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引为知己真的那么难吗?
人们之间的谈话能够继续下去,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对所说的话题感兴趣。而兴趣就是我们拉近距离的最好的方法。其实兴趣就是引发双方的共鸣的话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就掌握了至高法宝。引发共鸣,可以利用幽默的言辞、真诚的态度、妙语连珠式的滔滔不绝、心灵桥梁的沟通,具体语言策略的运用等等方法。
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抓住对方的情感,利用情感来达到使别人和自己产生共鸣之处的效果,这便是感染。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感染就是别人的行为或者言语抑或其它的东西得到了你的认可。而这就是你打动别人的关键和基础。
我们在社交场合穿的整整齐齐是为了什么?我们又为什么对演讲人的磁性的声音有着共同的钦佩之感?最终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在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有了共鸣。在共同话题的催促下,素不相识的我们很快就会由结识变成熟识。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们之间表现了更多的情感,并且以语言、表情、动作等形式表达出来。利用情感来达到使别人和自己产生共鸣之处的效果,便是感染。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感染就是别人的行为或者言语抑或其它的东西得到了你的认可。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往往就是利用自身的感情来渲染当时当地的气氛,使得听众与演说者产生共鸣,来达到演说的目的。
有一则故事恰巧说明了这一点,它很有名,也很老,但是对我们要说的话题绝对有启发。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而其任职前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林肯的律师生涯中包含了许多传奇性的色彩:他的辩护滔滔不绝但是不失确凿证据,演说快节奏但是又有着很强的逻辑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会抓住听众的心,用陪审团的声音来为自己的辩护增加分量。所以在他工作的区域很有名望,由于他的平易近人,人们有很喜欢让他来为自己辩护。
有一次,林肯在其办公室接待了一位老妇人,对其哭诉和陈述怒不可遏、大发雷霆,当场表示会帮助这位老人处理好这件事。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位老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一位烈士的遗孤,每月就靠着那么一点烈士抚恤金来维持其风烛残年的病体和生活开支。而就在她最近去取抚恤金时出了一件事,那位出纳员竟然要求她支付一笔手续费后才能领到钱。这是典型的敲诈勒索,而老人对此无能为力,于是便找到了林肯帮其打这场官司。
这场官司不好打是因为那位出纳员是头进行勒索的,而老人没有任何凭据。但是林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法庭开庭后。老人对法官申诉之后,被告就是那位出纳员果然矢否认。因为老人没有证据,形势对其十分不利。
林肯就在这时缓缓地站了起来,陪审团上百双眼睛立即盯上了他。大家都想看他有无办法扭转老太太的不利形势。林肯的方法很是特别,没有直接进入正题。他首先叙说了独立战争前美国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难,然后爱国的那些仁人志士是如何为了人民的幸福揭竿而起,他们是怎样在冰天雪地中坚持战斗、人懂挨饿,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他讲到这里时情绪十分激动,言辞也变得犀利起来。而他的矛头也指向了被告——那位出纳员。
林肯这样说道:“现在事实已成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那老而可怜的遗孤,还在我们面前,要求代她申诉。不消说,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经有过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过她已牺牲了一切,变得贫穷无依,不得不向享受着革命先烈争取来的自由的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请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林肯的话是如此的真挚、如此的具有渲染力,以至于那位出纳员自己都地下了头,但事情却没有到此为止,下面的听众们听了林肯的话,都被感动的眼圈泛红、痛哭流涕、捶胸顿足、群情激愤。
法官看到这种情况,也做出决定:任何勒索烈士抚恤金的行为会受到严重的惩罚!于是,这位老人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她应该拿到的钱。
在这个故事里,林肯与陪审团的成员,也就是下面的听众是互不相识的,但是就是他的演说使得大家认可了他,而林肯也正是利用了大家的共鸣帮助老人解决了困难。林肯抓住的是大家的心理,因为陪审团的成员们坐享其成的也是独立战争中那些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成果,没有那些前辈,他们也不可能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家维护独立战争中的英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其后代获取补偿的权利,结果也就可以预料了。
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我们也应该记住适时抓住对方或者大众的情感为我们的观点服务。当然,我们的目的在前提上是正当的、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目的的。情感的发挥也只有在一定场景中才能发挥它的固有“威力”。所以,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也是我们利用情感的一条重要法则。
我们也应当记住:第一次和别人交谈是结识而不是熟知,熟知使我们交谈的一个重要结果,从相知到熟知并非轻易就能达到的,是需要一套特别的技艺的,而用自己的情感来使对方对我们所陈述的内容产生共鸣是最为明智的办法!
请大家记住这则故事,记住林肯的讲话内容和场景,他的讲话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