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手法叫做反语。与人交往时,虽然正面陈述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有时效果却不甚明显。而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几句反语,却往往拥有惊人的力量。
1.正话反说,巧妙说服
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楚庄王哀伤不已。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楚庄王下令用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来厚葬这匹马。文臣武将觉得楚庄王的这个做法荒唐之极,纷纷加以说服、劝阻。但是,很遗憾,大臣们的说服并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被劝烦了的楚庄王还表示:“谁敢再劝阻就杀死他。”
优孟知道了这件事后,直入宫门,号啕大哭。楚庄王纳闷极了,迫不及待地问优孟为何如此悲伤。优孟就回答说:“那匹马是大王的最爱,如今大王只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这实在是太寒酸了,请大王用君王的礼节来厚葬它吧!”
优孟的一番话激起了楚庄王的兴趣,他耐心地听着。这时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木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优孟说到这儿,楚庄王明白了优孟的用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荒唐。随即下令取消了对马的厚葬。
在说服别人时,如果说话者有意地正话反说,违反常规的逻辑规律,用荒唐的理由巧妙表达,就能够在逐渐深入中,暴露对方的错误,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观点、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如果优孟当时直陈利弊、凛然赴义,一定不能有这样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因为忤逆了楚庄王而引来杀身之祸。
2.正话反说,讽刺更为辛辣
《中国文化史》的作者柳诒徵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者。有一次,一位自诩为“新学者”的青年跑到柳老那里,大言不惭地说:“线装书陈腐不堪,对社会简直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付之一炬。”
柳老微微一笑,心平气和地对这个青年说:“你这个主意,我赞同。我看啊,这行动不做便罢,要做就做得彻底一点。否则,这儿烧毁,那儿没烧毁,还是起不了什么作用。应当来个全国统一销毁线装书活动。不,这还不够,应当把全世界的线装书统一起来,全部烧光。这样国外也不会有线装书了,那些外国的汉学家,就没有机会孜孜不倦地钻古纸堆了。否则,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如果来华访问,在经史子集上提出些问题,和我们商榷,我们瞠目结舌,无言对答,岂不贻笑大方?”
年轻的“新学者”听后,面红耳赤、无话可说,匆匆道别。
作为一个著名的大历史学家,柳老先生竟然赞同焚烧线装书,甚至必须烧完全世界的,其反讽之功实为老辣。而那位“新学者”就是再迟钝,也不会听不出话中的讽刺意味了。
反语劝人、反语讽刺常常能起到正面陈述所没有的效果,或者让别人轻松接受自己的劝说,或者让人无话可说,反语的力量就是这样大。年轻人要想成为一个有心计的语言高手,不妨多学习学习反语的使用技巧。
心计提示:
在平时说话中,使用反语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想说服别人或者在需要的时候讽刺别人,而又不好直说,不妨用一用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