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3700000052

第52章

第五辑(一)

异域奇葩

超越的自由是辽阔的

宝音贺希格

认识蒙古国诗人巴·拉哈巴苏荣二十多年,结识译者哈森亦有四五年。读原文、读译文,诗的魔力带给我的延伸,难以用具体的时间来计算。诗是无尽的,翻译会使它更加延伸。

西里尔蒙古文是横排文字,与汉字一样“摇着头”读,而传统蒙古文,是“点着头”读——据我所知,后者是世界上惟一的竖写体文字。“摇头”和“点头”,是截然不同的动作语言。但难能可贵的是在这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它们却书写了一个加号(+)。从这点来说,原诗与译诗的加法组合是一件庆幸的事情。

先由西里尔蒙古文转写成传统蒙古文,再由传统蒙古文翻译成汉语——正是这些诗歌产生的经纬。译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时地往返于三种文字之间,徘徊于可译与不可译之间,寻找着能够将诗歌逆向还原的最大可能性。她企图探索更多语言的缝隙,在微妙中倾听不同语言文化的不同声音,无限地接近那“磨尽自己/终归锋利对方的/青色磨刀石的碎块”(《我》)。

诗人巴·拉哈巴苏荣是生于草原的乌兰巴托人,又是生活于乌兰巴托的草原人。乌兰巴托这座城市对蒙古草原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顿号。她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是延伸中的一次瞬息停顿。那里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夏天短暂且昼夜温差悬殊。诗人生存于两极如此和谐而矛盾的所在。这里的暗示对诗人而言,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启发。大自然的身体对“天和地的孩子”(《我》)是如此反应敏感:“妈妈临产的呻吟中/百花花瓣飘然落地/我降生的啼哭中/千种花蕾欣然绽放”(《我》)。“飘然落地”和“欣然绽放”是诗人对自然之美在两极之间的感恩和顿悟。

追寻诗人的思绪,我们发现,诗人灵魂驰骋于自然的两极之间,更遨游于时空的两极之外,他示范着用诗歌语言超越那些看似无法逾越或者“水火不容”的对立,甚至打乱它们本来的位置或意义,使之重新组合。在诗的语言中流淌或崩裂出深沉而辩证的思考。

生与死、有与无、寂静与喧哗、黑与白、上与下、取与舍、领与襟、高与低、开端与结束、有限与无限……这些意象贯穿于他的诗中,自始至终、自终至始,永不休止。在诗人的世界里它们相互矛盾,相互转换,又相互补充,完美地融为一体。“大声讲出真话时/听到假/大声说出假话时/听见真”(《大声讲出真话时》)。“花丛中我曾遗忘石头/现在想想才明白/原来石头柔软,花朵坚硬”(《无题组诗》)。真与假、坚硬与柔软的相互转换,使阅读更加愉快而参悟,那是诗意与哲理共鸣的一瞬。

“虽然离太阳近/山峰却寒冷/虽然距太阳远/山麓却温暖”(《山麓和山峰》)。寒冷与温暖、远和近,构成两极,却各自独立。同样,在《冷泉》中:“整日吮吸着太阳/却是刺牙的/冷/整夜漂洗着月亮/却是漆漆的/黑……不因雨水而暴洪/不因阳光而枯竭”,也出现类似的两极。可在这些诗句里,两极由于各自独立而使它们紧张的关系顿然消失。

“花朵延伸/直到石头……身体延伸/直到死、我延伸/直到无”(《延伸之诗》)。在这首经典的诗作中,“延伸”成为线索,而“延伸”的前后两极耐人寻味。诗人在《以自己的方式》中写道:“……只有进入棺材时/我以‘别人的’的方式。”由此可见,延伸是一种“以自己的方式”活着,直至“死”乃至“无”的过程……但他同时又意识到:“死而生/生而死的/轮回无尽”(《无尽的诗》),“死亡即是开始”,于是,两极在无限轮回中产生新的意义。

罗兰·巴特曾说:“两项的矛盾通过发现第三项而消失。”诗人巴·拉哈巴苏荣的诗这样写道:“无论在黑暗/还是在光明/乌鸦/是看得见的黑”(《黑暗》)。如果,黑暗中也能够看得到“黑”,我想,那是“第三项”的某种线索。诗人巴·拉哈巴苏荣擅长给众多静止的两极关系建立独特而美丽的联系方式,意在对它们的超越。

超越的自由是辽阔的。

原载2009年2月7日

蒙古国诗人巴·拉哈巴苏荣和他的诗歌

哈森/译介

巴·拉哈巴苏荣,男,蒙古国当代诗人,1945年11月25日出生于蒙古国中央省温株勒苏木。1962年开始写作,诗歌处女作为《秋月》。1974年至1977年间在莫斯科电影艺术学院编剧班学习。1989年荣获蒙古国作家协会奖。1989年至1992年间为蒙古国作协主席。1992年至1996年在蒙古国大呼拉尔任议员。1996年开始任蒙古国木偶剧院院长、艺术编导。1990年荣获蒙古国国家功勋奖。1992年荣获美国国际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荣获“蒙古国文化杰出功勋奖”。2003年荣获“蒙古国人民作家”称号。2007年世界诗歌大会上获得了世界文学与文化协会颁发的“杰出诗人”奖。1985年至1992年间,多次参加蒙古国每年一度的《水晶杯》诗歌大赛,夺冠三回。

作品有《巴·拉哈巴苏荣抒情诗选》等七本诗集、歌剧作品六部、电影作品五部、儿童剧作品三十六部、舞剧作品五部、四十余首歌词。他的作品富有诗的动感、哲理的质感,语句、修辞极为考究。他的诗歌被译为多国多种文字,在俄罗斯、保加利亚、荷兰、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广为流传。

下面推介的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思与礼赞、对爱情的理解与讴歌、对真理的思索与追求、对母爱的感恩与传颂,是他诗歌的代表性经典之作。

[蒙古国]巴·拉哈巴苏荣

妈妈临产的呻吟中

百花花瓣飘然落地

我降生的啼哭中

千种花蕾欣然绽放。

世界不曾因我的降生

增添分量

但我无疑是一个加数

我是

天与地的孩子

回忆与明天的链条

歌声与泪水的河床

生死间的存在

光和影的整体

磨尽自己

终归锋利对方的

青色磨刀石的碎块

我是

原地循环的昼夜

围绕太阳旋转的

大地君主

怀抱我而裂开的大地伤口

被太阳金丝缝合的时候

我是减数。

1979年

红颜

你降临的声音惊动山梁的

那日晨阳

消融在你的脸颊

我的红颜佳人

太阳是否从你的左脸升起

辗转到你的右脸降落

你那安详的眼神实在迷人

长长的睫毛犹如美丽的黑斑蝴蝶

在罪恶的牙齿未及的苹果上忽闪。

每当凝视你的脸

眼睛会升温。

每当远离你

梦里都是你。

你绯红的脸颊真美丽

被我内心飞出的歌声

陶醉的褐斑小鹿

已迷失在心灵的浓雾中。

你已拥有相携一生的伴侣

不能在你脸颊的红韵中,

不能与之相伴人生又如何!

即使在世事苍茫中擦肩而过

即使此生不再相遇

只要能在梦中相见就足矣!

1980年

安魂曲

——献给慈母

我采集了鲜花

想铺在

您雪白的脚踝下

我从使您心情舒畅的绿野上

赐万物以清爽的云影下

我不在时也能听到我歌声的

纵情流淌的溪水边

采集了鲜花。

我流着泪

采集了花朵

采集了悲戚之泪水

滴落的

每一朵花。

想要给您铺开鲜花

莫说一个夏季的花朵啊

一个世纪的花朵也不够。

我美丽的额吉啊

鬓角还无一丝白发的母亲!

我哭您

消逝在

尘世的真与永恒的

夜晚之间。

我哭您

消失在

星星飞逝的

死亡风暴中。

我欣慰

您融入了千万种植物的根

迎着朝阳生长。

我欣慰

您化作静静的黎明纤尘不染的启明星

闪烁在所有起始之前。

额吉啊

您是诀别的化石之音

您是冷凝的乳汁之热

额吉啊

我是您生命的延续。

1971年

原载2009年2月7日

她们一生为女性自由而写作

许丽菁

第二性

亚里士多德说,女性之为女性是由于某种优良品质的缺乏。毕达哥拉斯也认为,世上善的法则创造了秩序、光明和男人,而恶的法则创造了混乱、黑暗和女人。所以叔本华告诉我们:女性是第二性的,第二性即女人在任何方面都次于男性,若对她们表示崇敬是极端荒谬的。

作为一个智性女人,弗吉妮亚·伍尔芙当然不愿意接受这种第二性的地位,尤其厌恶她母亲所扮演的“房中天使”一类的女性,羞怯、纯洁、优雅,这一直困扰着她的创作,让她懊恼愤怒,但她自己总是不知不觉又扮演着“房中天使”的角色。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这样描述同时代的女性:“她对婚姻的顾虑影响着她的言语、思想和行为。”这种女性甘愿做第二性,并把对抗看做是愚蠢的错误,这是一群被父权规范所造就出的女性。波伏娃发现男人所谓的“女性气质”是轻浮、幼稚、软弱和无责任感,会烹饪、缝纫和持家,以及懂得怎样保养容貌,怎样显得端庄,这其实和伍尔芙所言的“房中天使”并无二致。而相反的气质,譬如过分的有胆量,过分有文化知识,过分有个性,或者过分聪明都会把男人吓跑。

波伏娃的《名士风流》中的安娜,虽不是典型的“房中天使”,却也是一位传统的知识女性,她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分析大夫,一直在职业和家庭的正常轨道上习惯地运行。她比较少自我意识和冒险性,主要是在丈夫的活动框架内工作。不过在战后时期,安娜身上产生了与原来完全反向的自我个性的觉醒,婚外情几乎使她滑出原来的生活轨道与心理轨道。而另一个既无事业又无独立经济能力的恋爱中的女人波尔,最终还是囿于传统把整个生活献给了爱情,她在否定他人自由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失去了重心,最终导致精神崩溃。在波伏娃那里,想要自己自由也就是想要他人自由,自由也意味着令人畏惧的责任,逃避自由也是在逃避一种责任。

雌雄同体

人类的大脑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双性同体”既是两性关系的理想状态,也是作家创作的最佳状态。两性之间理应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从而消弭性别对立,走向自由、平等。在心理学上,雌雄同体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雌雄同体”这一概念由柏拉图首先提出,伍尔芙将它提升为理论。《奥兰多》其实是伍尔芙关于女性写作的一种奇幻思考,其中也不乏她个人的生活体验,是她对雌雄同体理论的最好诠释。奥兰多的原型,是伍尔芙的好友维塔·萨克维尔·威斯特,她出生于名门望族,是个诗人,美丽优雅风流大胆,是当时有名的“女同性恋者”。她曾为继承权卷入官司,因非男嗣而败诉。这给了作家无限的遐想,于是一个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和跨越性别的人物——奥兰多便诞生了。作家安排“同一个人”来体验男人和女人的两种人生,结果所遭遇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小说借此嘲讽父权社会对两性角色的荒谬认定。奥兰多集男性和女性的优点于一身,同时也兼有两性各自的弱点。伍尔芙认为,由于男性和女性都具有“可悲的缺陷”,所以无论是以男人的视角还是以女人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都是不完整的,为此必须超越单一性别的界限,结合两性之长,才能对世界进行完整正确的概括。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女作家被当作疯子和怪物。即使到了十九世纪,妇女也很少有时间、更得不到鼓励去写作,所以写作最终变成了很多智性女人反抗暴政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伍尔芙的“雌雄同体”理论意义在于,它表达了作家内心深处期盼着男女两性的和谐统一,这有一定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的依据。波伏娃也认为,“和谐这个概念是女性世界的关键之一;它意味着一种固定的完美”。就两性的合作无间和女性争取自由的生存和精神空间这两方面来说,莱辛即便不是一脉相承于伍尔芙,但她们的相似之处也是有迹可寻。《一封未投递的情书》中女主角说的话与伍尔芙非常相似:“我是艺术家,因此是男女同体。”

自由女性

《名士风流》里的纳丁娜是个极具叛逆个性的年轻女孩,她玩世不恭,对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都采取嘲讽的态度,对任何有意义的事都拒不承认。纳丁娜对限制的有意冲撞,代表着她的抗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彻底自由了,这种反抗最终导致的是迷失与危机。《女客》中的伊丽莎白一直认为自己“坚强而自由”,这很让人怀疑。伊丽莎白逃避自由是通过女性的牺牲方式实现的,因为这对于她来说最容易接受。一场决裂,目的是使她自由和独立,最终却以一种像被遗弃的方式实现。《金色笔记》中的女性拥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因为没有束缚,表面看来“新女性”在职业、精神追求和两性关系上都同男性一样自由,她们可以成为习俗外的一员,但她们并没有从男人中“自由”出来,甚至也不想从男人中“自由”出来。因为她们对很多东西的态度太模棱两可,或者说非常矛盾,她们既厌倦家庭的束缚,又想享有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谐;既想维护自己的精神自由,又害怕独自一人时孤寂和凄惶,所以没有纯粹的绝对的“自由”。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安娜和摩莉的言论焦点大多集中在对男性的忠诚,包括对婚姻家庭生活的渴望之上,她们在很多地方的言行,包括对男人的判断也似乎自相矛盾,一方面很轻视不合她们标准和趣味的男人,另一方面又不断参加交友聚会。摆脱了传统、家庭、保守势力和开明男人的压力,女人是否就一定能独立自由呢?《金色笔记》的结论是否定的,答案的寻求还是要回归女性自身。

我想,“自由女性”之所以感觉痛苦,一个原因即在于她们的内心感觉不到自由的全部快乐,所有极力要摆脱的束缚也是她们维系安全的纽带。在莱辛笔下,自由和囚禁的对立状态在女性的经历和体验中变得互相依附,女性自由之中往往包含无形的束缚,这既形成了女性自由的悖论,又是女性获得完整身心自由所不可或缺的。这种束缚可能来自男性,也可能来自社会因素,也可能是女性自身。两性之间和谐状态的达到是女性真正获得身心自由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也很关键。

不仅在心理层面,现实中自由之于女性也存在着某种虚拟性。爱和自由是人类的两大精神需求,但是女性往往把依附于男性的所谓爱情跟自由混为一谈,活在虚幻的幸福中,或者在社会的道德禁锢中与自由失之交臂,或者以极端的性解放陷入女性自由的另一个误区。社会地位的相对弱势,使得女性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心理上和感情上依附于男性,也不得不按照男性的眼光来塑造自己。

西方知识女性的精神求索虽艰辛也很有历史传统,早在启蒙时期一些自由主义女性就赞同这样一些基本信条如:信仰理性;坚信女性拥有和男人一样的灵魂和理智;相信教育是影响社会变迁乃至改造社会最有效的手段;认为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个体,他独自寻找真理,他的尊严取决于这种独立性;赞同天赋人权之说。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醒过人们,男女之间会永远存在某些差别,在平等中求差别的生存是可以实现的。在两性和谐的基础上,女性要获得独立自由,首先要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人生目标的确立以及自我生命意义的追求。所以,可以说自我追求是支撑一个人跨越性别文化差异的支点。艺术和文学在很多时候便可以成为这样的支点,“艺术、文学和哲学,是试图以人的自由,以创作者个人的自由,去重建这个世界”。

原载2009年3月7日

同类推荐
  •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清徽吟

    清徽吟

    本书为作者的诗词作品结集。共收集作者新近创作诗词作品300余首,或写景,或写人,或写情,或写事,内容丰富,品味高雅,思想内涵深刻,其中一些诗词配以相应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二者相得益彰,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并重。
  •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推荐这本《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的话,那就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有趣。但他的文章并非为了有趣而有趣,看似随意,极具调侃性,同时又不失深刻和睿智。他的文章,看似刻薄,其实话损心善;他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却在认真地誊写着他眼中的美好;他的第一本图书作品,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
  • 郁达夫作品集(1)

    郁达夫作品集(1)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热门推荐
  • 假面骑士装逼

    假面骑士装逼

    如月苍辉的传奇经历
  • 纯禽记者

    纯禽记者

    偷拍暗访,成就一代名记,搏杀逆袭,终铸商业帝国。所爆黑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女神记者笔下的主角并非一直是低下的狗仔。
  • 九重灵至尊

    九重灵至尊

    21世纪宅男莫风穿越异世界大陆,穿越在一个同名废物少爷身上。在这里强者为尊,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九颗珠子吐出各种功法丹药神兵。看废物成为绝世强者纵横天下。
  • 红颜易逝

    红颜易逝

    年少时的一丝悸动大火斩断的天真无邪迟来八年的真相八年后的再度重逢沉寂的心又开始隐隐跳动步步为营,步步惊心,绝世红颜的爱恋但是,再怎么样绝世的红颜终会化为一具枯骨
  • 穿越之丫鬟逆袭变王妃

    穿越之丫鬟逆袭变王妃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子好不容易有时间出来旅游结果人太多不慎挤下井里掉下去,梦境中出现了白须老者告知自己穿越了,说自己有一个缘跟一场浩劫等着来解决。是福是祸靠自己掌握。。。
  • 不许动你露馅了

    不许动你露馅了

    我喜欢你,是全世界最透明的秘密。地球人全都懂了,你怎么还不明白!年少时你的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他聪明,帅气,金光闪闪地让所有人侧目偏偏他唯独喜欢欺负你,让你恨得牙痒痒,但却有点甘之如饴五年后,他与她再次相遇当受伤的倦鸟归巢当爱情渐渐漫入人心你给我个不看的理由!!!
  • 兄帝

    兄帝

    他本出身将门,可是他生下来不久,却家破人亡,被捕入狱。他本安然出狱,可是他找到了组织,却惨遭背叛,狼狈出逃。他本意图归隐,可是他已甘于平凡,却遭遇乱军,美梦惊喜。身负血海深仇,一心想要维系天下,保天下太平,然而人性本恶,明了以杀止杀的他终于举起了屠刀,个人荣辱皆视若敝履,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替自己的兄弟博杀出一个太平盛世,千古明君!
  • 穿越赛尔号之我是伯凌

    穿越赛尔号之我是伯凌

    凌天恒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赛尔号成为了布莱克的弟弟,凌天恒的传奇旅程就从这里开始······
  • 佛说猘狗经

    佛说猘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开重重迷雾,穿过浓重的夜色,我们抵达十五世纪的巴黎。在那座巨大的哥特式建筑面前的格雷沃广场上,精灵一般美艳的吉普赛流浪女郎爱斯梅拉达翩翩起舞,身后跟着通人性的山羊加里;撞钟人卡西莫多丑陋畸形的身躯在钟楼上来回跳荡,发出怪兽一般的咆哮;修道院长阴郁的影子幽灵一样,厚重溽湿,借着黑色的外衣,在钟楼顶层的院墙内闪烁不止;远处,英俊的卫队长正用灼热的眼神打量那女郎诱人的身段……爱情和阴谋,就在其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