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贾千般未足夸,
洋商交易羡丝茶。
每逢礼拜公司放,
百万朱提散客家。
荣氏企业的创始人是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他们是无锡西门外的荣巷人。荣家祖上为官宦之家,家世显赫。但是到了荣毅仁的曾祖父这一辈,家道便开始中落。所以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很小就在铁匠铺当学徒,长大后也做过不少差事。他给别人当过账房先生、当过师爷……勉强养家糊口。由于家境贫寒,1886年荣熙泰的长子荣宗敬在14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学徒,此时比他小两岁的弟弟荣德生还在私塾学校读书,因为父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荣德生身上,认定他将来会取得功名为荣家光宗耀祖。
可是荣德生却和父亲的想法不同。他一直以哥哥为学习榜样,想早日挣钱养家,为家庭分忧。于是三年后,15岁的荣德生从闭塞的无锡郊区走进了喧闹的大上海。他在兄长的引荐下,进入当时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此时哥哥荣宗敬也在另一家钱庄做学徒。这为后来他们与父亲一起在上海鸿升码头开设广生钱庄,积累了业务方面的实践经验。良好的经营加上良好的信誉,广生钱庄开业不到两年,就为能干的荣氏两兄弟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初出茅庐,创业成功,荣氏兄弟有了信心。他们决心投资设厂,开办实业。于是荣德生南下广东考察,留下荣宗敬一人打理钱庄。荣德生在广东呆了整整一年,广东人的思想活跃、敢于开拓,善于经营,使荣德生大受启发。通过观察和分析,他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十分畅销。而国内面粉厂却仅有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阜丰以及英商在上海经营的增裕四家。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潜在的商机,于是他把自己准备进军面粉界的想法和哥哥一商量,兄弟俩一拍即合。于是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兄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900年农历二月初八,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保兴面粉厂破土动工了,并于1902年正式建成投产。其实保兴面粉厂的规模很小,设备相当简陋,仅有4部法国制造的石磨、60匹马力的发动机一台、三道麦筛、两道粉筛,雇佣工人30多个。每天仅加工2万斤麦子,生产300多包面粉,是当时国内已开工的12家面粉厂中规模最小的一家。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荣氏兄弟招怡和洋行买办祝兰舫等人入股,并把保兴面粉厂改组成茂新面粉厂。随后他们向怡和洋行定购了18英寸的英国钢磨6部,并增建了一座三层楼的新厂房。新机器安装投产后,茂新面粉厂每天可生产面粉800包,而且质量也大大提高。此时日俄战争爆发了,东北地区的面粉需求量与日俱增,而沪宁铁路的锡沪段刚好建成通车,茂新厂遇上了一个重大的商机。荣氏兄弟将茂新面粉先由铁路运到上海,再转海轮运往东北,获利丰厚。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发展的高速度在世界产业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到了抗日战争前期,荣家所开的面粉厂已达14家,荣氏兄弟成为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
面对丰厚的盈利,荣氏兄弟新的选择是扩大经营范围,向纺织工业投资。荣氏兄弟认为面粉业与纺织业关系密切,完全可以“粉纱互济”。因为两者同为吃穿之必需品,不但销路广而且容易盈利。另外,面粉生产需要大量布袋,纺织生产需要大量浆纱面粉,“粉纱互济”可以降低两者的生产成本。在这样的经营思路下,荣氏兄弟又创设了9家纺织厂。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是父亲荣熙泰留给两个儿子的遗训。兄弟俩一直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在商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每当资金紧缺时,上海的一些银行老板甚至会主动上门争相要求给荣家贷款。荣氏兄弟性格迥异,荣德生处事慎重,考虑周密,而荣宗敬则敢于冒险,做起事来很有魄力,在兄弟俩默契配合下,荣家企业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厂房就从华东铺向了全国各地。
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这一年也是荣氏企业由盛转衰的一个分水岭,荣家由此走向低潮。国民党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不久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当时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1948年11月,荣宗敬的长子荣鸿元因套购外汇被国民党政府判处缓刑,荣家动用各界关系,最后用一百万美元才算保住了荣鸿元一条命。这件事使得荣家上下的情绪一度陷入低谷。不久荣鸿元就将鸿丰二厂纱机及设备卖给了大安纱厂,最后远走巴西。他的弟弟荣鸿三、荣鸿庆和荣德生之子荣尔仁、荣研仁等荣氏子孙也先后离开了上海。资金的外流,家人的离散,致使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也让荣德生气愤不已,他曾经悲痛道:“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毅然留在了大陆。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使其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荣氏企业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得益于他们超前的经营理念和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荣氏企业一直在“以投资求发展,以规模获效益”,“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这样的经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经营活动。不仅如此,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也别具一格。荣德生创办申新厂时,一反当时中、外实业界通常采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而取权力高度集中在企业经理手中的股份无限公司形式。这种做法风险很大,如果企业破产,股东将负无限责任,除公司股本外,股东的其他财产也要用来清偿债务,但这种形式极有利于实施他们的经营理念。荣氏兄弟在申新采取的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又极为有效的经营方式,即“除发股息外,一般不发红利给股东,盈利不断滚下去,用来扩大再生产”。这种经营方式使申新经得住风浪,抗得住困难,不易被时运风险所摧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