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在办理对外交涉过程中,深感王朝统治危机空前严重。他不顾中央一品大员和帝师的高贵身份,多次前往粤东会馆和南海会馆访问康、梁,同他们商讨维新变法事宜。又上书光绪帝力荐康有为才堪大用。光绪帝对康有为从此“倾心向用矣”。1898年5月,光绪帝决心变法。翁同龢代光绪帝草拟了宣布变法的“国是诏”和开办京师大学堂的谕旨。6月11日,光绪帝正式颁布“国是诏”,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终于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就在“国是诏”颁布的第四天,慈禧太后强令光绪帝下令将翁同龢开缺回籍。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推翻新政。幽禁光绪帝于瀛台。诛杀谭嗣同等变法“六君子”,通令缉拿康、梁等人。在围剿维新派的过程中,慈禧一伙也未放过翁同龢,下令将他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他在贫病、惊恐中在籍生活了七年,于1904年7月去世,享年75岁。
两代帝师翁同龢
翁同龢身为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状元宰相,且两入军机,又身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1865年11月,经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诉和负责嵇查书房事务的醇亲王的联名保举,翁同龢被命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翁同龢入值书房后,先给同治帝进讲《帝鉴图说》一书。是书出自明代宰相张居正之手。张氏为了辅导年幼的明神宗,特地将自尧舜以来天下之君,撮其中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加上标题,再配上一幅工笔图画。此书最适合幼儿阅读。翁同龢讲得既浅显,又明白,同治帝颇爱听。此后他还给同治帝讲授《圣主庭训格言》、《清朝开国方略》、《毛诗》、《孟子》等,指导同治帝写诗作论。直到1871年因母亲去世,回籍丁忧,才离开弘德殿书房。
翁同龢在授读同治帝期间,还奉旨前往养心殿给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进讲《治平宝鉴法编》一书。先后给两宫皇太后进讲了宋、金、元、明四朝帝王政治事迹的十五个专题。他的进讲剖析得当,交代清楚,两宫皇太后感到满意。
1875年同治去世,慈禧拥立4岁的载恬为帝,承嗣咸丰,改元光绪,这就是光绪帝。次年光绪帝在毓庆宫读书,翁同龢又一次被命在毓庆宫行走,担任帝师,授读光绪。从此时起直到1896年书房裁撤,他担任光绪帝师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付出了巨大的辛劳。翁同龢一面大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今文经学中的“微言大义”和改革进取的思想,企图从中找到社会兴衰治乱的缘由,挽救民族危机及日益衰微的王朝;一面通过书房进讲,指导光绪学习批阅洋务折件,向光绪帝灌输社会变革思想,教导光绪了解世界大势,勇于创新,开创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光绪帝后来之所以能发动维新变法,追溯起来与其书房教育分不开,是翁同龢一手点燃了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思想火花。
灵芝为谁而生
湘阴是左宗棠和郭嵩焘的老家。同治三年,湘阴文庙长出一棵灵芝草,郭嵩焘的弟弟写信给他,信中提到了这件事,开玩笑说,文庙产灵芝是吉利之兆,象征郭家的荣发。左宗棠听说以后,放话说:“湘阴文庙真要是有祥瑞,那也是因为我左宗棠封爵的缘故,与郭家有什么相干!”郭嵩焘,曾署理广东巡抚,后来因左宗棠参奏罢官。郭曾在樊燮一案中给左帮忙传信,有救命之恩,又在咸丰皇帝面前大力推举他,有保举之力。左宗棠死后,郭嵩焘回想两人一生交谊,写挽联如下:“世需才,才亦需世;公负我,我不负公。”
“状元红”与“元宝肉”
清朝同治年间,苏州状元陆润庠的父亲早离人世,家里很穷,全靠寡母做针线活度日。陆润庠年轻有志,读书十分用功。他有一个癖好,喜欢喝绍兴黄酒。虽然家里穷,还是照喝不误。陆润庠住在阊门内荷叶街。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都林巷,巷口有一座酒店。陆润庠天天要到这家店里去喝黄酒。酒店老板见他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刻苦读书,满腹文章,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发迹,所以,情愿把酒赊给他喝。后来,陆润庠上京赶考,没有路费。酒店老板还借给他一大笔路费。
陆润庠中了状元以后奉旨衣锦还乡,在状元楼大摆宴席,宴请苏州的文人学士和官僚士绅。当然,也请了酒店老板。酒席上喝的仍然是绍兴黄酒。陆润庠不忘酒店老板的恩情,风趣地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我陆某能有今日,全凭这绍兴黄酒呀!”接着,陆状元站起来,说道:“陆某当时受益绍兴黄酒,多蒙这位店主老伯照应。今日,当众拜谢!”众人称赞不已。
在座的一班文人雅士,都晓得陆润庠喜欢喝绍兴黄酒。现在做了状元,名声显赫,红极一时。有人就拍马屁说:“状元公喝了黄酒中状元,这黄酒也红了,就叫做状元红吧。”
后来,苏州城里的一班读书人,秀才啦、举人啦,喝酒都要喝状元红,图吉利,以期在殿试中一举及第,走上仕途,飞黄腾达。
出身湖北监利的朱才哲,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清乾道光年间出任台湾府宜蓝县令时,深得民心,后曾任台湾道台,台湾百姓称他为“朱青天”。他在台湾度过了三十二个春秋,于同治二年72岁时告老返乡。离台启程那一天,百姓送来大箱小包的礼品,可清廉刚直的朱才哲一一谢绝,最后只留下三十二口空木箱。开船启程那天,百姓搭起供帐,洒泪相送。船出发以后,发现有几条小船尾随而来,原来是新任道台带人来追查。新任道台以小人之心,度忖箱内一定装有朱才哲三十多年来的私房积蓄,不然船何以如此沉重!追上之后,对朱才哲讥笑说:“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呀!”朱才哲明白他的来意,说道:“如果箱内不是金银怎么办?”新任道台回答说:“如不是金银,情愿开一箱赔两箱元宝。
”于是朱才哲命人把箱子当众打开,原来不是什么金银财宝,竟然全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新道台满脸惭愧地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朱大人果然是两袖清风,名不虚传哪!但不知装这么多鹅卵石回乡有什么用?”朱才哲答道:“船行大海常遇风浪,若是空船,易被风浪掀翻,因而以石压船,船才稳当。此外这些鹅卵石运回家乡又可以分给儿孙及乡邻学生用作镇纸之用,让他们刻苦攻读,也算我在台湾三十多年的纪念。”新道台听后,脸越发烧得厉害,羞愧地说:“我开了的箱子,愿实行诺言,赠装元宝。”朱才哲答道:“大人不必破财,你出钱赔偿,还不是出自台湾的民脂民膏!”又说,“我看不是道台失礼,是我辞行不周,今天你带人前来送行,我倒要向你道歉。”说完即命家人把自己准备的鸡蛋煮肉送上,说这是家乡上等佳肴,名字叫元宝肉。新道台感动不已。从此“元宝肉”这一菜肴传遍台湾。台湾人民为怀念朱才哲的公德,还修建了一座朱公庙。
李秀成的供状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李秀成于当夜率千余名将士,护卫幼天王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在冲到城外后与大队人马走散。天明时分,人困马乏的李秀成潜抵城郊方山一破庙中暂避,结果因随身所带财物而暴露身份,于23日被两个奸民缚送清营。
28日下午,曾国藩赶到南京,几小时后便亲自审讯李秀成。老谋深算的他对李秀成施展了攻心战。曾国藩的攻心策略果然收到了效果,李秀成自愿书写供词。李秀成从7月30日开始动笔,历时9天,在囚笼中亲笔写下数万字的供词。与此前此后的表现判若两人的是,李秀成在供词中明显流露出乞降求抚之意。他对曾国藩和清王朝大加谀颂,说“早就听说曾中堂恩深量广,有拯救世人之心”,表示“我见老中堂大义恩深,心悔莫及”,将天京沦陷喻作“我主无谋,清朝有福”。他自愿以“罪将”之身,出面代为招降太平军余部,从而“尽义对大清皇上,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
可怜李秀成终究还是被曾国藩算计了。此时的曾国藩心里清楚,一旦献俘到京城,他们兄弟二人欺瞒朝廷的一些事情,如曾国荃洗劫天京中饱私囊的真相等,便都会曝光,难免会落个欺君之罪。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他都不能留下李秀成这个活口。8月3日晚,曾国藩垂询赵烈文的意见,表示打算不等朝廷降旨,便将李秀成从速“正法”。赵烈文回答说:“中堂已经录有供词,没什么不妥的,而且此贼非常狡猾,不宜把他押解进京。”两人不谋而合。
8月7日,仍在赶写供词的李秀成写下了“昨夜承老中堂叫至驾前讯问,施以恩惠,无以为报”等语。结果墨迹未干,曾国藩就派李鸿裔向李秀成摊牌,表示“国法难逃,不能开脱”,并于当天傍晚将李秀成处死。
幼天王的最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