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7400000047

第47章 论文(2)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应心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以发挥个人才智教学。必须适应学生心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教学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历来为教育家们所重视,根据文字的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采用了这个方法来教学生。他根据学生们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方面的不同情况,而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后,孟子在他的《尽心篇》中,也曾列举了因材施教的五种类别,赞成运用因人而异的施教方法。类似这样的主张历代都有。在世界各国也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进入近代以后,心理测验的实验,表明了心理学对研究个别差异的成果,为人类在智能、性格、兴趣经验和不同类型的才能所反映的心理差异进行了论证和阐述,并分析了这些个别差异产生的根源,指出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对心理差异形成所起的作用,证明了差异的存在和难以消灭的事实。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适应差异,因材施教,以发挥个人的才智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的加速传递,以及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家庭的文化和生活福利的提高,对青少年的教养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无论从范围、从深度来说,都可说是随着日月的推移而变化各异,并由此而形成和发展着个人的爱好和才能。而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尤其是电化教学的开展,不断地改变着两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式的课堂教学,电视教学的推行,更是超越了课堂空间的限制,教学对象也随之不断地扩大和变化,势将逐渐引起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变化。以上这一切,不止是在逐渐缩短着人们之间的文化和气质上的距离,确也给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是不只是要考虑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因素,还必须考虑社会变化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上的变化。据此分析在当前形势发展的需求和日益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探索教学心理化的这一发展趋势,有着重大意义。

在我国,学校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采取的限制班级人数,分班分组进行教学,有的学校或班级还采用在难度或数量上分作业的教学方法,对于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有着重大作用。在十年动乱的日子里,造成了同一年龄和同一班级中,出现了个体差异极为悬殊的现象,以后为了适应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和向社会输送劳动者的需要,曾较普遍地开设了快慢班,教学逐渐恢复正常秩序,同龄人和同班之间的学生在文化知识和个人气质上逐渐靠拢,又取消了快慢班的做法。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开设少年班,一些中学改为职业中学,还有为智力低能的青少年专门设立的学校,有的学校设置选修课,当前还大力提倡开展课外活动等等,若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从实践的情况看,确实是取得了适应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效果。

鉴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要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上,必须重视当前生理、心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同一班级和相同年龄的学生们的共同心理特征、共同发展的水平及其变化的趋向。如:知识积累的程度、思维过程的性质,在教学的课内外活动中的行为动机等方面的相同点。教师只有掌握了这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发展水平以后,始能探讨出其发展的趋向,并保证在教学中使每个学生能理解教材。然而,在班级授课中,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因探讨学生的共同点,容易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难以得到因材施教和人尽其才。因此,笔者认为,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实际,抓住以下两点:第一,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辅导时,必须是在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气质。进行指导和辅导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学习差的赶功课,或是对表现差的学生进行帮助,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定向研究,这应是每位教师都应负起的责任,要重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定向教育的重大作用。如笔者在考大学选定专业时,就是在初中二年级时所受教师的影响,像这样的实例是屡见不鲜的,应作为教师“既教书,又教人”的重要内容。第二,要像医生了解病人那样了解学生,即“望”其表现;“闻”其言行;“问”其想法,“切”其要害。据此深入分析学生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心理特征和个体的不同特点,抓住在学习和行为中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攻其所短,扬其所长,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从上所述可见,不论是从古至今对教学心理观点的提出与发展简况的叙述,还是从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形成,教材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法的运用和发展、教学适应社会变革需要所进行改革的趋向,都说明教学心理化是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教学的发展必须适应学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

当前,我国的教学改革,正处在向纵深发展的浪潮之中。学科综合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结构也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建立起能适应学科综合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的方式方法。近百年来,知识的急剧扩增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学科的分化、渗透和综合,即传统学科的繁衍与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学科愈分愈细的倾向持续极久。二次世界大战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情况越来越多,据统计,当代学科的总量已超过两千六百多种,而且继续向前发展的趋势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的情况,更是有增无减,这成为20世纪科学发展和学术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如数学,不只是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渗透,也渗透入社会科学领域,如教育统计学、教育管理学。数理语言学的相继诞生和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止是渗透到一切学科,也渗透到各级学校之中,乃至社会基层组织团体之内。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合流,数学、计算机等新技术向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使社会科学掌握规律的定量研究项目日益增多,据有人统计,已有三分之一以上了,而且上升的趋势已成必然。这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人们称之为学科综合化,这种学科,人们称之为综合学科或交叉学科。

教学的发展如何适应学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从当前的改革实际及展望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改变那种过分强调专业,把专业看得过死,分得过细,又互不通气息的闭塞状态。现在高等学校实行的跨学科选课,双学位制、理工科大学设立文科课程等做法,就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文理分家,理工农分家的现象,以适应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需要。二是增设交叉学科的课程,加强交叉科学的研究和利用。由于学科的相互渗透而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三强预料:“在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末到下一个世纪初将是一个交叉科学的时代。”(《光明日报》1985年5月17日)充分说明了它的时代意义。在美、日等技术发达国家,最注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叉,以解决重大问题。如美国,在60年代就提出了跨学科的概念,70年代为这种“交叉”的促进制订了法律,像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等一些名牌大学,把开设交叉学科课程的比重增大到四分之一;在日本把交叉学科的课程增设至全部课时的20%~30%。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从70年代初就强调交叉科学的研究和利用,时至今日,已从舆论到实体组织。(以上资料来源于《北京科技报》1985年5月6日)对此,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认识,要看到我们起步已很晚了,必须奋起直追,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三是必须加速学科教育学、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建设。这是专业学科、教育学,心理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是具体学科在教学实践中的教育学问题和心理学问题。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教学法的发展趋势。三十年来,教学法都是根据教学论的原理,总结教学经验,概括教育史上的一些资料来阐述教学法的原则和方法的,但从60年代以来,学科的课程改革,成为国际教育界最活跃的领域,现代教学法的发展,每一步都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连,并已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在我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们在实践中也越来越感到仅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原则”、“原理”去探索学生在本学科中的心理规律已经不够了。而需要深刻地把握住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如对本学科学习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中的特定的持久倾向,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本学科学习内容所反映的学生们学习的心理规律是什么?等等。这类问题的探讨、回答和深化,都有待于学科教育学和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建设。四是学科教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必须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这三论相结合。“三论”是从物质形态与运动为基础而又不以特定的物质形态与运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这就是用抽象的方法研究各种事物、现象、过程所共的某一方面的规律学科。在以“三论”为代表的这类学科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像本世纪20年代美国普莱西首先研究,50年代,斯金纳再度推出的程序教学法,就是以控制论为基础的;西德瓦·根舍因首创的“范例方式教学论”,是以系统论为指导的;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以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发现教学法;苏联赞科夫的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新教学体系;保加利亚洛柴洛夫提出的以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暗示教学法;苏联以塔洛夫提出的“纲要信号”图示法,这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方法。此外还有一些,就不再枚举了。这些新的教学理论的提出,使教育学的面貌大为改观,对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为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的需求更加突出,进一步推动教学法走上改革和创新之路,即在“三论”的指导和与之相结合下,加强学科教育学,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建设。同时,也使教学过程进行了新的探索,表现一些新的特点,如教学工程化,教学最优化、教学高效化、定量化等等。这里提到的上述一切,都体现着时代的特征和发展的趋势。五是我国的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和教科书编写的结构形式,都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特别是要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进行更张。这是因为在上述的几个方面,都是在戊戌变法前后,从西方经日本传入我国的。此后,虽历经沧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以唯物主义的观点代替了唯心观点的指导思想,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长期“左”的影响,以后又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因此,对运用教育学的新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对我国的学制、课程及教科书的编写进行探索和改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从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到各高等学院校的教学改革,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发展的形势也是很好的。但要看到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现在是从50年代起步的,笔者认为,对于50年代初期,学习苏联的经验教训要进一步总结,特别是院校大调整以后,出现专业太专,分工过细,综合性不够,限制了学科之间的交叉,甚至丢了许多社会科学中属于工程部分的科学门类,如社会学、实用经济学、商业管理学等等,这就影响了我国的教学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欧美、日本、苏联等国家有关教学体制、课程设置、教科书的编写的发展和变化的探讨,研究和借鉴他们所提出的教学新理论、新成果,结合我国实际,为我所用,适应交叉科学和学科综合性发展的国际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武装和物质武装。

历史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原载《教育科学》1986年第4期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这一过程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教学是经由教师指导学生,依一定的活动、训练、观察等进行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来实现的,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这应该是各个学科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各个学科固有的专业特性的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就各异。笔者在这里只拟就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一、历史学科教学主要特点的心理学分析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一项具有复杂因素的活动。若以历史知识而言,则人、时、地、事为构成历史知识的四个基本要素,然后围绕历史知识中某一个要素形成各自独立的历史概念,再通过这些历史概念组成系列,从而构成历史知识的体系。若将上述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列一教学要素关系图,我们将较易阐析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殊要求和学生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体系和学生是教学关系中的上下两级,学生位于下端,表示学习的开始。学生通过教学实践透过对人、时、地、事四要素的学习和掌握,形成历史概念;通过对各个要素之间的线条相接,表明任何一项要素都与其他的要素有关,表明任何一项要素所形成的历史概念,也将与其他要素为主形成的历史概念相互兼顾协调,最后组成系列,形成知识体系。

根据上面的叙述,现进一步联系历史学科的特点来阐析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心理特点。

1形成知识体系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历史知识是由人、时、地、事四要素构成的。关于人、时、地、事的历史知识,主要就是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和历史事件的表象,可见表象在掌握历史知识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必须重视历史表象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形成历史知识体系的过程相适应。在历史表象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初中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持续性的表象已经逐渐完善起来。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记忆的时间表象向想象的时间表象发展,在唤起有效记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的思维能力,并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有效记忆,逐渐形成知识体系。

2历史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心理的发展

同类推荐
  • 张承源诗选

    张承源诗选

    本诗集收入作者百余首诗作。诗作内容分为“哨所短笛”、“春天泳怀”、“狂歌恋曲”、“丝路女神”、“母亲长河”五卷。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学生精品美文:梦里梦外

    学生精品美文:梦里梦外

    本书是部随笔集,是作者从多年来创作的随笔中精选的作品,共分《山水屐痕》、《风花雪月》、《闲适小品》、《心灵点击》、《流年碎影》、《文论书话》、《名人速写》七大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以优美之笔对大地上的佳山胜水进行工描细绘,或以细腻流丽之笔对古旧时光里的风花雪月加以再现,或将目光投向富有中国文化意味的花草树木,或以朴素的文字描写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或追忆逝水流年打捞那些陈年旧影,或抒写阅读中的所思所感,或对古今中外的名人进行素描式品评。
  • 六盘山花儿集锦

    六盘山花儿集锦

    本书主要包括单人漫唱山花儿词、男女恋歌对唱、马国财山花创作选编等内容。
  • 慢慢爱,不慌张

    慢慢爱,不慌张

    《慢慢爱,不慌张》是由散文,书信和摄影组成的作品集。Su在二十八岁之前的生长轨迹,同每个人身边认识的某某某并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在刚满二十八岁的那个夏天,他选择离开家乡,开始了一个人在海外的生活。书中收录的三十篇文章,是对于这样选择的一个解答,亦是在漫长旅途中写给童年,朋友,亲情和爱情的一封封信。
热门推荐
  • 千炼成帝

    千炼成帝

    少年莫凡,机缘偶得九面魔镜,自边缘之地踏出,只身纵贯四海、横扫八方,转战大千世界直破苍穹,力压绝世天骄、冠绝天下,魔镜一出,横扫万族,踏万骨,成就无上大帝......
  • 天星之剑

    天星之剑

    因得到一古尸、古剑而被R国追杀,被自己国家放弃的慕容凌风,一名天才异能者,同时也是一个在工程方面很有天分的科研人员,在被迫与敌人同归于尽后来到了一个充满着不可思议的世界,那里有着奇幻绚烂的魔法、强大绝伦的斗气、以及令人难以想象的神术,同时那里还有着神奇的魔法科技,恐怖的魔力装甲,用魔法驱动的魔动机车、魔能飞艇更有建立在魔能基础上的魔法都市,那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且看慕容凌风如何在这神奇的世界中主宰自己的命运,肆意遨游……
  • 阴阳先生一代宗师

    阴阳先生一代宗师

    我叫刘晨欢有一双阴阳眼从此开启了捉鬼生涯
  • 女娲石之泪

    女娲石之泪

    她,是女娲之女,有着保护苍生的使命;他,救世主,有着拯救苍生的使命;他,魔界最高统治者,默默守护着她
  • 此恨绵绵有绝期

    此恨绵绵有绝期

    她,恨一字贯穿一生,为恨所累却无法逃脱自己的枷锁,恨身世,却一次又一次为亲人背叛;渴望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相守,终究逃不开爱人的利用,谁能带她逃离纷扰的世界,许她一世安宁?
  • 等你发现我的秘密

    等你发现我的秘密

    一出生就伴有耳疾的她,从不自卑从不气馁。她比任何人都要坚强。在一次巧合下,她碰到了他。原以为他们只会是楼上和楼下的关系,没想到,慢慢擦出了火花。
  • 直播之同居女神

    直播之同居女神

    现代社会什么最火,当然是直播!什么最稀缺,当然是极品美女!我,张小纯!一个直播界的小屌丝,带着满屋子的美女玩转直播。当然啦,作为一名包租公,我自然也要对每一个美女房客负责,比如说没事给她们按按摩,保证身体健康啦;晚上给她们暖被窝,害怕她们着凉啦;总之,我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二十一世纪新好青年的标杆!我的生活很简单,就是帮助身边的美女们解决一些小麻烦,过神仙般的日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珂雪词

    珂雪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宇月

    宇月

    宇内有月,月为夜出,出时狼动魔现,故鉴月为不详。
  • 守护之剑

    守护之剑

    我,张开双翼翱翔天际,在大地投下令敌人战栗的阴影;我,手握利剑披荆斩棘,誓死守护生命的意义。我,杰洛特.黑日;拥有漆黑血脉的高贵巨龙我,肖瑜,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勇士。---------------------------------------------好吧,这其实只是一个重生成巨龙的男人耍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