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史称晏子,字平仲。春秋期间齐国夷维(今山东密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齐国望族出身,其父晏弱死后,他继父职为卿,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官至相国,是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名相。他为政长达57年,忠心耿耿于齐国。他的政治主张是仁义治国,和平外交。他体恤民众,力行节俭,博学多才,善辩敢诤,且刚正不阿,经常直面劝谏国君施仁政,省刑罚,轻赋税。
齐庄公不纳谏,恣意寻欢作乐,并重用奸佞之臣,而对忠良骨鲠的相国晏婴反而猜疑嫌厌,晏子无奈,只得辞官到乡下去渔耕为生。
贤臣一走,昏君便亡。昏庸的齐庄公不久即被奸党武夫崔杼杀死了。晏婴听说齐庄公被弑,毅然决定回朝吊唁庄公。此举亦出于晏婴仁义治国的谋略思想。他并不可惜庄公被杀,而是认为崔杼弑君是不义之举,崔杼是个奸佞窃权之徒,并不是真正为国之富强。晏子赴丧是为了表明自己不屈服崔杼篡政的态度。
崔杼没有想到晏子会来,看到晏子坦然而来,心中直冒火,他手提宝剑扬言要杀死晏子。晏子仍然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地与崔杼讲道理,论是非,表明自己为国家而来,而且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说罢,不顾一切地趴在庄公尸体上痛哭不止。他的浩然正气震住了崔杼。当有人劝崔立即杀掉晏子时,崔沉思后说:“不能。晏子的话有理,举止正义,况且他深得民心,我此刻杀了他,会失去民心。”他想让晏子也慑服于他。
晏子主张仁政,有很强的爱民思想。他反对国君和贵族的穷奢极欲,也反对官府对百姓残酷盘剥。他认为,应该体恤百姓民众的温饱疾苦。他说:“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他还常常为维护平民百姓的利益,而规劝国君。
有一次,正值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景公带着妃妾和百官出游。一路人马,前呼后拥,歌舞音乐,热闹非凡。他们来到一片桃林间小憩,景公坐下,面对春色美景,鸟语花香,十分惬意。不料抬头一看,不远处几只野狗正在几堆白骨上转来跳去。景公感到晦气,命令换个地方,立即又和宫女妃子们嬉戏调笑。晏子却侍立在景公一旁,潸然泪下,极为悲伤。景公不解,惊问何故。晏子指着不远的白骨堆说:“我悲叹这些人生不逢其时,死亦不逢其时啊!”景公显出疑惑不解的表情。晏子接着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出游,路遇饥饿之人就赐以食粮;有疾病者赏钱治病;见百姓过于疲劳就下令减轻劳役;见百姓过于困苦就减免赋税。所以百姓对国君出游自己乡里十分高兴和欢迎。如果这些人生在那时,就不会因挨饿而死,更不会死了还露骨荒郊而无人收尸埋骨了。”景公听后默然无语,心有所悟。晏子便直谏说:“现在大王出游,方圆四十里内的老百姓,都得献出财物供您所用,交出车马供您驱使;而他们自己却温饱难济,饥寒交困,死后白骨相望,多么凄楚啊!而您却不闻不问,依然歌舞升平,这就有失为君之道了。”接着又继而进言:“财穷力竭,则下难以养上;骄奢淫逸,则上不能慈下。上下之间离心离德,君臣之间不能相亲,这就是国家衰败的原因。如果您想要保住祖宗基业,使江山万代长存,爱恤百姓黎民,那是最大的根本啊!”
景公听完后,感到十分惭愧,立即下令停游,并让武士们收敛死尸白骨,加以埋葬。回到宫中又下令打开府库赈济百姓,桃林方圆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免除劳役赋税。景公还给自己下了个禁令,三个月内不出游。
晏子不仅在治理内政上有很深的谋略,而且在诸侯国之间的交往上也有很高明的策略。他不亢不卑,主张平等相待,和平相处。他足迹遍布各诸侯国,不管是大国小国,都被他高超的外交手段,精彩的言辞,质朴的穿着所折服。举几例说明晏子在外交上的谋略思想。
齐君在晏子的鼎力辅佐下,使国力逐渐恢复强盛。齐景公很想和昔日齐桓公一样,当中原的霸主。于是他加紧练兵,赶造武器,准备先进攻近邻鲁国,晏子极力反对。景公在晏子的劝说下,终于罢兵,并派晏子出使鲁国,两国修好,加强了和睦关系。
对于大国的傲慢,晏子向来不示弱,敢于针锋相对,以牙还牙。有一次,晏子出使吴国,吴王夫差是妄自尊大的人,他既想戏弄晏子,又想从外交上压倒齐国。晏子到达吴国后,吴国负责接待的侍从官对晏子说:“天子请见!”晏子一听口气不对,齐与吴都是诸侯国,何来“天子请见”。他已猜到了夫差的意图和野心,所以立即做出反应,采取对策,先以装聋的办法,不予回答。吴吏连声高喊,他却一声不吭。吴吏无奈,忙去回禀夫差。夫差初次领教了晏子的厉害,不得已只好自己走出来接见晏子。晏子向他施礼后,马上说:“我受齐国君王之命出使贵国。因为我是个糊涂人,所以常常受骗。刚才侍从官高喊‘天子请见’,您既然以天子自称,那我今天就是踏上天子之朝了。不过我要斗胆请问大王,原来的吴王夫差现在该往哪里放呢?”一席话说得夫差又恼又恨,但自己无理在先,此时又想不出好办法对付,只好稀里糊涂地以讪笑来圆场,并立即改称“国君”,以诸侯国的礼节与晏婴正式会谈。吴国在场的官员赞叹:“晏子真是一位机智多谋的外交家呀!”
晏子高明的洞察力和不亢不卑的外交手腕,孔夫子听到之后,亦非常之赞佩,他叹服说:“善哉,不出樽俎(酒杯)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