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9600000002

第2章 :三万英尺高空

马尔科姆完全同意塔克的说法。他中学时就认识了塔克,两人都在新泽西长大。不过塔克家住在一个叫做莫里斯顿的富人区,有一所建在山上的房子,有能容下两辆车的车库,还能拿得出钱送塔克去附近最好的一所私立中学。马尔科姆则在山脚下长大,就在邻近的莫瑟郡。那里的房子根本没有必要建造可容纳两辆车的车库,因为根本没有人拥有两辆车。马尔科姆就读的是城里的公立中学,他母亲间或还在那里代教历史课。他惟一一次接触私立学校是在比赛的时候,他对他们的设施和装备羡慕不已,对他们的球员倒没什么很深印象。塔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体型和天赋能力都达到了专业运动员的水准,不过他对待橄榄球的态度和毅力却顶多相当于一个周末才打打球的普通爱好者的水平。他的胳膊非常灵活有力,但球抛得却并不怎么样。马尔科姆不明白,塔克到底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家伙,还是他根本就不在乎橄榄球运动。也许对他而言,橄榄球并没那么重要。他很可能不用靠橄榄球特长就考入了哈佛,然后顺利地毕业,成为一名富有的医生或是律师,就像他家族中的很多其他成员一样。

飞机遇上了一股轻微振荡的气流,马尔科姆赶紧抓牢了饮料车。他的胃里有些翻腾,不过他努力把恶心劲儿压了下去。这是他第一次搭乘体型这么庞大的飞机,也是他的第一次跨国飞行。塔克说得对,整个旅程太疯狂了。马尔科姆不太清楚这次的表演赛是谁的主意,不过总之给人感觉有点怪——常青藤名校全明星队对日本最好的大学联队。常青藤联盟的橄榄球运动其实不同于多数人习惯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学比赛。这些队员中有些人很有天赋,但是总的来说,他们都和塔克一样,没有真正的运动员心态。这支所谓的全明星队即便是和一支普通的中西部地区大学球队比赛,恐怕撑不了五分钟就会败下阵来。除非规则规定SAT考试的分数也可以算进比赛得分当中,不然他们一点儿赢的机会都没有。

无论如何,这次比赛都是马尔科姆决不会错过的机会。和塔克不同的是,马尔科姆的一切都来自橄榄球。是橄榄球为他挣得了免费就读普林斯顿大学的机会。他没有什么幻想。因为他知道以他的背景,如果不是拥有橄榄球天分的话,他是绝不可能叩开常青藤名校大门的。他的父母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同样地,如果没有橄榄球的话,马尔科姆也绝不会有机会坐着头等舱飞越大半个地球,要知道此前他只在打客场比赛的时候才离开过新泽西。

突然马尔科姆注意到有一道熟悉的光闪过身旁,他的手下意识地动起来,在高过饮料车几英寸的地方抓住了飞来的橄榄球。喝彩声随即从卫生间的方向传来,声音来自耶鲁大学的一名后卫,一个体型壮硕有一头亮红头发的家伙。他冲着马尔科姆笑着,举手表示赞许。

“手真快啊!如果你的个头不是只有我的卵子般大的话,比赛里碰到你这样的对手就麻烦了。”

马尔科姆也笑了。在这支球队里,他有点儿像是一个明星球员。一个月之前他刚刚上过体育画报的封面,因为他打破了单场比赛中接球数的纪录。这个纪录虽然不过是常青藤名校联盟的纪录,但到底还是有些书刊杂志愿意去注意它。这个纪录让马尔科姆出家乡报纸的头版,还让他接到了来自几家职业球队的电话,纽约巨人队甚至还登门拜访了他的母亲和继父。不过尽管得到了这么多的荣耀,马尔科姆心里还是很清楚,要加盟职业球队,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耶鲁那小子说的,他的个头不够大,只有5英尺8英寸,体重离180磅还稍差一点。他速度确实很快——但是还没有快到足以帮助他躲避开300磅大个子的冲撞拦截。

这个问题他很快就必须回答,因为6个月之后他就要毕业了。此前的7年是橄榄球帮他走了过来,而如果橄榄球不会把他带到他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的话,他就必须找到新的出路。

“如果像你这样的大块头能学会读书的话,你都能统治世界了。”马尔科姆边调侃边把手中的球抛了出去。球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飞向对面的大个子。

塔克开始发牌了。此时飞机开始向左倾斜,穿越白令海峡,继续沿着俄罗斯的海岸线南下。短短6个小时之后,马尔科姆就要跨出机舱,踏上东京的土地了。这是一个他从未想到自己会涉足的地方。他的家族已经连续三代都是在新泽西的乡下小镇度过了一生。他对日本的看法和绝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完全是被电影电视培养出来的。无非就是身着鲜红和服的歌伎,灯火通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身着白色紧身遮羞布的相扑手,整天都在鞠躬的小职员——就是那些遍地都是的办公室职员——他们个个都穿着差不多一模一样的灰色西服。

马尔科姆不住暗想,一个来自新泽西的快手橄榄球运动员在这里如何能立足呢?……

心脏在剧烈跳动,胃在不住翻腾,耳中鸣声不断,全身每一块肌肉仿佛都在收缩,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双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血管中充盈着一种沸腾的热量。这就是马尔科姆看到欢迎场面时全部的感受。走进体育场时,马尔科姆感觉脚下的地面都在颤动。他试着不让自己去看欢迎他们的人群。他们至少得有五万人,全都站在护栏外尖叫。他还试着不去理会数不清的摄像机,还有那些啦啦队员和喧嚣的声音。天哪,这喧嚣就如同一个声音的瀑布砸在马尔科姆身上。他以前不是没有在大体育场里比过赛,不过从没有走进过东京体育场这么庞大的地方,从来没有。这座体育场建于1988年,绰号“巨蛋”,是日本科技的又一大杰作。这座体育场虽然如此庞大,但是你却看不到它的结构框架。这个玻璃体育场的内部气压保持在比外部气压高百分之三的水平,整个体育场就是由这样的高气压托举起来的,因此可以说,这个容纳了五万四千个座位的球场整个漂浮在空气里。体育场的结构采用了特殊的玻璃材料,使得场内光线充足,发出金黄色的光泽。马尔科姆可以从同伴们脸上的表情里看出来,他们的感受和他一样,而橄榄球比赛的气氛就应该是这样的。

球场内的空气暖暖的,带着热带气息。马尔科姆在更衣室里领到的蓝白色球衣非常合身。头盔简直就是件艺术品,内部柔软的泡沫材料贴着他的皮肤。而且更衣室本身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大理石地面,锃亮的合金座椅,数不清的热水浴池和桑拿间,甚至还有一个游泳池。在美国,即便是职业球队也绝没有这样的待遇,但是这次马尔科姆和他的队友们从下飞机的那一刻开始,接受的款待就一直是一流的。

在机场,他们受到了身着笔挺西服的日本队代表的欢迎。他们开来了几部豪华汽车进行迎接,一字排开在路边等候。迎接车道边拉起的长绳后面是一群热情高涨的球迷,他们高举标语牌,表示欢迎马尔科姆他们来到日本,他们中有些人甚至于还叫出了他的名字。随后他们乘坐豪华轿车来到了市中心一家五星级酒店下榻。房间都已经安排好了,按马尔科姆的标准来看,这些都是太过奢侈的套间,里面有超大的浴缸和舒适豪华的铺着羽绒褥垫的床。来日本之前,马尔科姆预想的是日式的榻榻米和竹垫,他可从没敢想过眼前这样的豪华。就在这里,马尔科姆的球队得到了几个小时的小憩时间。尽管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又有15个小时的时差,想要在短时间里调整过来并不现实,但是休息过后,他们还是被直接带到了体育场准备比赛。

马尔科姆还没有机会多看看这座城市。从车窗里往外望,东京和新泽西差别似乎不是太大。高速公路上挤满了他也能在新泽西的收费公路上看到的车子。很多路段旁边都有高墙,这使得马尔科姆无法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不过能看到的那些高大的建筑物显然比美国的大楼要稠密一些,而且这些建筑物中有一部分的楼顶有一些怪怪的边角以及华丽的装饰物。单从车里看来,东京无论是外观上还是整体感觉都和其他现代大都市没什么差别。可惜的是,还是白天,马尔科姆看到的还是阳光。他知道自己期望看到的霓虹灯不到晚上是不会亮起来的。

在比赛开始前的球员介绍过程中,马尔科姆在50码线处第一次看到了对方球员。当时他们列队站着,他两侧分别是塔克和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球员。他们看着日本队员们呐喊着从啦啦队员面前经过,身着鲜红的球衣,头盔都提在手里。马尔科姆首先注意到的是对方球员的个头。他们大多数人都和马尔科姆差不多高,有几个甚至于还要矮一些。只有一两个个头比较大。他们形成一个紧密有序的队列进行热身跑动,看得出来是一只纪律严明的球队。不过无论日本队球技有多么出色,马尔科姆确信他们会被美国队依靠身体上的压倒性优势打垮。

看到日本队在离自己几码远处列队的时候,马尔科姆按捺不住地偷笑起来。他们个个都是黝黑的皮肤,不大的黑眼睛,站姿笔直精神。他们多数人都剪了寸头,但这并没有让他们显得更强悍。自从高中时代开始,马尔科姆就再没有机会和跟自己个头差不多的对手比赛,所以他很期待把面前这些矮小的对手一个个撞倒在场上。

就在马尔科姆等着裁判哨响宣告比赛开始的时候,他看到对方几名球员走出队列,穿越两队队列间短短的距离向自己这边走来。他们从队服下面掏出一些小纸片,弄得马尔科姆恍惚了一下才明白这奇怪举动的目的。其中有一个日本队员径直朝马尔科姆走来,带着灿烂的微笑递给马尔科姆一支墨水笔。

“请签名。”他说的是英语,带着浓浓的日本口音。他一边不停地鞠躬,一边继续请求,“请给我签个名。”

塔克在一边笑了,他捶捶马尔科姆的肩,调侃道:“你小子最好赶紧给人签名。我们今天和他们比完赛以后,可再不会有什么人找你签名了。”

马尔科姆也笑了。他以前不是没有给人签过名,但是从未给一个球员签过,当然也从未在球场上签过。那个日本队员把马尔科姆签好的纸片接过来之后还在不断鞠躬,一直持续到他回到日本队队列当中。马尔科姆可从没见过举止这么有礼貌的橄榄球队员,有点弄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马尔科姆清楚的是,一旦哨声响起,他就会统治整个球场。他会把之前在不停微笑、鞠躬和请求签名的、但挡在他前进路线上的对手一个个撞倒在地。

午夜。

六本木。

华灯璀璨时分。

这里的夜空充斥着的,是如同万花筒一般耀眼夺目、令人亢奋的灯光和让人觉得耳鼓都要被撕裂的巨响。混乱的激情被混杂在一起,洋溢在湿漉漉的空气当中。狭窄的街道周围挤满了四五层楼高的无电梯公寓,几乎每栋高大的建筑物上都悬挂着光彩夺目的招牌。

招牌上的文字是混杂在一起的英文和日文。凌乱不堪的字句暗示着非法和地下:性爱无罪。这里到处都是人,绝大部分是五六个成群的日本男人,当然也有美国人和欧洲人。这些人穿的有商务套装、军服、短袖汗衫,也有典雅的名牌时装。在每一个街角都有人向路人递出小册子,上面印有日本女孩的照片。这些半裸的女孩个个搔首弄姿,她们头顶上还有巨大的招牌和广告牌,闪着更多日本女孩的照片。六本木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狂欢城里名副其实的狂欢区,也是马尔科姆想像中日本的模样,而六本木的午夜就更加符合他的想像了。

马尔科姆他们去的这间酒吧名叫“汽油恐慌”。和日本很多别的东西一样,如果你不是置身其中的话,你绝对无法弄明白它们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它隐藏在一条浸润在霓虹灯光之中的小路深处,躲在十来家按摩院的后面。入口处有一架电梯,闪着耀眼的红灯。这间沙丁鱼罐头似的小店开在一栋三层建筑的一楼,店里设有舞厅、吧台、迪斯科,当然还有做皮肉生意的地方。店里的音乐震得人的神经都麻木了,还有十来个男女侍者嘴里叼着金属哨子在店里穿梭,他们的声音更加剧了店里的嘈杂喧嚣。店里的人群比外面街上的人群还要拥挤,只不过这里的人要年轻一些。成群结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和头发蓬乱、全身穿戴着饰品的日本大学生们混在一起。来自以色列的旅游者穿着牛仔裤和德国产的勃肯斯塔克便鞋,跟他们一起狂舞着的是一群穿着条纹背心和短裤的德国人。体态柔媚的日本女孩穿着超高跟鞋和短得不能再短的迷你裙,她们在桌上,甚至是在一侧墙边的木质吧台上狂舞,展现出日晒的肤色和挑染了金黄色的头发。她们在旋转,在波动,在震荡,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比赛,看谁能展露出更多的肌肤,而且是在不需要停下来调节胸罩肩带和卷起的裙边的情况下。

马尔科姆置身于这癫狂的人群当中,费力地保持着自己的平衡。他一只手握着一瓶麒麟啤酒,另一只手拿着一杯乳白色的什么东西。从电梯出来后没几分钟塔克和其他队友就不见踪影了。他的脑子跟着眼前这些人,尤其是这些日本女孩,在不停地旋转。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漂亮女孩:她们带着别样的风情,身材苗条,皮肤光滑。不错,他和日本人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他看得出来,在这里他的白人身份起到的正面作用其实大过负面效果。有一个穿着银色吊带和黑色皮短裙的女孩此时就在他面前跳舞,她能看出他扭扭捏捏想要搭话,于是露出了媚笑。他身边还有一个姑娘,穿着长统靴子,脖子裸露的皮肤上还粘着亮片,此刻就在他背后妖媚地扭动着。作为一个大学橄榄球明星,他倒是习惯了受到漂亮女性的注意,但是他却不习惯在这里异性的关注来得如此容易。

在如此喧嚣的地方塔克的声音还能传过来证明了他嗓门的洪亮,他的嗓音生生压过了充斥这里的七十年代摇滚乐、重重的跺脚声、还有烦人的口哨声。马尔科姆抬头一看,发现自己的朋友在去二楼的楼梯下面。他指了指身边围着自己的两个姑娘,但是塔克仍不耐烦地招手示意他赶紧过去。马尔科姆叹了叹气,依依不舍地跟姑娘们道别,然后从人堆里使劲挤了过去。

“我们还以为把你弄丢了呢。”塔克边上楼边说。

“被小妞们拖住了。”马尔科姆回答。

马尔科姆加快步伐跟着塔克走,快得他膝盖都感受到了疼痛,因为塔克的腿实在太长,步子实在太大。不过这种疼痛对于马尔科姆来说倒是很熟悉,通常在一场比赛之后,他全身大部分关节都会发发牢骚,而且他通常身上到处都是擦伤。只不过今晚疼的只是膝盖,因为正如他所预想的,对日本队的比赛进行得非常顺利。日本队队员虽然技术不错,而且还算强悍,不过他们在个头方面吃的亏太大,因此比赛的最后结果是69比3.不过即便如此,赛后日本队员们还是表现得异常友好和礼貌。他们索要了更多的签名、合影,鞠了不计其数的躬,以至马尔科姆的队友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因为他们习惯了赛后听到战败对手们的辱骂和威胁,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微笑和鞠躬。

“拖住了?”塔克很不屑,顺手把马尔科姆的啤酒也给抢过去,“不就是被一个日本小妞在你小子身上蹭来蹭去吗?”

马尔科姆讪讪一笑,而这时他们已经走到了楼梯顶端。二楼倒是没有一楼那么拥挤,房间里有很多木质的圆桌,而且有一侧墙边还有一排卖香烟的自动售卖机。这间房里的吧台是供客人们饮酒而不是跳舞的。这里的音乐声也要小一些——至少你还能听到自己的思考。

“他们都在房间的里面。”塔克边说边用手指向房间深处的角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马尔科姆看到自己的大部分队友都聚在那里。他们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则背靠着墙站着。他们面前的桌上堆满了空啤酒瓶和酒杯,以至于都快看不出那里有张桌子了。走近他们的时候,马尔科姆注意到在人堆的另一头有两个他不认识的人。这时塔克抬起握着啤酒瓶的手指着他们说:“我们凑巧碰到了他们两个,他们请我们所有人喝了几杯。”

“他们是我们的球迷么?”马尔科姆问。他已经到了离这两个人很近的地方,也能看得更清楚了。其中一个是中等身材,稀疏的金发,脸上的微笑透着一些狡猾。他的脸看来饱经沧桑,但他的眼睛依然年轻,圆圆的,是那种略带顽皮的孩子般的蓝眼睛。另一个则体型壮硕宽厚,肩膀厚实,一头暗色的卷发。他鼻子的形状就像一个滑雪坡道,两道浓密的眉毛在眼睛上方连在了一起。这两个人比马尔科姆他们年长,可能三十出头吧,不过他们的穿着打扮倒很年轻,都是牛仔裤配白衬衫。金色头发的那位有一件薄薄的、看样子很贵的运动上衣,右手的袖口处闪着铂金的光芒——马尔科姆随即意识到,他戴的是一块名贵的劳力士手表。

塔克在一旁解释说:“其实他们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不太清楚是哪届的。他们在东京生活,我想可能是银行家或是那一类的吧。他们人其实挺不错的,我们开头的时候对他们印象不怎么样,但是后来他们拿出了一个比赛用球让我们签名,于是我们就熟了起来。”

马尔科姆走到桌边,一边朝自己的座位走去一边和身边的队友们击掌。走到两个陌生人身边的时候,金发的那个给他拉过来一把椅子。

“约翰·马尔科姆!见到你很高兴。我是迪恩·卡尼,这是我的同事比尔·萨蒙斯。你们那场球打得真是太漂亮了。而且你在这一年里都非常出色,我们一直通过校友杂志关注你。”

马尔科姆和他们两人一一握手致意,不过萨蒙斯那下握得实在有点太重。比起来,卡尼的手几乎是柔弱无力的,而且马尔科姆注意到他的手指都悉心修剪过。他还趁机近看了一下那只劳力士手表,发现表面镶满了钻石。在近处看,卡尼的脸显得更加苍白,是一种略带黄色的感觉,和他略显柔和的发色混合在一起。而他从远处看来显出诡谲的嘴唇,近看起来好像被定格了,就那样停留在一个得意的笑容当中。

“我们是80届的,”卡尼开始介绍自己,“89年就来到了东京。”

马尔科姆下意识地扬了扬眉毛。算来卡尼在离自己祖国半个地球远的异国他乡已经生活了差不多三年了。也就是说,这是他见过的头两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侨民。想到正和比自己大12岁的两个人一起在酒吧里闲坐聊天,他不禁觉得有点怪怪的。不过卡尼看来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虽然置身于一个可以说是下流低级的场所,但他看上去完全没有不舒服的样子。马尔科姆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很镇定很有自制力的人,尽管或许也有一点危险。而另一方面,萨蒙斯出这里倒显得有点不对劲。他的衬衫是那种有领扣的老款式,显得皱巴巴的,有几颗扣子还扣错了地方。此外他的大肚子整个突了出来,压在腰带上。在蓬乱无序的发卷下面,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点狂野,看上去跟马尔科姆见过的银行家一点都不像。

这时过来一个高个子女侍者,她梳着马尾辫,穿着一件短上装,露出扁平的暗色的腹部。她端来了一盘酒杯,卡尼则把酒杯分发给马尔科姆以及周围的球员们。把酒吞下去的时候,马尔科姆感觉酒液所到之处都在灼烧,脸颊被注入了热量。卡尼看来却一点都没感受到酒的烈性,他很快喝完了自己的第二杯,而这时多数大学球员们第一杯都还没有吞下去。

就在女侍者给他们每个人又端上一杯的时候,卡尼从桌子下面取出一只橄榄球递给马尔科姆,然后说:“你是最后一个没有签名的了。”

萨蒙斯递给马尔科姆一支签字笔。他本来是可以拒绝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马尔科姆不太可能和一个想要他签名的人一块儿喝酒。但是既然这里是东京,他决定破一次例。他在球顶端找到了一点空地方,画上了自己的涂鸦。

“你是个银行家么?”马尔科姆问道,顺手把球递还给卡尼。

“我是基德·皮博迪公司的高级交易人,”卡尼回答,“主要是做金融衍生物的交易。你对金融感兴趣吗?”

马尔科姆学过两年经济学,一点统计学,还有一大堆狗屁不懂的艺术课。事实上,他倒是没怎么想过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懒得老想这些烦心事,可是橄榄球这条路也没有走通。此时在卡尼面前,他并没想掩饰自己的无知。倘若这是一场面试的话,马尔科姆可能会编造个什么谎言,不过这是在午夜之后东京的一间酒吧里,而且面前是掏钱请他们喝酒的人。

“衍生物是他妈的什么东西?”

卡尼笑了:“好吧。衍生物是一种金融交易工具,它的价值取决于它所基于的资产或是担保物。”

他们正说着,塔克挪到了马尔科姆身边。塔克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在哈佛,他的专业比人们能想像的还要没意义。卡尼显然是注意到了塔克茫然不解的表情,于是笑得更得意了,顺手把橄榄球扔到塔克手中。

“拿着这球。它的价值差不多是29美元,这是我买的时候付的价钱。如果你们中有几个以后成为职业球员的话,那么它的价值可能会涨到价值的10倍左右。而如果你们中哪位能拿到一个超级杯的话,那么这球将给我带来不小的一笔利润。如果你们最后都沦落到去新泽西的小城里教小孩子打球的话,这球就狗屁都不值了。”

“也就是说这只皮球就是一件衍生物,”马尔科姆接过话头,“而我们就是它的价值支撑物?”

“我这儿还有一个更好的例子,”萨蒙斯冷不丁凑过身来插了一句,这时他的暗色头发看上去简直凌乱不堪。“你看到那边吧台边上的那个小妞了吧?”

马尔科姆和塔克一同向他指的方向看了过去。那女孩身材纤细高挑,穿着超短牛仔裤和蕾丝上衣,脚上蹬一双镶有金属亮片的高跟鞋,用几根皮质窄带固定在脚踝处,使得她的腿显得愈发修长。

“她是个还在混饭吃的模特儿,”萨蒙斯咕哝着,“两个星期前我在一楼男厕所里上了她。我可不是说着玩的。我的包里还放着她的一条内裤呢。如果她事业不成功的话,我会把她的内裤扔到垃圾桶里。但是如果她出了名的话,我就会把它卖到日本哪家性用品店里发上一笔。这里有很多混蛋愿意花大钱买这样的脏玩意。”

马尔科姆转过身去看了看那个女孩,又回身看看萨蒙斯。他说的这种事马尔科姆时常能在更衣室里听大伙说起,但不是在酒吧里听一个三十多岁的银行家提起。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觉得恶心还是好玩。

萨蒙斯说完站起身来往洗手间走去。马尔科姆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那个露着肚皮的女侍者从他右肩那边探过来,递给卡尼一张账单。账单是用日元记数的,不过马尔科姆在飞行过程中看了一本指南,他在脑子里打了一番算盘,很快知道这笔账总额超过了八千美元。

卡尼把一张白金信用卡递给侍者,在她接过去的时候使劲捏了捏她的手。她朝卡尼微微一笑,但卡尼看来一点儿都没有在意。他把手伸进口袋,掏出一张乳白色的名片,然后转身对马尔科姆说:“我喜欢你打橄榄球的风格,而且你看来是个很聪明的小子。如果你去职业大联盟的事情不顺利的话,给我打个电话。我想你在这里是会有前途的。”

马尔科姆闻言一惊,随即紧紧盯着卡尼。他不知道卡尼是怎么知道他试图加入职业橄榄球队的打算的。不过他很快又想到,很多普林斯顿大学校友都会很虔诚地关注母校的橄榄球队。因此卡尼要找出球探们在关注哪些大学球员也不是什么难事。对马尔科姆来说,倒是酒吧的账单更让他震惊,一晚上就喝掉了八千美元,那可比他老妈两个月的工资还要多啊。而且他们还没有喝完呢。

马尔科姆接过了名片,轻轻摇摇头,问:“萨蒙斯不是真的把那女孩的内裤放在口袋里了吧?那也太恶心了。”

卡尼淡淡一笑,随即招手示意侍者给他们再上一轮酒。

4纽约

一个无风的明媚清爽的清晨。气温大约摄氏20度,天空是蔚蓝色的,空气中透着纽约秋天的气息。

早上7点刚过,马尔科姆就已经开始奔忙。他全速在水泥山谷一样的纽约金融区里穿梭,周围是一片灰色西装和公文包的波浪。他知道自己快要迟到了,只是不太清楚晚得有多严重。他试图从周围陌生脸庞的表情中推断出时间。他们有的神色略显疲惫,有的几乎完全透着痛苦,这让马尔科姆无法从他们身上得到任何帮助。本来如果能看到太阳的话,应该还比较容易弄清时间。但是在这里的大街上,拂晓时天色也充其量不过是比晚上稍微亮一点点。到7点的时候,空气仿佛都染上了路边便道上来来去去灰西装的颜色,成为了五六种不同深浅度灰色的混合体。高楼的玻璃、合金门窗以及大门呈现出一种奇怪的透明感,所有摩天大楼七楼以上的部分都消失在高空的迷雾之中。

华尔街和百老汇街的十字路口终于迫近了,马尔科姆也加快了脚步。就是这里了,金融世界的中心,一个过去被人们称作“角落”的地方。这里就是一个引力黑洞,把一个又一个简历上写着经济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吞噬了进去。

马尔科姆一年前毕业的时候,他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曾经来到这里,渴望在世界市场的运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马尔科姆曾经试图抵御来自这个黑洞的引力,并且尝试追逐那个他自己都知道不会实现的橄榄球之梦。

马尔科姆绕开路边的明黄色出租车和黑色的豪华轿车继续前行。他边走边告诉自己,这里还有空间让他实现一个新的梦想,一个真正可以实现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的关键不在于他个头有多高体重有多重,而在于他愿意付出多少艰辛。

从华尔街23号门前经过时,马尔科姆抬头看了看这幢大楼斑痕点点的石墙,随后又把目光转移到了标志着摩根公司大楼入口的巨型黄铜门。石墙上的斑痕是1920年的一次爆炸案留下的伤痕。虽然有争议,但不少人认为那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恐怖袭击。而在一个街区以外,股票市场又在为新的一个交易日做准备。马尔科姆已经从扑面而来的清风中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活力和能量,一种来自大交易的巨大引力。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嗅到了一股混杂的味道:汽车尾气、皮鞋、街边咖啡、还有紧张的汗水——这正是华尔街清晨的味道。

马尔科姆不停想像着成为又一个穿梭不停的灰西装会是什么样子。他感觉自己对这种未来有几分激动。它将带来金钱、荣耀以及电影中看到过的那种富足生活:一套不错的公寓房子,昂贵的衣物,一个需要奢侈生活的女友,当然最后还有一个需要奢侈生活的妻子。但他同时对这种未来又有几分恐惧,因为他看到这里的人们就像工蜂一样围绕着曼哈顿这只蜂巢忙碌不息,生活单调乏味。马尔科姆担心,富足的生活可能只是夸夸其谈,其实没有那么好。但是他又觉得,或许自己能比一般人得到的更多。

他用手轻轻抚摸着冰冷的石墙,感受着它的伤痕,然后把所有不安的感受通通压了下去,毅然向此行的目的地迈出了脚步。

“请在这里稍候,肯德里克先生很快就会过来。”

接待马尔科姆的女士梳着50年代的发式,她很友好地拍拍他的肩。但在不安的马尔科姆看来,那就像是一记重击。不过他还是按她的指点走进了一间不大的办公室,他回身想谢谢她,但她已经关好了门,回头又消失在了交易厅的那一片嘈杂混乱之中。这样也许更好吧,因为马尔科姆已经紧张得忘记了她的名字。

于是他又回过头来,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这间办公室很空,布置得非常简约,简直感觉不出多少人的气息。窗户旁边有一张很大的木桌、一张皮椅、一张不大的双人躺椅,上面还有乳白色的坐垫。一侧墙边的书架上放满了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和企业名册。桌子上没有相框,墙上也没有任何艺术品。地板上有一块地毯,质地很薄,乳白色的,看上去很实用。从天花板中央悬挂下来的惟一一只荧光灯泡发出刺眼的光。

这间屋子看起来不像是为面试布置的,倒更像是为审讯布置的。从近来几次面试经历看来,马尔科姆知道屋子里的布置似乎两种目的都有。过去的这一周他去参加了十四次面试,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他所在的大楼周围四个街区内进行的。他口袋里塞满了卡片,上面写满了公司地址和联系方式,其中包括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刚起步的小型企业、保险公司等等。他差不多给普林斯顿大学校友办公室列出的所有涉及金融的职位都投送了简历,而且从开始求职那天起,他就每天早上都乘坐45分钟新泽西公交车从莫瑟郡赶到城里。显然,他的履历是足够优秀的——或者说是足够特别——应该足以让他跨进多数华尔街公司的大门。但即便如此,他至今还没有得到一份工作。不过奇怪的是,对此他却有点莫名地高兴,这么多次面试当中没有哪一次真正鼓励了他投身金融事业。他有点弄不清自己到底在期待什么:金融和橄榄球运动太不一样,它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文字工作、电脑调查研究和电话来往。不过无论如何,马尔科姆还是在期待遇到一点能给他的内心带来一丝火花的东西,他期待着这东西能让他在金融领域里找到橄榄球运动的感受。

他走到双人椅旁边,然后在中间坐下。他拉直了自己系的普林斯顿毕业生传统的橘黑相间的领带,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布鲁克斯兄弟衬衫。衬衫是母亲送给他的,领带则是来自校友会的礼物。他的外套是跟比他年长的室友借来的,裤子其实是黑色的运动裤,不过在10英尺开外倒是看不出来。

听到身后的办公室门打开的声音,马尔科姆赶紧坐直了。进来的是一位瘦削的男人,马尔科姆猜他就是肯德里克。他留着短短的黑发,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他快步走到桌前,细长的手中拿着一个黄褐色的文件夹。他的西装是定制的,看来价格不菲,就连手指甲也小心修剪过。不过他的脖子看来从衣领中往外突出得有点多,露出硕大的喉结。他在皮椅上坐下,然后在面前的桌上打开了文件夹。

“马尔科姆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马尔科姆连忙起身想和他握手,但对方连眼睛都没有从文件上抬起来。马尔科姆看到自己的简历放在一摞别人的简历上面,随即重新坐回到椅子上,盯着正在浏览他简历的肯德里克。他眼镜片后面是一双圆亮的黑眼睛,脸颊上方深深的眼袋让他的眼睛显得更黑。

“你曾经在职业橄榄球训练营里待过一个月?”肯德里克开始发问,“那段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呢?”

马尔科姆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这个问题和他每次面试的开始一样。这是他简历上让他显得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也可能是让他通过第一轮筛选的原因。

“我遇到了很多出色的人,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回答道,尽力让自己说的话听起来可信。这是一个随时都准备好要用的回答,马尔科姆很肯定对方也能看穿这一点。不过事实确实不太适合在面试当中拿出来说,因为那一个月太痛苦了。每天他都被个头有他两个大的对手们打得惨败。这些人不喜欢他是一个能上普林斯顿大学的人,也下定决心让他知道他们对他的不爽——不管是在球场上、更衣室里,甚至于他们住的宿舍里。不过即便如此,马尔科姆还是坚持了尽可能长的时间。最终训练营教练别无他法,只得把他淘汰了出去,不过所有人还是对他的决心和毅力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肯德里克把他的简历放下,并且终于开始打量他,然后继续发问:“好吧。至少我们知道你是能够经受打击的人。那么你为什么想为我们公司工作呢?”

马尔科姆假装自己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他早已经写好了十几种备选答案,于是他试图从中选出一个看来最适合用上的。肯德里克刚才的语气听着有点不怀好意,所以马尔科姆可不想给人留下挑刺的机会。

“我读了很多关于贵公司的信息,我知道自己在这里能得到在别的公司无法得到的机会。我是一个有动力而且勤奋肯干的人,而且我希望置身于一个能让自己在头脑方面进一步提升的环境当中。”

这其实是认真编造的狗屁谎言,对钱连提都没提。尽管华尔街全部的意义其实就是金钱,但是在面试当中,钱是绝对不应该被提及的。习惯上面试官都会对应聘者提及很多的数字以图吸引他们,但是由于某些奇怪的原因,如果你告诉他们你想要得到这份工作是为了挣钱的话,你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肯德里克看来不是非常在意他的回答。“如果你被我们雇用了,你第一年将会过得非常痛苦。你每周都要工作140个小时,每天只有10分钟时间吃晚饭,根本没有什么午餐时间。你要去做所有别人连碰都不愿碰的工作。我们会像对待狗屎一样对待你,而你还得告诉我们你喜欢这么被虐待。你要做很多的复印工作,以至颜料会从你的耳朵里冒出来。你会恨我,恨你的同事们,而且最终学会恨你自己。这里会像一间橄榄球队更衣室一样对你的头脑有好处!”

马尔科姆感觉到自己的嘴唇在抽搐。他很肯定肯德里克从来没有涉足过橄榄球队更衣室,顶多有可能每周和几个高层同事打两次壁球,或是在上西区的某家网球俱乐部更衣室里有两件球衣。不过此时马尔科姆既然坐在面试桌的这一头,那么除了点头和抑制住嘲笑对方的欲望,什么都不能干。

“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肯德里克接着说,“如果你能挺过这段时间,到第二年年底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挣大钱。你的基本收入会达到15万美元一年,而且你会得到一份与你的业绩相匹配的奖金。虽然还是要一周工作140个小时,但是你会喜欢上工作的每一分钟,因为你会挣到钱。去年我就挣了200万美元。而我才27岁。”

数字都摆在马尔科姆面前了,但要理解这些数字可不容易。根据他从同学和以前的毕业生那里了解的情况来看,肯德里克说的可能都是真的。第一年会非常地恐怖,但是如果他能挺过这艰难时期的话,几年之后他就可以拿到不错的薪金以及高额的分红。当然不是80年代了,他可能没法在30岁之前就挣到数以百万计的巨款,华尔街强盗资本家的时代差不多已经结束了。不过金融业仍然是挣大钱的地方。如果他真能争取到一个华尔街的工作的话,他肯定会富起来,虽然过程缓慢而且要经受痛苦。

“我刚才所说的就是我能给你的东西,”肯德里克继续提问,同时把手平摊在桌面上,“轮到你告诉我,你能给我什么了。要不我们这么开始吧,你告诉我在过去的12个月当中美国消耗掉了多少橘子?”

马尔科姆不觉地往窗外瞟去,鸽子在外面的窗台上排成了一行。有一瞬间,马尔科姆感受到一种想要加入到这些鸟儿当中去的冲动。整整一周之内,马尔科姆不断地在面试中被问到这类问题。“欧洲有多少个游泳池?”“为什么英格兰不卖淡啤酒?”“男人和女人到底谁在伞上面花的钱更多?”这些问题都是为了用来展现人们逻辑思维的过程,并据此判断出一个人的信息创造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肯德里克其实压根就不关心过去一年中美国出产了多少橘子,他只是想看看马尔科姆会如何得出一个结论。

马尔科姆心想,那就给出一个答案得了,思维过程就见鬼去吧,让肯德里克自己去想他到底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于是他回答道:“4.33亿个。”但转念一想,如果这样做的话,他可能很快又会被赶出办公室。他都已经面试了14次了,一次工作机会都没有拿到,他实在不能承受失去这次机会了。

想到这里,他只好开始解释:“美国有2.5亿人口,他们中有80%的人每天都是从一杯橘汁开始一天的。假设每杯橘汁需要三个橘子的话——”

马尔科姆开着他那部到处都是凹痕的牧马人吉普走在回家的弯曲车道上,轮胎下面的沙砾飞溅起来,就像一阵往后落下的雨。他是在一片寂静无声当中开过从火车站到家的这段路程的,因为吉普上的收音机几周以前就坏了。由于要花很多时间准备简历和面试,他一直都没有时间把它修好。在坐了45分钟火车穿越了新泽西州北部美丽的地区之后,马尔科姆以每小时130公里的速度穿行于莫瑟郡。以这样的高速完成这段路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从火车站到他家是一条直路。莫瑟郡其实根本就没有值得一提的中心地区,只有一条穿镇而过的两车道高速公路和一个购物中心,一所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在那儿上学的公立学校,还有一家超市。这里连一家精致一点儿的百货商场都没有,而新泽西那些偏僻的地方都有这种商场。这里只有一家大得不可思议的超市,入口处有玻璃旋转门,周围是一片沥青路面。小的时候,马尔科姆多数晚上都在这里的停车场上拿超市里的手推车玩碰碰车,直到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在一次很壮观的四车相撞当中折断了手腕。那可能是自从1973年恐慌以来莫瑟郡发生的最令人激动的一件事了。

砾石车道一直延伸到离马尔科姆家前门廊几英尺远的地方。房子非常小,只有一层,窗户上有百叶窗帘,屋子后面有不大的一片用栅栏圈起来的花园。两年前马尔科姆粉刷了整个房子的外墙。他母亲本来是想要狩猎绿的,但是马尔科姆把油漆混得实在是太过了,所以经过了两个冬天之后,房子的墙变成了酸橙绿。院子也是差不多的色调,草刚刚割过,不过周围好像都长了杂草。这里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成长地方:马尔科姆就是在这里学会怎么接橄榄球的,杂草那块地可以权且充作端区,而砾石车道可以用来测距离。到了十岁的时候,塔克已经可以从高速公路上把球抛给他了。

马尔科姆下车踩到地面的时候,砾石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透过屏风,他可以看到母亲正在前门厅里给植物浇水。她穿着牛仔裤、T恤衫,红褐色的头发往后梳成了一个马尾辫。尽管此时她正俯身给两盆纠缠着的蕨类植物浇水,但是她看上去仍然比她52岁的年龄要年轻许多。和马尔科姆的父亲离婚后不久她就改嫁了,总的来说她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女人,非常坚强和独立。这也是必要的性格,因为马尔科姆的继父——一位机械工程人员,一直需要打两份工来支撑起这个家。母亲从未对马尔科姆的生父怀有任何怨恨。他也再婚了,住在纽约州的布法罗,他们从分手开始就一直分担着养育马尔科姆的责任。所以说,他们家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快乐的养育环境——尽管离了婚,没有多少钱,但是别的都不缺。

马尔科姆走到母亲面前时,她抬头看了看儿子,给了他一个微笑:“看看我们的华尔街大富翁啊,他的裤子可是真正的时髦货。”“富翁们可不会去使用新泽西公交线,”马尔科姆答道,“如果他们要被关在那种厕所一样的铁笼子里的话,他们也会像我一样穿得尽可能舒服一点的。”

他脱去外套,把它挂在起居室走廊边的钩子上。屋里的家具也就比跳蚤市场里的货色高一个档次,不过都是悉心挑选出来的,所以虽然没有什么好东西,但整体的感觉还是很温暖。屋里有木质框架的躺椅,藤质的摇椅,墙上有流苏挂饰,墙边摆着一架红木钢琴,还有一张咖啡桌——它曾经是一扇玻璃门的一部分。墙上有不少的画作,是母亲的一个美术家朋友的作品。他擅长画静物,所以屋里的画主要都是碗里的水果,但也还是有一些画的是马或是猎狗。屋子里全部都铺上了地毯,有几块是厚粗绒的,白色略黄,与墙的颜色相配。这屋子远算不上宫殿,但也不是什么垃圾场。在新泽西这种地方,有些人的房子就跟宫殿一般富丽堂皇,有的就像垃圾场一样粗鄙无章。

马尔科姆用手捋了捋头发。外面倒不是很热,但是出城的这段旅程还是让他身上出汗了。和往常一样,车站又卖出了超过座位数的票,这使得马尔科姆被迫在过道里站了20分钟。母亲注意到了他的神色,很快浇完了水。

“车上的情况真那么糟吗?”她问。

马尔科姆没有回答。母亲皱了皱眉,显然是想让他高兴起来。最后她指着厨房告诉马尔科姆:“今天早上有你一封信。”

马尔科姆低落的情绪微微起来一点,或许安娜到底还是给他回信了。安娜是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学,大四最后那几个星期他们一直在约会。毕业之后她搬到了洛杉矶,盼望着能在电影界获得成功。马尔科姆本来以为她会在一两年之内参加法学院入学考试的,但是最近几个月他们俩没怎么联系,不过马尔科姆还是一直给她写信,告诉她自己的进展情况。

“是从加利福尼亚来的吗?”他问。

他母亲摇摇头:“比那要远多了,是从日本寄来的。”

十分钟之后,马尔科姆把自己锁在了小小的卧室里。从东京寄来的信平展展地搁在床上,在鼓起勇气给那边打电话之前,他已经把信通读了整整三遍。随后,他在家里的无绳电话上按了那个十位数的电话号码。这封信令他吃惊的地方在于——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迪恩·卡尼依然记得他。而让他更不敢相信的是,卡尼当初把名片给他的时候居然是认真的。马尔科姆其实当初完全是一时兴起把自己的简历发给了卡尼,他从未真正指望卡尼会去看。事实上,他甚至怀疑过那几张纸到不到得了卡尼的办公室里。因为他当时都不太知道怎么在信封上写卡尼在日本的地址。

马尔科姆拨完号码后听筒里先是一段短暂的停顿,随后他通过电话听到了奇怪的嗡嗡响铃声。即便是这铃声都带着异国气息,于是在等着对方接听电话的时候,马尔科姆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奇特的兴奋。

第四通铃声响起的时候,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一个很尖的女声。

“你好。”

马尔科姆清了清嗓子:“我想找卡尼先生,我叫约翰·马尔科姆。”

对方很快就用地道悦耳的英语打断了他:“请稍等片刻。”

听筒里随即传来电话转接时播放的音乐,好像是一首日文流行歌,吉他声很重,而且夹杂着几个英语字句,听着像是胡乱塞进去的:“生活,爱情。你热爱它,你热爱它。”

“嘿,马尔科姆,马尔科姆,我可是一直在等你的电话啊。”

马尔科姆一下子在床沿上坐直了,握在手里的话筒都热乎了起来。听到卡尼的声音,他仿佛瞬间又回到了东京那间酒吧里,他仿佛听到了那些口哨声,看到了那些穿着短裙的日本女孩。

马尔科姆回答说:“其实我很惊讶你还记得我。我一般很难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卡尼笑了:“拿到你的简历时,我们都很高兴。就像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告诉你的,我想你会给我们的团队带来有益的帮助。”

马尔科姆凝神看着卧室的窗外。后院只延伸到了离房子10英尺的地方,再往外就是一排高大的松树。有一个轮胎做的秋千挂在一根较矮的树枝上,系着轮胎的绳子都已经磨损了,再下一次雨的话,轮胎就该掉下来了。

“我必须跟你说实话,卡尼先生。我对国际贸易、金融衍生物或是日本全都一无所知。我对你们做的事情也一无所知。我可以胡编一套狗屁面试辞令,但事实上我要多没经验就有多没经验。”

马尔科姆自己都对自己的坦率感到惊讶。如果他在肯德里克的办公室里说了这话的话,立马就会被人扔出去,但是对卡尼的某种特殊感觉驱使他直言以对。

卡尼看来倒是很欣赏他的坦诚。

“马尔科姆,这又不是什么狗屁高精尖的火箭技术。我会教给你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事情。我所要求的一切就是你到这里来,并且做好学习的准备。对于有勇气进行尝试的人来说,这里有数不清的机会。这里是他妈的狂野东方,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不是要你对我做什么一生的承诺。只要你给我一年时间,我会带你达到你从没想像过自己能达到的地方。”

马尔科姆霎时间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如果他没有听错的话,卡尼实际上是在通过电话提供给他一份工作。没有面试,更没有第二轮,也没有逻辑游戏。不用算橘子、伞或是游泳池的个数。也没有提过什么长时间工作、复印机或是分红,妈的,还一点都没提钱的事。听上去好像这工作一点钱也不挣一样,但是马尔科姆却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在乎这些。

“我加入了,”突然间他迸出一句回答,“你想要我什么时候赶到?”

卡尼看来对他迅速做出的答复很满意。而马尔科姆则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他表现得举棋不定的话,卡尼就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

“周五会不会太仓促了一点?”

马尔科姆一下子愣住了。两天以后就是周五,只有48个小时啊。他不禁想起母亲在厨房里为他们母子俩拾掇午饭的情景,想起远在加州的那个或许再也不会见到的女孩儿,还想着塔克和其他那些朋友。他们会在纽约、费城、波士顿,还是不管什么地方,找到有前途的好工作,开始他们新的生活?最后他想到了东京,那他妈的狂野东方!

“周五没问题!”

马尔科姆似乎看到了卡尼的笑容。

“好吧,肯尼迪机场会有一张机票在等着你去取。”

5大阪伊丹机场

马尔科姆一辈子从未觉得如此孤单。

此刻他正在自动扶梯的人群中间穿行,肩上搭着一个橄榄绿色的粗呢包,左手则拿着只吃了一半的油炸食品。在飞机上枯坐了14个小时以后,他的眼睛不自然地睁大了,还有一种灼烧的感觉。全身上下都能感受到疼痛,只有脑子还紧张清晰。他尝试着让自己尽快吸收和理解在这里感知到的一切:声音、事物,而且还有最为重要的——人,往各个方向去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绝大多数是日本人——身着灰色法兰绒商务套装的男人和穿着裙子、肉色丝袜以及颜色与之相配的高跟鞋的女人;衣着奇怪的观光客和他们牵着的穿着鲜艳连身衣的小孩;穿着笔挺蓝色制服的空乘人员,还有一些戴着帽子、别着徽章、手里拿着哨子的保安人员。这不计其数的人从各个方向来到他的面前,但他依然觉得异常地孤独。

伊丹机场非常地现代化,比肯尼迪国际机场要小,在建筑模式上与纽瓦克机场和拉瓜迪亚机场很类似。它既是一个服务于全日本商人和旅游者的国内航空客流港,同时又是一个国际机场。但是自从离开舒适的航空通道以后,马尔科姆惟一一次看到白皮肤的面孔就是卫生间镜子里的自己。

自动扶梯走到了尽头,马尔科姆继续着沉重的前进步伐。在背包沉重的压力之下,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似乎都在抗议。他整个身家都在这个橄榄绿色的包里了。他的包是在仓促之中打点起来的,然后在肯尼迪机场又被迫重新打开,因为安检人员想知道,他这样一个从新泽西小地方出来的22岁的年轻人,凭什么拿着一张去大阪的单程头等舱机票。马尔科姆估计他们没从自己的行李上搜集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里面只有一堆乱糟糟的衣服,而且这些衣服叠得一点条理都没有。有冷天穿的衣物,有短裤和T恤衫,一件黄色的雨衣,一条厚厚的毛织的围巾,此外还有两套用他母亲的信用卡买的西装。一套是夏天穿的,一套是冬天穿的,尽管哪套都不是什么名牌货,但是都很接近设计师量身定做的水平,能骗过不少人。马尔科姆对九月的日本天气如何完全没有概念。他身上有一本指南书,但是在飞行途中他实在是太忙于阅读大学里那些经济学课本了,根本没有时间翻开这本指南。所以在离开机舱时,即便他一脚踩进了10英尺厚的雪堆,或许也不会太吃惊的,会以为日本9月就是这个样子。

他还是不太确定外面是什么样子。他已经在机场通道里漫无目的地走了至少20分钟了,一直试图弄清楚他到底该往哪儿去。卡尼给他的印象是当他下飞机的时候会有人在等着他,但是他并没有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而只有一个全是陌生日本面孔的人海。他考虑过就站在门口等着有人过来接他,但是有一个保安示意他往前走。此后他就一直跟着图标在走:比如示意附近有卫生间的小小的黑白相间文字,表示食品和饮料的符号,还有不时能看到的画有公文包的指示牌,这告诉他可能正朝着领取行李的地方前进。如果没人在这里等他的话,他肯定就麻烦了。在穿过机场的途中,他经过了很多个电话亭,注意到所有的说明文字都是日语。大阪机场和他记忆中东京机场不太一样,它显然不是为偶然经过的那么几个美国游客所设计的。马尔科姆不觉在想,这座城市会和东京一样让人容易适应。

卡尼在电话上给他这个工作机会的时候,他原以为自己是要去东京的,直到到了肯尼迪机场的时候他才知道情况不是这样。他让大陆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帮他把机票核实了三次,才确信自己的确是要去大阪,而不是东京。那天是他母亲开车送他到机场去的,她得知是要去大阪后,赶紧在机场书店里给马尔科姆买了一本旅行指南。尽管马尔科姆很确定自己以前听说过大阪这座城市,但是除了名字以外,他就的的确确什么都不知道了。他甚至于无法在地图上找到大阪——事实上,他怀疑自己能不能找到大阪所在的那片地区。

“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母亲边看着她找到的惟一一本关于日本的指南边读给马尔科姆听,“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是一个商业中心,人口有250万。”

“这么多人我却一个都不认识。”马尔科姆回答道。他微笑地看着母亲,尽力向她表示尽管对那里很陌生,他还是一点都不害怕。母亲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谎言,只是没有去拆穿它。马尔科姆本来就交游有限,在加州再往西去的地方就不认识什么人了,甚至于新泽西以西也不认识几个人。其实大阪和东京是紧密连在一起的两个大城市,并没有很大的不同。

很快他走到了另一条通道的尽头,发现自己站在好几道扶梯的上方,再往下走就又往里边去了。他抬头看看天花板上挂下来的指示牌,搜索着图片,但是却再也找不到公文包或是别的什么代表行李领取处的图标了。他几乎就要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了,正在这时,有一只手落在了他没背包的肩上。

“你真是太难找了,找你就像在寿司店里找汉堡。”

马尔科姆回过头来,很欣慰再次听到了英语,而且这英语不是断成了碎片或是带着浓厚的口音。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人,可能比他要年长一两岁吧。这人朝他微笑,并且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抱歉在门口我错过了你。我们今天真是忙坏了,日经指数就像烤架上的鱼一样跳来跳去。我叫贾森·阿卡里,我就是你的新搭档。”

马尔科姆抬了抬眉毛。阿卡里说话很快,而他宽宽的、亚洲人的脸庞似乎有点跟不上他说话的节奏。他的两只眼睛细细窄窄的,而且相互之间的间距有点大,鼻子稍稍有点往上翻。他的头发是乌黑的,像一只头盔一样罩在耳朵上面。他不是一个纯种的日本人,这一点很明显,但马尔科姆不太确定他的混血血统到底来自于哪里。这小子倒不是说长得很难看,但他看上去确实有点古怪。让他显得更怪的是,他个子瘦长,高得有点不协调,可能有6英尺5英寸。而且他的体型就和他的发型一样轻飘飘的,走路就像在自己的脚上弹上弹下,细长的手指还不时拉拉身上熨过的白衬衫和黑色宽松裤。他有那么点儿站不稳的感觉,看着他实在是太累了。不过除了这些毛病,总的来说,他给人的感觉还是挺友好的,况且在大阪机场游荡了这么久之后,马尔科姆是什么接待都愿意接受了。

“你为卡尼工作吗?”马尔科姆问。

阿卡里领着他离开扶梯走向通道另一端的玻璃门。

“我做的就是你将要做的工作,只不过我比你早干一年。”他突然顿了顿,轻轻点了点自己的脸问:“你不记得我了,是吗?”

马尔科姆调整了一下肩膀上背包的位置。他比较肯定自己以前要是见过他的话,是不会忘记他的脸的,但是仔细想想,他的名字确实听着有点熟悉。他试图从记忆里把相关信息找出来,但是他的头脑此刻已经太混乱,没有办法再正常工作了。

“我以前见过你吗?”

阿卡里闻言笑了起来。他下排的牙齿不大但是很白,像细小的糖粒一样。“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比你早两年毕业,91届的。我和你们班一个泰格镇的同学一起在赛艇队试训过一年,但最后我们还是水平不够被刷下来了。”

马尔科姆顿时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亲密感。他还是没有想起来什么时候见过这个有一半日本血统的普林斯顿大学校友。不过他猜想,他们应该是在各自所在的饭厅这么多年里某次晚餐上有过一面之缘。他非常高兴在日本还能找到和自己有着类似过去的人,尽管他有些怀疑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否能延续到大学生活以外。

他们穿过玻璃门,步入了机场候车室。阿卡里看来并不需要指示牌上的黑白图片来帮他找到方向。

“你能讲日语么?”马尔科姆问。

“我母亲住在京都。我是在纽约长大的,跟着我父亲。他是萨拉蒙公司的交易员,在一些新兴市场中做交易。他的新任妻子也是日本人,所以不管我在哪里过圣诞节,日语都能用得上。”

他们从一群身着统一蓝色校服的初中学生旁边经过,女孩子们穿的是百褶裙和白色的泡泡袜,脖子上系着怪怪的领巾,使得她们看上去就像是海军学院的预科生一样。他们中间有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老师,手里举着一块很大的硬纸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日文。他的身边站着一个年纪稍长的女人,通过手里的塑料扩音器对孩子们说着什么。她说话鼻音很重,而且在马尔科姆听来,一个一个字都搅在了一块儿。马尔科姆一直对学语言不怎么在行,高中的时候他选修过西班牙语和法语,但是哪门语言都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他不禁在想自己将如何在日本生存,他连这里的机场都完全搞不懂。

领着马尔科姆从这些孩子们身边走过的时候,阿卡里注意到了他脸上不安的神情。

同类推荐
  • 莲心

    莲心

    本书是作者从公开发表的几十万字里精选而成的散文集。乃体察万物留痕,书写灵魂成长。以文字为药,细烹慢熬,医治时光里温柔的疼痛和生命中隐秘的渴望。笔调清新优美,思想灵动澄明。如同一朵从血液里盛开的莲花,带来抵达人心的温暖和芳醇。
  •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灵与趣的意境

    灵与趣的意境

    本书通过对晚明小品文中所包含的与审美问题相关的资料的分析研究,考察晚明时期人的审美趣味与社会审美风尚的演变与发展,并对其与当时社会的艺术与文化精神的关系加以剖析。同时对小品文的价值、其创作与欣赏的审美特点、尤其是它与传统主流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机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机智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古今中外流传最广,最有创意,最给人启迪的机智故事。
热门推荐
  • 笔下人生

    笔下人生

    孟凡在江边检到一支钢笔,从开始写小说的那一刻,孟凡的人生好像全部都顺着小说里的剧情再走。孟凡、姜若寒、白轩兮、依涵四人在圣诞节因为那支钢笔而来到了小说中遗忘的世界,当进入那个遗忘世界以后孟凡渐渐的发现这个世界的一切脱离了自己的掌控。那支钢笔把孟凡四人带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什么?
  • 花落无眠:嫡妃归来

    花落无眠:嫡妃归来

    她,穿越而来,却失去了那三年最为珍贵的记忆。重生只为随心而活,到头来却发现竟是一场阴谋。使亲者痛,仇者快,失去的挽回不得。当记忆回归,正邪逆转,她怎甘心再被利用?
  • 中级导游文化实务

    中级导游文化实务

    本书立足于导游人员的从业实际和需要,在初级导游文化的基础上。按导游工作任务过程和“教、学、做”合一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级导游应当掌握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又深入浅出的讲解。共分为9章:思想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书画戏剧文化、武术中医文化、山水文化、陶瓷宝石文化。选取的内容侧重于知识性与趣味性、专业性与应用性,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中级导游的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为取得中级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坚实的基础。
  • 豆腐东施的妖孽傻夫

    豆腐东施的妖孽傻夫

    她一个现代的美女总裁,意外被自家的豆腐雕像砸到,穿越成一代穷孤女。本以为可以从新开始的她,意外发现自己的容颜从现代版的西施变成了古代版的东施,这样的她虽然自我嫌弃,但却异常坚强。原本以为,平静生活刚要开始的她,却在自家的猪圈遇到了他,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丑女与傻夫的爱情每时每刻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激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火线之生化交响曲

    穿越火线之生化交响曲

    穿越火线同人小说以生化金字塔地图为背景展开,赋予游戏人物新鲜血液
  • 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传奇

    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传奇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风流时代:野情

    风流时代:野情

    改革开放后的广东,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国企房地产巨子魏巨兵和神秘富豪刁达八等人,在广州的房地产市场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角逐。随着海外巨商携国际资金的拥入,让竞争更加复杂持久。在和刁达八的殊死争战中,魏巨兵惨淡经营,却左右受挫,几起几落。官场如迷宫,商场如角斗,那么情场呢?可有温馨的花香与月明,供疲惫的人憩息片刻?
  • 霜至

    霜至

    由于某种原因,她和一个女孩共用一个身体,岂料这具身体竟然是夏侯府的废物——夏宣梅。世人嘲笑她废物,世人嘲笑她呆傻,可曾有谁知,她,确实是个天才。两个不同的灵魂,自然也有不同的性格,正好比一黑一白。黑的一方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因为,她想要活下去。白的一方善良纯洁,天真烂漫,最好比是圣母。当邪恶与正义相对时,正义总是要战胜邪恶的一方。她不曾喜欢杀人,但是好像从正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不曾冷情待人,可是无奈人世间感情淡薄。在这异世之中,她又能如何一步一个脚印,登上世界的巅峰?(本书重口味,不喜请绕道。)
  • 诸神的战歌

    诸神的战歌

    神圣雪洁的昆仑仙山上,一个女人用近似天籁的声音低诉:“都结束了……”非凡宇:“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一切都是注定,无论神也好,凡也罢,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一切……”非凡宇冷眼看着她:“你相信?”一个从黄泉路逃出的非凡家公子,在充满层层阴谋、实力的江湖中生存下去,站在被众神遗忘的地方,独自吟唱着凄凉的战歌。“既然没有谁能改变,我会去改变这一切……!”诸神的战歌吟唱着,驱使着手里狂刀的使命,使命不完,战歌永不停息。
  • 绝世宠妃:鬼王的逆天小萝莉

    绝世宠妃:鬼王的逆天小萝莉

    前生风光无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惨遭未婚夫杀害。一朝重生,有美人娘亲、腹黑爹爹、有六位妹控哥哥、一位妹控姐姐,还有一众长老……片段一:墨老爷子“我们的口号是?”一众人“宠千瞳,护千瞳,爱千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