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事外面的风景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越是这么想,越觉得不是滋味,就越想换位子。这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想着自己的心事,另一个人忽然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进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渐渐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时那人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尸体被静静地抬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开口问护士,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他,将他换到了那张床上,他感觉很满意。人们走后,他用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张望……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几天之后,他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了。他看到的不仅是一堵冷漠的墙,还有自己丑恶的心灵。
从现在开始,携带一颗感恩的心上路,打开你尘封的心,释放心中的爱吧,你的生命会因此而精彩。推倒那堵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心墙,拉近彼此的距离,多一分感恩,多一分责任。
避免因马虎而犯下的错误
嘉嘉长得很漂亮,但有一个难听的绰号,同学们都叫她“粗心的嘉嘉”。因为她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经常把东西到处乱放。这让嘉嘉的妈妈很是头疼,不得不每次帮她收拾。
周末,嘉嘉帮妈妈在花园里浇花,她的好朋友琪琪来找她:“嘉嘉,我的堂弟想看看我的画册。你看完了吗?”
“我看完了,琪琪。让我找找吧,我记不起放在哪里了。妈妈,我上次拿回来的画册在哪里啊?”嘉嘉焦急地问正在浇花的妈妈。
“一直在你的房间里,难道你不记得了吗?”
“对不起!琪琪,请你稍等一下,我马上去找,找到就拿给你!”嘉嘉有些担心地说。如果真的弄丢了,琪琪一定会生气的。
可是,当嘉嘉和琪琪来到房间一看,天啊,嘉嘉的宠物小狗已经将画册咬得稀烂……“我的天啊,嘉嘉。看看你都做了什么?”琪琪生气地喊道,“那可是我表姐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啊。”
“琪琪,真的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嘉嘉愧疚地说。但是琪琪没有再说话,哭着离开了。
伤心的嘉嘉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时,妈妈问嘉嘉是不是把画册放在小狗容易够到的地方了。
嘉嘉只好回答:“我不记得了,妈妈!”
“嘉嘉,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你能够吸取这个教训,把你的东西都放在合适的地方。”妈妈轻轻地对嘉嘉说道。
“妈妈,你放心,我会努力做到的。”嘉嘉说。
从此以后,嘉嘉真的不再粗心了,朋友们再也不叫她“粗心的嘉嘉”了,好朋友琪琪也原谅了她。嘉嘉在感激的同时,变得更加认真了。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每件事情,就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也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马虎的发生。
拒绝拖延
有一个病情危重的病人,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分钟,见到了来到他身边的死神。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几次闪过,可他没有当回事。
面对死神,他哀求道:“请您再给我一分钟好吗?”
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钟干什么?”
他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这一切早已留了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欣赏,你却没有像现在这样珍惜。你看一下这份账单: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剩下的40多年里你经常拖延时间,曾经感叹时间太慢的次数达到了10000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学时,你拖延完成家庭作业;成人后,你抽烟、喝酒、看电视,虚度光阴。”
接着,死神严肃地说:“我已经把你的时间明细账罗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时间从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个小时,折合1520天。做事有头无尾、马马虎虎,使得事情不断要重做,浪费了大约300多天。因为无所事事,你经常发呆;你经常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责任;你利用工作时间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丢到一旁毫无顾忌;工作时间呼呼大睡,你还和无聊的人煲电话粥;你参加了无数次无所用心,懒散昏睡的会议,这使你的睡眠远远超过了20年;你也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无聊会议,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样睡眠超标;还有……”
没等死神说完,这个危重病人就断了气。
死神叹了口气说:“如果你活着的时候能节约一分钟的话,你就能听完我给你记下的账单了。哎,真可惜,世人怎么都是这样,不等到我动手就后悔死了。”
聪明的人,应该感恩“今日”,感恩此时此刻,做好每一天该做的事情,绝不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
用感恩代替抱怨
多年前,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曾举行过一场名为“摩西奶奶在20世纪”的画展。该展览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还陈列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有关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这是人们第一次见到这张公开的明信片,上面有摩西奶奶画的一座谷仓和她亲笔写的一段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人们对这句话很感兴趣,大家都想知道摩西奶奶为什么要写这段话?原来,这位名叫春水上行的人很想从事写作,从小就喜欢文学。可是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一家医院里工作,这让他感到很是苦闷,常常抱怨自己的现状。
眼看着快30岁了,他更加烦躁起来。他不知该不该放弃那份令人讨厌却收入稳定的职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行当。
这个时候,他给耳闻已久的摩西奶奶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她的指点。对于春水上行的信,摩西奶奶很感兴趣,因为这封信是读者谦虚地向她请教人生问题。
摩西奶奶之前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农妇,76岁时因关节炎放弃农活,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绘画。
在她80岁高龄时,她到纽约举办画展,引起了意外的轰动。她活了101岁,一生留下绘画作品600余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画了40多幅。
这张看起来并不特别的明信片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异常关注呢?原来,那张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
或许正是这个缘故,每当讲解员向参观的人讲解这张明信片时,总要附带地说上这么几句话:“你心里想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吧!不要抱怨自己的生活,要学会感恩,也不要管自己的年龄有多大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因为,你想做什么和你能否取得成功,与这些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万句抱怨抵不上个切实的行动,只要行动起来,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规划一个最好的未来
早在40多年前,生活在美国洛杉矶的15岁少年约翰·戈达德,对自己一生要做的事写了一个气势宏伟的计划——《一生的志愿》:
“我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少年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许多人看过他设定的这些远大目标后,都一笑置之。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起。他对自己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深信不疑。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自己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沉浸在与那些着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自己《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漫漫征程。结果怎么样呢?结果44年后,他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提升自我,给自己规划一个最好的未来,既是对今天生活的感恩,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虽然你无法预料明天,但至少今天应该是握在自己手里的。
给别人更多爱
一个冬天的晚上,洛华德的妻子不慎把皮包丢在了一家医院里。洛华德焦急万分,连夜去找,因为皮包内装着10万美元和一份机密的市场信息。
当洛华德赶到医院时,看到一个瘦弱的女孩靠着墙根蹲在走廊里,在她怀中紧紧抱着的正是他的皮包……这个名叫丽莎的女孩,是来这家医院陪妈妈治病的。妈妈的病已经很严重了,需要一大笔钱,这使丽莎几乎绝望了。她是在医院走廊发现这个皮包的,里面的钱足以给妈妈治病,但她毅然决定等待皮包主人的到来。
洛华德感激不已,主动提供了她们急需的帮助,但是,丽莎的母亲还是去世了。所幸,洛华德靠失而复得的10万美元和那份市场信息而使生意更加兴隆。
他决定收养丽莎。丽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成了洛华德的得力助手。
洛华德临危之际,留下这样一份遗嘱:
“在我认识丽莎母女之前我就已经很有钱了,但她们让我领悟到了人生最大的资本是品行。我收养丽莎不是因为同情,而是请了一个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边,生意场上我会时刻铭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这就是我后来事业发达的根本原因。
“我死后,我的亿万资产全部留给丽莎。这不是馈赠,而是为了我的事业能更加兴旺。我深信,我聪明的儿子能够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洛华德从国外回来的儿子仔细看过父亲的遗嘱后,毫不犹豫地在财产继承协议书上签了字:“我同意丽莎继承父亲的全部资产。只请求丽莎能做我的夫人。”
丽莎看完富翁儿子的签字,略一沉吟,也提笔签了字:“我接受先辈留下的全部财产——包括他的儿子。”
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心可以带来温暖,任何一种真诚而博大的爱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当你用善良的心给别人带去关怀和温暖时,你也一定能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把兴趣变成特长
英国着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曾进行过五年的环球旅行,对大自然有着深刻的了解,写下了对生物科学研究起着重大作用的《物种起源》一书。
幼时,达尔文就对周围环境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钻研问题。
一次,达尔文跟着爸爸到花园里散步,花坛里盛世着五颜六色的花,美丽极了。他见其他花有好多种颜色,而报春花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就对父亲说:
“爸爸,要是报春花也有很多种颜色,那该多好呀!”
爸爸笑着说:“你这个小幻想家,好好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办法的。”
两天后,达尔文对爸爸说:“我已经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要变一朵红色的报春花送给您。”
爸爸很高兴,说:“好好好,我的小宝贝,你去变吧,变出来的话,它将是我们英国第一朵红色的报春花了。”
没几天,达尔文大声喊着跑到爸爸面前,把手伸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您快看呀!红色的报春花!”
惊讶的爸爸看到了捧在儿子手里的果然是一朵火红色的报春花,美丽极了。
“小宝贝,你是怎么变出来的?”爸爸惊奇地问。
“研究出来的呗。”达尔文骄傲地说。
“爸爸,您不是说过吗,花每时每刻都在用根吸收水分,并且把水传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去。于是,我就想让报春花喝些红色的水,传到白色的花朵上,那么花不就会透出红颜色来了吗?昨天,我折了一朵白色的报春花,把它插到盛有红墨水的玻璃坏里,今天它就变成红色的了!”达尔文说。
爸爸听到这里,高兴地把儿子抱了起来,亲了又亲。
正是由于达尔文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坚持下来,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他后来成了伟大的博物学家。
将兴趣培养成为特长,甚至是技能,是让自己变得优秀、让感恩更有力量的最好方式。
全力以赴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然毫无进展。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
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当窗口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时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
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
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做出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学生。
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因为我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去解这道题的。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个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位青年就是数学家高斯。
一个不懂得感恩生活和对生活不负责任的人,就算金子到了他的手里也会暗淡无光。不管做什么,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才是称职的表现。
追求优秀
多年前,一个留学生在日本学习期间,曾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当时,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为餐馆洗盘子的工作。
不过,在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6遍,而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
刚开始几天,这位留学生每次都是老老实实地把盘子用水洗上6遍。渐渐的,他发现,在洗盘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监督,他想,反正也没人监督,我少洗一两遍也不会有人知道。自从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之后,他就付诸实践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每次这位留学生都会少洗一两遍。果然,这样一来,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了。
同在一起洗盘子的一个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洗盘子技巧。他毫不避讳地说:
“少洗1遍嘛。洗了6遍的盘子和洗了5遍的有什么区别吗?”日本学生听了,渐渐与他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