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说:“本章警告统治者不要逼得人民活不下去,不要剥削过重。人民造反是被统治者逼出来的。老子警告那些统治者不要只顾保养自己的生命,不管人民的死活。”“先秦诸子中,只有老子对人民最关心,批判当时的统治者最激烈。孔孟学派也同情人民,他们劝告国君发善心,施仁政,为君主着想得最多。孔老殊途同归,立场有差别。”这是对的。“立场有差别”,就是说老子是站在民主的立场上说话的,而孔子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上说话的。本章可概括为民饥难治、轻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生活腐化。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①,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②,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③,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④者,是贤⑤于贵生。
“注释”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食税,取税。马王堆甲、乙本作“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民”改为“人”,“上”(君王)改为“其”,似有意回避。
②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有为,指享乐之作为等各种自作主张。马王堆甲、乙本作“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有为”被改。
③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求生”异本多作“生生”。何新注引魏源说:“我自厚其生,则人亦各厚其生;人各厚其生而不得,夫安得不轻死乎?”
④无以生为。不以生而有为。
⑤贤。胜。本章王弼概括为“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译文”
人民之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收税太多,所以饥饿。人民之所以难服管理,是因为统治者喜欢有生活上的奢靡“作为”,因而不服管理。人民之所以生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追求生活奢华丰腴,所以饥饿的老百姓轻视生命不怕死。只有不追求生活奢华丰腴的管理人,才是贤于那些以个人生活为重的管理人。
“解说”
老子在上一章讲了要使民常畏死,如果还有个别冒死犯罪的人则可以用法律规定处死,并且是在爱民的前提下的。大概他觉得这些仍然不够,需要进一步找些原因以便从源头上解决治乱的问题。于是,他提出了三点管理人特别是高层人物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人民饥饿,是因为管理人抽税过多。“以其上食税之多”即指此。他显然在告诉高层管理人:人民饥饿,生活不下去就会不畏死而干出不端之事来。因此,税收不要过重。这就涉及赋税问题。从事管理就应而且也必须懂得赋税问题。这一点,老子似乎比孔子进步一些。孔子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曾生气地走了。学生感到奇怪,问为什么,孔子说,有周朝现成的税法在,可以查出来,何必问他?这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保守,而且也反映了孔子不懂得税法要随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而常有修订。而老子在此则既反映了他的有关赋税具有政治意义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关于税法应根据经济环境而变化的思想:当税收过多而使人民活不下去的时候,税法就要修改。
第二,人民难治,是因为上层管理人颁行的政策法令太严苛,加上大搞宫室建设、大兴土木等,所以难治。“以其上之有为”即指此。因此,他建议上层管理人不要“有为”,即包括不要在生活上有作为,不要颁布那么详密严峻的政策法令,不要大搞宫庙楼台建设等,以免人民不满。《国语·楚语》中伍举劝楚灵王不要筑高大奢华的台榭,说“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
第三,人民轻生,是因为上层管理人生活腐化,追求奢华享受。“以其上求生之厚”即指此。老子认为,轻生就会不畏死,生活不下去又不畏死,就会铤而走险。因此,不把个人生活看得太重的管理人是要比那些太看重以物质保养个人生命的管理人高明。这再次反映了老子重民的思想。
“诗赞”
民不畏死有原因
横征暴敛伤民心
君王求生贪奢华
黎民饥饿死生轻
君若生活无有为
百姓爱戴国稳定
老子爱民又爱国
欲消君王烦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