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
——毛泽东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屈辱的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野蛮地侵略和掠夺,致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深渊。清同治九年(1883)中法战争后掀起的瓜分狂潮,列强强占了我国大片领土;从东北三省至两广、云南的沿海省区和长江流域,被割分为各国的“势力范围”,在许多城市设立“租界”。列强还攫取在华的各种特权,完全控制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命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但是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停止过反抗,一百多年来,我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掀起一次次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高潮,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
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样,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主权,不惜血染疆场,壮烈牺牲,谱写了一页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甘肃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统率“简练军”抗击八国联军的武装进犯,血战正阳门,为国捐躯的事迹,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一
马福禄,宇寿三,甘肃河州(临夏县)韩家集阳洼山人。生于清咸丰四年(l854)。其父马千龄,字松坪,初经农商,以殖其家。同治年间曾随马占鳌等发动河州回民起义,为起义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治十一年(1872)正月,太子寺战役后降清。后聚集乡民,兴办团练,伙同马占鳌等拒陕的回民起义军“十八大营”入境,被清政府授予蓝翎都司之职,殁后追封为建威将军。马千龄生四子,福禄为其次子。
马福禄自幼勤奋好学,从师康泰治经史。“每与言古人忠孝事,敛息正听,肃然无倦容”。他体态魁伟,气力过人,读书之余常习兵练武。稍长则弃文就武,以善骑射闻名远近。他颇有胆识,常怀报国之志。曾对人曰:“国势凌吏,强敌环伺,非武无以挽救”。光绪元年(1875),马福禄乡试武场名列第一,次年省试取武举。光绪六年(1880)赴京会试,以功底深厚,骑射娴熟中头名。但因初入宫禁,在觐见德宗皇帝时,不谙礼仪,被降额为进士,并留京充侍卫。不久以亲老乞养归里,事亲至孝,为地方老幼所敬重。
光绪二十年(l894)冬,甘肃循化厅撒拉族教民因新老教之争,发生械斗,造成流血事件。陕甘总督杨昌浚令西宁知府前往查办。陈骄横颟顸,妄图以暴力压服教民。他先将已拘禁的老教教民十余人“枭首示众”,令清军“举枪示威”,扬言“请兵剿洗”。于是数千教民奋起抗争,在韩努力率领下,“连日围攻循化城”。清廷急令固原提督雷正琯、河州总兵汤彦和统兵前往镇压。雷正琯坐镇河州,汤彦和进兵循化,明令“不分新老,一律剿办”。纵兵肆意杀戮、劫掠,更加骤事态发展,促使新老教民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清军。消息传开,各地回民纷纷响应,起义烈焰迅速蔓延到河州、狄道、西宁、巴燕戍格、碾伯、大通、海城等地,全省为之震惊。循化撒拉族教派之争,终因地方官吏处理失当,酿成河湟、海固地区信奉伊斯兰教各族人民大规模反清起义。
当时正值甘肃防务空虚。同治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后,甘肃精锐多调防京畿。留驻“防军无多,且又未经训练”,在各级起义军打击下,“兵不敷调”,“防不胜防”。清政府飞檄甘肃各地,准回绅招兵买马,“练士勇以资防卫”。马福禄出生回族世家大户,自幼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和熏陶,且又通过科举仕途取得较高的功名荣誉,在这场大规模群众斗争面前,自然从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积极响应官府号召,倾全家之力,招募乡勇团练马步二营,号为“安宁军”,受河州镇总兵汤彦和节制,参与镇压河湟起义的战斗。是时,总兵汤彦和、管带王正芳作战失利,分别被起义军围困于双城堡和积石关。马福禄率部星夜驰援,力战取胜,先后解积石关、双城堡之围,并亲护溃不成军的汤彦和从槐树关撤退入甘南藏区。
马福禄因“助官军,戮同教”,激起河州起义群众的义愤。他们奋起焚毁其家,“阳洼山住宅,以及亲族庐舍荡然无一存”。马福禄只得携其家眷问道赴省城。总督杨昌浚念其“屡与廷回开火,奋不顾身”,连连获胜,甚为器重。“准将所带士勇二百名,照行粮起支。再添足汉民马勇四十”,组建为“安宁军”,令其“迅赴白塔寺协同各营”,进剿。时清廷命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督办甘肃军务,统领马步三十营甘军入省,伙同陕西巡抚魏光焘部分南北两路进剿。董福祥攻取狄道、河州一路,首战康家崖,“阵毙三千余人”,遂解河州之围。魏光焘率北路军进攻西宁。沿途遭遇阻击,于碾伯、大通一带,被起义军分割包围。马福禄奉命领兵驰援,转战于西马营、米拉沟等地,击溃起义军冶主麻、马采哥等部,配合魏光焘平复西宁、湟中一带,为镇压河湟起义尽其全力。河湟起义平定后,马福禄又奉命协同马安良等,办理河湟善后,在河州、马营、米拉沟等地,再度残酷屠杀了许多参与过起义的群众,对甘肃回、撒拉、东乡各族人民欠下了一笔难以偿还的血债。河湟起义被镇压后,马福禄因“累功擢升总兵,董介倚之若左右手”,誉为“国家良将”,奏请起用。将所部马步七营回民军,改编为“简练军”,归其节制。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廷调董福祥甘军班师入京,马福禄率部随同前往,先后驻防山海关、永平府和蓟州等地。
二
随着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侵略的加骤,为精神奴役的文化渗透也日趋严重。大批外国传教士涌入全国各地,到处兴建教堂,传播“洋教”。他们依仗列强武力为后盾,有恃无恐,横行霸道,鱼肉城乡人民,从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各地群众自发的反教堂事件不断发生。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终于爆发了大规模反帝爱国斗争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原系山东、河南、直隶一带民间的秘密社团,在反抗教堂压迫斗争中逐渐转为公开,首先从山东平原县举起义旗。他们焚烧教堂,驱逐教士,惩治贪官,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形势蓬勃发展,革命烈火燃遍华北诸省,并且控制了天津和北京。东北、山西、内蒙以及江淮流域的农民奋起响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斗争高潮在全国形成。列强侵略势力和清朝统治阶级惶惶不可终日,以慈禧为首的清廷顽固派因在“废帝立储”问题上,遭到各国领事干涉而怀恨在心,企图利用义和团打击外国侵略者,以保持其反动统治地位,故而对义和团玩弄先利用后剿灭的阴谋手段。
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列强在华权益,光绪二十六年(l900)六月,英、俄、德、美、法、日、意、奥等国拼凑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驻华海军司令西摩尔统率,从塘沽登陆,介然发动武装侵略战争,进犯天津和北京,史称“庚子之役”,或“八国联军之役”。八国联军一登陆,就遭到津京地区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他们凭借旧式火炮、大刀和长矛等落后武器,迎头痛击侵略军。编为武卫后军的董福祥甘军,特别是马福禄部简练军,即为爱国官兵中最英勇顽强的一支劲旅。
六月十日,侵略军乘火车自天津进犯北京。津郊各村团民拆毁铁路,迫使敌军徒步行进。在沿途遭到猛烈狙击,进军缓慢,伤亡惨重。时马福禄奉命偕汉中总兵姚旺、董升官、马海晏等各率所部赴黄村御敌,与敌军相会于廊坊。马福禄率领以家乡回族子弟为主组成的骑步兵,同包围侵略军的义和团战士,并肩作战,向敌军发起猛烈地攻击。面对新式武器装备的侵略联军,他毫不畏惧,指挥若定,充分显示他镇定自若的大将风范和英勇果敢的指挥才能。他令“骑兵下马设伏,步兵张两翼,敌近始发枪。倒者如仆墙,敌弹落如雨,骑兵以散处少伤”。接着他指挥“骑兵以左诱击,并以步兵自右伏击敌之左后”,使敌军不知应对,处于被动挨打之境地。在激战中,马福禄身先士卒,“挥短兵闯入阵,喋血相搏。敌不能支,乘火轮而逸”。在窜逃途中,随处遇到义和团战士的袭击,敌军伤亡惨重。联军统帅西摩尔逃回天津,犹惊魂未定、心有余悸地哀叹:中国军民“所用没好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军覆灭”輥輱訛。在这场被称为“庚子之役第一恶战”中,马福禄率领简练军,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奋不顾身,英勇冲杀,给列强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
六月二十一日,清政府被迫向各国宣战,并令义和团和董福祥甘军、武卫中军及其京营旗兵,围攻东郊民巷各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并无决战的信心,只是妄想通过宣战,迫使列强停止军事进攻。七月初天津战败,清政府又派荣禄向列强求和停战,实际上清政府自知无实力与列强决战。军备废弛,装备落后,大部分官兵缺乏军事训练和战斗素质,一遇洋兵不战自溃。廊坊战役后,驻津京之间的清军宋庆、马玉昆等部,接连溃散,北仓、杨村相继失守。直隶总督裕禄自杀,帮办武卫军事务大臣李秉衡,也在通州自尽。京城一片混乱,慈禧及光绪帝准备出逃。
七月初,列强重又集结两万余兵力,沿运河两岸向北京推进。时董福祥甘军奉调入卫北京城,担负起保卫京都的神圣使命。马福禄奉命守卫正阳门。这是一场决定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斗,马福禄及其所部作好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思想准备。开战前他曾向其弟福祥慷慨表述:“事既决裂,挽回无术,我辈唯有恪遵朝命,以身报国;为民族争光”。七月十三日夜,俄军先行抵北京城下,向东便门发起猛烈炮轰。接着日军向朝阳门、东直门进攻,京部保卫战开始。甘军坚守在整个城墙上,据城反击,战斗激烈异常。十四日下午,东便门被俄军大炮轰开,东直门、朝阳门相继先后陷落。是时马福禄部依然坚守正阳门,死战不退。联军集中炮火,向城楼猛轰,将四层箭楼,击毁两层,正阳门终于失守。敌军攻上城墙,向城楼据点猛攻。马福禄大义凛然,镇定自若,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他召集余部,组织反击。敌军在城上设七道栅卡,以阻简练军的反攻。“公登城楼,挥其弟福祥夺二栅。督战益力,昼夜循环攻下,连下七栅栏。敌尸骀籍,埤堄间血为之殷。时末下者仅一栅耳。六月六日(阴历)夜大雨,公率敢死士蹂之,击退敌兵,大呼跃栅。而忽飞弹入口而殒矣”。
这是甘军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北京战役中最悲壮的一幕。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与马福禄同时殉难的,还有其从弟福贵、福全和侄子耀图、兆图及亲族百余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下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为挽救祖国危亡,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时值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农历六月七日),马福禄是年四十有八。其弟马福祥收其遗体,葬于北京阜城门外三里河清真寺侧。清廷追封他为振威将军,谥忠烈。
三
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马福禄的一生也是矛盾的一生。其前期曾参与镇压河湟反清起义,屠杀过回族、撒拉族和东乡族人民,这是他的错误和过失,是应该批判的。但是,如果我们站得高一点,客观、历史地分析,这是由具体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所决定的。他出身于回族世家大户,自幼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和熏陶,形成了支配他一生的封建忠君爱国思想。成年后又取得较高的功名利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决定了他必然走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道路。再从他的家庭及社会环境讲,其父马千龄参加过同治年间的河州回民起义,又接受“招抚”和“册封”。在受到朝廷优待的同时,必然为人民群众所敌视和谴责,精神上捆绑着一层无形的束缚。生活在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中,他及其家庭成员,绝不能染指任何忤逆朝廷的活动。所以面对河湟人民的反清起义,他只能站在对立的场上,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兴办团练,参与镇压活动。至于奉命处理善后,对他来说则是干了受人利用的蠢事。董福祥及其主子举心险恶,玩弄了“借刀杀人”的伎俩。清政府决不会放过对起义群众的镇压和屠杀的,这是由其反动统治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授权马福禄等处理善后,把屠杀河湟起义的罪责,强加在当地回族上层人士的头上,这样既达到报复起义群众的目的,又转移了河湟人民对清政府的仇恨。其实当时他们既非朝廷命官,又不是镇守一方的大吏,完全可以不接受这种“利用”。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被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唤”了。他们参与善后的结果,许多回族、撒拉族和东乡族群众,被无辜地杀害。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马福禄个人难言的悲哀。这笔帐应该记在董福祥及其主子的头上。
马福禄的后期,确实是光辉而壮烈的。为抗击八国联军的武装侵略,他率领简练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最后壮烈牺牲。没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绝对不可能的。
清光绪年间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高潮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疯狂地侵略和清王朝封建统治阶级的投降卖国,致使我国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处于危机存亡的关头。作为一个下级将领,面对八国联军的武装进犯,马福禄力赴国难,舍生忘死,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先于敌军拼杀于廊坊,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名垂青史的“庚子之役第一恶战”,戳穿了帝国主义分子吹嘘的“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在守卫京师的战斗中,马福禄立誓“以身报国”,血战正阳门。在城陷敌军入城,仍“死战不退”,坚守城楼,与装备精良的敌人拼死搏斗,“敌尸骀籍,埤堄间血为之殷”,最后饮弹身亡,为国捐躯。是役,同时牺牲的还有他的从弟、子侄及亲族等百余人。他们的英勇事迹,可谓惊天动地,他们高尚的爱国精神,将永垂千古。马福禄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一位杰出代表,是回族人民中值得歌颂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