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2300000028

第28章 以本体论为特征的魏晋玄学(4)

意思是说,具体存在物是生生化化的,但其生化的根据不在自身,而是以与具体存在有区别的、不生不化的东西,这个根据就是“不温不凉”、“不宫不商”的“无”。张湛说:“至无者,故能为万变之宗主也。”(《天瑞》注)又说:“形、声、色、味皆忽尔而生,不能自生者也。夫不能自生,则无为之本。”(同上)这与王弼的“以无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不过,张湛虽然承认“以无为本”,但又受郭象“崇有”思想的影响而否认无能生有。他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言生必由无,而无不生有。”(《天瑞》注)这和郭象“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庄子·齐物论》注)的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使其体系最终克服了生成论,坚持了“贵无”的本体论。总之,在有无关系上,张湛把郭象“自生”、“自化”的“有”与王弼的“贵无”

论的“无”纳入到一个体系之中,并最终在玄学史上基本终结了有无之辩。不过表面上看,张湛虽然消解了玄学有无之辩的矛盾,实际上又陷入新的矛盾:既然“有”是真实的具体存在,万物是“自生”、“自化”的,那么万有的根据应该在它自身;但是张湛却又认为万有生化的原因是外在的、“被动”的,他说:“生者非能生而生,化者非能化而化也,直自不得不生,不得不化者也。”(《天瑞》注)既承认万物“自生”,又要在事物之外寻找其生化的根据,从而陷入不可自圆的矛盾之中。

张湛这种本体论上的矛盾,在他的人生哲学中也表现出来。如前所述,玄学的基本精神是“任自然”。但是关于“任自然”的根据、表现和目的各家又不尽相同。王弼“任自然”的根据是“以无为本”的“贵无”论,其表现是“无为论”,其目的是要说明名教本于自然;郭象的“任自然”其哲学依据是“崇有”论,并通过“无心以顺有”的价值取向和“各安性分”的“自性”论走向“顺性”、“安命”论,其目的是要人相信“名教中自有乐地”(乐广语),“名教即自然”。这两种思想基本上还是要在现实中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而张湛则是以“贵无”为“任自然”和“无为”的根据,以“崇有”为“顺性”、“安命”的根据,在精神上把“无为”和“顺性”沟通起来,并企图超越现实中名教与自然的矛盾,追求所谓“超生死,得解脱”的境界。在张湛看来,“至虚”的境界是无生无灭的,人以此为性,与之合一,就可以超脱生死,成为“至人”。这就使原来还能立足于社会现实,以玄远形式表达最切近现实问题的玄学理论,走上了追求虚无空幻境界的超现实的道路,玄学也因此渐趋衰落。所以说张湛《列子注》逻辑地标志着玄学的终结。

名教与自然

玄学家虽然在本体论上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在社会政治和伦理观上,则都在解决名教与自然的矛盾,都在不同程度上调合名教与自然,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其表现有所不同而已。

“自然”一词来自《老子》,意即肯定事物的本然状态,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事物自己如此、本来如此,没有也不需要人为的干预。

王弼对“自然”的解释是:“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老子》二十五章注)也就是说“自然”即自然而然,无所规定。他把“法自然”看做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强调只有“不违自然,乃得其性”。在他看来,“法自然”就是“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同上),即遵循事物自身的规律而不违背。“名教”则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名号、名分有关。儒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往往通过各种名号来表现,同时根据这些名号、名分也应该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并尽一定的道德义务。如果人的行为不超出这个范围,就叫“守分”或“守名分”,是否“守分”,其标准是由“礼”来规定的。这样可以说,社会进行与名分相符合的行为规则的教育,就是“名教”。故人们常把那些合乎“礼仪”或“礼节”的行为,叫做“合名教”,否则叫“越名教”。名教与礼教相通。此后,名教或礼教几乎成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代名词。

一、正始玄学:名教本于自然

王弼的以“无”为本、以“有”为末,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以自然为本,以名教为末。由此,王弼把《老子》一书的主旨概括为“崇本息末”,他说:“《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老子指略》)“崇本”即“任自然”,这样“物皆不敢妄,然后万物乃得各全其性”(《周易·无妄卦》注)。

相反,如果被情欲、浮华、奸巧、欲利所惑,使真性难以表现出来,就只能借助于虚伪的仁义礼法、纲常名教,陷于繁冗支离的“末”事中,使事物远其所宗,离其所本。所以,要“崇本”就要“息末”,即止息虚伪浮华的名教之“末”。王弼说:“闲邪在乎存诚,不在善察;息淫在乎去华,不在滋章;绝盗在乎去欲,不在严刑;止讼存乎不尚,不在善听。故不攻其为也,使其无心于为也;不害其欲也,使其无心于欲也。谋之于未兆,为之于未始,如斯而已矣。”(《老子指略》)强调真正要使社会能防邪、息淫、绝盗,不在于善察、表彰、严刑,而关键在于存诚、去华、去欲等,这就叫抓根本。所以,“见素朴以绝圣智,寡私欲以弃巧利,皆崇本以息末之谓也”(同上)。也就是说,只有崇自然之本,才能止息道德生活中的种种邪恶行为。王弼讲“崇本”、“任自然”,并不是如同竹林时期嵇康、阮籍等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不是放荡或纵欲。恰恰相反,他强调的是仁义等应该是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其所要止息之“末”,也是私欲、巧利等离开仁义之道的恶行。从“崇本”到“任自然”,就逻辑地推出了息淫去华、见素抱朴即“息末”的结论。

然而,王弼又有“崇本举末”的说法,他说:“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老子》三十八章注)“举末”与“息末”意近于相反,这似乎是其体系中明显的矛盾。其实,从整体上看,“崇本举本”与“崇本息末”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相互补充的。王弼认为,“仁义发于内,为之犹伪”(同上),即仁义按其本性来说本不是人有意作为、刻意追求所能得到的,它发自内心、出乎自然,是真情的一种流露。只有“崇本”即“任自然”,才能真正使仁义显现出来。

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和保持人的自然的德性,而去舍本逐末,追求仁义礼乐、道德教化等末流枝节,结果只能走向反面:“盖舍本而攻末,虽极圣智,愈致斯灾。”

(《老子指略》)所以,王弼说:“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老子》三十八章注)因此,只有“崇本”

而“无为”,才能“举末”而“邪不生”。也就是说,只有“载之以大道,镇之以无名”,“则仁德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同上),其结论就是“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由上述分析可见,王弼所“举”之“末”是“发于内”、流于真情的仁义道德,所“息”之“末”是违背仁义真情的、虚伪的淫邪、浮华、巧利等。二者并不矛盾,且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止息虚伪之“末”,才能张举真情之“末”。王弼追求的是真实的仁义道德,反对的是虚伪的“名教”。这既是对当时社会“仁义”

已沦为虚伪的形式的批判和反抗,同时也是对真正的名教的呼唤,认为只有真实的、出于自然本性的仁义礼法,才是有价值的、值得肯定的。可见,“贵无”论并不否定儒家道德,只是反对虚伪的道德说教。故钱穆说:“在王弼的思想里,想把宇宙观回归到庄、老,而把人生观则回归到孔孟。”

王弼“贵无”论体系虽然尚自然,但是仍在努力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他主张以自然为本,以名教为末,名教本于自然,说明王弼并不完全否定名教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但是王弼提出的“崇本息末”的主张,很容易被引向贬抑名教、不拘礼法的方向上去。“竹林名士”正是把正始玄学“贵无”的倾向朝着极端化的方向发展了。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就表现出这种“异端”

的趋向。

二、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思潮,后来受到司马氏政变的冲击。正始十年(249),何晏在高平陵政变中被杀,王弼也于同年秋天忧郁而死,年仅二十四岁。

不久,夏侯玄也遭杀戮,正始之音趋于消沉。当时名士们的生存环境极其险恶,正如《晋书·阮籍传》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正始玄学“贵无”论的极端发展,则导致了魏晋之际“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的出现。这些人有不少如嵇康、阮籍等,对司马氏集团所鼓吹的虚伪的名教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不与其合作。在社会伦理观上,他们改变了正始玄学调和名教与自然的进路,公然标榜“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说: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

主张心超然是非之外,行由乎自然之道,置功名利禄于不顾,情不为私欲之所困,“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异端”的出现,使名教与自然的矛盾趋于紧张,名教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

所谓“越名教”,就是要冲破统治者的政治观念、礼法制度和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与规范的束缚,也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所谓的“任自然”,亦不同于王弼等所说的名教要出于人的自然真性,而是要顺乎人的自然欲望,实行“从欲”。

嵇康说:

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难自然好学论》)

认为儒家六经是对人性的束缚,仁义、廉让等道德也“非自然之所出”,因而是虚伪的;而“从欲”、“全性”才是合乎自然的。这完全是用老庄的道家思想否定儒家的道德和名教,把自然与名教对立起来。由此,嵇康进一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儒家的圣人,自称“轻贱唐虞而笑大禹”(《卜疑》),“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竹林另一名士阮籍,则把那些礼法之士视为“中”之“虱”,甚至把矛头指向君主制度:“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大人先生传》)他们一面批判虚伪的名教,一面崇尚老庄的自然,声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并以此批评儒家六经是违背人的自然之性的。

由于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集团的愈加腐败,竹林时期“任自然”的倾向到西晋元康之世,发展为鄙视名教,蔑视礼法,趋向精神的解脱和行为的放荡不羁。许多人常常“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晋书·裴(危页)传》),有的人竟“放荡形骸”“至于裸裎”,走向纵欲主义。竹林时期的精神超逸放达的“魏晋风度”,此时已演变为精神颓废和行为放荡。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玄学被推向了极端,传统儒学面临着严重危机。于是一些礼法之士把名教的危机与玄学“贵无”论的风行联系起来,站在儒学和维护纲常名教的立场上批判和清算玄学“贵无”论,以挽救名教的危机,其代表人物就是裴(危页)。裴(危页)写了《崇有论》以批评“贵无”论,并导致郭象玄学体系的出现,把玄学推向了高峰。

三、郭象:名教即自然

“贵无”论和郭象的“崇有”论既是一种关于宇宙存在的哲学,同时也是一种人生哲学。而且从人生哲学上说,“贵无”和“崇有”两种思路,都体现了同样一种精神:“任自然”。王弼的“贵无”论通过“以无为用”的“无为”论而达到“任自然”的境界,通过“崇本举末”来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而郭象的“崇有”论则以肯定万有的真实存在为根据,通过无因论、偶然论的思维形式把人引向“无心以顺有”、“自足其性”的“顺性”论,同样达到了“任自然”的精神追求和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的目的。如果说正始时期玄学的特点是重老学(重视“道”的客观意义),而从嵇、阮起以迄郭象,则转向了重庄学,即重视人的心灵境界的提升和追求。郭象正是从玄学的心性论层面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其主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足其性”。郭象主张“性各有分”。郭象提到两个重要概念,一个叫“性分”,一个叫“无待”。郭象认为每个事物都是独立的存在,且都是“独化于玄冥之境”,任何个体都是自身同一、自我封闭的,所以可以说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性分”。他说:“性分各自为者,皆在至理中来,故不可免也。”(《达生》注)“性分”即“自性”,即事物各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些“性分”是自然而然的,人力无法改变:“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养生主》注)既然“性各有分”,所以,“知者守知以待终,而愚者抱愚以至死,岂有能中易其性者也!”(《齐物论》注)就是说,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定性,这些都是天之所就,智者终智,愚者终愚,因而不可能在生命过程中因人为而有所改变。所以,人们在生活态度上也就只能“顺性”而“无为”,这叫“无心以顺有”。第二个概念是“无待”。“无待”就是指无所凭依,人可以超越种种外在的限制,从而获得自由。

“有待”之人是难以获得自由的。可见,“无待”是达到自由逍遥境界的前提。

第二,“足性逍遥”。在郭象看来,“物各有性,性各有极”(《逍遥游》注),性分有它的极限范围。只要保持自己的性分,在性分之内活动,就同样能得到快乐,这叫“性以自足为大”。所以郭象说:“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逍遥游》注)事物只要尽到自己的性分,就是最好的存在。人只要自足其性,精神就得到了解脱,也同样得到了最大的快乐。人们要正视自身的价值,既不要自傲,也不要自卑。从“性以自足为大”这个意义上说,人只要尽其“性分”,就可以得到快乐和逍遥,这一点与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相通。

同类推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这些问题或许是许多欣赏名作的观者都会产生的疑问。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在本书中,从构图的角度对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征,挖掘大师笔下出色的构图手法,帮助我们提升版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增长自身技能和艺术涵养。在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笔下,每幅作品在构图上都具有各自迥异的特征,本书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上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为读者揭开大师作品中精辟的构图法则。
  •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一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并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这样一套处世为人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作者从历代文献典籍中摘录了大量的古籍名句,又从民间搜集了口头流传的处世警句、格言、谚语,并在字句上加以整理,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全书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韧、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热门推荐
  • 境界彼端

    境界彼端

    在这个多种族共存的世界,就算神魔也不是永生的存在,必须繁衍后代来保证种族的力量,但所有种族除与同种族之外就只可能和人类繁衍后代,因而出现了纯血种、混血种、特血种、超血种的分别。轩辕墨混血种生下的混血种在家族里受尽歧视后离家出走,习惯单独行动的他一次执行任务偶然遇到了一个失忆少女,因为她是第一个没有用有色眼神看待他的人,轩辕决定帮助少女恢复记忆,从此走上一段艰辛冒险之旅。神月怜一个忘掉自己过去的少女,执着的寻找知晓自己身份秘密的拓跋诺。谁知她的记忆和身份背后竟隐藏巨大的秘密,身边对她虎视眈眈的人也络绎不绝。拓跋诺知晓神月怜身份秘密,想要利用神月怜的人之一,但他本身也全是秘密……
  • 爱情萌萌哒

    爱情萌萌哒

    女主何千千,精灵古怪,武功高强,有点小贪财——当今最著名的武打明星是她的发小,C市的地下皇帝对她情有独终,影视公司的俊美董事长又狂追不舍,旁边幽幽冒出个美少年来,你们通通都靠边儿站,我是她专用的抱枕,某女猛抓鸡窝头,这是个什么情况,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俊美王子来。。。。
  • 梦界录

    梦界录

    现实中的画面貌似在以前的梦里出现过,每个人似乎都有这种经历;或许科学早已给出了解释,但那就是真相吗?江沉梵,平凡的大学生,他原以为自己会无忧地度过大学时光;然而机缘巧合之下,一局英雄联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解梦局,这一个属于人类超自然范畴的组织找上了他。A级解梦者高萌,引领他进入另一个风云诡谲的世界。解梦者的使命是解梦,潜入他人的梦境里,引导梦境向最为正确的方向发展,防止犯罪的发生。凡事皆有对立面。泯灭局则主张将世界格式化,泯灭者潜入他人梦境里引导做梦者犯罪并让他们饱尝权利欲,往往从而在现实里诱发犯罪。毫无预料的,江沉梵就这样来到解梦局与泯灭局对立的世界……
  • 废材逆天王妃

    废材逆天王妃

    她是一个金牌特工,任务失败却穿越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废材小姐身上。废材?她才不是!在这个异世界上,她要闯出一片天!
  • 传国宝玺之谜:五大贼王

    传国宝玺之谜:五大贼王

    继《鬼吹灯》后,最富畅销潜质的传奇小说!“五行至尊圣王”历皇帝必争之物,关系皇族的生死存亡,在世间流一句话‘得鼎者得天下,失鼎者失天下的传闻。圣鼎身塑五龙,口含珠,又名五行灯,分别是金、木、水由、火、土。由五行世家放入五行地宫保管。守到哪颗灯灭时,哪家世家便离开。待到五行灯全灭时,便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刻。日本人窥视已久派贼盗鼎,贼王后人相继加入。途中一路惊现奇事:五行地宫内,危难重重,水、火、金、木、土各宫均有致命机关。黑水深潭,巨大洞窟,万鳞刀海,噬人植物……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盗术,不可思议的防盗术,设计精巧的古老盗器……一一登场。从秦始皇传至今日的五行至尊圣王鼎到底是否真正存在?两千年封建皇族隐藏最深的秘密一一揭开…
  • 行尸之地

    行尸之地

    灾难爆发,世界为行尸走肉所占据,活人无处藏身,人类文明已经坠入万丈深渊。苏和意外来到美剧《行尸走肉》的世界,决定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杀光行尸,重建人类世界!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本书对世界文化艺术做了介绍,分为文学名著篇、美术雕塑篇、音乐歌剧篇、历史遗迹篇、节日风俗篇、饮食文化篇、饮食文化篇。
  • 香气伊人

    香气伊人

    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但再华美甜腻的服饰,在女子冷冽的眉目中,硬生生衬托出一种英气来,不言而厉。是说那石榴花裙本就有那英气只是世人过分关注那甜腻,还是说女子的俊冷倒是冲淡这抹浓重,带来一股清风,佛说“不可说,不可问,有些事,一问就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雪的枫之恋

    雪的枫之恋

    目睹未婚夫背叛,在大雨中昏迷,却让她阴差阳错地从美国来到了台北,进入了璟圣学院。在这里,受伤的心不再想被打扰,一再地选择平凡低调。却在遇到枫树下那个笑容像阳光一样的痞子时,她的生活里不再有了平静。他帅气耍酷,却总像流氓般惹怒她;他明明是学长,却爱装得可怜兮兮的模样骗她同情心;他窝在她租的房子里,坏笑地勾唇,对着她喷了一口气。“雪雪,你洗澡的样子真清纯。”他总时不时地出现,又时不时地消失,用一颗真心将她紧紧锁住。她一心逃避,却没想到爱情早在无意中包围了她,让她沉浸于对他的爱恋中。原来,爱已生根。或许,爱,需要勇敢。(原先《雪天使的枫之恋》因长期未更新被屏蔽,现重新发表,我是作者落花不哭)
  • 那些年的青春,那些年的爱

    那些年的青春,那些年的爱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那些年我们爱过的人。我们一起尝遍了,爱的滋味……可最后,却发现这一切的美好时光,都是假的……男主,女主,会怎样做?他们能否在一起?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