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形成社会,人才总是有价之宝。西周文王靠姜子牙“丕显哉,文王谟!”;三国时刘备三请诸葛亮才赢得三足鼎立;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把那么多经纶济世的人才赶尽杀绝,结果导致清王朝的覆灭;建国后钱学森、钱三强等一批科学家毅然归国,开创了中华民族科技发展的新纪元!那么,人才的价值表现在哪里?价值怎么评估。
1.人才第一资源论
1985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人才资源的科学概念,强调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上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可能达到。”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2月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事实上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物质资源日见枯竭,那种“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掠夺型发展模式不啻为茧自缚、自贻伊戚。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已成定局,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自主创新呼声强劲,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兴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和首要力量。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到80%,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力的投入。显然,科技水平的支撑者就是人才!如何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对于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十分匮乏的中国,更是当务之急。
不宁唯是,胡锦涛同志更深刻地阐明了对人才贡献的回报。他说:“要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优厚报酬。”这就为估定人才价值更加明确了方向。
2.舒尔茨人力资本论
美国经济学家、“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Theodore William Schultz,1902~1998)因创建人力资本理论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存在和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他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德经济复苏为例,认为它们的工厂、铁路、港口等物质资本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城市甚至已夷为平地,但由于两国国民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才能,在一定外资前提下,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他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而传统资本理论无法解释的三个事实,从反面分析说明人力资本的存在和作用:一是资本-产出比例长期变动问题。按传统资本理论,资本-产出比例将随经济增长而提高。但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这一比例在下降,如美国的资本-产出比例1869~1888年间是3.2,1909~1928年间是3.6,而1946~1955年间却只有2.5.对此,舒尔茨认为在资本-产出比例中的资本仅仅是资本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包括人力资本。资本-产出比例下降这一事实说明了人力资本的存在,是人力资本的增长导致资本-产出比例下降。二是国民收入增长与总生产要素增长的比例问题。根据传统资本理论,国民收入增长与总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增长相辅相成,应随要素的增加而增加。而统计数据却显出相反的情况,如美国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投入的土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量的增长速度。舒尔茨认为这两者之差,一部分源于规模收入,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的结果。三是工人工资增长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人工资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同时劳动时间却在缩短。传统资本理论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舒尔茨认为,这种增长正是来自人力资本的投资,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能回答这一问题。
舒尔茨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只有通过一定的投资方式,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按照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通过收益率计算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1957年间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得出的结论是: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
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层次高的部分,人才资本处于人力资本的最高层,是能够在更高数量级上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宝贵资本。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家族靠产业资本成为百万美元富翁,历时近百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1937)家族靠资源资本成为千万美元富翁,历时50年;而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从事软件开发的电脑奇才、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William H。Gates,1955~)靠人才资本成为百亿美元富翁,只用了十几年,体现了人才资本的价值。
3.人才商品论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在商品经济中,劳动可以成为商品。人才也是商品,人才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人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且是经过较长时间培养出来的,并在实践中经过创造性劳动,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增长,人才身上凝结着社会劳动量,是人类自己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是劳动的产品,人才具有价值;同时人才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而且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消耗,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源泉,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人才具有使用价值。
人才作为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有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生产环节就是教育与受教育(学习)的过程;交换环节即人才个体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价值的交换;分配环节是指在整个产业中成果的分配,包括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消费环节就是人才的使用过程。
同理,人才应具有价格,人才的价格原则上要与其价值一致。如果人才价格与价值背离,价格低于价值,意味着人才成了廉价劳动力,人才需求方就会枉尺直寻,造成对人才的虚假需求,出现类似6000多人的企业拥有3600多硕士学位以上的员工,许多研究生被闲置起来,或分配在用非所长的岗位上,造成人浮于事和人才浪费。又如有的企业里普通劳动力月工资约600~800元,给大学毕业生也仅提供800元甚至低至600元的月薪。事实上,如果人才价格不能体现其价值,就会严重阻碍人才成长。
由于人才具有商品特性,我们就应重视人才经济价值的实现,按经济规律进行人才的培养、使用、开发、配置、管理。不能仅从社会的、道德的或精神文明的意义上去认识人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