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发行共超过1亿册,是美国公司员工、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美国军队官兵的装备书。
“必读理由”
美军官兵、公司员工以及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发行共超过1亿册最伟大的励志书,不朽的领导和管理手册。
“作者简介”
史蒂芬·柯维,1932年生,毕业于犹他大学,是哈佛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全球最大的职业服务公司——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联合主席,还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培训领导人才。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全美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其主要著作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生活中的七个习惯——改变的勇气》、《要事第一》、《领导者准则》、《领导者本质》等。
“内容提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阐述的内容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并且能够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它是完全不同于流行时尚或管理技巧的。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着重讲了习惯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谈到了品性修养的价值和为人处世的技巧。阅读此书不但可以让人彻底改变思维方式,还可以让人改变行为方式,进而能够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培养组织内部的共同语言和价值观。具体地说,高效能人士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以终为始的习惯、要事第一的习惯、双赢思维的习惯、知己知彼的习惯、统合综效的习惯、不断更新的习惯。
作者在书中对养成其中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养成这些习惯都做了详尽而精彩的阐述,并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例与读者共同探讨有关习惯的话题,令人倍感亲切,也使得该书的说服力显著增强。
“核心理念”
这是一本在美国成年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书,有人就曾下过这样的论断:一个强大的美国是由每一位高效能的美国人决定的,不能不说与这本书有重要的关系。
在这部驰誉世界的励志名著中,史蒂芬·柯维传达了这样的理念,首先,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从内而外的成功。他在作品中反复强调,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成功,如果在内心不能获得优胜,一切的外在成就都谈不上成功。
其次,他强调,习惯是改变的基石,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伟大是缓慢发展的结果,建立在日常的思考和做事习惯的基础上。他打消了人们渴望速成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引导人们从细微处努力改变,长久地积累,最后获得成功。
第三,柯维为我们导入了“效能”的观念。效能不同于效率,它要求我们思考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否在围绕着这个中心运转。如果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效率也就没有意义。而高效能是指,既要有利于自己的最高人生目标,又要对他人有益,否则,成功就是奢谈。
此外,作者还点出了获得成功的要害,那就是我们必须承担起个人责任。他给出了人们所应负责之处——关注圈,为我们彻底明确了自己的责任。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真正理解自己的生命的核心,切实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才能拓展自己的影响圈,才会有精彩的成功的生命。
这些理念贯穿在作者明确指出的7个具体习惯之中,指导我们踏实地修炼人生。
——积极主动的习惯。它不仅指采取行动,更强调人必须为自己负责的原则。
——以终为始的习惯。它的提出源于任何事物都须经过两次创造才能完成的哲学论点,即在心智当中的第一次创造和在现实世界中的第二次创造。
——要事第一的习惯。在决定重点是什么以后,再依靠自制力来掌握这个关键点。首先解决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使得大局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双赢思维的习惯。这种思维要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有足够的空间作为所有人的舞台。我们应该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你死我活的角斗场。
——知彼知己的习惯。这其实是一个同理心交流的原则,即首先寻求适当的途径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统合综效的习惯。提高综合效益关键在于积极、合理、自觉等符合经济效益的积极因素与不合逻辑、情绪化、不自觉等消极因素的对比。
——不断更新的习惯。人生最值得的投资莫过于磨炼自己,不断地自我更新是一个人前进的不竭动力。拥有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经济上的安全,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可靠的。
“精彩篇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节选)
——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
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厌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梭罗
现在请尝试跳出自我,把意识转移到室内屋顶的某个角落。然后以客观的角度,观察你阅读本书的情况。你能够把自己当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观察吗?
再换个方式,想一想现在的心情如何,你能够用语言形容吗?
接下来,请检讨心智是否反应灵敏,是否正在为这个实验的目的而纳闷。
以上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而动物则缺乏这种自觉,也就是自我觉察的能力。这是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以及能够不断进步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能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并且改善习性的根本缘由。
凭借自觉意识,我们可以客观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思维”。所有正确有益的观念都必须以这种“自我思维”为基础,它影响我们的行为态度以及如何看待别人,可说是一张属于个人的人性本质地图。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将心比心,我们也就不难体会他人的想法。否则难免会以己之心度人之意,以至于表错情会错意。幸好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使我们能够检讨自己的自我思维究竟确实发自内在,还是来自社会的制约与环境的影响。
社会眼中的我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唯一想象来自“社会眼中的我”——依照时下流行的价值观以及四周人群的看法来衡量自己,那么所看到的景象就仿佛是从哈哈镜里反射出来的自己。
“你从不守时。”
“你为什么不能保持整洁?”
“你准是一名艺术家!”
“你真能吃!”
“我不相信你会赢!”
“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弄不懂。”
然而,这些支离破碎的评语不见得代表真正的你,充其量不过反映说话者自身的想法与缺点而已。
目前一般人都认为,人性是环境与制约作用的产物。的确,制约作用对人的影Ⅱ向极大,前面我们也提到这一点。但若认为人的意志无法克服社会制约,未免错得离谱。
不过这类“决定论”相当盛行,可分为三大类:
1.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而来。你的脾气不好,那是因为祖父母就是这样,借着基因承袭到你身上。
2.心理决定论:强调你的个性是父母种下的因。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童年的经验,造就了今日的你。你从不敢强出头,因为从小爸妈告诫不可以这样。你每次犯错都内疚不已,因为你忘不了小时候表现欠佳所受到的排斥与心理伤害,以及被拿来与别人比较的感受。
3.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周遭的人与事,例如老板、配偶、子女,或者经济状况、国家政策,都可能是影响因素。这种理论是根据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以狗为实验,所得出的“刺激一回应”理论。也就是我们对某一刺激的回应,受制约作用所左右。这些理论是否正确,是否能自圆其说,有待商榷。
选择的自由
要回答上述疑问,请先看弗兰克尔的感人事迹。
弗兰克尔是一位受过弗洛伊德心理学派洗礼的决定论者。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本性在幼年时期即已定型,而且会左右一生,日后改变的可能性微平其微。弗兰克尔由于身为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则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忽然之间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日后他将此感受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当时他只知晓这种自由是纳粹军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在客观环境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自身的影响程度。换句话说,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与能力。他在脑海中设想各式各样的状况。譬如说,获释后将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折磨中学得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学生。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这种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意义,寻回自尊。
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难得的自我意识天赋,发掘人性最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来自人类特有的4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能超出现实之外;有“良知”,能明辨是非善恶;更有“独立意志”,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其他动物智慧再高,也不具有上述的禀赋。以计算机来作比喻,动物的程序是由本能与训练设定,而且已经定型,无法更改。人类却可自创程序,完全不受本能与训练所约束。
因此,动物的能力有限,人类却永无止境。但是生而为人,如果也像动物一样,只听命于本能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发展自然极其有限。
决定论所依据的观念主要来自对动物的研究,虽然有其价值,但人类历史以及自我意识都证实,这类的人性地图根本不确实。
“积极主动”的定义
弗兰克尔在狱中发现的人性典则,正是追求圆满人生的首要准则——“积极主动”。
这个词如今经常出现在管理方面的著作里,它的涵义不仅止于采取主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在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能够积极主动的人深谙其理,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他们待人接物是根据自身原则或价值观做有意识的抉择,而非全凭对外界环境的感觉来行事。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如若不然,那就表示一个人在有意无意间选择消极被动。消极被动的人易被自然环境所左右,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兴高采烈;在阴霾晦暗的日子,就无精打采。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天气的变化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自身的原则、价值观才是关键。如果认定工作品质第一,即使天气再坏,依然不改敬业精神。
消极被动的人,同样也受制于社会“天气”的阴晴圆缺。如果受到礼遇,就愉快积极,反之则退缩逃避。心情好坏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别人不成熟的人格反而是控制他们的利器。
理智重于情感的人,则经过审慎思考,选定自己的原则、价值观,作为行为的原动力。他们与感情用事、陷溺于环境而无法自拔的人截然不同。
不过,这并不表示积极主动的人对外来的刺激无动于衷。他们对外界的物质、精神与社会刺激仍会有所回应,只是如何回应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国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以印度民族主义者和精神领袖圣雄甘地的话来说就是:“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因此,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这个观念一时的确令人难以接受,对习惯怨天尤人者尤其如此。但只有真心接纳“昨日之我选择了今日之我”的观念,否则“选择的自由”便成空谈。
有一回我在萨克拉门托演讲,主题正是“积极主动”。讲到一半时,听众里一位女士突然站起来大声喧哗,引起不少人侧目。她自觉不好意思,才勉强坐回座位。可是依旧按捺不住,又向周围的人大发议论,神情看来相当愉快。
我不禁想听听她的高见。等不及讲到一个段落,就暂时打住,改请她上台来,与大家分享心得。她终于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
你们绝对想象不到我的心路历程!我是一个护士,我负责看护过一个可能是世上最挑剔、最难侍候的病人。他从来没有一句感激的话,反而处处找碴,处处与我作对,使我每天都过得很痛苦,然后又不由自主地把痛苦发泄在家人身上。其他护士也有同感,我们简直就希望他早点死。
而你居然站在台上大谈积极主动,说什么未得我同意,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难道我的痛苦都是自找的?!这观念委实令人难以接受。
可是我仍然不断地玩味这番话,一直探索到内心最深处。我自问:‘我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吗?’
终于我发现自己的确有这个能耐,在硬生生吞下这苦涩的良药,并承认痛苦是自己选择的之后,我体认到人可以选择不要痛苦。
“那一刻我站了起来,只觉得自己像个重生的犯人,想向全世界宣言:‘我自由了!我摆脱了牢笼!不再受制于别人给我的待遇。’”
由此可见,不幸的遭遇固然会使人身心受伤,但是基本人格可以不受影响。愈是艰难痛苦的经验,反而愈能砥砺志节,坚强意志,提升面对未来考验的勇气,甚至于感召他人。
“精彩评价”
当你认真地读完这本书时,成功者会发现原来我能做得更好,失败者则顿悟原来我也能走向成功。人生轮回,重而复始,只有不断地陶冶情操,从“主动积极”起步,时时地反思“心路历程”,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与时俱进,获得持续的升华。
——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教授的理念使我们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而使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连续三年增长50%。
——威娜中国公司执行总裁廖瑞强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公司的运作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客户的承诺和对质量的精益求精源自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理念。
——通用汽车公司集团总裁Skip LeFauve《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个人心态培养方面有极大的帮助,我也经常在同事和朋友之间传播着有关思想。现在在TCL集团内部已形成了一种自我修炼、双赢思维的创新企业文化!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李益民《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决不容错过的好书!它由内而外地协助企业建立坚实的互信文化。从实践及讲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至今,我深深感受到了七个习惯的威力:它改变了很多人,甚至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学习中心副总裁蔡秀莉
“延伸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在世界各地热销的经典之作,其“伴侣图书”《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也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实用练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注重效率,但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卓越,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的心声,以实现自我。用史蒂芬·柯维的话说就是:“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思想状态、一套全新的技能和工具,即一个全新的习惯……内心的呼唤或独特的个人价值存在于以下四者的联系之中:天赋,即你的自然天赋和力量;激情,即你能够激发灵感、给你带来动力的因素;需求和良心,即内心深处弱小的声音,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并推动你去真正付诸行动,我们共同寻求通往实现潜能道路的方法。”而这第八个习惯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心声并且激励他人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