐趣的方式回答,往往会化险为夷,改变窘态。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尴尬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练就随机应变的语言表达功力很重要,但切不可主动进攻、出口伤人。而且防卫要注意有礼貌。
在美国第35任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肯尼迪的年轻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利条件。众议院发言人萨姆·雷伯恩就攻击肯尼迪是乳臭未干的几个民主党领导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问题抛到一边:“萨姆·雷伯恩可能认为我年轻。不过对一位已是78岁的人来说,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可是这个问题始终纠缠着肯尼迪。哈里·杜鲁门在一次全国性演讲中向肯尼迪挑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极其成熟的人。”这位前总统说。肯尼迪用逻辑和机智回敬了他的挑战。他说,如果年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标准的话,那么美国将放弃对44岁以下所有人的信任。这种排斥可能阻止杰佛逊起草《独立宣言》,华盛顿指挥独立战争中的美国军队,麦迪逊成为起草宪法的先驱,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
肯尼迪在遭到突如其来的诘难时以非常机敏的方式巧妙地回答对方并予以有力的反击。机敏是机智、敏捷,体现的是人们对矛盾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变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判定相应的对策,而且还要随着事情变化不断调整应变策略。
机敏者一般都是成熟稳重的,特别是身处窘境时,沉着稳重更有助于提供化解尴尬的妙法。巩俐有一次在香港接受访问,有个记者问道:“您觉得自己漂亮吗?”这时候回答“是”或者“不是”似乎都不够妥当,巩俐想了一下说:“我觉得我的牙齿是漂亮的,虽然不整齐却与众不同。”这样的回答博得了全场的掌声。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那是一个谁也无法解开的谜,然而,我们的作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这位英国记者忽然让摄像机停下来,然后对梁晓声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能毫不迟疑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好吗?”梁晓声不知有诈,欣然答应。谁知那位英国记者一扬手,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记者把话筒放到自己嘴边,说道:“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来究竟是好是坏?”说完把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嘴边,摄像机对准了梁晓声的脸。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梁晓声却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也问您一个问题: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在这里,梁晓声也是巧妙地应用了“反弹”的应答技巧。
在你面对尴尬,一般是对方故意为难你的时候,很好的办法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找到对方的思考逻辑,用同样的方式请对方予以解释,从而化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