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20200000025

第25章 古今废兴洛阳城——洛阳

洛阳雄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为它居于“中原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北临嵯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东有虎牢之险,西有函谷雄关,加上境内伊、洛、涧、涯诸水并流,土地广衍,物产丰饶,所以是一个建都立国的好地方。洛阳有“九朝古都”之称,从东周、东汉一直到后梁、后唐先后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加起来建都史长达九百多年,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东都洛阳”的名声是叫得很响的。

洛阳地处我国东西南北交通要冲,陆上交通本来就很方便,加上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从洛阳西到长安,南到杭州,北抵涿郡,东至大海,水路运输更是四通八达。唐代从四川到长安往往不走蜀道,而是出三峡从襄阳经洛阳而到长安,写过《蜀道难》的李白,实际上一次也没亲自走过蜀道,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才是唐人从四川到长安的路线。唐代的洛阳还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波斯、印度等国的商贾、僧人常来此居住。而外国商人如过海而来,往往经由广州、扬州而抵达洛阳,然后去往长安。处在这样的一个交通大枢纽上,给当时的洛阳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兴盛。

当时的洛阳在政治上也十分重要,自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洛阳就相当的繁华。唐初废东都之名,唐太宗贞观年间,称作洛阳宫,唐高宗显庆二年(657)改洛阳为东都,后武则天临朝听政,又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为周,即以神都为周都,并“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中宗复位后,洛阳一直称为东都。可以说在唐代,洛阳和长安的地位同等重要,甚至有时超过了长安,唐高宗常往来于洛阳长安之间,称两京为“东西二宅”。

在唐代诗人心目中,洛阳也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他们经常歌咏的对象。试看韦应物的《登高望洛城竹》: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

中原逐鹿,谁能定鼎洛阳,谁就可以雄霸中原,览河山壮丽,兴云覆雨。在诗人的心中,洛阳竟有如此的霸气。

再看唐诗人鲍溶诗中的洛阳,《洛阳春望》:

五凤楼南望洛阳,龙门回合抱苍苍。

受朝前殿云霞暖,封岳行宫草木香。

四海为家知德盛,二京有宅卜年长。

东人犹忆时巡礼,愿觐元和日月光。

鲍溶字德源,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与韩愈关系很好。他笔下的洛阳苍山环抱,云蒸霞蔚,草木生香。在四海为家、江山永固的时代,帝王也曾前来巡幸,真是一个充满吉祥和瑞气的地方。

洛水悠悠

洛阳地处洛水之阳,唐诗人笔下的洛阳有着阳刚宏伟的气势,但更多的是哀怨和怀乡,这可能是由于洛阳女儿太美,洛阳才子太俊,洛阳的陵墓太多的缘故吧。这些诗作读来相当的缠绵,催人泪下。

洛阳有唐代的上阳宫,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这儿曾是统治的中心,武则天之后李姓皇帝们对这里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因而把失宠的宫女一股脑都发配到这里。据记载,上阳宫的宫女一直在两万人以上,这些宫女与其说是受软禁,倒不如说是在劳改,她们得整天给皇帝及受宠的嫔妃织制衣裳、脂粉,干各种各样的杂活。她们中的很多人从十几岁的少女时代就开始如此,一直到了年迈苍苍,她们的青春就这样白白的凋谢,她们的生命就这样全部枯萎。

诗人们对宫女的遭际很是同情,写出了许多情真意切的诗句;老百姓对宫女的遭遇也深感不平,乐意传说一些红叶题诗的故事。

白居易与元稹有两首唱和诗就以此为主题。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这位宫女年轻时美貌必不亚于杨贵妃,“脸似芙蓉胸似玉”,可惜还没让玄宗见到她的美貌,便被“杨妃遥侧目”,潜配上阳宫,永无翻身之日了。请看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尽逝,爱恨全无,闲坐无聊,淡淡地说起了昔日的风流天子。大凡是作者越淡化爱恨,越容易使读者追寻不已,而产生强烈的爱恨,这大概也是为了忘却的回忆。

说起宫怨,人们很容易想起王昌龄的名篇《长信秋词》,这虽然写的不是洛阳宫,但情感相通: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冼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咏的是汉代宫女班婕妤失宠之史事,实际上历代宫女悲苦哀怨之情是一样的。什么青春年少,什么花容月貌,都好像在没有人烟的孤岛上,怀揣着金条也比不上空中的飞鸟,也不如能自由自在地随水而去的秋叶。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又能宠幸几人,宫女能受到宠幸的概率如同我们今天买彩票的中奖率,一般是中不了的,要是再碰上“三千宠爱集一身”的贵妃,那就更发有任何希望了。

洛阳女儿的美丽是很出名的。她们冰肌玉骨,宛如天仙;她们艳若桃李,沉鱼落雁。可这也留不住心爱的人儿,如何不让古往今来的诗人为之哀叹:

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

心爱阮郎留不住,独将珠泪湿红铅。

——武元衡《代佳人赠张郎中》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

武元衡诗中哀伤的原因,是“心爱阮郎留不住”,这好让人理解,可刘希夷的《白头吟》伤感的主要是岁月的消磨,红颜薄命,仔细体会,和林黛玉的《葬花吟》是一般的滋味,如此的千愁万绪,洛阳女儿该有多美?

洛阳的闺怨也就很有名了,男子汉闯荡四方,即使不得志,也还可以再尝试,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他们洛阳家中的妻子,就只能是苦苦地等待了,贱妾不爱万户侯,只求与君长相守,可是又有多少妻子的愿望能够实现呢?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韦庄《菩萨蛮》

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垂老他乡。“舂光好”可惜人却“他乡老”,汤显祖读罢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实际上令人伤怀的不光是洛阳才子,还应包括他们的家人,尤其是他们久守空房的妻子。

王昌龄还有一首《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了高楼。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真后悔不该让丈夫高飞远走。诗人写出了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有了在这大好春色中的切实感受,诗中的少妇后悔了,这只是后悔的偶然触动,以后漫长的日子还不知要加重多少呢。博取万户侯,何如长相守?当时的洛阳就有许多这样哀怨的少妇。

不光是怨妇的哀叹,洛阳也是一个游子怀乡的地方,这包括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洛阳的怀念,也包括身在洛阳的游子对自己故乡的思念。

张籍是苏州人,他久别故乡,将一首情深意切的《秋思》留在了洛阳: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洛阳的秋风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思乡“意万重”又如何表达,诗人借写家书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逼真入微地刻画了远行游子的心绪,太思念就不知如何下笔,太情重了往往留下的是空白。

贾至是洛阳人,肃宗时被贬岳州司马,离开了故乡,他是很伤心的,便做了这首《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在那暮春时节,一簇簇的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失意的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了三湘,世情冷暖云飘散,深怀离恨望长江。这是身在天涯的游子对洛阳的思念,情绪是悲惨了一些,但对故乡的思念却似长长的江水。

洛阳美,巴陵也美,可都没有游子的故乡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故乡的山,故乡的水,走遍了千山万水,还是故乡美。

花开富贵

洛阳在历史上园艺花卉业十分发达,被称作百花之城。对于洛阳的鲜花,王维写有“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上阳宫》)的诗句,白居易写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花·美天子忧农也》),可见在唐代洛阳的花会是十分兴盛的,而在争奇斗艳的百花中,牡丹是最为富丽的,可以想见,每年初夏时节,洛阳城中的花苑园林,牡丹盛开,花朵丰满华贵,色彩艳丽娇美,把洛阳装点得十分迷人。洛阳的牡丹,既多且艳,深受人们的喜爱,爱花人甚至专门张了帷幕遮阴凉,怕太阳晒坏了花儿。

试看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是名花之首,尤其在唐朝,牡丹深为人们喜爱。诗人对比本来备受世人赞美的芍药、荷花,更衬托出牡丹的国色天香,这是为牡丹的出场做铺垫,接着自然引出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让人真切感受到花的美丽,花的魅力,花的品格。唐人真是太爱花了,“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而对于牡丹更是争相前去一睹芳姿,可以说是万人空巷,牡丹花可谓开得轰轰烈烈。

说起牡丹花与洛阳城的缘分,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据说女皇武则天登基之后,开科取士,整肃吏治,一时威仪天下。她在处理朝政之余,也喜欢游山玩水,赏花踏春。有一年腊月,武则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皇家花园游玩。她把宫廷的近侍叫来,要他们做好准备第二天游园,同时手写一诏,叫他们设一司花神坛,把诏书拿去神坛宣读。只见到那诏书写道: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些近侍官员一时不知所措,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好照武则天说的话,把诏书拿到司花神坛前宣读。司花之神听到武则天的诏令,虽然实在不愿意在这寒冬腊月开放百花,但因为武则天是真命天子,其威仪之盛,神仙也不敢违,只好下令百花连夜开放。然而,当百花仙子遵命连夜催花时,唯独牡丹仙子认为武则天太霸道,对这道命令不加理睬。

第二天,武则天率宫廷近侍游园的时候,见到百花在朔风之中开放,自己威压天神,非常自得。突然,她发现牡丹园中仍是一片光溜溜的枝干,没开一朵花。不禁大怒,立即下令把牡丹迁出皇家园林,贬到洛阳。牡丹仙子不卑不亢,被贬到洛阳后,依旧照正常时节开花,而且开得更加丰满艳丽,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武则天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洛阳用火把牡丹烤了一回。想不到牡丹的生命力极强,只是根被烤黑了,并没有被烤死,花却开得更艳。当地的老百姓把这些牡丹称为“焦牡丹”,同时更加喜欢牡丹了,家家户户都种植,各处园林都少不了。从此,洛阳牡丹冠绝天下。

当然,这个“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只是一种市井趣闻。不过,就算是从长安迁到洛阳,也很难说是贬,唐代的贬官大多是贬到当时荒凉的蛮荒之地,比如潮州、三湘,唐代凡是派往洛阳做官的很少是贬官,只要不出意外,往往会得到升迁。这个故事也不只是对武则天的谴责,实际上也宣扬了她是真命天子。《全唐诗》中收有武则天的《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一首,就是故事中诏书的那四句,从诗中我们确实能看出来这位女皇的豪情和霸气,当然也能感到作为一位诗人,她的才情和丰富的想像力。

牡丹是洛阳的市花,现在每年的四月十到二十五日是洛阳的牡丹花会,盛会时看花者人头攒动,牡丹花也轰轰烈烈地开着,这也是洛阳城最恣肆张扬的时候。洛阳人认为牡丹是洛阳的镇城之宝,只有“万花之王”牡丹,才配得上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

北邙怀古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唐诗人王建的《北邙行》把我们带到了洛阳北邙,按说来洛阳旅游不该去北邙山这样的墓地,可是北邙的名气太大,古人早就向往着“生在苏杭,葬于北邙”,这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张籍的《北邙行》也在向游人推荐着这个景点:“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北邙究竟怎样?

北邙山位于洛阳之北,又名邙山,亦称芒山。它南系洛水,北临黄河,面向苍苍嵩岳,背负巍巍太行,水低土厚,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风水宝地。这里墓连墓,墓压墓,绵延数十里,所谓“邙岭无卧牛之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墓群,埋藏着历朝无数帝王豪杰、风云人物,也记录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很久以前就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封建社会崇尚厚葬,“生既享荣华,死亦增光辉”。厚葬是地位、权势、财富的象征。按照封建等级规定,一品官的墓葬一般高不过一丈八尺,而北邙的古墓冢多在此以上,可见墓主大多是显赫一时的人物。有趣的是北邙墓区埋葬的最有名的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却单独葬在邙山之阴的黄河岸边。这里山门巍峨,红墙绿瓦,在西侧光武祠前大道两侧原有巨柏二十八株,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的二十八名将领。陵内遍植隋唐古柏,郁郁葱葱,肃穆庄严,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是个游览的好地方。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人们不由得产生疑问:东汉陵墓大都在邙山岭上,为什么刘秀的陵墓却在邙山脚下呢?当地人传说刘秀也想死后葬在邙山上,可刘秀的儿子非常倔强,平时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刘秀临终的时候想,我不如正话反说,让他把我葬在山下,他正好会把我安葬在山上。谁知他驾崩之后,儿子却想,自己一辈子没听过父亲的话,最后一定要听一次,果真就把刘秀葬在山下了。汉明帝刘庄是刘秀的四子,就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佛经,并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的皇帝,他执政时谨遵父亲遗规,一切遵奉光武制度,继续了汉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的统治,史称“明章之治”。刘秀的原陵依山邻水,气势壮观,肯定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只不过是没有邙山上好多陵墓高罢了,实际上历史人物在后人心中的位置与陵墓的高低,甚至陵墓的有无并没有关系。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邙山》沈佺期)。北邙不但埋葬着从东周到东汉乃至唐宋的许多帝王将相,也埋葬了无数的普通百姓,还有许多文人墨客。西汉著名才子贾谊,安葬在邙山岭上送庄乡东边;在邙山脚下的后杜楼村,有“诗圣”杜甫的陵墓;还有唐朝诗人孟郊的墓葬……难怪白居易来到邙山,要发出这样的感叹:“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酣歌。”(《浩歌行》)看见墓葬确实能遏制人们的许多欲望,张籍说得好,“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北邙行》),来到北邙看到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人物都化为黄土,权势地位、功名利禄全都灰飞烟灭了,世人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贪欲?

杜甫仕途蹭蹬,又生逢安史之乱,流浪漂泊了一生,经常是忍饥挨饿,担惊受怕,可谓历尽了人世辛酸。他五十九岁死在湘江上的舟中,死后四十三年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将灵柩移葬于北邙。孟郊苦寒一生,也可谓历尽了辛酸,他死的时候除了相依为命的妻子,几乎是家徒四壁,连办丧事的钱也是靠众人的帮助。这两位杰出的诗人后来都葬在了北邙。

读读贾岛的《哭孟郊》,可以算作是对两位天才诗人的悼念: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

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忧患出诗人。诗人们穷苦一生,留下的是赫赫的声名。诗人们身归了黄土,留下的诗歌却能漂洋过海,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只是诗人们就这样苦寒而去,岂不让人心酸。

贾岛哭的是孟郊,韩愈有诗《赠贾岛》: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贾岛的境遇比孟郊更为穷苦,难道真的是苍天要诗人在人间经历磨难,难道真的是“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历辛酸吗?

似乎游北邙得带着手帕去,当然不用。古人在这里游览时已经感伤过很久,思考过许多了。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有《北邙》:“驱马北邙原,踟躇重踟躇。千年富贵人,零落此山隅……焉知原上冢,不有当年吾?”

龙门石窟

我国各地叫龙门的不下二十处,最负盛名者莫过于洛阳龙门。这里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清清的伊水从中流过,远远望去,犹如天然门阙,故秦汉时多称“阙塞”、“伊阙”。龙门是洛阳的天然门户。传说古时候,龙门东西两山是连在一起的。山的西南边数山夹峙,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湖泊。伊水滔滔不绝,吞食了沿岸的良田和村庄,逼得人们背井离乡避难,后来大禹扛着大斧来到龙门山,一斧子就劈开了一道沟槽,恰如墙上开了门洞,滚滚洪水穿门而过,流入了黄河。龙门是一个孕育了很多神话传说的地方,再比如众所周知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当然,龙门也是佛教的圣地。

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我国三大石窟。从龙门桥过伊河,就到了著名的龙门石窟,它密布在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两山崖壁上。这些大大小小的洞窟是无比珍贵的文化宝藏。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前后,后经历朝四百多年的营造,两山窟龛,密如蜂窝。直到今天仍保存有窟龛两千多个,佛塔四十多座,造像十万多尊。这些古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无不雕琢精湛,技艺卓绝。那一窟窟佛像群雕,神态各异,这一个个飞天仙女,栩栩如生。他们或庄严肃穆,或活泼灵动,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在山水中凌空飞舞,令人叹为观止。魏碑精华“龙门二十品”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则是书法艺术史上的珍品。可以说龙门石窟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露天大龛,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历时四年竣工。有卢舍那大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十一尊雕像。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怫像总高十七米多,头高四米,耳长近两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这尊佛像面容丰腴饱满,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略作俯视态,流露着对人世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两旁还有其弟子,或温顺虔诚,或端庄矜持,或横眉怒目,或威武刚健,无不神态逼真、惟妙惟肖,与大佛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当地人说卢舍那佛像雕刻得慈祥和善、丰满富态,实际上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有人干脆把卢舍那大佛称为“武则天像”。据说武则天曾为修建奉先寺捐助两万贯脂粉钱,而且为建立新王朝,处处制造天人合一、君权天授的神秘色彩,她也多次暗示自己就是弥勒菩萨转世。不过我还是觉得卢舍那大佛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按照东方女性美化而成的大佛。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是佛教中所说的圆满报身佛,因为它暗示着通过修行而得的果报,所以显得温柔而慈祥。

卢舍那佛就是卢舍那佛,还是不要把它说成武则天吧。我觉得旅游景点这样太落实地考证,会在某中程度上限制人们的联想,而使旅游兴味索然。山西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中张生和莺莺相爱的地方,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是冲破了重重阻拦的,《西厢记》中张生误解了莺莺的来信,曾跳墙去会莺莺,这是一个能激起无限情思的爱情故事。前几年到普救寺参观,其景点中有一处赫然际着“张生跳墙处”,看罢使人觉得啼笑皆非。是张生跳墙还是元稹跳墙,《西厢记》是从元稹的《莺莺传》改编的,文学作品本是作家的虚构,即使有个原形也必定经过了很多的加工,何必要那样求实呢,不如给人们的思维多留下一些空间,让想像的翅膀去飞翔吧!

要告别龙门了,再细看卢舍那大佛,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曾看过天津独乐寺的观音,一幅凛然威严的神态,仿佛要摄人魂魄,我也曾看过许多佛寺的弥勒佛,是一副哈哈大笑、漠然不把世事放在心上的样子,可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就分明是个活生生的人啊,她“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在思考,她在呼吸,她的眼神正在和礼佛者的目光交汇,她仿佛随时都会站立起来,随时都会走入人群之中,她要带着佛的妙义,融入你的心中。

忽然想起童安格的《耶利亚女郎》来了:

很远的地方有个女郎,

名字叫做耶利亚。

有人在传说她的眼睛,

看了使你更年轻。

香山居士

说起洛阳不能不提到白居易,白居易的晚年是在洛阳度过的,死后也葬埋在洛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土。他原籍山西太原,实际上出生在河南新郑。他自幼勤苦好学,少年时因战乱颠沛流离,可谓历经了人世辛酸,但是诗人顽强自励,终于学得满腹经纶。十六岁的白居易到长安赴试,先去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打趣道:“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及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禁大为惊奇,拍案称绝:“出句如尔,‘居’亦不难”。名不见经传的少年的一首小诗,竟能折服当时的大诗人,可见这位诗人的才气和锐气。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这首诗今天读来,仍使读者赞叹不已,“原上草”抵抗着野火,等待着春风再起,不低头,不放弃,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我原来给学生讲这首诗的时候,曾推究过“原上草”的“原”字的意思,这里的“原”当不会是平原,因为平原上土肥水美,看不出来草的顽强生命力;这里的“原”应该是高地、台地。古长安城外,这样的地貌是不少的,李商隐不是也写道“驱车登古原”(《乐游原》)吗!由此一字足可见少年白居易炼词造句的能力。此后白居易诗名大振,一位诗坛的新星就这样升起了。

白居易不到三十岁就中了进士,曾担任左抬遗,这是一个谏官,诗人赤胆忠心,一心一意地想要匡正天子之失,全不顾及个人的安危,在大殿上唐宪宗讲话,他动不动插言大呼:“陛下误矣!”惹得宪宗大怒,怀疑白居易是他提拔的人,怎么敢这样对他!后来白居易接连遭贬,曾到江州、杭州等地担任地方官,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也有不少值得歌颂的政绩。再后来白居易又回到了京城,最后终老于洛阳。白居易后期,官做的越来越大,诗也写得很多,写闲适的生活,写身边的风花雪月,感情却越来越淡,好诗也越来越少了,诗人信佛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孟子的名言,也不知道白居易自认为自己的晚年是穷还是达呢,反正他就是这样度过的。可能诗人觉得,自己苦也苦啦,累也累啦,艰难困苦已经经历够了,应该是放松一下了。细细想来,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实际上有时是“达则独善其身,穷则兼济天下”,白居易的晚年就是一个例子。

白居易死后埋在香山,没有和埋在北邙的杜甫和孟郊在一起。他晚年的境遇相当优渥,和杜甫、孟郊迥然不同。据说当时长伴身边的还有两位漂亮的歌伎——樊素和小蛮,白居易曾用“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诗句来将她们赞美。在唐代蓄养歌伎是士大夫的时尚,这本无可厚非,不过白居易这两位歌伎却常常招来后人的评议,苏轼有诗“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也不知其意是褒是贬。元代有一个文人叫郑光祖的,竟写了一个樊素传柬,帮助裴小蛮和白居易之弟白敏中成亲的杂剧。

游览洛阳,香山白园是必须到的一个地方。龙门东山因产香葛,故名香山。香山寺就建在香山之上,白居易晚年十分慕恋香山寺的景色,自号香山居士,他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并将自己在洛阳十多年所写的八百首诗收入《白氏洛中集》,存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晚年常住寺内,后来又与几位老人结为“香山九老”,经常与文人学士题诗唱和。白居易去世即葬在香山寺附近琵琶峰顶,后来陆续修建了一些建筑物,世称“白园”。白园峰翠水碧,秀丽古雅,是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融于自然的原则建造的。琵琶峰顶青砖矮墙围成圆形的墓丘,即是白居易的长眠之地。墓前立有高大的石碑,山顶上十九棵柏树环绕一棵枣树。枣刺,标志着诗人针砭时弊的性格;红枣,标志着他为民办事的成果。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之丘为“琴箱”,其东南是长长的芳草墓道,四周围以齐整的冬青,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此即为琵琶的“曲颈”。由墓道向左下至峰腰平缓处,即是古雅的九曲回廊,廊壁嵌有文人墨客吟咏的诗作以及《琵琶行》全文石刻。

同类推荐
  •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收集了作者自2002年至2006年之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2篇、散文、随笔57篇,文论、对话49篇,共40余万字,由于作者近几年未出版图书,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出版本书是为了给关心他、研究他的读者与机构一个交代。
  • 食事

    食事

    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文化。汪曾祺老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无论是谈家常小食、地方美味,还是讲萝卜、豆腐、手把肉,所有吃过的和没有吃过的,在他的笔下,全都是美食,甚至于再平常不过的菜肴经他一说就会立刻让人满口生津。本文收录了汪曾祺先生的经典美食名篇。每篇篇幅适中,自然率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性至情的热爱。
  • 人与永恒

    人与永恒

    作家周国平的第一本随笔集,也是出版后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心路思语:60年:从清华园到石油大院

    心路思语:60年:从清华园到石油大院

    这是一本献给父亲,追忆魂牵梦萦的时光的传记纪实类的书。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记忆篇,主要是父亲的回忆录。父亲朱亚杰,中科院化学部院士,中国人造石油创始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奠基人;第二辑印象篇,又可称为游记篇,记录了作者旅游所到之处的所感所想;第三辑心路篇,抒发了自己60年历程的心路思语;第四辑天地悠悠,为作者原创的一部中篇小说。
热门推荐
  • 有仙温玄

    有仙温玄

    玄女自小就听师父讲着她前世的故事,她是在一片花海中逝世的。她不懂那时的自己会被同一个人男人欺骗两次....师父说那男子总是着装青衣,清灵地像株竹子。后来她见到了那个男子,却不愿想起那个故事。(:-x此生我只要师父。)——————PS:非修仙文
  • 与君长伴

    与君长伴

    苏芷柔是凤王国的宰相之女,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父亲苏晋的呵护下一直平安成长。五岁那年,圣上带了太子到府上庆贺。生日宴苏芷柔弹了一曲小桥流水,圣上对此大为赞赏,赐了玉如意等许多金银珠宝。并指了苏芷柔为将来的太子妃。
  • 将军大人:妾身有礼

    将军大人:妾身有礼

    将军居高临下看着她:“做本将军的女人。”口气是不容置疑的霸道威武,似战场上万军中御马挥刀的气势。楚楚微笑,美艳之极,她藕色的臂倦倦地舒展,娇媚地勾住了将军的颈,甜腻地笑了,如晕在舌尖化不开的蜜。将军醉意更浓,俯身吻住了她的唇……
  • 亿万宠爱总裁的惹火小辣妻

    亿万宠爱总裁的惹火小辣妻

    撞见未婚夫和别人滚床单,她只能伤心离去。转身在机场和认识不到24小时的男人结婚,他一眼万年,就看上了她,认定她就是自己的良缘,后来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他护妻成魔。在后来的某一天,他在机场被当众采访。记者问:“您为什么这么宠您的妻子?”他回答:“只因为心中的感觉。”
  • 一世战尊

    一世战尊

    是什么导致家族少年处处遭人挤兑?是什么让少年勤奋修炼?又是什么让一个原本资质平平的少年成为万众瞩目的天才?实力的突飞猛进是天赋?还是某种机遇?一切尽在《一世战尊》!
  • 人族进衍

    人族进衍

    第七衍纪到来,封印的万族蠢蠢欲动。看轩辕皇族血脉能否彻底觉醒……主角仲天又是否可以带领人族重新崛起于万族之间,登临诸天之上。(暂时停更)
  • THE END OF

    THE END O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重生不在平凡

    网游之重生不在平凡

    虚拟游戏《未知世界》里的二流职业玩家,陈小凡莫名其妙的重生,带着游戏前生的游戏经验,陈小凡这蝴蝶会怎样煽动他的翅膀,改变自己这一世呢。让自己站在上世无法到达的顶峰呢!!!
  • 桃花朵朵开:呆萌小妻不好追

    桃花朵朵开:呆萌小妻不好追

    可爱单纯的女主乐观开朗,不知不觉间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泽看着自己心尖上的小人一脸呆萌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我真是上辈子欠你的了。”但柔情似水的眸子中满是宠溺。小剧场。“君浩泽,你上次不是说以后什么都听我的吗?”“是,老婆你有什么需要,老公我什么都可以满足你哦。”说完暧昧的抛了个媚眼。“刚刚学长打电话来说要请我吃大餐,你丫的快从门那儿让开!”。。。。。。。
  • 韩娱之唯爱你

    韩娱之唯爱你

    18岁的张秀峰瞒着家人独自来到韩国,他在韩国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上天却对他开了一个玩笑,女孩为了救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他在一次综艺节目上让他看到了和那个女孩长得一样的她,他决定这一次不会在让她从自己身边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