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71600000009

第9章 杨端六袁昌英夫妇留言

杨端六(1885—1966)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袁昌英(1894—1973)现代著名作家,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

小滢回忆

我的干爸干妈

干爸杨端六(六,读陆的音)和干妈袁昌英,当年都是武大著名教授,干爸在经济系,干妈在外文系。在乐山,我们两家来往频繁,我的干爸干妈都喜欢我。小时候我们两家相距不远,联系不断,我和静远姐的生日,两家人经常聚在一起过。我的父母也是干姐的干爸干妈,干爸干妈他们的经历不凡。干妈是最早留学西方的人。从干妈为我写的留言看,在西方,干妈的说法就是所谓的“教母”。大概是天主教堂定的意思。我不信教,所以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但是从干妈写给我的雪莱的英文诗,可以感受到干妈是一个受西方新思想影响很深的大学外语教授。干妈晚年经历坎坷,很不容易。

以下是我的干姐静远写的回忆我的干爸干妈的文字。

亲情回忆

我的父亲杨端六

杨静远

我的父亲杨端六是一位在上世纪前半叶享誉学界的人物,现在似乎已经被历史尘埃淹没而成为专业辞书中一个干瘪的条目。作为女儿我有义务将他的情况做一介绍,但由于我们之间的专业和个性的差异,又由于父亲是一个实干、不喜张扬的人,我只能凭借我的点滴记忆、亲友的热情介绍和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资料,来把父亲还原成为一个立体的人。

一、早期经历

父亲杨端六(杨冕、杨超,1885—1966)出身于长沙的一个贫寒家庭。我的祖父早丧,祖母艰辛地抚养大六个子女,父亲在兄弟中的排行为二。他在湖南的几所中等学校半工半读后,于1906年自费(后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宏文学院、第一高等学院等并学英语。时值辛亥革命前夕,一个满怀革命激情的青年,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上海组织海军陆战队,任秘书,在南京见到了孙中山。1912年初他以为革命大功告成,回家探母,就在《长沙时报》任记者。同年春与好友周鲠生、皮宗石、李剑农、任凯南等同去汉口法租界创办《民国日报》,任总经理。不久因为宋教仁被刺大声疾呼声讨袁世凯而使报社被查封,几人被捕,在法国巡捕房监狱关押四天,后被释放。

1913年初,我父亲等人受黄兴资助赴英伦敦大学入政治经济学院货币银行学,改名杨超(1984年我曾经去该校查找父亲入学资料未果,可能是因为名字的原因)在英国学习7年,期间短期留法、德。

1919年,他参与一批以王世杰为首的留英中国同学去巴黎。协同旅法中国工人,围困中国大使馆,抗议巴黎和会上中方代表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此举配合了国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一内一外,对阻止签订“二十一条”是起过作用的。

父亲在英国时不断为国内报刊撰稿,以助学资。1917年,因为在《太平洋》杂志上发表《会计与商业》一文,受到商务印书馆领导人的重视,在他1920年回国前就聘他为《东方杂志》撰述。1921年在他建议和主持下推行新会计制度,获得成功,使商务财务扭亏为盈,被誉为商务的“金柜子”。据说他是第一个将西方先进企业管理引进中国企业的人。改良会计制度一举,在后来的历次运动中和自我检查中,被批判为“替资本家剥削工人效力”。

1922年至1929年任会计科长,兼《现代评论》主编,又兼吴淞中国公学教员,期间出书数种。我父亲一生与商务结下不解之缘,后来他的(以及我母亲的)书几乎全由商务出版。1921年,父亲与留学英国五年的母亲袁昌英在北平我外祖父家结婚,证婚人是吴稚晖(辛亥革命元老),婚后母亲留在北平,在女高师教莎士比亚,父亲回上海继续在商务任职,直至1928年母亲留法两年回国后,才带着我到上海与父亲团聚。

父亲自留英时起,就逐渐疏离政治,专心治学。他研究学术极为勤奋。据亲友们说,他独居上海期间,在盛夏赤着上身伏案疾书,桌旁边放一盆冷水。汗流如柱时,就拧一把毛巾擦去汗接着写。1926年9月应杨辁(杨杏佛)邀请参加广州科学会会议。同年冬,杨杏佛介绍他参加国民党。此时他对于政治活动已经兴趣不大。1933年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他更是心灰意冷。1928年,以蔡元培为院长的中央研究院在上海成立,总干事杨杏佛聘请父亲为社科研究所代所长、经济组主任。另两位所长是李四光和傅斯年。这一年,他与侯厚培等合作编著了《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一书,1931年出版。后因患白喉重症,辞职养病。1930年到了武汉大学。

二、与毛泽东的关系

在我印象中,这是父亲生平中最扑朔迷离的一个方面。不仅因为史料匮乏,也因为他自己从来不提。经过多年的查考,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1920年10月,也就是他五月回国后在商务任职期间,北大“讲学社”与上海公学联合组织罗素、杜威来华讲学团。罗素的陪同及翻译由杨端六和赵元任一南一北担任。父亲在1920年10月陪罗素到长沙后,为罗素作过一次翻译,自己作过三次演讲,看来是对罗素有研究的。在他的著作中有一本与张闻天合编的《罗素论文集》(二册,商务1930年版)。但他是怎样和毛泽东接上关系的,查找旧信,意外地发现我姑母杨润余的两封信和一篇报道《杨润余——最后去世的一名新民学会女会员》。原来,毛泽东当时在长沙创办中国第一个革命青年团体“新民学会”会员66人中有16位女性,包括蔡畅、向警予,年龄最小的就是父亲杨端六的小妹妹杨润余。通过她的介绍,父亲结识了毛泽东。罗素离长沙北上后,毛泽东请父亲在第一师范演讲,由毛本人做记录,发表在他任特约记者的长沙《大公报》上。这就是“杨端六讲,毛泽东记”一文的由来。1921年,姑母杨润余去上海就读中国公学,住在我家,考上李石曾、吴稚晖用退还“庚款”在法国里昂办的免费中法大学。这年毛泽东适在上海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曾到闸北北四川路四达里我家去看望杨润余,并亲自把这批留法学生送上波尔多斯号海轮。这次会见是否见过父亲,不得而知。

姑母杨润余在1985年9月19日的信中提到,中共长沙党史办向她了解,杨端六是否毛泽东的“好友”,她答并无所知。问题的提出可能与毛泽东的一封信有关。1936年,毛泽东从延安致书南京中研院院长蔡元培,问及一些“党国故人、学术师友、社会旧朋”,名单中有杨端六。与毛泽东称得上“好友”的可能是我的外祖父袁家普(袁雪安),这里不谈。

据武汉亲友说起,新中国成立初年,毛泽东曾经致函武大(或者父亲本人)请他来北京工作,父亲婉辞(当时的武大校长父亲的挚友周鲠生即应邀赴京),固守武大,直至1966年9月“文革”中病逝。

三、与蒋介石的关系

我父亲虽然一心想避开政界,却都没有躲过。他1930年在武汉大学任经济系教授,曾任法学院院长、教务长、短期兼图书馆长。他在专业领域已声名卓著。1933年4月,蒋介石慕名请他为他个人讲经济学两次,这使他后来得了个“蒋介石的老师”的恶名。随后,蒋又任命他为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审计厅)厅长。我父亲不敢违抗,便提出三个条件:不离学校,不离讲台,不穿军服。蒋一一允诺。父亲只得在此后的四年中每年寒暑假去南京上任,成为国民党军中惟一一个不穿军服的“上将”。1937年夏抗战爆发,他趁机提出解散审计厅的建议获准,从此甩掉了这个包袱。抗战期间,蒋介石还不肯放过他,几次让他去重庆做官,他以侍奉老母为由婉辞,蒋也就不再纠缠。1938年至1947年,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去重庆开过几次会,很少发言和提案。1945年,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当选为国民党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纵观他的一生,从热情投身民主革命到不满国民党政权,视政途为畏途,却难以脱身,实在苦不堪言。他的生活追求是“只做事,不做官”,却又做不到。他常叹道:“人怕出名猪怕肥(壮),表白了他无奈的心迹。如同遗传基因,他的这个信条传给下一代。我弟弟杨弘远虽然在学术上达到了中科院院士的荣誉,但始终不与”长字沾边。

四、武大岁月

父亲一生的两大贡献,一是在经济学特别是货币银行金融财会方面的开拓性研究论述,一是在教坛上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财经界杰出人才。他教过的学生无不终生感戴,尊崇他为“我国现代货币金融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著书约15部,撰文约180篇。我无法一一列举。仅就我所知略举一二。

货币与银行是他研究的重中之重,早在三十年代就出版过一本书。抗战期间,他重写该书。1939年8月19日敌机狂炸乐山,我家和周鲠生、刘秉麟三家合住的院子遭燃烧夷为平地。几家人仓皇逃命时,我父亲救出的惟一财物是一包《货币与银行》原稿。1941年由重庆商务出版,以后多次重印,成为武大和其他一些大学经济系的必读教科书。在家,他不是一个溺爱孩子的父亲,但对学生,却像慈父一样关爱有加,倾其所有地传授知识,耐心地解答一切问题,并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谋职。1944年他60周岁时,毕业同学和各界人士约二百人发起祝寿捐款约四万元,用以设立“端六奖学金”。五十年代初,见到党和政府短期内遏制了旧政府留下的恶性通货膨胀,国民经济迅速复苏,他这个搞经济的五体投地。他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并加入“民革”。年过七旬,应三联书店约编著了《清代货币金融史稿》于1962年出版,1977年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重印。

我父亲为人做事极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在武大的又一件鲜为人知的业绩,是1938年他主持“迁校委员会”,将全部图书仪器一一装箱,溯长江,过三峡,运到重庆后改有木船运载。溯岷江抵乐山,再雇人肩挑车载,安放在武大校本部所在的文庙,整齐上架。整个抗战八年,全校师生没有因为无书可读而苦。1946年返校时,又是他负责将这批珍贵文献毫发无损,运回珞珈山。却不料,后来竟有人诬陷他贪污了复校经费。父亲一生廉洁,公私分明,最恨贪污腐败,这个不白之冤对他的打击之大可以想见。

处世哲学方面,我父亲尊崇儒家中庸思想。从十岁起就教我读《四书》、《史记》,母亲则教我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他最景仰的古人是诸葛亮,父亲还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为座右铭。我的名字就是取自孔明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生活中,他崇尚简朴,惟一的爱好是园艺,只要有条件,就栽花种菜不止,当得上是绿色环保意识的信仰和实践者。

父亲对于我的影响,只是从我大学期间的日记中可以捕捉到,他劝过我,希望我不要黏上政治,政治就像恋爱一样,一旦陷进去就不能自拔。但那时候年轻的我怎么会听得进去?而且还为此闹过家庭矛盾。我说:“我不想搞政治运动,但我想了解中国革命,那么不要阻拦我。”我与父亲走的完全是两条路,他是个很古板的人,他的经济学我一窍不通,丝毫没有兴趣。我是个浪漫派。虽然他对我很好,但他看不惯我。

《让庐日记》摘编

杨静远

1942年9月1日

早上送弟弟上学,到文庙取成绩单。拿到成绩单,一眼望去都是甲、乙,仔细一看,果然没有丙、丁,先放了心。爹爹回来,先看信,刚才来了一封大伯伯的信。刚吃几口饭,忽听见爹爹在房里唏唏地大哭起来,我知道是那话儿来了,吓得进去看他。爹爹哭得很厉害,我知道没法劝他。信上讲婆去世的经过,说是临终时查得病已好,只是年事过高,无疾而终。信上又提起一应后事费用大概要五六千,要爹快寄去。

我的母亲袁昌英

杨静远

母亲袁昌英,字兰子、兰紫,1894年生于湖南醴陵农村的一个乡绅家庭。外祖父袁家普(雪安)是一位思想先进的饱学之士,民国官员。他对女儿的教育极为重视。幼时让母亲在家乡读私塾,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少时由外祖父送到长沙、上海读书,1916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外祖父自费送她到英国留学,一去五年。先就读于伦敦Blackheath中学,1918—1921年就读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为该校攻读英国与欧洲文学的第一位中国妇女,主修古典与近代戏剧。1921年7月以论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论文获文学硕士学位。因她是中国妇女在英国获文学硕士的第一人,当时路透社特为此发了消息,国内各大报刊随即登出,但误将姓名译为“张英女士”。

此时,她已开始写文章寄回国内发表。现仅发现的一篇写于1920年的《论女子留学的必要》,响彻了“五四”运动时代倡导妇女解放的呼声。

在英国期间,经其父介绍,与在英国攻读经济学的杨端六相识并订婚。1921年回国结婚时,父亲杨端六年三十六,母亲袁昌英年二十六,两人都为学业而晚婚,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1922—1924年,母亲在北平女子高等师范任教,教英国文学,主要讲莎士比亚,是我国第一位研究和介绍莎剧的女学者。1926年,她远离丈夫和三岁的女儿,只身赴法国入巴黎大学为研究生,进修法文和法国文学。在法国两年中,她继续为国内报刊撰写散文、随笔和文学评论。她还热情地关怀我国的一些勤工俭学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照顾,如帮助找工作,介绍法语教师等。

1928年回国后,她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讲莎士比亚和英文散文。同时写了大量散文、小说、论文,主要是剧本。她写了古代题材的多幕剧《孔雀东南飞》,现代题材的独幕剧《活诗人》、《究竟谁是扫帚星》、《人之道》、《结婚前的一吻》等,多涉及妇女及恋爱婚姻问题,歌颂纯真善良,鞭笞自私丑恶。这些剧本后合为一集出版(《〈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商务1930年)。她写的游记《游新都后的感想》、《再游新都的感想》,文情并茂,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她还写过一本介绍法国文学的书《法兰西文学》(商务1929年),翻译过法国现代剧作家让·雅克·贝尔纳的两个剧本《玛婷·痛苦的灵魂》(商务1931年),并撰写了《西洋音乐史》。

1929年,母亲受聘为新创建的武汉大学的首批教授来武汉,任外文系教授,从此开始了如日中天、成果卓著的战前八年。她不遗余力地向青年学子介绍西方文化的精粹,教书育人的热情极高,恨不能把自己“扎扎实实填下的一肚子学问”统统掏给学生。不像有的大学教授多年只教一两门课,年年重复同样的教材,她不断开新课,不断更新老课的内容,总是忙着备课,阅读大量新资料,编写讲义。她在武大教过的课,除莎士比亚,还有现代欧美戏剧、希腊悲剧、希腊神话、法文、英文散文、中英翻译等。教课之余,继续从事写作,这期间写的论文、散文、随笔,自选为文集《山居散》(商务1937年)。其中论文有《文学的使命》、《论戏剧创作》、《莎士比亚的幽默》、《歇洛克》、《墨特林的静默论》、《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妥玛斯·哈代》、《易卜生的野鸭》、《皮兰德罗》、《法国近十年来的戏剧新运动》、《读王独清君〈诗人缪塞之爱的生活〉》、《庄士皇帝与赵阎王》等。论及莎士比亚的就有两篇。

1933年,在相隔十年之后,她生了弟弟杨弘远(现武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她在校内和全国广交文友,过从最密的有苏雪林、凌叔华。由于她们三位都是珞珈山上的知名女作家,人称“珞珈三杰”。

1937—1945年抗日战争的八年,是母亲事业的又一高峰期。1938年初,她和全家随武汉大学西迁至四川。在那以大佛闻名于世的美丽的川西小城乐山,宁静的日子仅过一年,大灾难就从天而降。1939年8月19日,敌机狂轰滥炸了毫无设防的乐山城,在炸弹的肆虐下,全城精华付之一炬。我家的住宅被夷为平地,全家财物荡然无存。随后国统区物价飞涨,教职员生活日益困苦。不少人无心教学,或兼职,或另觅门路挣钱糊口。母亲虽身经大难,但对教学的热忱丝毫未减。她教外文系三四年级合班的莎士比亚和近代欧美戏剧,还教法语。跟她学过三年法语的学生,日后就能自由地阅读和应用。为了加深学生对莎剧的理解和体会,也为了扩大莎剧在全校的影响,她辅导高年级学生用原文演莎剧,记得演出过《皆大欢喜》。学生剧社演出王尔德名剧《莎乐美》,也请她作文学指导和顾问。教学之余,她仍笔耕不辍。这时期她写的文章已不同于二三十年代那种热烈奔放,挥斥激扬,而是增添了富于人生阅历的睿智、忧思和哲理,如《生死》、《行年四十》、《漫谈》、《爱美》、《成都灌县青城山游记》、《关于莎乐美》等。这些文章结集为《行年四十》(商务1945年)。她还写了一本专著《法国文学》(商务1994年),一部多幕抗战剧本《饮马长城窟》(正中1947年)。正如随笔《忙》中所述,纵然为师为妻为母,柴米油盐家务缠身,她仍在文学的园地奋斗不止,精力旺盛有如一团不熄的火。

五十年代初,武大外文系撤销,母亲转到中文系教外国文学。她真心实意进行思想改造,学俄语,热情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将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文。她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她出席过三次武汉市文代会,当选为武汉市文联执行委员,于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期间法国巴黎大学曾通过香港邀请她去讲学,被她婉辞。1957—1958年她受到不公正待遇,被错划错判,离开了她热爱的教学工作。“文革”中进一步遭受迫害,作为“五类分子”被遣送回湖南农村,仅靠我每月汇寄的二十元维持生活。就是在这样无望的境况下,她仍怀着天真的幻想,要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尽心尽力,重译莎士比亚戏剧。她带下乡去的少数财物中,就有一套1911年版的《莎士比亚全集》,篇页中至今留有她用铅笔作下的标记和解释。1973年4月,她病逝于醴陵乡间,年七十八岁。

1979年,在母亲逝世后六年,她的错案终于得到纠正。袁昌英这个被社会遗忘了二十多年的名字,重新被发现和认识。1981年《新文学史料》第四期刊出了《作家、学者袁昌英》一文(作者李杨),第一次对母亲的生平和建树给予了全面中肯的评价。她的著作在海内外重新出版,计有《袁昌英作品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李杨编)、《〈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台湾商务1983年)、《袁昌英文选》(台湾勤洪范1986年,苏雪林编)、《袁昌英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王之平编,2004年重版)、《山居散墨》(《中国现代小品经典》书系之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她的散文风格特色也成了青年学者研究的专题。

母亲文如其人,一身正气,对国家、民族、社会、青年,怀着强烈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人格、品德教诲青年一代。据她的一位四十年代的学生、上海外语学院章振邦教授回忆:“袁先生常对我们说,值此世风日下之际,我们每个人都要严以律己,为国家保留一点操守和气节,我认为袁先生生前就是这样的人。她的教诲,至今还在对我起着教育作用。”母亲是一位爱国者,火一般的爱国心表现在许多方面,她曾用英文写过一本《中国的爱国诗人》,向国外介绍屈原、岳飞、文天祥、辛弃疾等。而她关于文艺的社会使命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她的一篇序言中的话:“实地研究我国下层社会的悲苦或慰安的情形,来多创造维新的戏剧,有生命的戏剧,因之可以影响及于改良社会,改良生活。”

《让庐日记》摘编

杨静远

1943年3月3日星期三

阴森森的天,死沉沉的空气。上午四堂课只上最后一堂英诗课,好不泄气。听说罗念生先生到成都去了,因为一位美国研究古希腊文学的学者久仰他的大名,特来拜访他。也许他就不会再来,到燕大去了。回家后,妈喊我一同到苏先生(苏雪林)那边听故事。苏先生的故事真是有趣,讲的是明末的一个遗臣独孙的遭遇。这是一篇真实的自述。作者在写完后就病死了,还不到20岁。苏先生把他改编为白话文,用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写出来,把他经历的事在临死时回光返照的一霎那重演出来,根据柏格森(法国哲学家)的时间主观学说。这真是很特出的趣题。回来后,妈妈忽然说:“如果你真有聪明的话,可以试着写一种有趣的离奇曲折的小东西,倒可解解闷,又可试验自己的能力。”我说我总有一种成见,好像不是抗战题材的作品就不合时宜,而八股不合我的性格。她说,一个文学家的思想不能太严肃,有时也要写点轻松的东西调剂一下。虽然我口里还在分辩,然而心已活了。我发现自己对文学还是有极浓的兴趣。现在的郁闷不过是一时的不如意,遇了阻碍以致活水凝滞罢了。可是要写小东西也真不容易。虽然不要深刻的思想,可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灵活性的想象力,我是否真具备呢?

同类推荐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相信,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 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

    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

    这是一套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收录数十位风格各异的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民国大师们都有着非凡的经历与成就,令人敬仰,引人好奇读者能从这套书中看到民国精英们的生活,领略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
  • 陌生的朋友

    陌生的朋友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陌生的朋友、抠字眼的小女孩、顺手帮一把、千年古参、上边有人、考验爱情、我的群主,我的“群”、你追我涨、年度最佳慈善家、笔记本上的秘密等。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十九年冬到天津,时其地甫由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行至街上,时见平顶砖檐、铁门圆窗之洋楼,高鼻蓝眼、狐裘貂帽乘车招摇者,亦不绝于路。甫至之时,寒冷无比,如苏武漠北,时时搓手;而夏季至初秋则又极热,如羲和汤谷,整日流汗。从初夏至初秋,晚饭后与杨映斗骑车至运河边游泳,顺便过天后宫,买得小说数种,中有《牛郎织女》一册。
热门推荐
  • 沉魂

    沉魂

    这是一个关于‘灵’的世界,这里有一群与‘灵’为伴的人,他们实力高强,能开山裂地,翻江倒海,他们被世人尊称为灵师!雷宇,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次子,因为异于常人的身体特征,从小便受到了小镇中人的歧视和疏远!六岁生日,母亲宁雨送了一个玉坠给雷宇,没想到雷宇就此摆脱了被人嘲笑和歧视的命运,成就了他的灵师之路!新人新书,求点击,收藏,票票,来者不拒,大家多多支持……
  • The Middle Class Gentleman

    The Middle Class Gentle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黒德证道

    黒德证道

    获功于天,获罪于人,是为黒德!吞噬旧序,创建新则,我为大道!
  • 长歌暖浮生

    长歌暖浮生

    时光苍绿,千帆过尽,才发现原来那白衣女子的身影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最爱的那个人,还是她,这次,我会用力抓住你,不会让你再像个陌生人一样,从我身边走过。(是不是觉得好文艺,好虐情的样子~)他洒脱儒雅又腹黑,他单纯天真,他才华横溢,她高冷脱俗,她傲娇,她温柔,她神秘,哪个是你喜欢的他和她呢?一系列奇遇,慢慢展开的情感纠葛和谜团,慢慢看清心中所往,所向。不要简单以为这是一部虐情小说,高逼格的文艺小说,这还是一部幽默接地气的小说,不要问我问什么,因为作者最近脑洞大开了,重点是她本身就是一个奇葩的人,所以,她的作品,呵呵,你们懂的。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作者还是蛮拼的
  • 最美的年纪,遇到最美的你

    最美的年纪,遇到最美的你

    一名校花,长的十分美丽,清纯。内心却与外表不符,内心非常火热,相信星座一说。对爱情,十分看重却又不懂珍惜。终于遇到对的人,却渐行渐远了……
  • 叔叔爹

    叔叔爹

    《叔叔爹》是一本农村题材的小说,按照应景的话说,它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以一本小说来衡量它:很感人!是一本能触动人内心善良的书,是一本会被泪水润湿纸巾的书。秀妹和富贵青梅竹马,又都是非常孝顺的孩子,他们体谅父母,处处把父母的顾虑放在前面,当人生重要的抉择来临,不慎重的选择和阴差阳错的巧合也一起袭来,使他们在无可逃避中不得不顺从命运,最终导致生命中美好爱情的永远失去。为此,秀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富贵为了秀妹和秀妹的双生子,终身未娶。
  • 这里有只阴阳师

    这里有只阴阳师

    郇暮晟发现自己这辈子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五岁那年去当阴阳师,如果他不去当阴阳师,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委托去加入某探灵组织,也不会遇到那个家伙;不会痛得连呼吸做不到;更不会在最后,与他许下一生一世……如果可以,他希望穿到那时候扇五岁的自己一巴掌,把自己扇醒……PS.以此书,祝天下所有的爱情都被人们真诚的祝福,爱上一个人,没有任何的错误……
  • 神秘老公你好坏

    神秘老公你好坏

    父母偏爱妹妹,生死攸关竟然不管她?没关系,妹妹比较小,应该照顾妹妹。妹妹上了男朋友的床,怀了孩子?没关系,妹妹性格本来就冲动,应该体谅。红杏出墙要赔一千万!可是谁来告诉孟祈安,老公开好总统套房就是为了把她送给一个牛郎?!可是老公你不行你就说啊,虽然是名义上的老公,但怎么能随随便便把老婆打包给男公关!这个事真的不能忍!然后呢,明明是不想赔钱,将计就计装傻充愣一口咬定昨晚是和老公!最后,这一生不要太虐了啊,孤儿院被领养的孩子就不能够获得幸福吗?
  • 嫡女为后

    嫡女为后

    她是尚书府的嫡次女,代姐入宫,却因性格懦弱被众人欺凌。失去龙种之后她彻底醒悟,从此她智斗宠妃,力拼皇后,毒杀贵人,祸乱六宫。更放肆宣称: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也要抢到手中!
  • 洪荒狂神

    洪荒狂神

    他,洪荒没落家族的传人,体内却流淌着诅咒的血液,力与天斗,却命归黄泉。异世重生,却再遭诅咒厄运。它,上古凶器,却因光明神和死神的联手封印而化为废铁,被仍在路边无人问津。她,魔族与人族结合的弃儿,给整个村庄带来灭亡的厄运,悲痛命运而舍弃灵魂,沦为奴隶。他杂货店捡到废铁,欣喜若狂,视为至宝随身携带,却不知这块废铁乃是死神和光明神都惧怕的凶器。他改变了她的命运,拯救了她的灵魂,诅咒与诅咒的结合,宿命的牵连。他——文宇,她——瑞雪,它——斩魂,三者相遇,演绎一场宿命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