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也就是既定的目的地,你理念中的终点。目标并不是方向。一心想发大财的人只有方向,没有目标——在他赚够了金钱之后,就不知所措了。
进行任何事业,都必须设定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你只能糊里糊涂往前走,就像没有目标的战争,只能以清点尸首作为战争结束的标志。
对于组织,目标是告诉人们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其结果是:用不着持续的教育和指导,就能完成此事。这颇像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和说明,能清楚地告诉建筑工人,做了多少事,还有多少事没有完成。
瑞尔公司轴承厂的培新先生,为本厂生产的轴承被客户退了回来而大为恼火。他把工人们召在一起,好好地训了一顿。为了迎合他,工人们工作时特别小心,而且连机器的运转速度也降低了。可轴承还是被客户退了回来。工人们太使他失望了。培新更为愤怒。他警告工人,除非他们加工出合格的轴承,否则,他们不能在这里继续工作。工人们没办法,只好进一步降低加工速度,更加仔细地检查轴承的公差数。可怜的培新,他对自己的目标并不清楚,也不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的上司需要经得起长久磨损的产品,而工人们却以为是要求更精确的公差。
请注意,做木工活木屑多并不一定证明你是好木匠。在你行动之前,一定要想一想,你的终点在哪里?
(1)明确目标
你的目标,如果与他人有关,一定要让他了解、接受。你应该注意,对成果负有责任的人,若能参与目标的建立,将更能理解和支持你制定的目标。
菲丽斯羊毛工厂厂长派克先生对工厂面临的激烈竞争感到很烦恼。他告诉分厂长,他们必须面临挑战,否则工厂就会破产。几个星期后,编织分厂的厂长告诉他:“假如纺纱分厂能保证纱线的供应,我们准备增产25%的产品。”然而,纺纱分厂的厂长却向他报告:“我们正在生产优质纱线,并准备比往常减产25%。”
可怜的派克先生,他的一个下属将他的目标理解为生产更多的羊毛衫,另一个下属却理解为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
(2)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
能干的管理者善于建立一种使个人达到其目的的团体目标。许多经济上的利益分配就是这种方法的有效应用。雇员与雇主有相似的目标,才能同舟共济,共享成功的喜悦。
然而,有许多事情违反了这一原则。例如,一些人民权利与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刚开始时,的确和组织内的其他成员一样,想为民众的权利和妇女的地位尽自己的职责。但久而久之,他们发现,自己扮演的角色能大出风头,于是兴趣便转到个人权利的角逐上。
霍克先生开办了一家社会政策研究所,并聘用了一批能干的学者在所里工作。霍克对他们说,你们好好干,只要能在社会上出名,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几年后,这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很多成了名流。霍克为此很得意。他告诉我,这些年来,他从未向他的下属谈起自己的目标,但他的目标却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你猜,霍克的目标是什么?
霍克的目标是:让研究所扬名全国。他让他的下属出名,从而也让他的研究所出名。
(3)目标的可行性
很多人认为他们的想法很实际,如总统、作家、明星们。是的,有这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一个15岁的瘦弱少年,想成为拳击手,他的想法不错,如果他愿意做必要的牺牲,他也可能会实现这一目标。不过,如果他的目标是成为体操运动员,可能性也许更大。
如果两个目标都能使你获得同样的满足,则其中一个难以实现,另一个很容易实现,你选择哪一个?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有的目标初看起来难以实现,而实际上却能够实现,只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一些身体有障碍的人,在运动方面却大有成就,这种成功是经过长久的不平常的训练得来的。送人上月球的10年计划虽然危险,但终于实现了。这说明只要你坚持不懈,你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4)应变目标
也许,你想去非洲丛林打猎。假想,非洲丛林突然变成了汪洋大海,你怎么办?抑或,你会说:不可能。果真如此吗?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郊外的夏夫特农场,一头牛昂然地站立着。突然间,天摇地动,那头牛突然间不见了,除了地面上还露出一条约二英尺长的牛尾巴。
这个小故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照。往往突然间,事先毫无征兆,一股巨大的力量袭来,便改变了大地的形貌,吞噬了一头牛,也吞噬了一片森林。
即使这样,你也不必伤心,你应当及时改变你的目标,去中国登长城。
(5)渐近目标
多数重大的目标,都须经过各种不同的步骤和阶段。在爱克色市,黛玉小姐教了一班六年级学生。黛玉希望她的学生在全国数学测验中有良好的表现。因为,学生都来自贫民区,所以,她认为,应该给学生们以精神鼓励。她告诉她的学生,不管以前的成绩如何,都要全力以赴。
黛玉将过去的试题集中在一起,按难易程度分类。头一周,做最容易的试题,学生们都因回答得很好而感到非常高兴,而且也相信自己能通过最后的考试。他们每星期都做练习,到年底全国数学测验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成功的信心。
后来,别的六年级教师对黛玉说:“你的学生只做这种练习,当然都及格了。”
对别人的讥讽,黛玉没有什么不高兴。因为不管人家怎样看,她终归成功了。她使她的学生们一步一步接近成功的目标。
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最近有一位有名的百货公司人事科长G先生曾说了这样的事:“最近有一批新进人员,虽然他们很认真地办理我所吩咐的事,也很有协调精神,不过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仍不能满意,甚至很担心。比如,当买东西的客人对货物不满时,销售主任就得费尽口舌予以解释,以缓和客人的不满情绪,而这些新人只是呆呆地站立一旁,一句话都不说,似乎这种事跟他们无关一般,实在缺乏必要的责任感。这本来是他们应该处理的事,却在别人帮助他们对顾客解释时,袖手旁观,顺便将责任推给别人处理,这种态度实在令人懊恼。”
若是自己竭尽全力却因能力有限无法办到,才由上司帮助,还合情合理。可是一开始就完全依靠别人,或是采取事到临头就溜之大吉的态度,则完全不是一个负责的人所应有的,这种业务人员又怎能冀望他有更高的成就呢?从根本上说,这是人员的基本素质问题。
像前边所说的,当有客人对货品提出质问或抗议时,自己应该先出面向顾客解说或道歉。若是大公司,在工作手册上或许有明文规定碰到这种场合应如何处理。不过,以人为对象的交涉,最重要的是诚意和热情,这就不是工作手册的条文所规定的。
能有一份珍贵的诚意,再加上基本常识,将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力以解决复杂的问题,也就能以个人的力量来应付顾客的责备,尽量令顾客满意,这也是应有的基本态度和素质。如果自己诚心诚意地来解决问题,而顾客还不满意,这时不得已才请示上司,让上司出面解决,三方面都说得通。
令G先生不悦的地方就是那些新进人员缺少业务人员应有的基本态度。在处理客人的问题时,有的业务人员就将客人的责备整个转给上司处理;而有的业务人员把它看做是自己该解决的问题,很努力地向客人解说和道歉。这两种类型的业务人员的观念和做法差异很大,问题的中心在于是否将自己与公司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业务人员中,有一切按照公司规定办事的人,也有随机应变,超出公司规定为公司发挥个人力量的人。前者是只求稳妥,处处按照规定章程行动,没有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后者虽然有时会发生一些失误或做得过分的地方,但能大胆地发挥个性,积极为公司做事。有丰富经验的老板一眼就看出孰优孰劣。
从前,企业(公司)重视内部组织的维持和体制的强化,希望员工惟命是从,做事不出差错,认为这样的人不会有复杂麻烦的人事问题。大型公司的业务、办公人员,尤其要忍耐自己个性被忽视的情况,如机器人般地过着稳定的日子。可是,现在的企业已经不同于往昔,以前的终身雇佣制现在已逐渐废除,企业生存条件和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变化。现在企业发达的前提,除了领导集团本身的眼光和能力以外,最主要的是让全体员工尽量发挥各自的特点,而积极熟练的经营者更注意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对员工的评价方法就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企业界上层的观念已有了这样重大的转变,可是作为企业基石的业务人员有的仍迟钝得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以前的业务、办公人员几乎看不出任何明显的个性,是因为那时的企业重视组织里的和谐气氛,员工就如同一台机器生产出的同类规格产品一样毫无差别。所以,若有一点差错或与别人不合,往往会受到排斥,这可算是减分法的人物评价方式。在那个时代有个性的人常被无端减分,迫于压力,当时的员工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隐藏自己的个性,百般服从企业。这样,发明创造也非常少。
可是,今日若再墨守这个规则就要落伍了。既然上层的观念随时代变迁已有了180度的转变,属下就更应该以实际行动予以配合,充分将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现出来,以适应时代潮流。因为,这种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内在规定性。
现代社会的人物评价重点是在人的“工作欲望”,即重视员工的表现。这就和以前的减分法完全不一样。以前是防止被扣分,现在则是争取得分机会。无论在企业界或是在人际关系上,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获得更多的分数,这才是被期望的良好员工的形象。
那么,大家所期望的得分多的员工是具有什么样作风的人呢?首先,必须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人,不是那种压抑自己、否定自己的人。例如,篮球场上的远投手,以极前锋、中锋、后卫都应尽量发挥各自特色而争取得分。与这种状况相同,你也应该运用你个性的魅力来争取分数。虽然在你的表现中或许会显露出一些缺点,但你的良好表现足以弥补这些缺点。不要犹豫,不能产生却步的念头,应坚强地向前迈进。尽管有缺点,只要能改进且发挥自己的优点来防止它的复发,别人就无法注意到你的弱点,结果显然是偏向优点。因为,你的优点太光芒耀眼了。也许有人担心个性发挥得太强,是否会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这其实是多余的顾虑。你只要尽力为社会、为公司出力争取得分的话,周围的人会自动和你协调。
其次,灵活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尽量推销自己,并且做事有责任感,其成效必然提高。否则,纵使你能灵活地发挥个性来工作,若虎头蛇尾或不负责任,其成效会成反比而降低。所以,既然要迈出大步来工作,就要有决心和责任感,否则纵然有极出色的个性与魅力,仍会让人瞧不起。
做个有“三断”(判断、决断、果断)能力的人
不管你在哪方面比较活跃,从事什么行业,或在什么区域和范围,只要你坚定地朝着做一流办公人员或业务人员的目标努力,目标就是正确的。有恒心力争上游的人,总是有成功的机会。不要抽象地空想、纸上谈兵,应该具体地来努力实践,使自己的修炼趋于完善,生活得更充实。
一流的业务人员或办公人员,无论在哪一个公司或在哪一个行业的团体工作,都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头,成为中心人物。在当今社会,有董事长、总经理头衔的人很多,但他们并不一定都是公司业务上或办理公共事物的内行人物,就是说他们不见得是一流的办事好手。他们的工作不利成为相当数量企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增强领导者的危机感,是消除企业危机的最根本措施。
我们所指的一流人物,是指素质高、能力强的人,而不是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那么,一流的人物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在此做个详细说明。
一流人物处理事物时,具有“三断”能力。所谓“三断”能力,就是指对事物的好坏、是非具有明确的“判断力”;能当机立断做出决定,不拖泥带水,具有“决断力”;有胆量、魄力,将计划迅速付诸实践,这就是“果断力。”这三个条件非常重要,是我们判断人的能力的基本标准。
更详细地说,这种人不仅具有丰富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有极强的勇气和灵活的反应。他们能总体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可以很快地下决断。此外,这种人有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所以能够具备较完善的“果断力”。
当然,要求上述条件都十分完美地达到,是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不过,纵使稍有缺陷,若能从总体上将各项能力之间的联结关系配合得很好,也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一流的办事人员。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无论你有多么优秀的能力,多么完备的条件,都需要经过许多磨炼,才能成为一流的顶尖人物。
所以,青少年时期,正是需要下功夫努力学习、磨炼自己的时侯,也可以说是迈向顶尖一流程度的宝贵的酝酿时期。真正要够格被称为一流人物,大致要超过40岁以上,也就是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磨炼,才能由弱变强。因此,从年轻时候起,就必须一步一步扎下根,努力打好基础。当然,我们不否认有所谓超前成才,也不认为所有的人只要到了年龄就一定能成才。我们的前提是自我刻苦磨炼的累积,是走向成功、发挥总能量的必要准备,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三断”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后天努力。判断、决断和果断,是以知识,经验和实践为前提,不可能先天造就,而要靠后天的努力培养才可能具备。蜻蜓点水或虎头蛇尾都不可能获得“三断”能力,只有经历各种磨炼与努力才能获得。所以,平常处理任何小事,都必须谨慎,这样才能培养“三断”能力。从小处着手,积累多年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加,“三断”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面临问题,只要认真对待,为力争上游而努力,就可以培养出“三断”能力。如果连这点勇气和毅力都没有,当然在问题出现时,就无法自如地去应付和解决。严格地说,实践能力和平常的生活方式,两者之间是存在着连贯作用的,但两者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辩证地看待两者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无疑会有助益。一个平常毫无实践经验的人,当其面临大事时,不可能忽然变得勇气十足;而具有充分的实践能力,即使摆出一副勇敢的姿态,但蛮干一气,也会遭到失败。
关于“三断”能力的基础部分,包含着信息的收集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勇气、灵活的反应和实践能力6项。当面临问题时,这些基本的因素就会因彼此吸引而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发挥整体的最大力量。当然,这是在主体协调了它们关系的大前提下才能完成的。这6项因素的排列组合,将组成“三断”能力的复杂多变的特点。所以,平时注重修性磨炼的人,就能在众多的组合中选择出6项因素排列的最佳方案,而在面临突发性的大事时,就可以从容地应付。
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有恃于强烈的好奇心。平时就喜欢广泛地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采众家之长、博众人之识且细心观察事物的人,当然就能培养出很敏锐的感受力。常和楷模型的人物交往,并学习人家的长处,以启发自己的人生,其自信心一定很强;如果再以百倍的刻苦努力相配合,其自信心和由此萌发的个人素质就更能够发挥出来。
有关勇气,则与积极的挑战意志和刚毅的果断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的一流人物,即使面临新的障碍困难,也决不会逃跑或回避,而是以顽强的勇气向困难挑战,以克服障碍和难关。勇气的培养是复杂的心理机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综合产物,只要我们克服心理的怯弱和担忧情绪,踊跃投入实践训练,勇气极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如火山爆发似地迸发出来。
灵活的反应能力,还是要靠自己的体验和经验积累才能得来。具有丰富经验的人,由于其选择范围极大和实践参照系极多,其反应能力自然很好。关于实践能力,则依个人的意志的不同,在强烈的想要达成目标的意志的驱使下,就会产生极强的付之于实践的欲望,实践能力由此而生。
以上所述的6项基本要素,由于同人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极密切的联系,而且属于发展因素,因此是依靠后天的努力与培养而成的,读者可按照本书的说明好好磨炼自己,以求进步。
从以上的说明来看,即使自己在社会上有了很好的地位而且对目前的本职工作也能愉快地胜任,却不一定就是一流人物。职位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出能力的高低。欲成为一流人物最重要的前提是使自己成为有“三断”能力的人。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中转站,还应要求自己不满足现状为满足,时时力求打破现状,并勉励自己更上一层楼。停滞和松懈都是人生的倒退。
身为一流人物,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合情理,以丰富的情感唤醒沉睡及无知的人群,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一流人物的光辉形象。
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自我完善和自我享受,应是为了完善社会、完善人群及让所有的人享受人生乐趣。利己主义是人性恶的极端,如果人人都利己,那么地球上的人类必将出现可怕的巨大扩散力。互相碰撞的结果是战争、饥饿、毁灭。相反,如果利他,则又会出现可喜的强大向心力,和睦相处,共同分享人间快乐,充分发挥自我个性。所以,人性、人道、人的温情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流人物更应如此。
总之,有了自信,并能配合冷静的头脑、丰富的感情、强烈的意志、勇敢的实践能力,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让我们朝着“三断能力”去努力吧!
乱跳槽事倍功半
提到跳槽换工作,对年轻一代大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社会学家就曾经指出,现代人一生当中平均要换5到6次工作。而根据美国的统计,在美国每个月换工作的人数,约在80万左右。这个数字听起来够吓人的吧!
大多数换工作的人都有一些理由,有的是出于自愿,有的是出于被迫。无论如何,一个人如果想借换工作来寻找自我提升的突破,通常被视为是必要之举。不过,在一个人的生涯中,换工作毕竟是一件大事,因此,专家总是再三提醒跳槽族要“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以免陡生困扰,反而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般说来,一份工作最好做了三五年之后再换——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没有发展的话。一方面是为了积累资历,另一方面也是顾及别人对你的感觉。
当雇主看到一个人3年之内连续换了五六次工作的履历表,你猜他会怎么想?“这小子的忠诚度恐怕有问题……”如果你换工作已经换到这种程度,那么,你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
还有,跳槽的时机也很重要,尤其要注意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考虑与限制。譬如说,如果你是一个小伙子,并且还是在未婚状态,要换个工作可说是轻而易举。
但如果你年过30,而且已经担任重要职位,那你可得好好考虑去留问题。到了这个阶段,工作已不是儿戏,很可能事关人生未来福祸。要是已年逾35,你还在人生道路上飘泊不定,惶惶寻找未来去向的话,很可能是因为你实力不够。至于40岁以后的变动,就算你再有干劲,这种事也是挺累人的,贸然换工作,凡事都得从头学起,往往失败的概率很高。
所以,男人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想以跳槽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男人本身没有远大目标和进取心,跳槽可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方面我们的确该看看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恳工作、极少跳槽的人是怎样做的。看起来他们比较能满足于现状,事实上却是,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人都能抱有十足的进取心,这比三心二意的人更能取得出色成就。
如果你对现在的一切感觉不好,只需环顾左右前后,就能看出许多可能发展的机会来。这些可能性起初似乎是一些模糊的臆想。因此,如果你想发展你的志向,就必须训练你的想像能力。
如果你有梦想,就算不能实现,也还是有其价值的。因为,此种梦想可使你看到许多可能的机会,是别人所无法预见得到的。
人在童年时代都充满了各种幼稚的梦想。钢铁大王卡内基15岁的时候,便对他那9岁的小弟弟汤姆谈论他的种种希望和志向。他说,假如他们长大些,他要如何组织一个卡内基兄弟公司,赚很多的钱,以便能够替父母买一辆马车。
他们天天玩着这种游戏,自然而然地他们内心便保持着许多梦想。这种“假如”的游戏,总是催促他努力工作;等到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便在现实中抓住它。正如他在理想中抓住它一样,最后他的确将理想变为了现实。
伟大的人物并不是空洞的梦想者,他们的志向总是植根于的现实中。他们凭借着有目标的梦想使内心产生不满,又因不满而刺激自己努力奋斗,以求成功。
当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出现机会。发明电话的贝尔是每个将要成年的小孩都羡慕的人物,但他最初是否决定了以发明电话为目标呢?并非如此。如果等他有了这种计划再去发明电话,恐怕他就不会成功。他之所以发明电话,是因为他努力于一个另外不同的目标。
他在一个普通学校里当教员,在那里他和他的一个学生结了婚。几年之后,他经过许多试验,想发明一种用电的工具,使他的妻子能够听见声音。在经过很多次试验,偶然之间他发明了电话。
这是一种偶然的事吗?这实在是因为他对眼前的问题能够做彻底研究。他并不是呆坐着梦想成为一个大发明家。他专心工作,因为他对眼前的问题决意要解决,解决了才肯罢休。
如果一个人对于他的目标幻想得太过度,而忘却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离实现目标已经不远了。这容易造成自满,而不把眼前的工作当回事,因此他可能频繁地换工作,结果什么也干不好。
一个远大目标不可掩盖目前的需要。固然,一个人要晓得往何处去是重要的,晓得自己与这个目标的距离也是重要的,但必须有一种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根据这个计划由现在的地位稳步前进,以达到目的地。
一个目标就应当作为一种指南,引导你决定是否要换工作?应当把精力放在何处?以及其他枝节问题发生时如何应付?所以,目标是一种进行时的指南,不是一种最后固定的地点。
你向前瞻望着,等你达到了目标,便可退休了吗?若果真如此,那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像这样做的人,他的生命便失掉了光辉火焰。人生的意义,是在于做事,在于有进步;闲坐着默想你的成就直到老死,实在是一个大错误。伟大的人物总是直到他完全精疲力竭了,才肯放手,而不管他以往的成就如何。
人类的愿望,始于不满足。不满足是表示你需要较好的东西。你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它可以催促你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但一个人不可怨天尤人,把你的不幸归咎于别人或工作的条件、待遇,由此而发泄你的不满。总之,你应当让不满激发你自己建立一个更广阔的人生观。
志向并不是一种天赋的秘密,你应当想像到将来的发展,进而努力实现你的志向。
当你有了一个确切的、务实的志向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进而以踏实的工作态度、不懈的奋斗来实现志向。
可见,对于胸有大志的男人来说,跳槽并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当你决心做某种工作之后,就一定要脚踏实地、加倍努力地做出成绩来。而不是在这个岗位上没干好,立刻又想到另一种新的工作。因为,这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
当一个人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感到力不从心时,跳槽往往成了一个诱人的选择。可是,它却未必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你的问题可能来自于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即使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会有什么出路。
所以,明智的男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首先会认真反思,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拿破仑·希尔有位叫斯坦姆的朋友。有一段时间,斯坦姆在工作上出现了动荡,几乎没有勇气再干下去。可最终他痛定思痛,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了“健忘”的原因,以下是他发人深省的自述:
“我已经50岁了。10年来,我一直在一家大工厂担任某个部门的经理。起初我的职务很轻松。接着,公司迅速扩大业务,使我增加了额外的责任。我管的那个部门的几位年轻人已经表现出不寻常的精力与能力——他们之中至少有一位企图取得我的职位。
“我这种年龄的人大都希望过舒适的生活,而且,我在公司已服务过很长一段时间了,因此,我觉得我大可以轻轻松松地工作,安心地在公司呆下去。但这种心态几乎使我失掉了我的职位。
“大约两年前,我开始注意到,我‘专心’工作的能力已经衰退了,我的工作变得令人心烦。我忘记处理信件,直到后来,桌上的信堆积如山,令我看了大吃一惊。各种报告也被我积压下来,使我的部属大感不便。我人虽然坐在办公桌前,但脑中却想着别处。
“其他的情形也都显示出来,我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工作上。我忘了参加公司的一个重要的主管会议。我手下的职员发现我在统计货物时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当然,我也设法不让总经理知道这件事。
“对于这种情形我真是惊讶万分。于是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希望把这些情形好好想一想。我在一处偏远山区的度假别墅内严肃地反省了几天,使我深信自己是患了健忘症。我缺乏‘专心’工作的力量,我在办公室的肉体及心理活动变得散漫无目的。我做事漫不经心,懒懒散散,粗心大意,这完全是因为我的思想未放在工作上的缘故。我在满意地诊断出我的毛病之后,就着手寻求补救的方法。我需要培养出一套全新的工作习惯,我决心要达到这个目标。
“我拿出纸笔,写下我一天的工作计划。首先,处理早上的信件,然后,填写表格、口授信件、召集部属开会、处理各项工作。每天下班之前,先把办公桌收拾干净,然后离开办公室。
“我在心里问自己:‘如何培养这些习惯呢?’获得的答案是:‘重复这些工作。’在我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人提出抗议说:‘但是,这些事情我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过几千次了。’我心中的声音回答说:‘不错,但是,我并未专心从事这些工作。’
“我回去上班,立即把我的新工作计划付诸实施。我每天以同样的兴趣从事相同的工作,而且尽可能地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内进行相同的工作。当我发现我的思想又开始想到别处时,我立刻把它叫了回来。
“利用我的意志力所创造出的一种心理的刺激力量,使我不断地在培养习惯方面获得进步。后来,我发现,我每天虽然做同样的事情,但却感到很愉快,而且丝毫不觉得有多困难。这时,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
是的,成功有时就隐藏在你天天都必须从事的、平淡无奇的工作中,而非在那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却未必梦想成真的机会中。
保护好你的利益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感到好人似乎总是得不到好报。我们过于倾心于讨好别人,但太好说话的时候,别人也许会得寸进尺,捉弄我们。
假如你不理直气壮地坚持要求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不会帮助你。即使你果真维护自己的权利,很多人也会企图恫吓你。他们希望压得你低人一等,使你灰心丧气,这样你就不会阻碍他们前进的路途。
芭芭拉是一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她在这家电视台干了五年多,她主播的新闻节目最近被评为当地第一流节目。可是,这五年多她的事业顶峰攀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
3年以前,当她不得不与电视台谈判签订合同时,她遇到了一些严重的阻力。电视台经理向她暗示,他再与她续签合同,没让她走人,她应该感到幸运。她很清楚地听出了言下之意:“你是个姑娘,姑娘们不应该咄咄逼人。”
当她要求修改合同时,电视台经理大发雷霆,她强烈地相信自我价值,拒不让步。每天,新闻部主任都把她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她的工作横加指责,而且每回训斥结束时总是说:“签这个合同吧。”4个月过去了,她仍毫不动摇。最后,电视台经理答应了芭芭拉提出来的每一项修改的要求。
然而,在她签订合同之前,她把合同拿去征求一位律师的意见。这位律师建议在措辞上做几处小小的改动。她回到电视台告诉他们此事时,他们大吃一惊,又一次暴跳如雷。她的上司们直言不讳地说,他们认为她的行为太自私,不道德。即使这时,芭芭拉也不让步。最终,根据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对合同的措辞进行了修改。
最近,芭芭拉与同一家电视台又签订了一个为期3年的合同,这一回容易多了。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如今,他们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到做到。跟我在一块儿工作的很多人对我说,我应该要求比我真正想要的更多,然后再让步,这样能使主管们有胜利感。可是,我不以为然。我要求他们给我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他锦上添花的条件我不会奢求。”
这个故事的意义不在于芭芭拉的谈判手法。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左右你应该要求得到比你想要得到的更多的东西,或者仅仅要求获得那些没有你就不能生活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应该注意和分析使芭芭拉如此坚强的精神。她被迫每日顶住电视台领导以威胁、淫威和侮辱的形式进行的恫吓。与此同时,她又不得不以一个妙趣横生的记者的职业风度,兴致勃勃地面对摄影机镜头每夜播送新闻。她从不让谈判中滋生的那种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芭芭拉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她运用和保护自己免受淫威的伤害,让自己为了获得应该获得的东西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