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蕴含着的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的精神对人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成语的理解应把握其人文属性和对人情感的熏陶感染,而不应是对其表层含义的一成不变的粗浅理解。其实平时我们对成语的理解仅仅是剥开了其表皮而已!比如,那个著名的“狐假虎威”的成语,所有的词典里对其的解释都是“仗势欺人”。这个解释应当说没有错,那只狐狸确实是利用了老虎的威力,在众兽面前耀武扬威了一回。我们现实社会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小丑”。
可是,这个成语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仅此而已吗?我们难道不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智能的力量吗?那只狐狸在厄运面前,不甘于就那么被老虎吃掉,这才灵机一动,想出了如此高招,化险为夷。这难道对我们的人生没有启示意义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导演的“空城计”不就是“狐假虎威”的翻版吗?本来没有“势”,却凭空造出来一种“势”来威慑对方,使自己绝处逢生,这是多么高超的人生策略啊!
可能有的人认为成语的意思是固定的,不可以随意歪曲。前不久关于成语“美轮美奂”的话题,时常见诸报端。不是因为“美轮美奂”这个成语运用的广泛,出现的频率高,而是因为有人认为央视猪年春晚主持人董卿晚会上的口误,以及于丹教授《百家讲坛》上将成语“美轮美奂”用错,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猪年春晚上,主持人董卿用成语“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小城雨巷》之美,而在荧屏上讲《庄子》的于丹教授称舞蹈《千手观音》真是“美轮美奂”。
为什么网友会认为“美轮美奂”用在这两种情况下是错的呢?因为该词原义只是用来形容建筑的,大家对这种解释的认同也是根深蒂固的。对此,《咬文嚼字》杂志社的语法修辞专家王敏在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轮美奂”在古书中固然只能形容建筑,但这属于“渐变词”,词义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中就这样解释美轮美奂:原来形容新屋高大,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我们不必对此太较真,对董卿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于丹和董卿对成语“美轮美奂”并没用错地方。时代发展了,文化的内涵肯定也要增加新的元素,我们尊重传统,但也不要在旧纸堆里固步自封。我们要时常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理论,树立新的观念,才能触摸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落伍了让人笑话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思维的更新不能脱离正确的轨道,若像台湾叫阿扁的那位政客,夸“社工的贡献”真是“罄竹难书”那就贻笑大方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想法,猪年的春节刚过,我就着手写了这样一本关于成语品读的书。由于我把这本书定位为“大众读物”,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少一些空洞的说教,更多地是关注人的心灵和我们置身其中的现实世界。如此说来,成语其实就是我与读者沟通的桥梁而已!解读成语,就是解读我们的苦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