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训”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辞疑”
(1)此句均为孔子之语,引自《孔子家语·三恕第九》。(2)被:覆盖。(3)四海:全国,天下。(4)此句中所言,都是大智、大功、大勇、大富,但要做到大智如愚、大功若无、大勇若怯、富而好礼,这既是有德行的表现,也是自我保护的智慧。
“训义”
即便聪颖明智,也要以愚笨自处;即便功高盖世,也要以辞让自处;即便勇猛无双,也要以胆怯自处;即便富有天下,也要以谦恭自处。
做人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但是有它固有的尺度。做人固然不能做到最坏,那样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但是做人也绝对不需要追求做到最好,其实也没有办法追求最好,毕竟好坏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角度。也许你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一个十分好的人,但是总会有另外一些人对你很不满意,没有必要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当然,对自己做人的要求虽然不能过低,但也绝对不要过高。自己给自己设足一个目标,能达到目标,让自己满意了就行。不要拿自己的目标去和别人攀比,也不要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一些无限的事情当中去。做一个不过高要求自己,有点朴实,有点傻气的人其实挺好的。
抱愚守拙的忠厚作风不是虚伪。抱愚守拙的人往往本身很是聪明,但是如果这种聪明掩藏得不好,抱愚守拙就往往会被认为是虚伪。其实是否是虚伪,关键看他是否在有伤害别人能力的时候去伤害别人。真正通晓天下大道的人必然是思想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肯定不会通过天下大道来陷害别人。通晓天下大道的人大都有一种大胸怀,这种大胸怀就在于包容。也许他们很会夸奖别人,很能赞扬别人。但是这种夸奖和赞扬绝对不是为了让别人骄傲,也不是为了奉承别人,更不会是为了去陷害和麻痹别人,而是想通过这种夸奖和赞扬,让别人长气质。即使说最后肯定有自己个人的目的,那么这种最大的个人目的就在于能和有气质的人共同成长。那种以开玩笑的方式和别人套近乎的人到最后往往玩笑无以为继。玩笑过多往往让人介怀。真正长久的在于一种发自内心的褒扬,在于真心诚意地去赞美别人。即使是谎言,那也是很善意和美丽的,绝对不能算为虚伪。其实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赞扬才能够好好地生存下去,永远不会被生活所麻木。人们都应该有一颗赞扬别人的心,当然也应该有接受别人赞扬的心。不要动不动就怀疑别人的动机,也不要动不动就不相信别人的话。如果你不能接受别人的赞扬,如果你面对别人的赞扬而大喊虚伪,那么你也必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认为别人虚伪,往往是因为自己心中有虚伪的原因。如果自己心中没有虚伪的原因,就像从来就不把名利放在心中一样,又怎么会一看到金色而两眼发亮呢?那些淡泊名利和远离名利的人往往并不是最高境界,只有那些根本就没有把名利放在心上的人才是最高境界。而抱愚守拙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根本没有虚伪在自己的心中,那些虚伪在心中的人才经常害怕被人认为是虚伪。
当然,抱愚守拙也不是去做老好人,谁也不得罪,而是要和别人真诚融合。人和人原本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只不过名利心太重了,才有了冲突。然而,即使有些名利心同样重的人,也能和别人成为好朋友,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因此能做到融合。别人犯了错,你当面指出固然可以显示自己的聪明和别人的疏忽。但是如果指出来没有任何用处,你还准备坚持指出的话,倒不如装装傻包容别人。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的时候,管仲出的本钱很少,但是要分的利益却很多。鲍叔牙明显知道,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当朋友为鲍叔牙愤愤不平的时候,鲍叔牙才解释说管仲家中有老母亲要奉养。最后,鲍叔牙和管仲终归成了很好的知己。管仲因此而感恩戴德,对鲍叔牙佩服得五体投地。鲍叔牙能和管仲十分友好的相处,就在于鲍叔牙坚守了一个愚字。他没有像有些聪明人一样,一看到别人的过错就立即指出,常常对伙伴横加指责;也不像那些自以为高洁的人一样,虽然没有指出别人的过错,但是从此不再与人交往。他做到了心平气和,对管仲十分照顾。最后管仲十分叹服,说鲍叔牙是他的知己。忠厚,而不是聪明,很多时候能体现一个人的气度。
为善不要去做那些为了求名逐利的善事,为恶也千万不要做到要遭受刑罚惩处的地步。人做任何事情,要学会顺应自然,适可而止。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的说法,但是我们在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适可而止。如果为善达到了求名逐利的地步,那么一定会让人劳心、劳力,相反,如果为恶达到了要遭受刑罚的地步,那么不仅会伤害别人,而且会伤害自己。因此人生在世不应该为一味“为善”而奔波,也不应该为肆意“为恶”而伤身。人处在“善”与“恶”之间时,还是应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德行善不能安闲自得。
大智若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真正大智慧的人往往表现得极为相反,因此经常会被人误解。
大智若愚的人懂得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他们从来不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大智若愚的人还懂得将希望留在心底。无论一个人如何的智慧,他都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生存,他的发展都肯定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制约。无论具有多大智慧的人他都不是万能的,而且还可能一生坎坷。但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是懂得在心底留下一线希望的。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一个叫潘多拉的女人,她是火神普罗米修斯的妻子,拥有让人艳羡的美貌,当然,她也具有一般人常有的弱点。当时众神之王宙斯分配给她一个很简单但是很艰巨的任务:保管一个神秘的盒子,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打开,包括她在内。然而潘多拉十分好奇,她一心想看看盒子里究竟是什么,于是悄悄地打开了盒子。打开的那一瞬间,突然天昏地暗,盒子里飞出了数不尽的坏东西:疾病、瘟疫、灾祸、战争……潘多拉十分惊恐,于是赶紧盖上盒子,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到最后盒子里只剩下一个东西,那就是希望。所以,大智若愚的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该懂得将希望放在心底。
“钱门名爵”
钱士升(?—公元1651年),字抑之,号御冷,明嘉善(今浙江嘉善县)人。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状元,授翰林院编修。鉴于宦官专权,朝政黑暗,于天启初年以归养老母为借口辞官回家,后朝廷召授左中允,拒不应召。天启末年,党争激烈,赵南星、魏大中等东林人士被害狱中,万燎残死杖下,钱士升虽然辞官家居,仍尽力营救,甚至变卖家产救助万燎。因此,钱士升颇为东林党人及正直人士所敬重。
崇祯即位,钱士升起复为少詹事,主持南京翰林院。当钱龙锡蒙冤被捕,由华亭押解京师时,钱士升以门生身份送到运河边,而后以病为由辞官归里。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起复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参与朝政机务,针对当时的朝政弊端曾向崇祯提出过许多建议。如严惩贪污受贿的各级官吏,各地摊派的税饷应由巡抚、按察使等地方官员督促征缴,朝廷不必再派官员到各地去督催。这些建议,都被崇祯所采纳。
崇祯性情急躁,对群臣过于严厉,首辅大臣温体仁又处处迎合崇祯,结果朝臣们慌恐不安,无所适从。钱士升作《四箴》进呈崇祯,劝谏崇祯对臣工要宽厚,不要过细苛求,虚心接受朝臣们的劝谏,发布各项政令要考虑实际,切实可行。这些建议无不切中朝政时弊,崇祯对钱士升表示赞许,但心中却十分不满。
自万历末年开始,明朝内乱外患频仍。为支付浩大的军费开支,朝廷每年加派“三饷”。虽然拼命搜刮,却仍感财力匮乏,而农民起义遍及西北和中原各省。有一位武举人名叫李琎,上奏章向崇祯建议施行“首实籍没法”,即勒令江南各地抄查缙绅富户田产家财输官助饷,崇祯为之心动。钱士升认为,此法不仅无益于助饷,势必遭到缙绅富户及各大商贾的反对而引起骚动。不惟天下穷人正在造反,恐怕天下富人也会被逼入反明的行列,明朝政权的统治基础更加缩小。因而上章力谏,却遭到崇祯的严厉斥责,说他是在“沽名钓誉”。虽然“首实籍没法”在朝臣们的极力阻挠下未能实行,但钱士升却被迫辞官归里,入清后卒于家中。著有《南宋书》、《逊国逸书》、《皇明表忠录》、《周易揆》等。
“钱氏风流”
杭州有个“钱氏联谊会”和“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专门研究钱氏后裔。如今,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在钱氏后人中有没有产生反响?
杭州师范大学“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负责人李最欣说,他们主要研究五代时吴越国钱缪及其后裔。属于纯学术研究。钱永健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听说了,但对钱永健本人不是很了解。李最欣介绍了杭州钱?研究会秘书长钱秋英是钱王后裔第35世孙。钱秘书长也不知情,但她又推荐了上海研究会秘书长钱武东。
在西湖众多流传的人物中,其中有一位不得不让杭州人经常想起提起,他就是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缪。西湖边的钱王祠即为纪念钱缪而建。
据《十国春秋》记载,武肃王钱缪统一了吴越两浙以后,保境安民,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修筑海塘,开拓海运,发展贸易,其功绩显著。当年赵匡胤南征北战,建立北宋时,以武力消灭了八个国家,吴越因为富庶强盛而未被消灭。面对赵匡胤的强大兵力,吴越国王钱缪的孙子钱弘,为了保护生产,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做出了痛苦而明智的抉择——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中国于是和平统一。北宋时编写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由于赵氏为帝,所以“赵”姓排在第一位;“钱”姓排在第二,却是因为当时的老百姓拥戴钱氏国王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做出的抉择。钱氏后裔为何经久不衰?据史书记载,钱缪曾立有家训,在临终前对子孙提出了十项要求。在临终前还给子孙留下“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这些家训和遗嘱世代相传,激励着钱氏后人。
钱缪的家训与遗嘱,为后辈子孙树立了好学上进,报效国家的榜样。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