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7400000061

第61章 论文(16)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荀子·修身》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在《大略》中又有“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中庸》有“修道之谓教”。《史记·苏秦列传》有“未尝得闻明教”,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如果说孟子只提到教育学生是人生一大乐事,而后者则对教育一词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即要用先人之道对年青一代进行长善救失,培养符合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而许慎将“教”与“育”分开定义,也是进一步说明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为善的活动。从古代“教”字的写法,到先师们对教育的解释,都表明把教育视之为从社会需要出发,用当时的道德行为观念,培养年青一代人的活动,这也是自古至今的传统教育思想。

关于当代对教育的定义,1985年10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董纯才、刘佛年、张焕庭在此卷《教育》一文中指出:“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而“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文中还说“教育这个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使用。”以上这些提法,在当代所出版的词书、教育学及与此有关的论著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或类似的观点,有着基本的共识。

(二)国外的教育释义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l,指“引出”、“导出”,其英文为:education。在古代是和“培育”、“养育”是同一意义的。侧重个体的发展,强调人人必须接受教育,通过教育的引导,将个体优势引导出来,使蕴藏在身体的潜力得以显露和发展。如夸美纽斯在所著《大教学论》中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鉴于“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所以要将人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和潜能引发出来,得到尽可能的完满,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教育理论上以“归于自然”为依据,提出“自然教育”的观点。在他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儿》(又名《论教育》)一书中认为“凡是出于自然的要求,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而满足这种自然要求的手段,也应当是人人所能及的,所以应当使人的教育适合于人的本性,而不是要适合于那些与人本性无关的方面。”他在此书的第一篇中提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的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所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反映他基本教育思想的《林哈德和葛笃德》的“第四部”中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他所著《人的教育》中认为:“教育就是引导人增长自觉,达到纯洁无瑕,能有意识地和自由地表现神的统一的内在法则,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工具,使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所著《明日之学校》等书中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他认为教育只是一种过程,要以儿童为中心,要“从做中学”,促进儿童本能的自然成长。

中西方教育家尽管历史背景不同,文化传统有差异,对教育释义的侧重也不尽一致,但都认为教育一词,一般是指学校教育,泛指则为社会上有教育作用的活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和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为社会培育各类人才的活动,不过西方更侧重受教育者是为个体本能发展的需要。

二、中外的高等教育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高等教育的定义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这一定义契合了国内外对高等教育之基本认识。高等教育一般分为专修科、本科、研究生班和继续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分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教师与干部培训院校、业余大学、函授和刊授院校、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专科和大学、研究生院等。高等教育一般分文、理、法、教育、工、商、农、医等类院校。全日制大学学制为4~5年,修业期满,成绩合格,授予学士学位;研究生院学制为2~3年,修业期满,学业成绩和论文答辩合格,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其他形式的各类高等院校,主要担任提高各类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学制一般为2~4年,修业期满,发给毕业证书。

在中国,传说在虞夏之时,就已有了高等教育的萌芽。《礼记·王制》中说:“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在这里“上庠”指的是大学,“下庠”是小学。“国老”指德高望重和经验丰富的老人,在“庠”养老并将自己的生产、战斗及生活等方面的经验传给后人,这种养老与施教相结合的活动,只能说是高等教育的萌芽。殷商时期的“右学”、西周在王都和诸侯都城设立的国学、周王的“辟雍”也称“太学”、诸侯的“泮官”都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内容。西汉在中央设立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西晋时创设国子学,与太学并列,是太学以外另立高等学府之始。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律学于大理寺,设太医署于太常寺,设太史曹于秘书省,实行了分科教学。唐朝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律学、书学和算学,称七学或七馆,均为中央政府直接设立,前四学为大学,后四学为专门学校,并均接受外国留学生,还出现了藏书和修书的书院。五代以后书院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一直延续到清朝。唐以后的宋、辽、金、元、明、清均设有大学和专门学校,实施高等教育。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当为近代中国高等专科学校之雏形,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当为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始。1904年清政府批准张之洞仿照日本教育制度而制定的《学堂章程》(即《奏定学堂章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方针,其中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修业3年,分科大学堂修业3~4年,通儒院修业5年。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仿照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制度,推行《学校系统改革案》,其中规定大学修业年限为4~6年实行选科制。一些外国教会和私人也在中国办了一批高等学校,如苏州东吴大学(1901年)、武昌文华大学(1903年)、北京燕京大学(1919年)、北京辅仁大学(1925年)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创办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干部教育,如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管了全国的高等学校,进行了高等教育改革,实行了院系调整,把高等学校分为综合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类型。“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受到极大的摧残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等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国外的高等教育

本章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三、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如果把高等教育只理解为高等学校中的各科课堂教学,这是狭义的高等教育概念。广义的高等教育,从教育对象、教育途径和形式来说,已突破了只限于高等院校全日制的高等教育这一传统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广泛,随着教育的社会化,人们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不受教学地点、时间、内容、组织方式和年龄的限制,高等教育和科研、生产活动乃至生活过程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函授大学、电视广播大学、高等学校自学考试等形式,还有英国的开放大学、美国的虚拟课程等。高等教育正在悄然地进入一个没有校园的新时代。这就对高等教育的概念和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也给源于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为高等教育服务的高等教育学提出了新课题。这个新课题就是要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国际化的趋势,适应科学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高等教育的新概念,形成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内容、范围、理论的新任务。

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的关系、高等教育目的和培训目标、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高等学校的体制与管理、高等教育制度、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特点与规律、高等教育全球化及其热点问题等。

高等教育学对教育学而言,是一门分支学科,但对高等教育及其学科而言,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方向,以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为理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的研究基础,在不断总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关教育的理论及经验,逐渐形成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自身的专业体系。

高等教育学大致包括下列几种学科在体系结构上,研究方法论上的互补和交叉。即:高等教育原理学、教育原理、教育功能、教育过程、教育及高等教育发展史等。

高等教育的教材编纂学:学科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选材原则、编排体例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生心理、师生关系等。

高等教育管理学:学校体制、管理原则、管理目标与内容、内部管理发展趋势等。

高等教育方法论:方法论原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等。

高等教育比较学:高等教育全球化、高等教育及其改革与国外对比等。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世界高等教育在本节是对国外而言,拟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分述。

一、国外古代的高等教育

国外在奴隶社会时期,亦已出现了高等教育。以培养奴隶主子弟日后充当官吏和专业人才的古埃及宫廷学校,通过学习撰写公文、函札、契约、记事、巴比伦外邦文字以培养官吏,通过学习天文、水利、建筑、医学以培养专业人才。古希腊雅典教育中的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及哲学家们创办的哲学园。古印度的高级僧侣、学者主持的寺院学府,开展讲道,内容涉及教义、哲学、科学、艺术,进行讲演和学术答辩。如纳兰陀寺,聚有僧徒万人,僧师1500余人,中国僧师玄奘曾在此寺留学5年,类似现在的高等学府。古罗马在共和时期为了统治征服地区和巩固统治,在向外扩张和奴隶制经济繁荣之时,受到希腊文化思辨哲学的影响,与罗马尊重传统,强调实效的文化相结合,在保持罗马文化和官方语言——拉丁语的同时,要求派驻各地的官吏通晓当时的世界语——希腊语,形成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演说已成为当时参加公众活动的主要工具,培养演说家就已成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到共和后期建立的拉丁文化学校和修辞学校以及引进的希腊修辞学校,已成为培养演说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公元75年在罗马和平庙建立一所大图书馆,后来发展成了一所大学。在这些学校里教学的主要课程有修辞、辩证法、法律、数学、天文、几何、伦理和音乐。古代波斯在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曾创设过大学。公元三四世纪正式成立的贡德沙普尔大学,存世约300年,有着交流东西文化的作用。拜占庭即东罗马帝国建立后,庞大的国家政权和工商业的发展,需要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用以管理城市和发展经济。在教会从属于世俗政权,皇室保护教会经济利益的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现了世俗和教会两种文化教育体系并存的局面。公元425年,帝国创建了国家的教育机构——君士坦丁堡高级学校,并成为全国的教育中心。公元6世纪教会创建了最高级的主教学校——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学校,是当时最高的神学思想中心。世俗与教会的高等教育,学制一般为4~6年,教学以七艺(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即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学)为基础,后4科为高级学科。世俗的高等教育还要学习哲学、法学等专门学科,还设有30余名教授主讲的希腊与拉丁文法、智者派的学说、演讲术等讲座。教会高等教育学习的主科是神学,但七艺和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也要学习,尤其重视演说术,其目的是培养既有学术造诣又能言善辩的高级僧侣。七艺源于古希腊,4世纪被公认为学校必修课程,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时期。

二、国外中世纪的高等教育

伊斯兰国家的高等教育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建立后,横跨亚非欧三洲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也迅速建立,他们崇尚文化。伊斯兰教虽定为国教,但它吸收了异教文化以充实教义,兴办教育事业,由于地域辽阔,并注重吸收异教文化,故教育也不求一致,就高等教育而言,就有以下主要类型。一是由哈里发邀集学者文人在宫廷集会,并亲自主持讨论宗教、政治、军事、历史等课题,以备咨询建国之道,这种宫廷沙龙形式的学术讨论,可视为高等教育治学的一种形式。二是在清真寺内请学者讲学,传授较为高深的宗教和科学文化知识,其内容有神学、法学、数学、天文,并对来此受业的青年提供食宿,鼓励进行学术研究,所以,它虽无学制确有高等教育之实。如绿衣大食于972年在开罗建立的清真寺,是当时以教学水平高而著称的名学府,被穆斯林学者称之为是比欧洲中世纪大学更为古老的大学。三是创设大学,9世纪以巴格达为都城的黑衣大食创设智慧大学,11世纪以开罗为都城的绿衣大食设置与智慧大学同样的高等学府以传授天文学、数学、医学、哲学,并设图书馆、天文台,聘请东西方学者任校长、教师、图书馆长等职位。以科尔多为都城的白衣大食则以传授高深科目的清真寺进行高等教育。这些学府突出科学、哲学的教授和研究,提倡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比之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毫不逊色,更加开放。

同类推荐
  •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是多项文学奖获得者、海外实力派作家曾晓文最新力作。是一部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生与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并突出友情、亲情和爱情的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叙述流畅。
  • 为什么是莫言

    为什么是莫言

    在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看来,莫言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与作品翻译传播有很大关系。“翻译联通了各国文学,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的概念。”而“文学质量是唯一的标准”。文艺批评家郭小东则从多方面多角度,颇为全面地评析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 吃酒!吃酒!

    吃酒!吃酒!

    本书精选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一百多篇。在这本书里,我们跟随着梁实秋、周作人、丰子恺、叶圣陶、汪曾祺的笔触,享受一场美食的盛宴,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书中众多名家笔下的吃喝“名品”,让人垂涎欲滴;品味出的意境和情趣,让人思绪万千。这种把名贵菜肴和家常便饭的做法与食法融为一体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品味文化,也领略到了食客在吃喝中的才艺和风采。
  • 心灵底片

    心灵底片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分为“乡土乡情”“仁山智水”“生活随感”“情人咏史”四部分。文字干净纯朴,语言清新自然。
  • 真情与梦想

    真情与梦想

    本书收录有“给生命来点幽默”、“母爱”、“我的园地我的朋友”、“懂得感激”、“怎样发现自己”、“不能没有温暖的家”、“螃蟹的故事”等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云海拾梦

    云海拾梦

    如果没有结局,她不是那样,痴情不过一瞬间,爱,却是一辈子。迷茫,她们会永远在一起,他和她享受甜蜜的瞬间,如果没有那场葬礼,她会爱他的吧。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她努力来的结果,是她的,她浪费去的机会,是别人的,一场震惊的恋爱《云海拾梦》2016.5.28晨栀
  • 嫁给千年僵尸

    嫁给千年僵尸

    据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医院的树上站满了乌鸦,天空突然变的阴沉起来,无故的打起了响雷。刚出生的婴儿一齐睁开眼睛,满脸邪气的死死盯着外面,大哭不止。灯突然灭了,再亮的时候。就看到我在笑,还笑的那么诡异。当时有一个医生晕了过去。吓得另一个医生抓起我拍了好几巴掌,才哇的一声哭出来。据当时的医生描述,我笑得不像人。
  •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

    经历欢笑,经历泪水,才真正是一个完整的成长,因为有我们身边讲不完的故事,也因为有我们所熟识的人的陪伴,我们的成长才会那么丰富多彩,才会令我们心动着去等待下一站将要带来的转变。成长中的经历,永远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它的主语应该是人间的情感和所觉察到的人生之味,即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忧愁、快乐、思索与感悟。人生拥有成长,拥有智慧和感悟的成长,也将看到梦想的光芒,即在成长中能够触动心弦的那一抹青涩而诱人的颜色。追寻梦想和理想的脚步,其实也是成长。
  •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以男主人翁燕伟键和女主人翁冬月儿的情感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发生在川北之隅的一个曲折而令人震动,巧合而令人困扰,沮丧而令人愉悦,缺陷而令人完美,忧伤而令人坚持的平凡的爱情故事。《冬日暖阳》虽然是一部以情爱故事为主线的小说,却和我们的生活不乏紧密和联系,它描述的是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从农村到城市的底层人的生活,这些人,除了少数发迹者外,大都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小说对生活在都市中的农民群体作了细致的描写,虽然没有直接触动时代背景下底层人的命运乖舛和生活苦难,却巧妙的通过主人翁们的生活状态、曲折命运、复杂情感把不同时代下人类命运和苦难衔接了起来。
  • 重生之乖乖妻

    重生之乖乖妻

    不谙世事的少女,被他老婆撞的没了命,成为了他老婆体内的一缕魂。于是,她成了他的老婆,一个有夫之妇,而他的老婆却成了她,彻底消失!这个男人又冷又冰又没感情,身边还有一个小三?小三长的比她美不说,他还不喜欢这个老婆,甚至还是深恶痛绝,看来她这个下堂妇是当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幻世纪:一级炼金师

    幻世纪:一级炼金师

    炼金术,上古世纪神魔大战时,不幸遗落传承。后世,无人知晓炼金术的强大,一朝致死,一朝蜕变,上古炼金术重现江湖。但是,她的身上到底有多少秘密?谜底揭开,世人大为所诧。她的灵魂,随着是非,又陷入了沉睡。一个谜团,再次阻挡了世人的眼。
  • 邪域

    邪域

    哥们走狗屎运处了个女神,谁知道她的目标却是我!女人如毒,一旦靠近就如同走进一片邪域,欲望滋生,邪域便是一条不归路……
  • 寻灵玦

    寻灵玦

    随着一夜风雨涤尘,她于这苍苍乱世中苏醒。自此物是人非,朝堂不复。带着心中的疑惑她毅然决定逆天夺命,斩尽红尘。从此,一人一剑,荡尽天下,只为寻得一个真相。却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另一场算尽天下而不为人知的阴谋。
  • 恶魔天使倾城记

    恶魔天使倾城记

    “你命里缺我,所以,今生今世,你的人,你的心都只能是我的。”因为一场车祸,左丘羽柠失去了所有记忆,可却清晰地记着这句话。。。。。。。。。。。。。“挚,救我,挚,救我,救我。。。。。”冰冷的地下库房里,羽柠狼狈的被绑着,意识已经模糊不清,迷人的双唇此时已冻得发紫,却依旧不失凌乱美。只是在街边等着言珉挚去买卡布奇诺的时候,被人抱走,挣扎的时候撞到了岩石,就那么晕了过去。她像天使一样美丽纯真,他像恶魔一般冷酷霸气。一场倾城之恋,已拉开帷幕。。。
  • 妈咪的情人

    妈咪的情人

    寻欢的他,失恋的她,一起走进房。他是金主,她是情人,一个为钱一个为色。七日狂欢,激情不再,他们以为不会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