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控制论基础
德国学者弗兰克(Helmar G。Frank,1933~)1962年发表题为《教育的控制论基础》的论文,后来迳呼为教育控制论。教育控制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的控制现象、系统过程、形式和规律。教育控制论认为,教育是传递人类文明的社会功能系统。教育的功能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教育系统是一个控制系统,其控制是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进行的。教育控制论研究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在动态中调节系统内部及系统外部的各种关系,研究实现系统总体最优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教育信息的传递、反馈、处理和储存,以揭示教育系统运行和控制的规律。教育控制论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研究方法,把系统科学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弗兰克提出教育控制论已有40多年,以教育控制论为核心的教育系统科学更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教育学领域中一个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一些系统工程专家利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进行教育系统的科学研究,取得较多成果。
2.派生的教学控制论
从教育控制论派生出来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控制论。教学控制论研究的教学系统的结构由6个相辅相成的因素构成: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介、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这6个因素施加影响和控制,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及目的更明确、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更相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是一个使学习者的学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达成特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行为、教学内容与学生行为在一定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复杂的知识性、社会性和心理性的交互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子系统的功能综合表现、相得益彰而成。例如包括:教师系统、学生系统、知识系统、环境系统等。
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但过去我国各类各级学校的教材内容更新迟滞,许多新知识未能随教材引入教学,这种状况按照“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拓宽基础、优化素质、增强能力”的教学改革方式,在最近正逐步得到扭转。
关于教学方式,我国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问、多想、多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包括发现问题、发现真理、发现自我,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理解、掌握复杂的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教学媒介一般指用来传播知识的信息载体,包括印刷品、多媒体和视听设备。为此,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这些信息载体的体系结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介的特征和作用。
谈到心理状态,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心理素质对人才的学习成败至关重要,因此在培育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也就构成了教学控制论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控制论认为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借助心理学的一些成果来控制教学过程。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家庭伦理、左邻右舍、社区结构、科技氛围、公众倾向、社会风气和追求思潮等。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乃至风俗习惯都能影响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和人才培育过程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