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训”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辞疑”
(1)闾:本意是里巷的门,这里指街道房屋。(2)尊卑:身份的高低,在家里主要指长辈和晚辈的区别。
“训义”
里里外外的街道房屋要整齐干净,长幼之间的顺序伦理要谨慎严格。
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但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阶级社会里,不论处于什么时代都需要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否则国将不国,政将不政,社会将混乱不堪。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以“人伦纲常”治国呢?孔子回答子路的问题时作了说明,子路问孔子:“卫国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然孔子也认为,重视伦理纲常的作用也不能脱离礼让。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即用礼让的精神治理国家,国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人伦纲常的礼才能得以保证。在这里礼让成为维系人伦纲常的精神纽带。
“钱门名爵”
钱起(公元约710一约780年),字仲文,唐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青年时即以诗闻名,尤其善长五言诗,与著名诗人郎士元齐名,时称“钱郎”。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以乡荐参加省试,试题为《湘灵鼓瑟诗》,题中有“青”字,钱起遂以“青”为韵赋五言诗,末二句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主考官李暐深为叹服,被世人称为绝句,广为传诵。同年,钱起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肃宗乾元年间,钱起出任蓝田县尉,与著名诗人王维相过从。后历任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因而世人称其为“钱考功”。
代宗大历年间,钱起与韩翃、李端、卢纶、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皆以能诗为世人所重,称“大历十才子”。凡公卿奉诏出使,或朝官调赴外任,都以能得到钱起和郎士元赋诗为荣,否则便以为憾事。钱起有《钱仲文集》传世。
“钱氏风流”
衣锦山
在功臣山下立有一座小峰,称石镜山。据说钱镠年少时经常游玩其间。其东峰有一处圆石,光莹如镜,幼时的钱镠总在这里照镜子,镜中之人首戴冠冕,贵不可言。日后钱镠果然得享富贵。钱镠发迹后,念念不忘此事,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钱镠诏令将石镜山之名更作衣锦山,其尝撰文自称:“掷笔砚于天目之右,振韬钤于石镜之间。”
又相传钱镠小的时候与伙伴们出没于此,做各种游戏。钱镠喜欢坐在石头上,让伙伴们在树下排成队列,然后按照他的号令进行操练,显得颇有章法。孩子们都很听从钱镠的命令。后来,钱镠在山阴休憩时,忽然看到一块异石,屹然自立,钱镠发誓说:“将来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我要给这里加赐封号。”那棵大树因而被称为“衣锦将军树”。
另外,临安城又名衣锦城,钱镠曾因太庙山筑之。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钱镠下令改临安县安众营为衣锦营,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升为衣锦城,天佑三年(公元906年),割睦州分水县南新、宁善、新登、广陵、铜岘五乡归于临安。次年长衣锦城为安国衣锦军。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敕改衣锦军为顺化军。
钱王岭
钱王岭又名钱粮司岭,今已不存。原为吴越王所建,以征山课。唐末时,身为杭州刺史的钱镠扩建杭州旧城,当时筑夹城环包家山,自秦望山而回,前后50余里,皆穿林架险,向北则要折过钱王岭,此岭绵延不绝,且林木茂密,通过修城,打通了山间通道。民国时曾在当地修筑了一条杭富路,后改名为虎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