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4100000061

第61章 附录一先锋与本体的冲突附录一(2)

有关此事的另一版本为:“英文分教温缉周,学生所爱戴崇拜者也。日者谓学生曰:‘明年。将去,不克常聚首矣。’学生问其原因,温以他言乱之。学生骇甚,然姑隐之不言。逮总教习请他人庖代温君,学生遂谒总教,质之曰:‘温师何故辞归?师平日遇学生,平和谨婉,殊未尝以压力绳人。总教辞分教,必其与学生意见不合也。意见合而辞之,教学相长之谓何矣?’总教非特不是学生,且加以申斥,以为学生权利,不得干涉此等事。英文师之所以辞者,总董庞青城言度支窘绌故也。因是学生积不平。总教复有夷视学生及种种野蛮语,召学生之怒。”《南浔浔溪公学之冲突》,爱国青年。:《教育界之风潮》第10章。其中关于温不以压力绳人之说,显然是针对总教习杜亚泉对待学生的态度而来。

对于温缉周的“平和谨婉”,杜亚泉早有意见,八月浔溪公学开运动会时,他就告诉蔡元培:“余意英文教习必须有教育思想,与余辈同宗旨者,与共商榷兹事。今英文教习某己,文学颇深,然甚冷淡于教育。学生已界三级矣,而每日止能任三时,每周止能任五日。自授课外,日与善粤语之某司事沽饮市楼。任事一二周则必回上海一次,旷日殆亦一二周,于公学甚不宜。余意欲易以资格稍浅而肯留意普通教育者。”蔡元培:《浔溪公学第二次冲突之原因》(录《苏报》来稿),《选报》第35期,1902年。11月20日。则学生觉得易于相处的原因,在校方看来不免放任。

与杜亚泉交涉不果,学生不肯善罢甘休,“有志者相谓曰:‘学堂者,因培植人才而立也。故有国民之资格者,然后可兴学堂,有国民之思想者,然后可入学堂。反是焉,水火未有能相济者也。总董以数万度支,创建学堂,而教习尽顽钝,学生似奴隶,何乐而恋恋于此?讲形式而不求实际,纵读破十年。经穷白首,其何能成?学而不成,毋宁不学。往哉休哉,此学固非唯一之学堂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善者正多,何地不可容身哉?’众纷议不能决,卒曰:‘质之总董以后,欲去则去,欲留则留,毋狐疑犹豫也。’遂举代表,偕诉总董。总董大惊曰:‘吾何曾有此意见哉?无已,吾为汝等调停之。’于是学生知总教之诈,而怨声益甚,遂相率归”《南浔浔溪公学之冲突》,爱国青年。:《教育界之风潮》第10章。。

国民与奴隶,是戊戌后梁启超兴民权的重要概念,立宪为国民,专制为奴隶,学生既然将矛盾上纲上线到如此程度,与校方的冲突便开始升级,他们先“邀英文教习至花园,语以明年。必无去,且要以签字”。随即35人联名致公函给总董、总理及总教习,“言明年。办法,要求四事:一宜请理化、算学专科教习;二宜留英文教习某己;三每日课程太繁,宜酌减;四宜增购新书”。其实学生的要求与校方的原定计划相去不远,只是双方缺少沟通,互不知情。杜亚泉称:“盖所延算学教习某戊,初订七月到学,后以乡试故,展迟两月,九月到学。后以试榜未发,心摇摇不肯上班。及榜发不中,又牢骚不上班,忽支两月脩赴上海。余驰书诰之,答书遂辞。故算学尚未有教习,余仍自任之。然明年。理化教习,则余已订定某君,学生盖未之知,故有第一条之请。余于是告学生以第一条必能如诸生意;第二条余意颇不然,然诸生既心服教习某己如是,亦可商量;第三条余意亦然,必酌改;第四条尤易办也。学生亦无甚不悦。”蔡元培:《浔溪公学第二次冲突之原因》(录《苏报》来稿),《选报》第35期,1902年。11月20日。尽管有组织和提条件往往是冲突扩大的征兆,双方声气一旦相通,矛盾还是有所缓和。

起因之三,为校方变更考试奖品。此诚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英文教习而起冲突的翌日,季考案(一说为月考)揭晓。八月运动场期间,总董庞青城曾奖励体操优胜者以银牌。“方此案未发时,亦有奖银牌之说,后忽中变,欲无奖。”杜亚泉认为:“无奖决不可。”改奖铅笔洋纸簿等。“及给奖,凡十名,其四已以病回里。而某辛忽称铅笔不佳,欲售之于司事。司事不受,乃折而弃之,并强出其余诸人所售者,亦折而弃之,狼籍满地。”杜“乃集某辛等五人,告以‘褒赏之物,以学校名义褒之,所重固不在物。今如是,是大伤校友之感情,汝等宜自知过。’某辛等不服曰:‘学校以是等粗恶之物褒赏,是既伤我辈感情。且我辈既受此物,则我所有权得自由处之,先生不必过问也。’及夜,又招某辛等劝谕之,终不肯认过。余于时甚灰心,因发一纸,大意谓:‘师生之间,在情感与心服。今某辛等护前不变,大反此旨,余不愿再任是职,已告退,并函辞于总董。’未几,学生诣日本教习所,称:‘某甲不称总教职,已辞去。然君幸毋俱去。’又上书总董、总理,言:‘某甲不称总教之职,学生已不认为总教。前所要求四事,请径由总董、总理安排之。’”蔡元培:《浔溪公学第二次冲突之原因》(录《苏报》来稿),《选报》第35期,1902年。11月20日。

对此学生的记载为:“学生列优等者十人,仅得奖木笔白纸簿等。学生愤甚,谓此微物,岂得以奖学生?皆毁而投诸厕。总教见之,藉此泄其平昔愤气,责问受奖者曰:‘汝等慢我轻我,知罪乎?重者当屏斥,轻者记大过。’学生曰:‘若不受奖而怠侮教习,是学生之罪也。今既受之,毁也学生之权利,留也学生之权利,生等未知罪。’辩论四小时,不决。学生遂出,而总教告退条下。”《南浔浔溪公学之冲突》,爱国青年。:《教育界之风潮》第10章。此说的另一版本为:“翌日,适季考,总教某奖前十名者以铅笔等物,学生以积不平故,咸毁而掷于厕。总教某见之,责问受奖之十名云:‘汝等太欺慢我,知罪否?’十名者答曰:‘物既自先生而赐于我等,则成毁皆属于我等之权,窃未知罪。’”《浔溪公学学生第二次散学始末记》,《政艺通报》第21期,1902年。12月14日。

事态发展至此,学生与杜亚泉已成势不两立,必须牺牲一方,否则风潮难以平息。而这对庞青城显然是两难选择,也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他一面力劝宣布辞职的杜亚泉暂缓离开,一面寻找外部调人,以求打破僵局。三曲突徙薪为了避免风潮导致学校停办解散,庞青城不得不再向上海的同仁求援,请有办学和处理学潮经验的蔡元培前来调解。

蔡元培自八月出席浔溪公学的运动会返回上海,“了不得公学消息,惟南洋公学冲突后,于《同文沪报》见有浔溪公学学生之告白,亦不以为意。十月二十八日(11月27日),得公学电,言‘将有事端,速来消衅’。遂以翌日往”。临行前留致吴稚晖一函:“弟适得南浔电,以学堂有冲突事,招往调停。弟等本非一切持破坏主义者,如曲突徙薪之事,亦甚愿为之,故于今午即趁船去。”高平叔:《蔡元培年。谱长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49页。到校后,蔡元培往见总理,后者曰:“余适有疾,脑晕耳聋,不详告斯事本末。……请参考总教、总董、学生之意见,乃决议。”于是蔡元培先听取杜亚泉详细陈述冲突的原因及经过,又询问庞青城的看法意见,随即提出:“吾意惟劝某甲早行耳。”庞青城表示异议:“某甲行则其所订之教习将皆行,学生将散。吾意斥退某辛辈数人以留某甲。”蔡元培进一步解释道:“斥退学生一人,是即斥退全学之学生也。吾意某甲殆不可留。然吾可告以劝各教习为公学计,毋随俱去。”庞青城仍然不同意:“然学生气焰如此,某甲去,我辈益束手无策,奈何?”蔡元培曰:“吾为某甲计,甚善。然善后之事则吾亦无策,姑思之。”蔡元培:《浔溪公学第二次冲突之原因》(录《苏报》来稿),《选报》第35期,1902年。11月20日。

蔡元培的意见,看似有些轻率,其实他十余日前刚刚处理过南洋公学退学大风潮,知道学生因细枝末节而不惜掀起风潮,固然是年。轻气盛的躁动使然,背后却有相当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原因。在南洋公学风潮中,校方与学生的冲突愈演愈烈,难以调和,也请蔡元培代表教习出面调解。他在学生集会上说:“闻诸君不日行,诸君之志,深可嘉尚。然诸君尚有所望乎?尚可挽回于万一乎?凡事必有目的,诸君之举动,吾已尽知,谅不仅仅以牺牲公学为目的。我教习代表人也,今请代教习为诸君进一言:诸君言行一致,以公愤而去大学,实社会进步之现象,亦学界风潮之膨胀发达使然。此事原因,不过区区墨水瓶,竟至震动全局,吾知断非诸君有意为难,要必祸根长种,患蘖常留,故一发焉而不可制。吾非不知事变者,曷肯苦留诸君?然诸君为此行径,公德明矣,团体固矣,精神充矣,岂无宗旨?岂无次第?岂无约束?岂无希望?使诸君竟事事无所依傍,狂澜一倒,竟不克障,则诸君极文明磊落之思想,转以故寻一衅而束身竟去者,无乃堕于偏而失之激乎?某承命来此,既担此义务,负此责任,并欲代表各教习之意,不得已而告诸君。吾不欲更以他问题相质问,惟如何则必行,如何则可不行,请诸君代为一答。”学生代表殷次伊起而应道:“初念本仅仅留五班,今事已如斯,则以与总办势不两立为大问题。明日十钟前,总理去则生等留,否则不敢从命。”蔡元培问在场学生是否同意,除五班13人有异议外,其余皆举手赞成爱国青年。:《教育界之风潮》。。浔溪、南洋两公学情形虽不尽相同,但蔡元培凭经验已经隐隐感觉到,凡因细故而激成大风潮,绝非如表象那般简单。

向校方了解情况后,蔡元培会见学生代表黄为基等五人,询问事件所由,学生一一以前事述告。蔡曰:“是固有使诸生不得不然者。然掷奖物于厕所,亦未免为太过之举动。”学生曰:“以是责我等诚当。顾我等之为此,亦激于前事耳。”《浔溪公学学生第二次散学始末记》,《政艺通报》第21期,1902年。12月14日。黄为基称:“我等非激动于南洋公学之风潮者,亦非为褒赏物小事者,实为学问前途计,不得不出于此。我等所要四条,想君知之矣。我等所以最不慊于总教者为第一条,第二条即第一条之支别也。自某甲任总教以来,分教某丙、某丁、某戊均以不合辞去,今又及某己矣。我辈今乃知某甲之恣其私意,以误我辈之前途也,故愤愤。”蔡元培问:“吾知分教辞去,则总教兼任其教科,总教果胜任否?”答曰:“不胜任。我辈自忖半年。来无甚进步也。”蔡元培进一步追问:“此事凭君等良心决之,无可容吾拟议。吾意学校中非各科可单独运动者,必有统合之组织,故分教与总教不合,自不得不辞;即不辞,总教亦当辞去之。今日文明国易一执政,则其僚属殆鲜不更易者,亦此义也。故分教之不合而去,与总教之别延分教而未得其人,此尚未可为总教罪。我国此时欲延一科学教习,甚不易也。惟学校中非独以教科灌入知识于学生而已,教师之热心与公德,其类化学生之力甚大,关系甚重。故君等诋某甲之恣其私意,吾不能不一推求。使某甲以延分教不得之故,而勉强自承其乏,虽不胜任,尚可原谅。然君等之恣私意,是必某甲利于分教之无人,而因以自便其私也。吾欲问某甲既兼分教之任,曾自取分教之脩否?”黄为基称:“某甲已书一纸,支分教之脩于司事,但司事尚未付耳。此自有证据,否则吾辈不能以春秋诛心之法遽诋为私意也。”

蔡元培见是时惟黄为基一人出言,其余四人皆默然表同意而已,遂转而问司事:“某甲果有支分教脩之一纸书乎?”司事回答:“无之。惟告以前分教未支之脩,以其半津贴两助教之膳费,以其半预备明年。派人往日本展览会而已。”蔡元培认为这仍是“为公学公费,不得据以为总教之私意”。

掌握各方的观点态度后,蔡元培与杜亚泉深谈一次。他首先询问:“学生所执之词柄,非有所必不得已也。而显若深恨大仇,举平日师生关切之爱情而一切抹杀之,此何以故?”杜亚泉对此亦表示“不解”,指其“殆全为上海近日之风潮所激动耳。余甚不以上海助长学生之气焰者为然。余平日愿此间学生韧性朴学,别树一帜于政论风潮之外,以故高明偏宕之材,不能不以渐裁抑之。余费苦心半年。矣,以为几达目的,而不意以外界之激动,一旦付之水泡。余今已槁灰其心,不愿复委身于教育。然余不惜牺牲余名,将著一书,专攻击若辈助长之议论。固不免若辈唾骂,然数十年。后,必有思余言者”。就教育而言,校方规范教学秩序,为学务所必须。但杜亚泉“裁抑”“高明偏宕之材”的作法,在学生看来,与专制压迫并无二致。

听罢其言,蔡元培讲了一大段意味深长的话,全面阐述其对学潮起因、学生类型的分析以及区别对待的处理办法,不仅对理解浔溪公学及风起云涌的学界风潮大有帮助,而且可以了解蔡元培的社会政治主张。他首先分析了学潮兴起的社会原因:

“子言此次冲突之原因,近之矣。虽然,犹未也。子不见学校冲突之事,近者惟吾国及俄国屡见之乎?吾国学校之未完备姑不论,彼俄国者,学校之编制,教育家之所讲授,何遽不若彼共和立宪诸国,而冲突乃如是。盖学问者,以实现理想于未来为目的者也。彼共和立宪诸国,学理之所阐,与夫政界之所涉,盖无不密合者。学生者,过渡之时代也,预备之时代也。学成以后,因当有自由之幸福,亦何惜牺牲现在以要求之?谓之曰学生不得自由,彼且谓吾此时固不愿自由也。专制之国,则其学理之所阐,与夫政界之所涉,乃无一不反对。彼自信将来必无实现理想之一日。凡人情于必不可得之事,则其求之也愈迫,而其攫之也因亦不暇于熟虑。况在我国外交之疲苶,社会之腐败,已有朝不保暮之势,彼自以待学之成,则已国墟而人奴矣。彼其如燃眉之急,如灭顶之厄,固何暇问火政漫人之如何也。彼又多时过而学,则自以已负国民之义务。彼又日染于译书之理论,日激于新闻之记载,则愤叱狂呓,血涌技痒,不知其所由。彼当外界冲因极强烈之时,则一触即发,一纵即逝,虽牺牲身命,牺牲社会,牺牲全世界之美利,以供其一快,亦所不择,况区区之普通学若师生关爱之感情哉。”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震颤教师心灵的育人故事

    震颤教师心灵的育人故事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智慧教育篇、学科教育篇、道德教育篇、师生关系篇、班级管理篇。这五个篇章选取了来自教师的心灵体验、经典体会和实际经验,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教育故事,给教师们分享教育经验,指明教育方向,帮助教师增长教育智慧,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掌握道德教育方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班级。全书撷取一线教师的文萃,贴近教育现实,反映教师生活实际。一篇篇精彩的美文,一个个感人的育人故事,相信能够为教师带去新的启迪和收获!
热门推荐
  • 地灵异世

    地灵异世

    游戏屌丝穿越异世,沮丧、懊悔、煎熬之余重获新生的渴望,立誓在巨灵大陆成就一番名声,意料中的阻挠重重,却只能让于立更加坚定,性格愈发成熟,伴随而来的自然是各种奇遇、偶得,一路精彩!
  • 我的白富美老婆

    我的白富美老婆

    我徐风,在认识一个白富美不到48小时,就被逼着登记结婚,从此我就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而且还患上了严重的“妻管严”,唉!这是一个白富美和屌丝的故事,呃......我不算屌丝吧!
  • 钢铁极兵

    钢铁极兵

    公元2300年,地球能源枯竭,人们便成立了三大战舰,叶阳一时手贱点下了简历,投到了最差的舰队。你们放心,我既然来了,那么你们就不会在受苦,跟着我,你们将会得到你们想要的。
  • 贞爱一生

    贞爱一生

    我告诉你,我们的爱情以后更甜蜜、美满、幸福。知道吗,好的都留在最后,最后!咱们呀,先把自己养活、养好,然后等着别人来爱我们吧!来,姐妹们,哥们们,为了最后的相聚,明天的辉煌,干杯!欢声笑语、啤酒声、打闹声,慢慢开始转变成低低的抽泣声,那些豪言壮志也开始哽咽到无声,最后所有的人干脆都如同小孩子将要和爸妈分开似得,嚎啕大哭起来,用最后能肆无忌惮的时光拥抱、祝福和不舍!
  • 殿下的宝贝公主

    殿下的宝贝公主

    馨馨从来都没有看过一个比天使还要美的男生,她一定就是妈妈说的天使,馨馨好象认识他哦,可是他那墨绿色的眼睛却对她发出了警告的眼神,馨馨不怕,因为妈妈说---漂亮的天使是最善良的。
  • 燕行传奇

    燕行传奇

    燕云天一个游戏中的灵魂,因为一场意外来到一个真实而陌生的异世界,被卷入神魔的明争暗斗之中。为了兄弟情、美人恩不断与天地斗,与神魔斗谱写一曲异界神话。
  • 异界变身之死亡主宰

    异界变身之死亡主宰

    当艾德文还在战火纷飞,当亡灵界的元素崩坏愈演愈烈,当败者依然不甘地扭动触手,当诸界的阴谋酝酿不休......救世抑或逆亡之人从荒芜走出,江寒只能无奈接受所有,真正对未可知的命途发起抗争。
  • 凌烟

    凌烟

    20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百年,中国冒出了一个名叫“凌烟阁”的组织,在诸葛先生的带领下,扬国威,传武魂,东平日本,西镇群雄,一舒国人傲气……
  • 全职魔剑

    全职魔剑

    二十一世纪杀手之王,重生异世界,废材便妖孽,得魔剑,开创魔剑士之路,开创属于他个人的全职之路!斗士:体魄无双,战力无穷!法师:操控天地元素,威力足以巅峰城池,王国!刺客!附魔师!炼药师……
  • 错过你的今生今世

    错过你的今生今世

    墨殇第一次写文,请各位读者大大多多包涵啦~【不喜勿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