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27500000012

第12章 柳公权:唐末楷书名家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书法艺术名家辈出。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柳公权,字诚悬,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从小就喜欢书法,发愤练字。民间流传出有这样一个柳公权发奋练字的故事: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就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小公权“扑通”一下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终于成为了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仕途通达。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有一次,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柳公权在唐代元和以后书艺声誉之高,当世无第二人。当时公卿大小家碑志,不得柳公权手笔的,人以子孙为不孝。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人贡,都另出资财,说:“此购柳书”。皇帝的重用,大臣的推崇,固然可以转移一时风气,但这并非柳公权声誉鹊起的主要原因。柳体以创造一种新的书体美,征服了当代,也赢得了后代的推崇,“一字百金,非虚语也”。苏轼说:“自颜、柳没,笔法衰微。”

柳公权先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他们书法的不同点在于,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世南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创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世人颜柳并称,一是楷书艺术到颜真卿、柳公权时已大成,柳同颜一样以楷书嘉惠后学;二是柳与颜一样以人格和书艺相结合,成为后世书家的楷模。确实,“柳体”与“颜体”已成学习书法之津筏;“心正笔正”之说,为书法伦理标准之一;“颜筋柳骨”已是书法审美的一种类型。人们瞻仰这丰碑时,景行仰止,重其书,慕其人,故书与人永垂不朽。

柳氏的一生,除了少许时间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皇帝身边,一直在不断地为皇家,为大臣,为亲朋书碑。柳公权颇像一只关在禁笼中的金丝雀。这样的生活使他缺少壮阔的气度、宽广的视野、浩瀚的生活源泉。颜体不断地发展,柳体在其成熟后变化较少;颜真卿像奔腾咆哮的洪流,柳公权却似流于深山老林的涧水。这是两种不同的格调。

柳公权作为又一代书杰,他高耸的丰碑有多重意义。其代表作有:《李晟碑》(石在陕西高陵)、《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旧拓《金刚经》、《神策军碑》等。“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书法就是以此取胜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在这些被选的宰相中,有的直言敢谏,有的阿谀逢迎;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才识平庸;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世遗臭。
  • 晚清英才张之洞

    晚清英才张之洞

    之洞,少年聪慧,身形似猿,传说为将军山灵猿转世;榜中探花,历任湖北、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略,办实业、造枪炮、勤练兵,为晚清王朝呕尽最后一滴血。
  •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莎士比亚戏剧选》收入由朱生豪先生译的莎翁最著名的悲剧《哈尔雷特》《李尔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五部。这本戏剧选精选莎翁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两个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以及最富盛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莎翁戏剧的特点。
  • 吴佩孚

    吴佩孚

    本书用新角度、新观点全面讲述了这位独特的旧式军人和爱国民族将领,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
  • 大象无形曾国藩

    大象无形曾国藩

    只会做好官、写漂亮文章的曾国藩,短短三年间就带起一支湘军劲旅,实现从丁忧侍郎到湘军大帅的神奇转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不仅令当时的仕人大跌眼镜,也成为后世国人琢磨不透的传奇。汪衍振所著的《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以清末太平军起事为背景,从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丁忧写起,到咸丰四年(1854年)湘勇成军为止,分5篇36章全方位展现了曾国藩从一介文臣到湘军统帅的过程。《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内容以曾国藩的人生转折和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时代背景、清廷决策变化、官场势力折冲博弈、满汉大员复杂关系,以及曾国藩如何结识、笼络一干人才为己所用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史事。
热门推荐
  • 爆笑喜剧:开封府外传

    爆笑喜剧:开封府外传

    开封府众人太能干,数年无案可破,闲得发霉,三把铡刀也生了锈,更要命的是赵祯皇帝年底还不发奖金了。于是:开封府众智囊团开始走创收之路;目标:一年买车三年买房五年全球跑!包拯:昭昭,据说你基友白玉堂的银子好赚!展昭:成,晚上去色诱之!包拯:阿策,美白护肤神仙水研发如何啦!公孙:呐……这不正好拿来给大人试用么!包拯:王朝马汉,交通顺畅要保证,违章者罚单伺候!张龙赵虎,小本生意经营不易,下次皇帝再赊账,直接拉出本府名号,让那丫掏银子!
  • 绯色嗜血恋

    绯色嗜血恋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欧阳君生我求你了!他会死的!欧阳君生!欧阳君生我恨你!”欧阳君生已离去!被困在寒冰炼狱里的女子嘶声裂肺的喊着。“欧阳君生,他会死的!欧阳君生!”管她怎么喊男子都没有把她放出去。“啊哈哈哈……疼爱我的人,死了,爱我的人也死了,而我爱的人又不爱我……”
  • 玄迹天极

    玄迹天极

    始界有魔,为世所恶,天极有意,使世至终...新纪已至,唯吾玄迹天极!
  • 末日曙光

    末日曙光

    世界末日来临,丧尸病毒席卷全球,一夜间各大城市成为废墟。浩劫到来之际,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一片渺茫,刘砚与蒙烽带着他们的朋友,在焦土上逃亡,特种部队“飓风”寻找到了他们的下落,人类的曙光是否能到来?未来,又该走向何方?当二零一三的钟声敲响,丧尸围城,你想怎么办?是拿起武器,成为庇护众人的英雄;还是在乱世之中崛起,成就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
  • 为人表率(中华美德)

    为人表率(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佛说无上依经

    佛说无上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此少年彼红颜

    此少年彼红颜

    艾莫彦,第一次看见你的背影,心跳就让我认定你了。但愿你用我的眼,好好看清这世界,爱你的人,不能总是弄不见了才想起她曾在你身边。
  • 和边伯贤同居的那些日子
  • 逆临远古

    逆临远古

    这是一个类似于地球远古时期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类似于人类神话当中的世界!迅猛龙、霸王龙、巨鳄、神龙、凤凰……将在这一一出现!【著:本书几近神话!】
  • 金台答问录

    金台答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