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25800000013

第13章 克拉科夫:古城与公墓

在2009年秋冬的东欧之行中,我在波兰呆的时间最长,去的地方也最多。然而,在所到过的波兰城市中,克拉科夫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在这儿,你会感受到波兰的久远历史,能够体验到典型的西方文化,还可以看见一些独特的纪念场所。总之,今天的克拉科夫是由历史的光辉与厚重、命运的坎坷与悲怆凝固结而成的。

保存完好的古城

克拉科夫位于波兰南部,在维斯瓦河的上游的左岸,现在是波兰的第三大城市。它的城市特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历史悠久和保存完好。

说克拉科夫历史悠久,那是因为它始建于公元700年前后,时为小波兰地区维斯瓦公国的首都。维斯瓦公国是波兰地区最早的公国,但9世纪中叶后为大摩拉维亚(今天的捷克)所并吞,直到10世纪末才回归到于9世纪末建立的波兰王国的怀抱。在统一的波兰王国存在的1229年(966~1795年)中,克拉科夫在1320~1609年间是它的都城,因而有“皇家首都”的美誉。在克拉科夫,波兰的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自己的丰碑。比如,在维斯瓦河转弯处的高坡上,有一座始建于13世纪完成于14世纪中叶完成的古城堡。从背面走下古城堡,不远就到了老城中心,那里有建于1257年的集市广场,环绕广场的有著名的圣玛丽娅教堂、带有哥特式塔楼的市政厅以及哥特式、文化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住宅。它们先后建于13世纪至18世纪期间,用不同的符号记载了克拉科夫辉煌的几百年。还值得一提的是,克拉科夫还有波兰最古老的大学,即建于1362年的雅盖洛大学,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就曾受教于此。

说克拉科夫保存完好,那是因为那此不同时代的古老建筑基本上都原样保存着的,不像华沙老城那样主要是后来的重建。比起波兰的其他毁于战火的城市来说,克拉科夫无疑是幸运的,可这种幸运对波兰人来说也带着不幸的色彩,因为它是处在波兰的毁灭者手中才免遭毁灭的。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全境都陷入战火之中,许多城市都被夷为平地。克拉科夫在战争之初就被德国占领,成为后者的“总督辖区”,德军的一个战区司令部就设在这里。正因如此,克拉科夫才没有毁于纳粹之手。然而,在波兰人心中,克拉科夫的这种“原样的保存”与华沙那种“整体的毁灭”在物资层面不同的背后是否还有情感上共性呢?

瓦维尔大教堂与卡钦斯基的葬礼

在瓦维尔城堡中,除了原波兰国王的皇宫外,还有始建于1020年、建成于1364年的瓦尔维大教堂。在以后的波兰王国中,历代国王不仅在这座大教堂里加冕登基,而且死后都安葬在大教堂里面。不过,享有后一方面殊荣的不仅仅是国王和其他王室人员,还有波兰历史上的著名人士。比如,与一战后波兰复国关系重大的毕苏茨基,二战期间波兰流亡政府总理的西科尔斯基,教皇保罗二世等等。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对他们的评价各异,但在今天波兰人的心目中,他们都是波兰的民族英雄。近日,又有两位波兰的著名人特“入住”瓦维尔大教堂,他们就是在4月10日因飞机失事而罹难的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和他的夫人玛利娅。2010年4月18日,他们的葬礼在克拉科夫举行。在老城广场上圣玛丽大教堂前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弥撒之后,两人的灵柩被送往瓦韦尔山大教堂安葬。我是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观看电视直播的,那情那景令我想起了许多以科拉克夫为载体的波兰历史片断。进了瓦维尔大教堂的地下墓地,卡钦斯基夫妇无疑也就登上的波兰的“历史名人堂”。可是,在多党制的波兰,当政府决定为他们举行国葬并将其遗体安放在瓦维尔大教堂地下石棺中的时候,一些反对派人士认为卡钦斯基的功绩并不显赫,因而反对政府用强力手段将卡钦斯基打造成新的“国父”。不过,卡钦斯基毕竟是波兰总统,毕竟是在代表波兰前往俄罗斯参加卡廷森林事件七十周年而遇难的。所以,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很快就被举国的悲痛而淹没。

《辛德勒的名单》故事诞生地

在克拉科夫,我还通过与东方完全不同的文化感受到了波兰历史上的悲惨。笼统地讲一讲东西方文化有多么大的差别并不难,说一说对这种差别的一般感受也很容易,但真正地感受起来这种不同却不是很轻松,有时甚至有点恐怖。我是乘火车从波兹南到克拉科夫的。按说波兰地势平坦,列车速度本来应当很快才是。事实正相反,这里的火车比俄罗斯的强点不多,500公里的路摇摇晃晃足足走了7个多小时,直到晚上9点半才到克拉科夫。到克拉科夫车站之后,我坐出租车直奔已预订的戴维旅馆(David Hotel)。办好入住手续,我进入二楼的一个很不错的房间,它的设施齐全,装修温馨如家。由于长途旅行劳顿,我洗个澡就睡了。第二天8点多起床,天已大亮,我拉开窗帘向外一望,吓得头发都立了起来。楼下竟是一个很大的公墓,绿树底下乱草丛中有一排又一排的墓碑。中国的公墓很少有在城里的,即使在城里也得靠边,不会紧挨着居民楼。我小的时候家住在边远小镇,没听过有什么公墓一说,只知安葬过世人的地方叫乱坟岗子。我特别害怕路过那些地方。没想到,40多年后的这一夜我就住在墓地边上。不过,伸出头去再仔细一看,敢情这个四周全是居民楼、旅馆和餐厅等等,戴维旅馆和与它相邻的还都是三星级的。

看到了墓地,我突然想起,帮我预订的人告诉我,这个旅馆位于克拉科夫的犹太人聚居的卡兹米艾什区。该区位克拉科夫老城之外,虽然离得不远,但还相对的独立。翻开随身带的一本中欧指南方面的书,我发现它在介绍克拉科夫旅游景点时还特别建议游客到此看看,因为克拉科夫特别是卡兹米艾什区是史蒂夫·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故事原发地。再上网一查,原来此地非同小可。卡兹米艾什二战前是欧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美国第一)犹太人聚居区。到二战爆发之前,波兰有犹太人350万,占波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有7万人住在这里,卡兹米艾什是波兰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区。资料上说,克拉科夫是欧洲大陆上对犹太人开放最早、开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大约从11世纪起,欧洲地区的犹太人开始移居到这里,14~17世纪达到高潮。他们以经商为主,对波兰早期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由于利益之争等方面的原因,犹太人与波兰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在后者中间,反犹排犹情绪始终不绝。不过,波兰犹太人最悲惨的境遇还是在1939~1945年间。在克拉科夫西部54公里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德国在这里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杀害了欧洲的180万犹太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波兰犹太人。卡兹米艾什犹太人的命运如何,也就不难想象了。如今的卡兹米艾什,破败的房屋很多,生活在这里的犹太人据说已不超过两位数了。

卡兹艾米什的中心广场与犹太人小教堂

知道了这些,我惊恐的心境平和了许多。下楼到前台,先与服务人员说明由于风俗文化不同,中国人不喜欢而对坟墓而住并且有恐惧心理。她表示理解,但说没有空房,答应我再过一天给我换。也只好如此了,我硬着头皮再住一夜吧。然后,我决定先参观一下这个著名的犹太人聚居。出了旅馆穿过一条胡同,没走多远就到了一个长方型的小广场,它便是卡兹米艾尔区的中心。叫广场,实际上比一个运动场大不多少。两个长边旁都是小餐馆,中间是停车位和卖纪念品的小摊。但是,在两个短边分别有两不大的纪念碑,一个是由方型底座上由四脚托着的正方体石碑,全都是黑灰色;另一块是石头上嵌着长方形铁碑。它们上面都刻着字,可惜我不认识。好在有许多旅游团,其中就有导游用英文解说的。从她的解说中,我知道,这两个碑都是纪念那些惨遭杀害的犹太人而立的。在靠近戴维旅馆一侧,有一座很小的犹太教堂,但它名气最大,也是这里最重要的景点。门牌上的英文介绍说,该教堂始建于1558年,重建于1829年,1958~1968年修复。一进小院,墙上就有许多石刻。最醒目的一块是黑色的,上面用希伯来文、波兰文和英文写着:“纪念克拉科夫那些在1939~1945年间纳粹德国大恐怖时间被屠杀的犹太人”。进入教堂需要买门票,五兹罗提,约合十二、三元人民币吧。教堂很小,进去男士必须将一个小瓜皮帽扣在后脑勺上面。里边有一位教士或神父之类的人向拥挤的游客们介绍什么,讲的是波兰文,我也听不懂,但猜测还是与犹太居住在这个地区的情况和他们后来的悲惨命运有关,或者这座教堂有多么古老和多么重要。

走出小教堂,凭票就可以进入公墓参观,男士仍需戴那顶小帽。公墓的围墙似乎是像用废墟的石头建成的,但实际上可能是故意制造出的悲惨效果。前文说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的主要城市几乎都彻底被毁了,克拉科夫则例外,因为德国很早就占领了并成为一个司令部所在地。坏事变成了好事,这使克拉科夫整体地保留了下来,似乎不可能有那么多残垣断壁碎片。这个公墓很大,有各种各样竖着十字架的石棺,但立在乱草丛中更多的还只是墓碑和枯萎的鲜花。我随游人也绕着走了一周,在一座高墙旁蓦然抬头,刚好看见我住的那个房间的窗子。一想到,每天拉开窗帘就可以免费参观这个非常有名的“景点”,我紧张的心情又缓释了不少。

转完之后回到宾馆,我想起几年前在柏林去过的犹太人博物馆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想一想过几天还要去参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犹太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独特经历使我感到很不是兹味。另外,克拉科夫和波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老城一样都很小,街道也非常窄。游客虽然可以欣赏它们建筑的不同式样和阅读它们的历史,但是,在阴沉沉的天空之下,走在这些地方压抑感也很强。所以,住了两天之后,我还是把房间换到了临街的一侧。下载(199.8KB)

2009-6-1019:37

下载(13.71KB)

2009-6-1019:37

同类推荐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每届总统的政策不一,他们是凭借什么引领美国走向世界?美国拿什么拖垮了前苏联?关于日本,美国为什么不是统治而是控制?美国凭什么扶植台湾?最完美的军事扩张图又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美国政府的政治阴谋最“拧把”?美国政府又是用怎样的策略与全世界作对?本系列书抓住最传奇的美国特色:力图引领世界,挖掘各届总统最本质的“壮志雄心”,探索美国兴旺不衰的历史密码。
  • 党旗在召唤

    党旗在召唤

    《党旗在召唤》包括党的基础理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史、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十七大新党章等有关内容,结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在全面阐述党的历史、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宗旨、作风、组织制度和纪律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党员的条件、新时期大学生的党性修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阐述。
  • 迟到的文明

    迟到的文明

    固守传统,坚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绝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明,必然走入死胡同。文明与野蛮永无止息的争斗,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内容。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几个国家率先树立了文明的标杆。跟进还是抗拒?令人眼花缭乱的史剧围绕着这个轴心展开。随着世界市场日益生长,世界逐步走向一体化,经济和思想、文化冲破一切障碍,在国际间交流。是否接受现代文明,融入世界,成了国家和民族盛衰荣枯的生死线。人类踏入现代文明后,中国已经成为迟到者,原因何在?我们将何去何从?袁伟时先生为我们一一解答。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热门推荐
  • 睡你右枕那女人

    睡你右枕那女人

    不是你给我一句对不起,就能换来我一句没关系。更何况你连一句对不起都没有。
  • 至尊杀手倾世魔妃

    至尊杀手倾世魔妃

    她是杀手界的传奇,是不可打败的金牌杀手。她是懦弱的废材大小姐,是欧阳家的耻辱。当绝世杀手一朝变成大小姐,亮瞎他们的狗眼,看看什么才叫天才。可是,这个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小尾巴,有是怎么回事呢?!
  • 龙戒魔尊

    龙戒魔尊

    三岁开始,他花十年拆了个魔方,得到一枚龙戒当他带上龙戒那一刻,家乡魔洲沉没情海之底渊,魔族遗孤,造物神者之后得鬼谷剑术《鬼术纵横》,天下第一炼药之术,墨家制宝机关术遇百花公主,冰冷仙子,拜师仙门,纵横三界龙戒化宠,魔血怒炎,炼丹制宝,造化乾坤书友群:459784642,入群都有龙戒
  • 醉春风

    醉春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娆媚宠:倾城美人总祸国

    妖娆媚宠:倾城美人总祸国

    那年,她十七岁,春风一度的爱人是携恨而来的仇家,失身失心之后,让她的世界通通崩塌……奈何三年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仇人就像人间蒸发……是谁说的,倾城美人总祸国,为什么,受伤害的永远是她……
  • 信念之塔

    信念之塔

    我没有放弃我会再来这一次让我看到了很多不足这条路不是那么顺畅但关键是我没有放弃……
  • 安迪密恩的觉醒

    安迪密恩的觉醒

    统治全人类的教皇将号召教会的全部力量,展开以“圣战”为名的血腥屠杀,而伊妮娅,是唯一能与之对抗的人。永生的代价是什么?残存的内核,又有什么样的险恶动机和秘密?移走地球的“神秘人”是谁?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伊妮娅知晓。而谜一般的伯劳——是怪兽、天使,还是杀人机器——也将最终显露出它身上悬而未决的两大谜题:它的起源和目的。
  • 我们的成长传奇

    我们的成长传奇

    什么是传奇、哥几个就是传奇,这一群生死相依的兄弟就是传奇!我们曾为一声兄弟热血沸腾过,也为一声兄弟热泪盈眶过,正是有了兄弟才有了年少轻狂、有了兄弟才有了不枉此生,谨以此书祭奠逝去的那些年、那些共同闯荡的日子……
  • 极道修真

    极道修真

    相传,天地初开之时与创世之灵相伴而生的七色神光现世!
  • 晚年蒋经国

    晚年蒋经国

    本书主要以大量的历史资料,真实、生动的记述了蒋经国晚年的生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广大读者对了解蒋经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而真实地展示了蒋经国的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要了解台湾的当代历史,就不可不了解蒋经国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