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7400000081

第81章 论文(36)

从教师组织教材的情况和讲裸的过程来探讨,我觉得教师对重点的选择和安排是恰当的,说明了以下问题。

1在讲授的教材中,重点可能不止出现一个。对这些不同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决定如何使用力量。例如,教师对这堂课确定了两个重点,从完成教学任务看,两个重点同样重要。但是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教师却并未因此而平均使用力量。从讲课过程中对这两个重点的安排来看,后一个重点比前一个重点叙述的较多,使用力量较大,而且在讲前一个重点时还注意为讲解后一个重点创造些条件。例如在讲前一个重点中的土地高度集中情况,举福王受封河南,要求大量良田的例子时,有意识地指出河南已封了八个王,为了给福王拼凑够两万顷田地,除了把河南当时所能强占的都给了福王以外,还从山东、湖北强占些来才凑齐数目。这个实例对前一个重点说,加强了它的具体形象性,又为后一个重点讲解“贫富均田”口号和农民军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准备好了条件。不仅节省了时间,避免了臃肿、重复,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体现了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这样安排重点是有着实际根据的,这里的根据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并考虑到教材内容的繁简。因为农民起义的原因这个重点,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而是已经有了大概的、一般的了解,只要教师指出具体的原因,不需要多加分析,学生就能够接受这部分知识。而明末农民战争是一次空前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这一重点,教学内容纷繁、新材料多,像“荥阳大会”“均田”这类问题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比较或自己加以阐明,学生才能了解和掌握。如果平均使用力量,则会使前者造成材料堆积,甚至湮没重点,而后者却难以讲透,造成教学任务不好完成。

2为了说明重点,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典型例证。如果某一个重点的主要材料不是集中反映在某一段教材里,也不只是包含同一类型的材料,对待这种情况,首先要求教师掌握课时教材的系统性,弄清这些作为阐明重点的典型材料在本课中所占的地位,据此以考虑如何使用力量。这一课时的后一个重点正好反映了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讲述时,根据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的发展,抓住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清楚地交代起义发展的线索。从起义在各地爆发,讲到为了联合对敌的荥阳大会,从荥阳大会提出两支起义军,在两支起义军中再突出李自成所领导的起义军的发展壮大和推翻明政权的功绩。在交代这条线索当中,把力量着重放在“荥阳大会”,“贫富均田”的口号和“不纳粮”的政策上面。这两个地方虽然都是表现这次农民起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但是“荥阳大会”的作用主要是如何突破敌人的包围,变被动为主动的形势,而“贫富均田”的口号和“不纳粮”的政策却是反映农民阶级千百年的愿望,是这次农民军能够获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是教师主要使用力量的地方。

通过以上的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系统讲述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最能反映本质问题的典型材料来突出重点,以加强学生对重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二、关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问题

我觉得,在当前的历史课中,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行生动的讲解和具体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教材和消化教材。从所听的这节课来看,生动的讲解和具体的分析恰好是陈老师讲课的特点,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的形象性。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的形象建立在具体讲述的基础上。而语言的生动,主要靠通过对历史教材故事化的讲述和恰当地运用历史文献、文艺作品来加以体现。在讲述这节课时,教师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方法。例如,通过福王封河南搜括庄田的情况的讲述,在学生观念中再造出土地高度集中的具体历史形象;通过马懋才奏章中叙述的陕北灾情,在学生观念中再造出了濒于死亡的农民,在与其饿死不如战死的情况下,被迫揭起起义大旗的历史形象;又如通过张献忠与杨嗣昌的战斗,表现出农民军流动作战的特点和蔑视敌人的英雄气概。还有通过“贫富均田”的口号和“不纳粮”政策的提出,及广大农民所唱的歌谣再造出李自成所颁导的农民军迅速发展壮大,推翻明政权的一系列的历史形象,等等。像这样在学生观念中再造出的历史形象是生动活泼的,在课堂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印象深刻,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2感情与教材的一致性。教师在讲课时,不是客观地叙述和描绘,而是如置身于事中,随教材中所叙述的阶级斗争的起伏发展,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感情。例如教师以激愤的神情揭露福王封河南搜括庄田的情况;以沉重的语调叙述陕北的灾情;以轻蔑的口吻嘲讽了杨嗣昌的妄自尊大和明朝达官权贵的贪婪无能;以赞扬的语气描述张献忠在四川的胜利和农民军的英雄气概;以亲切浅显的语言来讲述“贫富均田”的口号和“不纳粮”的政策,以及当时的民歌民谣,说明农民军与广大农民的血肉关系;以轻快喜悦的语调,一气呵成地叙述了农民军从西安进北京的过程,反映出在人民支持下的起义军迅速前进的情景。这样的讲解对教师来说好似置身事中,对学生来说有如亲临其境,闻声见人,能够以强烈的革命感情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3利用直观教具加强历史的形象性。生动具体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觉想象历史的形象,而直观教具的运用,则可让学生通过观觉的功能来加强想象中的形象性,使它更生动、更具体、更深刻。在这堂教学中,教师的直观教具,一是《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一是李自成入北京的挂图。对如何使用这些教具教师是经过了周密考虑的。例如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教师原来准备一讲新课就挂出来,后来考虑这样做可能冲淡讲起义原因时的气氛,就改为讲完起义原因以后再挂出来。地图的运用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指出农民战争爆发的各个地区,指出荥阳的位置,说明农民军在会议前后军事形势的变化。一次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从西安直取北京的过程。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重点问题上,更为有力地加强了学生对这次农民战争是一次空前的大规模的这一特点的理解。又如教师讲李自成进北京时指着图说:李自成骑乌驳马,身穿箭衣,仍是一般起义将领打扮,人民夹道欢迎。李自成进大明门入承天门。这样,李自成和当时的入城情况就活生生地铭刻在学生的印象之中了。

4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谈话,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这节课中教师利用谈话法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问题是:“根据我们所学到的,从秦朝以来,我国历史上爆发过哪些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比从前学习过的历次农民战争规模都更大,时间也最长,所到之地几乎遍及全国。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它不仅对过去所学习过的历次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线索式的复习,同时提出了这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新课的线索。第二次是在讲“贫富均田”口号提出时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回想这次农民起义的第一个原因(土地高度集中)是什么以后,指出“均田”口号的提出是为了适应广大农民的要求。接着提问学生:“想想过去有谁提出过类似这样的口号?”当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比较这两个口号的不同之处,指出这个口号的意义。这样就使学生围绕教材重点进行思维,从而抓住教材的关键部分。

5利用教科书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在这节课中教师曾三次利用教科书。省时间,因为在教科书上所指出的这几点意义在讲新课开始时教师就已指出,在讲课过程中又讲过了,这里可以不再作分析。不过为了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根据教科书启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还会收到复习巩固之效。

总之,这是一节好的历史课,它的特点是具体形象,重点突出,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还有不少优点,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体会,有不当之处,请陈老师和其他同志指正。

认真设计精益求精

——听北京东直门中学宋毓贞老师课后记

原载《历史教学》1980年第7期

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反映课时少,教材内容多,难以完成进度,无法保证质量。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课堂教学提高质量,听了宋毓贞老师的讲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宋毓贞老师是一位有四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今年已七十岁。解放初期,曾多次举行观摩课,给许多历史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人帮”横行时期,宋老师含泪离开了教学多年的学校。粉碎“四人帮”以后,她又青春焕发重返学校教材讲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历史,包括巴黎和会、凡尔赛和会、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道威斯计划与洛迦诺公约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国际条约和国际交往活动的内容。这段历史矛盾交错,斗争复杂。既有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也有帝国主义国家与苏俄之间的矛盾;既有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有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而历史事件的发展又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历史,乃是帝国主义国家在大战前和大战中彼此争夺、斗争的历史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尔后世界上的各种矛盾、斗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和背景。要讲好这一段历史,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理出基本线索,透过繁杂纷纭的现象,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样庞杂的内容如何讲得系统条理而又重点突出呢?宋老师在设计教案时是费了一番匠心的。

宋老师在讲授新课前,先提问学生两个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战是怎样结束的?”然后从学生的回答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霸权,最后形成两大战争集团矛盾、斗争尖锐化的结果。帝国主义之间的固有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德国基尔水兵起义,“革命制止战争”,德国战败,大战才最后结束。战争结束以后就出现了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于是便召开了“巴黎和会”。这样,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在讲述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处置德国问题的不同态度时,宋老师也是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大陆上哪两个国家是争霸的对手。当学生回答是德国和法国时,宋老师分析说:“现在情况变了,德国打败了,法国是战胜国。法国复仇的机会到了。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极力主张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削弱德国,把德国降为二等国家,以便自己在欧洲大陆称霸。”在分析英国的态度时,宋老师说:“英国对欧洲大陆有一个传统的政策,叫做‘势力均衡’。什么叫‘势力均衡’呢?就是欧洲大陆国家谁也不要太强大,彼此互相牵制,以便于英国控制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大起来,就向英国提出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这是因为英国的殖民地最多,那时候英、德矛盾成了主要矛盾。现在德国战败了,英、德的矛盾得到了缓和,如果法国过于强大,势必成为英国控制欧洲大陆的障碍,所以它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最后,讲到美国,宋老师说:“美国在大战中发了财,这时便想凭借经济实力插手欧洲,称霸世界。既不愿意法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英国在世界上继续成为第一流的国家。所以也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

宋老师这种讲法,既有利于复习与巩固旧知识,又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揭示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发展的内在联系与来龙去脉,收到了温故知新的良好效果。

宋老师讲巴黎和会,不仅有机地联系旧知识,而且还纵观全局,全盘把握课本内容,为学生以后要学习的历史知识预做伏笔。如讲凡尔赛和约关于德国驻军的规定时,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不许德国沿莱茵河驻军,可是却让它在波罗的海驻扎十万军队。同样,在讲“道维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时,宋老师也引导学生注意:条约只给德国划定西部边界,却不划出东部边界,还给德国以经济上的援助。这样讲述,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凡尔赛和约与洛迦诺公约的反苏性质,为以后要讲的“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美、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埋下了伏笔。

宋老师讲课特别注意教材的系统性与内在联系。讲一节课,不只备好本节课教材的内容,而且钻研与本节课有关的前后教材,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与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然后再精心设计,巧做安排。这就把历史事件放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讲述,放在了与其他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中去把握。这样讲课的结果,肯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现象本质的理解,便于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从而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获得观察与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正确观点和能力。

宋老师讲课不仅系统性强,组织严密,而且重点突出。围绕重点内容,组织教材,带动一般,这是宋老师讲课的另一特点。像本章这样内容庞杂的课,如果不能够突出重点,面面俱到地平均使用力量,必然会使学生感到头绪纷繁,抓不住要领而增加学习的困难。在这一课里,宋老师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是花费了一番工夫的。

首先是拟定课堂讲授提纲。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材中的课题纲目,是对教材内容的科学概括。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却可以,而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需要,对课题纲目做适当的调整,拟出一个明确细致的讲授提纲。这个讲授提纲拟定得好,就会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完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教材的内容。下面试就宋老师的讲授提纲与课本的课题纲目作一分析比较:

课本的课题纲目课堂的讲授提纲

一、巴黎和会一、巴黎和会(1919年)

1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2凡尔赛和约——对德

和约领土

军备限制

赔款

二、国际联盟3和约中关于国际联盟的决议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1000个文学常识

    一口气读懂1000个文学常识

    本书是一本从文学角度系统汇集中外文学常识的基础知识读物,阐述了各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历史演变,介绍了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与文学经典。
  • 永恒的乐园

    永恒的乐园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刘洁岷诗选

    刘洁岷诗选

    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本丛书每位诗人单独成册,力求系统地收录诗人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
热门推荐
  • tfboys十年之后我们约

    tfboys十年之后我们约

    梨涡暖笑的千玺,霸气十足的小凯,可爱萌死我的源源。。。。。。。。。。
  • 生化危机之丧尸世界大战

    生化危机之丧尸世界大战

    经过了上次大战,查理回到中国,三年后,又发生了什么?丧尸再次出没?人们在面对尸群又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 不败龙神

    不败龙神

    陈天的一生便是战,战便是其一生,为了对她的诺言而去战,可当他成神之后却……
  • 我道无悔

    我道无悔

    打哈欠哦几位
  •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59年前,在中国东北一个不大的港口城市葫芦岛,仁厚的中国人开始将105万敌国的国民,其中包括一些曾经直接伤害过中国同胞的日侨俘送回他们的故乡日本。发生在1946年的这次遣返日侨行动,至今还令许多日本人感动,不断有人越洋过海,前来寻访他们的“再生地”葫芦岛。
  • 想要发财就动起来——不得不学的9大理财工具

    想要发财就动起来——不得不学的9大理财工具

    本书讲述了如何利用储蓄、股票、基金、债券、外汇、黄金、期货、房产、保险这九种理财工具进行个人和家庭理财的基本知识、操作要领和操作策略,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人提供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本书全面系统,浅显易懂,配有较多的实战案例和图表,是初涉投资理财领域的投资者们的操作指南。
  • 荒天大帝

    荒天大帝

    荒天现,世间乱,三天动,破虚空万年难遇的修炼奇才凌跃辰意外重生,一下子来到了九百年后的人间经历挚爱的背叛,他是延续前世的辉煌,还是自甘堕落?答案是——成王,成帝!PS:新人打滚求票求收
  • 总裁,请你别过来!

    总裁,请你别过来!

    她十八岁,被恨自己的大学同学给骗进了他家。她通过她的冰雪聪明没有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他,但她被他留了下来。她究竟是逃出这个恶魔的手里还是留在他天堂般的心里。
  • 生死卷轴!

    生死卷轴!

    一个即将被凡人所生的男婴,在这仙魔乱斗的世界,备受关注!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阴谋?还是一场逆天争命的浩劫?大千世界,一位小人物的踏足,是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还是缔造一个安泰盛世?谱写生死的卷轴已经打开,只有真正的强者才有资格续写传奇。我命由我不由天!
  • 三生三世画流殇

    三生三世画流殇

    若不是当年你为了她散尽我千年的灵力,我不至于沦落至此。玉自痕,情深莫过于心死。此生,我为了唯一的师父。即便他将我锁灵,即便他最后为了道义抛弃了我可是我仍旧愿在落不尽的天山雪,望不尽的仙树林,念不尽的桃花谷里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