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0500000002

第2章 王维在河西的活动及诗作 黄英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三十七岁的诗人王维从长安出发,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劳军。次年,兼任右散骑常侍河西节度副使知凉州事崔希逸的幕僚——节度判官,直至崔希逸去世后才返回长安。他在河西军中生活了两年时间,参赞军务,起草文告,考察边情,度过了人生中很不寻常的一段岁月,留下十余首传诵千古的边塞诗作。

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享年六十一岁。他的一生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长期在朝廷任职,也做过地方小官,而且数度归隐。他精通音乐绘画,诗作兼擅诸体,风格独特多样,与李白杜甫齐名,世称“诗佛”,是唐代主要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留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研究王维出使河西的活动及其诗作,是王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唐代河西的边防、军务、民情、民族关系,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对王维在河西的活动及其诗作的几个要点,进行一些探讨。

一、王维出使河西的缘由及时间路线

朝廷为何要派王维出使河西呢?其表面的缘由是去慰劳在与吐蕃作战中获胜的崔希逸边防部队。据《通鉴》记载,开元二十五年“二月己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吐蕃,破之于青海西。”王维出使的任务,虽史无明文记述,但显然与崔希逸的这次获胜相关。

问题是,唐代的御史台有监察御史十二人之多,在诸多的同僚中为何要选派王维去出使河西呢?此点在前人的研究中似未涉及,而它在王维的从政生涯中影响颇大,不能不加以探讨。

王维是由张九龄的举荐而再次入朝为官的,同张九龄的关系十分密切。张九龄是开元时期著名的贤相,他的政治见解开明进步,敢于直言极谏,重视选拔人才。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张九龄任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五月又加中书令,此后不久,弃官在蒿山隐居的王维作《上张令公》诗献给张九龄。开元二十三年春,张九龄擢王维为右拾遗。这并非出于个人之间的私交,而是由于志同道合,两人具有同样的政治主张。张九龄受李林甫的排挤陷害,于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罢中书令,后又贬为荆州长史,由张九龄举荐的官员也受到株连纷贬职。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兼任中书令后,营私专权,朝政日非,险象丛生。同为张九龄举荐的与王维一起担任监察御史的周子谅,竟被廷杖而死!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王维的出使河西显然具有分化张九龄的势力和影响的意图,而王维的乐于从命,也是为了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因此,王维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当是十分复杂的。

关于王维出使河西的具体时间,不少研究者定为开元二十五年秋,这是与事实不符的。王维从长安出发的时间,我认为当在开元二十五年二月崔希逸获胜之后,到四月二十日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之前的这段日子,而不可能会是秋天。理由有二,一是从王维《使至塞上》一诗可知,在“归雁入胡天”的暮春或初夏时节,诗人已到达凉州了。二是张九龄贬往荆州时王维已不在长安,如果还在长安,可能会有诗为张九龄送行,而不可能写诗《寄荆州张丞相》吧?

王维出使河西的路线亦无明文记述,当由长安——径州——兰州而至凉州。因《使至塞上》一诗有“萧关逢候骑”之句,有人认为王维曾途经萧关。萧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王维赴河西无需经此。南朝梁代诗人何逊有句:“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王维借用何句,并非实指。

二、王维与崔希逸的关系

一般的出使劳军,时间都比较短暂,完成任务之后即回朝复命。王维出使河西的时间,为何会长达两年之久呢?这既出于王维当时的处境,更出于他和崔希逸的关系。

王维与崔希逸有三重关系:

其一,王维的母亲为博陵崔氏,与崔希逸同宗。自魏晋以来,崔、卢、王、李皆为世族大姓,屡代做官,至为婚姻,“盘根错节,形成严格的门阀制度。”因此,王维与崔希逸之间具有姻亲关系。

其二,王维与崔希逸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其三,对于边防和民族关系的处理,两人具有相同的思想认识。

崔希逸是一位宽厚正直,讲求信义的将军。开元二十四年他由右散骑常侍——皇帝的侍从官,兼任河西节度副大使知凉州事,成为镇守河西的军政大员。节度大使由一位老臣萧篙遥领,崔希逸对河西的防务实际全权负责。他镇守河西,以睦邻安边为宗旨。据《通鉴》卷二一四记载:“初,崔希逸遣使谓吐蕃乞力徐曰:‘两国通好,今为一家,何必更置兵守捉,妨人耕牧!请皆罢之。’乞力徐曰:‘常侍忠厚,言必不欺。然朝廷未必专以边事相委,万一有奸人交斗其间,掩吾不备,悔之何及!希逸固请,乃刑白狗为盟,各去守备;于是吐蕃畜牧被野。”

对崔希逸以睦邻安边,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王维十分赞赏。王维在《送怀州杜参军赴京选集序》中说:“国自有初,以节守西门者,得自召吏选客。故我常侍崔公,以贰车迎杜侯于杜陵而咨之矣……椅元帅(指崔希逸)之理也,行有贡育,铁马成群,而雄戟罕耀,角弓载案,秉王者师,不邀奇功。”而且,王维自己的思想也与崔希逸相类似,在他的诗文中曾有多处流露,如:“九河平原外,七国蓟门中。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万里不见虏,萧条胡地空。无为费中国,更欲邀奇功”(《送陆员外》)!“万方氛授息,六合乾坤大。无战是天心,天心同覆载”(《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护卿归安西应制》)。

由于有上述三重关系,王维到河西后深受崔希逸器重,便将王维挽留下来,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兼任为节度判宫。唐代的制度,节度使直属军队的军职和使府内的文职,是可以自行任命的。规定的文职有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一记等。这些名为幕职,本身只是一种差遣,无官阶,所以必带有郎宫、御史衔。由此可见,王维被崔希逸聘任为节度判官后官阶并未改变,仍然是监察御史的正八品。

作为节度判官的王维,当然会参与崔希逸的军政要务。但究竟参与了哪些决策或行动?尚难以稽考。作为文职它员,除了出谋划策之外更多的工作还是起草奏章文告。收载在《王右垂集》中的我们能够读到的《为崔常侍谢赐物表》、《赞佛文》、《西方变画赞》、《为崔常侍祭牙门姜将军文》等,就都是王维为崔希逸而作的。

崔希逸睦邻安边的方略不幸被破坏。宦官内给事赵惠琼等贪图边功,矫诏令崔希逸袭击吐蕃,崔希逸不得已而出兵,吐蕃惨败。崔希逸自觉失信于吐蕃,悔恨交加,改任为河南尹后不久,即悲愤郁闷而死。崔希逸去世后,王维也离开河西回到了长安。昔日的同僚源长史离开凉州时,王维写有《送岐州源长史归》:“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故骚通槐里,长亭下谨原。征西旧族节,从此向河源。”诗题下自注:“源与余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残。”从这首诗可见王维与崔希逸情谊之深,也可知王维离开河西的时间不会早于开元二十六年之秋。

三、王维在河西的诗作

王维在河西所写的诗歌有多少首呢?

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讨论的问题。

通常认为王维的河西诗作只有五首,即:《使至塞上》、《出塞作》、《双黄鹄歌送别》、《凉州郊外游望》和《凉州赛神》。前三首有诗人的自注说明写于河西,后二首诗题标明凉州,因之这五首诗为王维河西诗作确凿无疑。此外,今人陈铁民将王维的《陇西行》列入河西诗作,而认为《陇头吟》、《从军行》、《老将行》三首“疑在河西任职期间所作”。陈先生是著名的王维研究专家,治学严谨,言必有据,他的意见当不无道理。

除上述之外,我认为还有两首诗应列入王维的河西诗作之中。

其一是《送韦评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其二是《灵云池送从弟》: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炯轻移艳舞迥。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前一首之写于河西军中由诗意可见,不言自明。后一首,在清人赵殿成为“灵云池”所作的注中曰:“高适集有赔窦侍御泛灵云池、陪窦侍御灵云南讌诗二首,其序云: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意此池即凉州之灵云池矣。”赵殿成之注可信,这首《灵云池送从弟》确为王维的河西诗作。

唐代凉州灵云池的遗址,可能即今武威的海藏寺。相传以前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碧波荡漾,犹如海中藏寺,故得此名。寺内高台为古灵均台,据《晋筑灵均台》碑文记载,系东晋明帝太守中凉王张茂所筑。此寺现已辟为公园,有新开的人工潮。寺中藏经阁有前人所撰写的对联曰:

阙影射池塘,足下龟蛇低戏水;

台灵高坎位,座傍旗剑上凌云。

还有,《送源长史归岐州》一诗,在赵殿成作的《右丞年谱》中列入王维河西诗作是不错的,但写作时间在开元二十六年秋,而不是开元二十五年。陈铁民先生定此诗写于开元二十六年秋是对的,但认为“时作者在长安,”恐不足信。再有,《寄荆州张丞相》诗,我认为写于王维离开长安之后,理由在论述王维出使河西的例一间中已经说明。

经以上讨论,可见王维的河西诗作——不算疑为河西之作——计有十首,如果加上疑为河西所作的《陇头吟》等三首,就共计十三首。

这十三首诗总体来说,都是“边塞诗”。唐人的边塞诗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纪实”之作,写诗人亲临边塞的真实感受;一类是“悬想”之作,作者并未亲历而写的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想象之作。王维年轻时也写过后一类诗,如《燕支行》,题下自注曰:“时年二十一”。说明其时诗人还未去过边塞。可他的河西诗作,则是货真价实的纪实诗了。这些诗中的《凉州郊外游望》和《凉州赛神》两首,值得特别注意。因为它所提供的当时凉州民间祭祀土地神的民俗画面,和驻军赛神的画面,是研究唐代河西文化的宝贵资料。

王维出使河西近两年的时间,这在王维的一生中是一段难忘的日子。他回到长安后,每有友人赴河西,他都要写诗送行,如《送张判官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送元二使安西》等。在这些诗里,即有王维对友人的鼓励,也有他对河西生活的回忆和怀念。王维在河西的活动及诗作的研究空间很大,还有不少问题需深入探讨。本文谨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时贤。

同类推荐
  • 威武大明朝

    威武大明朝

    崇祯17年,家破人亡,我爹死在了煤山,我的弟弟妹妹被流氓杀害,我的臣子都背叛了朝廷,我的子民都在哭泣嚎啕。末世太子爷能否,中兴大明朝?且看太子爷是带领大汉民族的最后一个王朝走向世界之巅呢?还是被历史的车轮碾碎?覆灭还是浴火重生......敬请期待!!!您的一个点击!一个推荐!一个收藏!一次打赏!每一次的评论!都是对小童莫大的支持!新人求支持求各种包养!!!!
  • 乱舞春秋大燕铁骑

    乱舞春秋大燕铁骑

    主角被送回2000年前的战国时代。一个神秘老人让主角当一回古人。主角慢慢融入了战国环境,从救燕国公主,到成为燕国公子职的门客,最终成为大将军并战死沙场……(本故事纯属虚构)
  • 异界原始中华

    异界原始中华

    原始版的异界大陆,在这片蛮荒的世界上,巫师和巫战士们正闪耀着光芒!一个个部落兴起与灭亡,一位位英雄的初升与陨落!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不朽而作战的一段段传奇正在火爆上演......一位带着华夏炎黄精神的灵魂穿透那如同迷雾般的时空骤然降临于这片正热火纷飞的大陆!他和他的手下以及他的有熊部落,是如新星般在这片混沌的世界里闪亮,还是如流星般只是短暂的掠过于这片璀璨的星空......敬请期待,精彩正在继续!
  • 晚唐逆流

    晚唐逆流

    一个大学生,一个无业游民,一个退伍老兵,三个好兄弟。不同的人生道路,交汇在一次啼笑皆非的“考古”行动中,未曾想,他们竟然挖穿了时空,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晚唐……公元881年,长安陷落,起义军领袖黄巢在关中登基,建立大齐政权。大唐皇帝唐僖宗,却卷了铺盖逃往西川。就在大唐风雨飘摇之际,三个现代人加入了这场唐齐争霸之中。凭借着张寻的智慧,赵东阳的勇敢,和李暮的拖后腿,三个年轻人能否在这乱世之中求生,甚至是建立一番功业呢?让我们浸入这股奔腾的“晚唐逆流”,随三个主人公一起,去领略晚唐的众生百态,鉴证大唐是如何走完她的最后三十年吧!
  • 公社谣

    公社谣

    一部中国式山野田园牧歌一帧帧旧时代的诗意画卷一份都市霓虹里最遥远的乡愁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风灵天下

    网游之风灵天下

    十七年前,她诞生于那场不为人知的秘密实验中。十七年后,她进入游戏,期待从游戏中改变人生。-------------------------------------非圣母全能型女主,男主腹黑专一,不喜勿入。全息网游,可定制角色,有需要的可在书评区留言,需包含以下信息:人物真名、游戏名、性别、门派、性格等。一天一更。
  • 妖妃苏妲己第二部

    妖妃苏妲己第二部

    她从三千年后的今天穿越到了商朝.更另她吃惊的是,她变身为传说中集美貌宠爱于一身的蛇蝎美人——妲己.切腹观子,锯足观髓,发明酷刑.她说:“我并非蛇蝎,你信还是不信?”酒池肉林,坑杀俘虏.他说:“我并非残暴荒淫,你信还是不信?”与纣王相恋,想逃脱历史的束缚,她努力的更改史实.却发现,原来她仍困在历史的滚轮中......命运不离!
  • 花千骨之画骨之爱

    花千骨之画骨之爱

    这是一部甜文小说,小说里花千骨还是会转世,但是记忆不会消失,摩严也会渐渐接受花千骨,霓漫天也会变好,画骨会幸福的在一起,他们会有两个孩子,其他的就敬请期待吧!
  • 冰破轮回

    冰破轮回

    掌阴阳,握生死。破乾坤,控天地。转轮回,成不灭。道之道,行之行。看道之一途,观行之一路。
  • 帝杭

    帝杭

    一个海贼迷蓦然穿越,遭遇退婚群殴暗杀挑衅,这些统统鱼贯而来,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能否生存下去,一切犹未知晓。
  • 狼性大少:代孕娇妻很嚣张

    狼性大少:代孕娇妻很嚣张

    莫名其妙的被不知名的人绑了,莫名其妙的被不知的人命令给他生个孩子。沈沫怒了,凭什么让她给他生孩子…
  • 二进制虫

    二进制虫

    科学天才异想天开,企图以二进制数据制造填充灵魂的容器,实现人造神计划。
  • 修真高手的寂寞

    修真高手的寂寞

    这个作品是我的第一篇作品,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内容很精彩,这是我第一次写,如果有不好的请多提醒。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大清帝王权谋那点事

    大清帝王权谋那点事

    历史上的皇帝的执政素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个性心理各有不同,但都与国家的兴旺盛衰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历史发展的快慢、进退或兴衰,大清一朝,帝王十二,还历史以真实,增历史以趣味,放宽历史的眼界,品读历史细节,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