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法度严明。秦孝公有一幕僚,号称天下第一智者,犯下过失,按律当斩。秦孝公惜才,想救他一命,但又不能破秦律。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行刑方式,希望智者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拯救自己的生命。刑场上站着两个武士,手中各拿着一瓶酒。秦孝公告诉智者:
第一,这两瓶外观上看不出区别的酒,一瓶是美酒,一瓶是毒酒;
第二,两个武士有问必答,但一个只回答真话,另一个只回答假话,并且从外表上无法断定谁说真话,谁说假话;
第三,两个武士彼此间都互知底细,即互相之间都知道谁说真话或假话,谁拿毒酒或美酒。现在只允许智者向两个武士中的任意一个提一个问题,然后根据得到的回答,判定哪瓶是美酒并把它一饮而尽。智者略作思考,提出了一个巧妙的问题,并喝下了美酒。结果,他被免于一死。
如果你是智者,你将如何设计问题,并找出美酒呢?
智者可以向两个武士中的任意一个提问,不妨向武士甲提出如下这个问题:“请告诉我,武士乙将如何回答他手里拿的是美酒还是毒酒这个问题?”
如果甲说乙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毒酒,则事实上乙手里拿的肯定是美酒。因为如果甲说真话,则事实上乙确实手里拿的是毒酒,又因为此情况下乙说假话,所以事实上乙拿的是美酒;如果甲说假话,则事实上乙回答的是他手里拿的是美酒,又因为此情况下乙说真话,所以事实上乙拿的是美酒。也就是说,不管甲乙两人谁说真话谁说假话,只要智者得到的回答是乙手里拿的是毒酒,则事实上乙手里拿的肯定是美酒。
同理,如果甲说乙回答他手里拿的美酒,则事实上乙手里的肯定是毒酒。
智者设计的这个问题,妙就妙在他并不需要知道两个武士谁说真话谁说假话,就能确定得到的一定是个正确答案。因为如果甲说真话,乙说假话,则情况就是甲把一句假话真实地告诉智者,智者听到的是一句假话;如果甲说假话,乙说真话,则甲就把一句真话变成假话告诉智者,智者听到的还是一句假话。总之,智者听到的总是一句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