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3500000020

第20章 批评理论与时间诗学(20)

至此,李健吾最开始对该剧前二折所作的评价也由“缺点”转为“妙处”了。李健吾在戏剧界笔耕躬践一生,无论是剧本的创作,还是舞台的编排,他都深谙个中的机巧。因而,他没有囿于一般的窠臼之见,以“历史真实”这一艺术原则去硬性套取作品,而是从演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理解前人的创作,从而避免了理解上的“执误”。后人理解前人,由于时空暌离,往往难以达到真正的沟通。这便要求批评者能够对批评对象保持一种宽容、同情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的用心。李健吾对关汉卿《单刀会》前二折的分析,不是一味地誉扬,也并没有在大师面前战战兢兢,噤若寒蝉,一开始他就凭着戏剧创作的常识性经验指出前二折的“缺点”,并且在最后他还是坚持说剧作家这样做有损于人物的“历史真实性”。但是,作为一个同样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懂得戏剧三昧的戏剧家,他完全理解关汉卿的良苦用心,这样做是为观众服务的。尽管艺术上有一点损害,但是瑕不掩瑜,这并不妨碍后人去领略一代戏剧大师的风范。

三求疵:一种有益的补充

以上论述的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寻美”品格。总体来说,李健吾的批评以“寻美”为主,但他并不回避“求疵”,对就对,否就否,从不伪饰敷衍。

他评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指出其艺术上的失败:“他的情感火一般炽着。他努力追求艺术的效果,然而在他不知不觉中,热情添给句子一种难以胜任的力量。……好像一道一道的水闸,他的情感把他的描写腰截成若干惊讶。文字不够他使用,而情感却爆竹一般随地炸开。不仅仅描写,就是刻画人物,他用惊叹符号把自己(情感、意见、爱恋等等)活活献给我们。”他认为描写需要冷静,需要艺术锤炼,但作者在国破家亡、乡土沦丧的情势下,内心溢满的是悲愤与怨恨,他无法冷静,所以他虽然“是一个描写的能手,却时时刻刻出来破坏自己的描写”。作者在文中大量地使用惊叹符号,这显出他的热情,同时也显出他的浮躁。他虽然爱故乡的风景,但在艺术表达上,由于“缺乏一种心理的存在,风景仅仅做到一种衬托,和人物绝少交相影响的美妙的效果”。李健吾拿法捷耶夫的《毁灭》来比较,由于作者是乐观的,作品中的风景描写则展出一种希望,人物与景物交融在一起。批评家没有停留在就事论事,他进而指出心理的粗疏是我们今日作家的一种通病。我们的传统缺乏心理分析这种训练,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类型化,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深致的内心反应。所以,“一切缺乏艺术的自觉,或者说得透骨些,一切停留在人生的戏剧性的表皮”。扩展到这里,李健吾又回到《八月的乡村》,他指出其中第六章的缺陷:作者叙写李七嫂从一个庸常的女人变成一个由绝望而走入革命的女英雄。“这里需要一种反常的内心分析,而不应当拿诗和惊叹符号做她的解释。”由此,李健吾发现作者的两种人格:一是不由自主的政治家,一是不由自主的字句画家。他们不能合作,不能并成一个艺术家。“他表现的是自己(仿佛抒情的诗人),是臆造的社会,不是他正规看出来的社会。”

尽管李健吾发现了作品中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但是,他并没有为求疵而求疵,像某些批评者那样大加挞伐,置人于死地。李健吾回到时代的语境下,论析了造成这种通病的原因:“我们无从责备我们一般(特别是青年)作家。我们如今站在一个旋涡里。时代和政治不容我们具有艺术家的公平(不是人的公平)。我们处在一个神人共怒的时代,情感比理智旺,热比冷要容易。我们正义的感觉加强我们的情感。却没有增进一个艺术家所需要的平静的心境。”这样的分析,客观而又公正,显示了李健吾的宽广的襟怀。

可见,李健吾的“求疵”完全有别于“职业的批评”或“作坊批评”中的“求疵”。可以说,前者是健康的批评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品格,而后者则是批评的一种类型。前者是两个意识,两颗灵魂相接触时可能会产生的一种情形,后者是缺乏心灵沟通的单维度的劝诫和训导。正因为李健吾的批评中也有“求疵”,这就使其批评不是一味地“寻美”,一味地“鉴赏”,从而使“饕餮者”的批评也有判高下、断是非的功能,有利于批评的建设。

由此,李健吾的批评具有二重品格,一是“寻美”,二是“求疵”,前者占其主导,后者是对前者的有益补充。同时,这两者又统一到他的总体的批评思想中,即批评是“灵魂与灵魂的接触”。既是两个各自有着深厚的人性内容的灵魂的接触,那就既有可能兼容,也有可能不容,前者是契合,后者是龃龉;前者可能倾向于“寻美”,后者则容易导致“求疵”。这是批评家的两种态度,重要的是批评家对于批评的定位。李健吾是一个热诚的人,他从不拣巧,不藏纳真实的想法,是好就好,不好他也坦诚地指出。这是李健吾批评的特色,也是其魅力之所在。

(原载《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有删节)

龃龉的魅力:解读李健吾文学批评的阐释学视角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往往以敏锐独到的艺术触觉、直觉感悟式的批评思维去贴近作品本身。“用灵魂去接触灵魂”,探幽发微,汰芜存菁,用那支灵异飞动的笔去阐发对人生宇宙的独到理解。他的批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堪称独树一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般将他归为印象主义批评一类。而事实上,他的批评与西方纯粹印象主义批评又有很大的不同。考察其批评实践,可以发现李健吾在研究和探索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某些成分,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批评体系。

李健吾批评的根据是人生,批评所依承的圭臬是人性。初看似乎是一种方便,实际上显示了批评家更高的追求。人生神秘莫测,人性深奥难知,就是“金刚似的布雷地耶,他也要怎样失色,进退维谷,俯仰无凭!”所以,“了解一件作品和它的作者,几乎所有的困难全在人与人之间的层层隔膜”。同时代的作家和作品,彼此间存在着“现实的沾著”,厉害的挂碍,所以在评价时不可能做到像看古人那样“一尘不染,一波不兴”。“这就是为什么,好些同代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每每打不进去,唯唯固非,否否亦非,辗转其间,大有生死两难之慨。”①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由于时空的间距,彼此心性的差异,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翳障”,也会妨碍读者进入作者的经验世界。首先,作者从构思到表现是一个坎坷的“天国历程”,正如刘勰所谓:“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①所以最后导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经验与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不太一样,甚至相背离。其次,一个读者要想打进作者的世界,靠的就是作品的提示,借助想象能否真正进入作品中的经验世界,进入了,又能否契合无间,这一切都是疑问。更难以卜知的是,“一个读者和一个作者,甚至于同一环境,同一时代,同一种族,也会因为一点头痛,一片树叶,一粒石子,走上失之交臂的岔道”。一个作者,从千头万绪的经验里面纟由绎出人生的意义,用他独具的匠心营构一个有形的世界。而一个读者或批评家,“步骤正好相反”,进入艺术的门径,“打散有形的字句,踱入一个海阔天空的境界,开始他摸索的经验”。所以,“这中间,由于一点点心身的违和,一星星介词的忽略,读者就会失掉全盘的线索”。读者或批评家的经验就会与作者的经验形成一种龃龉。②

在《咀华集》当中,李健吾将他所评作家写的自白一并收了进来,一共两篇:一是巴金先生对《爱情三部曲》的自白,二是卞之琳对《鱼目集》的自白。在这些自白以后,李健吾又分别写了酬答,都一并附在后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批评家的经验和作家的经验二者之间是如何构成龃龉的。

在评论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时,李健吾企图通过对《雾》、《雨》、《电》三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小说的艺术表达特征,揭示巴金独特的创作心理及作家的艺术个性。他抓住“热情”,指出这是巴金创作的主要特征。同时也看到了这热情的过分显露和冲动使巴金失去了一种艺术的冷静,因而造成巴金小说艺术表现的不足。“他生活在热情里面,热情做成他叙述的流畅。”“他不用风格,热情就是他的风格。”“热情不容他描写,因为描写的工作比较冷静,而热情不容巴金先生冷静。”由于“热情”,巴金先生行文非常“迅速”,“好时节,你一口气读下去。坏时节,文章不等上口,便已滑了过去”。所以,李健吾最后说,“不是我有意俏皮,读者的眼睛实在追不上巴金先生的笔的”。如果说《雾》的失败是由于艺术上的“窳陋”,那么《电》的失败则是源于行文迅速导致的“紊乱”。

对于李健吾的评论,巴金很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自白中指出,热情包含两个方面:“破坏”与“建设”。当热情高涨的时候,建设欲要强过破坏欲。由此,对于李健吾所作的关于革命情绪连锁的分析:“热情—寂寞—愤恨—破坏—毁灭—建设”,他认为是完全错误的。这中间不应该加上一个“毁灭”。同时,巴金还认为,除了“热情”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仰”。因此,他不同意李健吾所说的“热情使他本能地认识公道,使他本能地知所爱恶”。巴金承认他行文的迅速,但他不同意这一点导致了《电》的失败。他反驳说:“进了《电》里面,朋友,连你的眼睛也花了。你就说《电》紊乱,但这是不公平的。”巴金认为是因为李健吾不熟悉《电》里所呈现的世界,而巴金自己也不同于福楼拜、左拉、乔治·桑等小说家。巴金“写文章如同在生活”,但是他又在作品里营构了另外一些人的生活世界。正是对于巴金创作的艺术特征和他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活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李健吾才认为是紊乱的。由此,可以看出,批评家的经验同作家的经验真正形成了一种龃龉。

批评家的经验与作者的经验不相契合,这已成事实。那么,批评家对此持什么态度呢?李健吾对此有两种态度:一是对于和自己不同气质的作家及其作品持同情态度,使得批评具有一种宽容品格,不以自己一贯的经验去硬性裁定另一种经验的高下得失;二是在两者经验已经构成龃龉的时候,并不一味俯就作者,而是坚持批评的独立品格。

先分析第一种情况。李健吾认为批评者要有“同情心”。他说:“拿一个人的经验裁判另一个人的经验,然而缺乏应有的同情,我们晓得怎样容易陷于执误。”①在评论卞之琳的《鱼目集》时,他首先指出这是新诗转变的一个肇始。“真正的诗已经离开传统的酬唱,用它新的形式,去感觉体味糅合它所需要的和人生一致的真淳;或者悲壮,成为时代的讴歌;或者深邃,成为灵魂的震颤。”李健吾紧紧抓住作者的艺术气质和创作特性,排除他人对诗人的诗作“晦涩”的责难,指出批评者不能以自己的审美经验套取不同个性作家的作品。经验是相对的,过分执著于自己的经验,必然会对一些作家、一些作品产生误解。《鱼目集》是作者用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为读者营造的一个独特的审美世界,而象征主义着重在暗示,“企图点定一片朦胧的梦境,以有限追求无限,以经济追求富裕”。“象征主义不甘愿把部分的真理扔给我们,所以收拢情感,运用清醒的理智就宇宙相对的微妙的关系,烘托出来人生和真理的庐山面目。”和象征主义的烘托不同,浪漫主义是“呼喊”出来,古典主义是“平衍”出来。所以,不能用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审美经验去理解象征主义作品。同时,任何艺术品都是一种特定的存在,它有它的限制,批评者要欣赏一件作品,首先应该接受它的限制。

同类推荐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本书是故里食物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主要部分共分4部分:鲜、清、境、人,这些文章均围绕美食展开,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文章语言纯朴,文字清新,适合广大休闲文学爱好者阅读。
  • 云水诗余

    云水诗余

    莲池者,活波青春,游宦少年?从医市井卅余载,技艺精湛,品德鸿境,闳梵各林春雨,乐清贫悬壶济世,暇余磨砺翰香。陶操文学兴致,孜孜不倦,乐业有成。其诗词歌赋,茸荩翠薇蒸芳卉:其功墨,字晗暗香墨点宣,映放丹青。
  •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巅峰

    巅峰

    真实而全面地记叙了新中国几代登山运动员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攀登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人类登山奇迹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历程。时光如梭,虽然这些故事已成为历史,但那些聚焦在登山队员身上关于勇气、团结、力量、纯真、善良、美好、友爱、胸怀、梦想的感人故事,和其中闪耀着的人类因追求真善美而不屈不饶的思想光芒,却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下,更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历史,是一部心灵的成长史;一群人的历史,是一部民族不屈前进的奋斗史。《巅峰》描写的,正是一部群体挑战生命极限、回归真实自然、演绎人间大爱、集合理想信念的心灵史诗。
热门推荐
  • 二次元位面之旅

    二次元位面之旅

    自从某宅在某日得到了某神创造的系统,某宅的命运开始翻天覆地的变化……“讷,简介是什么?好吃吗?”某不科学的禁书目录歪头说道。“额,这个是不能吃的。”某宅囧道。“master,骑士是不应该空腹战斗的!”某位骑士王一脸严肃地说道。“吾王,你已经吃了八人份的食物了,再吃我们就要破产了。”某宅欲哭无泪。“我的菠萝面包呢?”某炎发灼眼的讨伐者面色不善地盯着某宅。“额……这个嘛说来话长……”某宅故作镇定地试图解释。“无路赛无路赛无路赛!贽殿遮那。”某宅卒!(大雾)=======================ps(1):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你过来咬我啊!ps(2):新人新书求票票求收藏!
  • 邪皇抢婚:第一杀手狂妃

    邪皇抢婚:第一杀手狂妃

    她21世纪杀手之王被渣男背叛自爆而亡,一朝穿越竟然成了凤家废材傻子大小姐,被卖青楼,拍卖初夜。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星眸乍起,锋芒乍现,整个天下我为尊!说姐是废柴,姐让你见识下啥叫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说姐是傻子,姐一巴掌扇你到墙上,抠都抠不下来!说姐太嚣张,不好意思,姐就是开挂来虐人的!说姐没男人要,姐调教的九天十地唯我独尊的尊王大人怕老婆!男强VS女强,腹黑VS冷血,当腹黑帝王遇上废柴小姐:“女人,本尊誓要掐断你三万枝桃花,今生今世,生生世世,你都是本尊的人!”“我呸,少打老娘主意,世上美男千万只,何必单恋一枝花。想要娶我,打赢我再说!”“反了天了,床上等着,要战便战,我还怕你!”“……”
  • 风里情怀

    风里情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种一粒诗的种子;我喜欢;给我一个空间;给我一把伞;新雪;雪的洗礼·雪的情怀等。
  • 永世之作

    永世之作

    在这里,没有真正的主角,没有真正的结局。随心而动,随梦而生。
  • 恶魔校草的甜心baby

    恶魔校草的甜心baby

    校园爱情小说是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小说,这种小说一般以两个在校园中的少年纯真情感为主线,夹杂有青春期对生活的困惑,成长的烦恼,以及于家长老师之间的各种冲突于情感。爱情本身容易牵动人的情绪,小说又常以人物的冲突情节来反映人物性格,爱情往往存有冲突性,这便成为小说作家常用的题材。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所有在校内从事的一切活动皆属于校园生活。校园生活大多以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遵循教育部颁发的素质教育大纲,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知识分子。校园生活里包括学习、情感、娱乐、社团等等方面。而校园爱情小说,描绘的就是以校园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的校园言情小说
  • 沐瑾记

    沐瑾记

    沐瑾母亲离世,前世记忆苏醒,本想过着安乐等死的生活,谁知,追寻母亲留下来的脚步,一步步深入,一次次惊讶,一步步沦陷。后来来嫁与姬尘为妻,注定沐瑾这一生定不可能安乐等死。她要与他一起,并肩而行。姬尘,先皇的嫡长子,才华横溢,可惜遭人暗算,先是双腿残废,俊美面容被毁,后来更是太子之位被废,迁出皇宫,永居姬王府。
  • 笑话王中王:幽默滑稽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滑稽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兔子惦记窝边草

    兔子惦记窝边草

    这年头,怪人怪事很多:爱打劫的不是土匪,是警察;被嫌弃的不是恐龙,是美女;找工作时,问的不是专业知识,是三围……生活是雷的,一雷更比一雷响。日子是囧的,没有最囧,只有更囧。腹黑而可爱的老板,地主家少爷一样的上司,闷骚的主持人,行事风格比男人还MAN的女同居密友,现实而不失温情的狗腿子,外加其他一票雷男囧女,注定了女主雷不止囧不尽的生活。我雷了,我囧了,我存在了,我长大了!
  • 恋爱少女

    恋爱少女

    为什么!为什么当初让我觉得你喜欢我,让我进入了你的圈套?why,难道因为我单纯好骗吗?告诉你周瑞杨,是因为你,使原本毫无心机的我变成一个处处谨慎,心机深沉的女人!
  •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