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13300000018

第18章 谆谆教诲师恩永驻

作者简介:李阳光,男,1981年8月毕业于楚雄师范学校中师72班,1989年4月至2002年4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取得学士学位。高级讲师。从事教师培训工作20余年,现在牟定县教研师训中心工作。春节前夕,一位同学来了一个电话,说我们读师范时的谭淑琼老师写了一本书,她签赠一本给我,书近日就有可能转到我手中。我听了这个电话,心里就期盼着早日收到这本书,以便一读,再次接受谭老师的教诲。

我1980年3月至1981年8月在楚雄师范学校读书(因校舍紧张,1979年9月至1980年2月借读在家乡的教师进修学校),班级编号为中师72班,谭老师教授我们《语文》,同时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谭老师早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即今日的云南师范大学),到我做她的学生时她约四十三四岁。谭老师个子不高,剪着齐耳短发,眼睛近视但不常戴眼镜,脸上经常挂着笑意,给人一种友善、慈祥的感觉。我对她印象深刻不仅是她这个形象,也不仅是她是班主任,而是她渊博的学科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大的爱生情怀。毕业后的开初几年我还经常见到她,但后来见面的机会少了,特别是她退休后,她到昆明与子女居住,毕竟有一段路程。虽然见面少,或说多年见不上一面,但是谭老师的音容笑貌、人品文章、讲坛细节还是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的。

除夕之前的一天,我终于收到了有谭老师签字的书,书名是《人生絮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在手里,我立刻拨通了谭老师的电话,急切的问候、致谢——从电话中得知谭老师病了,出不了门,她说要我对《人生絮说》多提意见。我没这个水平,但我要认真拜读。

九十余万字的《人生絮说》以小说结构、散文笔触,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一群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友谊、爱情、婚姻、事业幅幅画面,描述了他们的悲欢荣辱和迥然有别的命运。

包兴东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呈现了包兴东好学、富于理想、努力跻身上层的一面。包兴东年幼即受“满腹文章、却累试不第,成了落第秀才”的祖父的启蒙,“十五岁那年秋季考取了县立中学”;20世纪50年代伊始,“人民政府成立后,百废待举,起用一切有用人才,办起革命大学”,包兴东积极参加革命大学学习,“学习特别认真,任何形式的讨论发言,总是当中心发言人”;50年代后期,已在省城工厂工作的包兴东考到南方师范学院读书,担当学生干部,表现自己、追求进步的欲望经常毫不掩饰地展示出来——“在一次节目演出后的跳舞中,他正在训练(同学)柳彬跳快四步,从她的肩上平视出去,发现了学院党委书记的妻子——中文系的曹秘书,没等一曲终了就扔下柳彬去到曹秘书面前一鞠躬,彬彬有礼地说:‘曹老师,我请你跳舞’,”“包兴东带着曹老师一边曼舞,一边汇报着班上同学的思想状况及自己的工作”,“此后,班上凡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包兴东总是登门邀请曹秘书光临指导,又给陈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包兴东后来跻身社会上层的起点”。小说呈现的包兴东的另一面是追逐时代浪头,又受时代浪头捉弄。包兴东原名包继禹,在到省城工作之前夕,他认为“‘继禹’这名字太封建,应该抛弃!”他“要振兴东方”,故改名为包兴东。同时,他抛妻别子,去工作,去追逐仕途。在工厂,他做政治辅导员,很是精神;上大学,他担当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处世甚是老练。在“反右”运动中,有的学生“言论过激,又缺乏相应认识,成了‘右派’,失去了学业。”有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言论有所认识,被带上‘右派’帽子,留校监督完成学业。”而他“在运动中始终把握住了方向,毫发未损,还成了运动的动力。”在大炼钢铁运动中,他走在前,不怕苦不怕累,“政治挂帅”、“满怀信心地憧憬未来”。毕业后,他自然地留校做助教,后来为与妻子团聚,到了一个地区的二中教书,任教导副主任,在“与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斗争”时,“他去找丁亦斌老师制定与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作坚决斗争的行动方案”,然而,也就是从工作开始后,在“四清”运动中,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校长、老师“揭露出了包兴东众多的问题”,定为“不清”人员。教导主任是这样揭露的:“包兴东只抓大事不做小事,还总想排开事务性的工作,单教一个班的语文课还不愿改作业,企图把批改作业的工作推给一位不是教语文的教师,其心何忍!”一位老师说:“包兴东生活上贪图舒适安逸,把保姆当佣人使唤。双职工只养一个小孩就差公款,还申请福利补助,这也该算经济不清。”包兴东毕竟是经过风雨的人,他认识到“要在斗争中使自己变得正确,不能正确了再去作斗争,这是斗争哲学”。如此,他主动起来“揭露二中党支部‘管工作,不管思想;管行政,不管党务……’十管十不管的严重问题”,一时间又处于运动的优势地位。后来,“文化大革命”派性,“包兴东被卷入运动的底层,在造反派整治的名单中成了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干将、政治扒手”,他妻子(第二任)“被造反派武斗的流弹夺去了生命”。“文化大革命”结束,他几经周折回到母校,评了副教授职称,重新娶了妻子,他“不仅绝处逢生,而且又有了入仕的新希望”。

小说虽是散文笔触,但毫无散的感觉,随着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政治进程,以包兴东的思想、行踪为线索,使其结构完整。在表现手法上,最明显的是“平铺直叙,将思索隐藏在平静的叙事之中”。语言方面,做到了“有真意,去粉饰”。

人是环境的动物,不同的人与环境可以有不同的联系,受到不同的影响,包兴东是小说的主人公,透过他的人生经历长河,透过他一幕幕往事片断,再现了被当今社会掩埋的那段历史,以及那段历史中的人情、睿智。

我是谭老师的学生,《人生絮说》中的许多人生感悟应该是谭老师对人生的感悟,这些感悟对我有很大启发,现抄录几段“人生絮说”如下:

“在人生旅途的追求中,不必过分崇敬追求大海的人,其实追求浅溪更深邃,浅溪自有她的活泼与淳朴,且还是大海之源。”

“生活,需要人学会的东西太多了。例如学会吃苦,学会忍耐,学会释然——最重要的是学会承受。承受,可以使生命变得坚强。必须接受的残缺,有时甚至是美丽的。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才是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平凡,才是真实的人生。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无所求是高级快乐,生活的乐趣是从心灵的安慰中获得的。”

“人生,总要不断跋涉,关山重重,你千万莫把彩虹当做通向彼岸的桥梁,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具有磅秤的精神——压力越大,头抬得越高,人在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我与母校老师的缘分 吴国章

作者简介:吴国章,1990年7月毕业于楚雄师专地理系1班(与华东师大地理系合办),毕业后在楚雄烟厂工作,先后任楚雄烟厂四车间和厂组织科、公关部、厂办公室工作负责人,雄宝酒店人事培训部副经理、经理、前厅部经理等职,现任雄宝酒店总办副主任。2006年3月受聘为楚雄师院地旅系客座教师。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要与成千上万的人交往,由此产生各式各样的缘分。在我人生近四十载的风雨中,由于岁月的流逝,许多人、许多事都已淡忘,有的已不再拥有,但我和母校老师们的缘分始终没有消失,最难忘怀的就是那一段雁塔情,师生情。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有幸成为雁塔山的一名学子,成为楚雄师专地理系1班(与华东师大地理系合办)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母校老师们的精心培养、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至今每一个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让我感慨万分,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怀的财富。

更有幸的是,能和支持母校建系的华东师大地理系远道而来的老师们朝夕相处,共度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求学时光。记得教授我们《世界经济地理》课的老师是一位教授,据说,她来云南之前已快退休了,我们可算是她的关门弟子。至今我已几乎忘了她姓什么,但她的鼓励让我难以忘怀。记得她曾勉励我“你应该去考研究生”,可我当时还不知道研究生是怎么回事呢。事隔近20余年,今天我再次回忆起她时,仍倍感亲切。我想,如果那时听老师的话去考研究生,该多好啊!步入酒店行业后,我也曾经接触过许多上海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上海人良好的素质或潜质——热情、大方、机敏、睿智,还有标准的普通话。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形象,时常让我想起我的上海老师。

2006年3月受聘为我的母校——楚雄师院地旅系的客座教师后,我与母校老师的缘分更加浓厚了。如果有人问我,幸福的人生从何开始?姗姗学步、功成名就、洞房花烛?我认为是求学时光。如果有人问我,人的一生最难忘的人是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他:是老师。

彝州明珠:楚雄师范学院

在素有“省垣门户”、“滇中走廊”和“人类发祥地”、“远古博物馆”、“民族风情园”之称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一所师范教育50多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被誉为“彝州明珠”的高等学府。这就是融全日制师范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成人教育于一体,云南省民族自治州中唯一的一所普通师范类高等院校——楚雄师范学院。

2001年5月,沐浴着祖国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灿烂阳光,浸润着彝州丰腴沃土的滋养,承载着彝州250万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楚雄师专和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楚雄师范学院这株幼苗,在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金秋破土而出。她的成立,结束了楚雄州无本科院校的历史,为彝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办学思想务实清晰

建院之初,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面对高校之间异常激烈的竞争和自身起点低、规模小、基础薄、实力弱的现实,学院领导意识到,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唯有在夯实办学基础,提高办学质量上下工夫,在凝聚办学特色、培养办学优势上做文章,才能抢抓机遇,不辱使命。于是,审时度势地确立了“坚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效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才和长远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师为主,综合发展,立足楚雄,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融入高教国际化大潮,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同类高校的竞争与发展中走在前列的地方院校”的发展定位;树立了“把楚雄师范学院建成楚雄地区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窗口、学校科研工作龙头、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办学目标,引导学院走上了一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师院人高扬“志存高远、艰苦创业、敢于超越、追求至达”的办学精神,全力实施“打基础、调结构、推改革、创环境、提质量、争名优”的办学措施,唱响了“二次创业”的主旋律,向着建设现代化大学的目标,扬帆起航。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时间的脚步刚刚跨入2003年,学院的新校区建设就拉开了帷幕。仅仅三年时间,建筑面积为8.4万平方米的教学实验综合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学生餐饮中心相继拔地而起,完成了总规划面积的86%。如今,体育馆、远程教育中心、系(院)实验楼等又相继投入建设,到2008年底,占地357亩、总投资2.2亿元、总建筑面积9.76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建设将全面完成,并向人们展现出她独具魅力的全貌。

面对洋溢着浓厚现代气息、规划设计独具一格的新校区,如果把镜头推回三年前,你会惊诧不已,这里还是一片片果园与农田交错的坡地——仅仅三载寒暑,鸿爪雪泥,皆为陈迹。“雁塔春色来天地,玉树浮云变古今。”师院人以顽强的毅力和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为建成现代化本科大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学院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办学设施日臻完善。全院总占地面积由建院前的278亩增加到了635亩,校舍面积近2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各种藏书共计70万册,计算机网络覆盖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学院的快速、持续和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

走进现在的楚雄师范学院,映入您眼帘的是一幅幅新老校区风格迥异而又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依山造势、风格典雅的老校区蕴涵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恢宏简约、充满着现代气息的新校区彰显着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徜徉其间,您既能尽情领略独特多姿、秀美如画的校园风光,又可切身感受这所高等学府浓厚的文化氛围。楚雄师范学院——这所新建的现代化本科大学,正以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莘莘学子,在这里共圆大学之梦。

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强

为了积聚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建院五年来,学院坚持加快发展、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增强效益的原则,面向市场,整合资源,着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已拥有文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25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40余个电大和成人教育函夜大本专科专业,设有11个系和初等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个系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从2001年的2390人增加到2006年的7000人,学生规模扩大了2.9倍,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员达1万余人,还开辟院外13个办学点,不仅提前实现了教育部对学院在校生规模的要求,而且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格局,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与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教师为育才之本。学院坚持实施“人才立校”战略,把造就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置于办学的核心地位,想方设法优化环境和条件,千方百计致力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目前,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一支素质优良、敬业奉献,适应本专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正在崛起,一批拔尖人才在教学、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在全省乃至全国展示出自己的实力。

在全院650名教师中,有150余名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有100余名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有40位教师荣获全国和云南省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称号,有15名教师进入了云南省科技专家库,或被遴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培养对象。

科研强校战略成效明显

繁荣学术、创新科技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办学的活力之源。学院坚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学术氛围日益浓郁,学术水平稳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五年来,学院共承担了国家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规划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共208项,争取科研经费投入累计达556万元。有8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州科学技术奖、社科优秀成果奖。教师出版专着和参编教材近50部,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文艺作品1000余篇,并有26篇科研论文被国际权威的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录,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化学家、南开大学申泮文教授,以及王学仁、李黎明、郑维川、王展飞、张建国、纳麒、张瑞才、董云川等省内外知名学者莅临学院讲学,其中仅2005年就组织、邀请来自联合国、美国、加拿大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莅院讲学,有力地提升了科研学术水平。

对外开放办学初见成效

面对滚滚而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大潮,学院积极推进

“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快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步伐。五年来,先后与新加坡基内提克电脑学院、越南河内第二师范大学、越南宏德大学、泰国清迈远东大学、美国诺圣彻大学建立了办学合作关系,拓展了开放办学和对外交流空间,增强了合作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负责”的指导思想,着力构建融始业教育、思想理论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及毕业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学院遵循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这一宗旨,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保障,使教学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五年来,在全省乃至全国性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大学生英语口语和作文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以及艺术、体育等竞赛中,成绩均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多次荣获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表彰。更加可贵的是,在2005年首届346名本科毕业生中,有6名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2006年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数飙升到23名,令人自豪地走在了同类院校的前列。

贫困生助学保障体系完善

作为一所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破解贫困生助学这一难题更为艰巨和紧迫,学院以极大的热忱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建起了融“奖、贷、勤、补、减、缓”等途径为一体,整合了国家、社会和学校三方面资源的贫困生助学保障体系。目前,60%以上的贫困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并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设立了新长城自强奖学金、楚雄电信寒门学子奖学金、贝因美奖学金、楚雄州民委奖学金、无偿献血爱心助学奖学金、聂宗林律师奖学金、显着进步奖学金、勤学自强奖学金等12项贫困学生奖学金。至2005年底,全院贫困生资助经费累计达1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广大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困难,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切实保障。

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高校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学院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拓展办学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龙头”,通过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全过程的就业指导,采取努力提高从业技能,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积极组织招聘活动,加大推介工作力度等措施,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的平台。

精神文明建设获中央文明委表彰

在努力优化办学“硬条件”的同时,学院致力于不断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一幅幅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龙头,以坚实基础文明、提升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素质为主题,以实施师德学风创建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为重点,以院级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楼道、文明家庭和军民共建、校银合作、校企合作和积极参与地方先进文化建设等为载体的精神文明画卷,正鲜活而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校园里以“育人为本、厚德敬业、追求卓越”的教风,以“崇知贵能、勤奋笃实、诚信求真”的学风日益浓郁,主题鲜明、品位高雅、特色突出、覆盖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潮迭起,与社会各界多元共建的格局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对内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和对外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学院“二次创业”硕果累累

“雁峰映月花枝俏,春风化雨几度秋”。师院人用信念、激情、汗水和孜孜以求的努力,收获了“二次创业”的累累硕果:在五年来呕心沥血的创业历程中,学院先后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云南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高校先进图书馆”等20余项殊荣。师院人在尽情挥洒着智慧和汗水的同时,也为学院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

“彝州明珠”必将更加璀璨

伴随着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与贡献力的不断攀升,一所具有品位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学术环境、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清新亮丽的生态环境、和谐奋发的人际关系环境的现代化本科大学正在彝州大地崛起。

历史的回响已成绝唱,岁月的斑驳已成印痕。“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在未来的展望中,楚雄师范学院将会在“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中,以更显着的优势,更鲜明的特色、更强劲的实力和更优异的办学业绩,为云南省和楚雄州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彝州明珠”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同类推荐
  • 编辑小语

    编辑小语

    本书为“鄞州作家文丛”之一,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本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在《梁祝》担任编辑工作的七年中所写的编辑后记、编辑随记等;另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应人应时的应约之作。本书是作者对自身编辑工作与文学生涯的一次梳理与总结,富有真知灼见,亦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
  • 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

    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

    本书收录了《翻译文学导论》与《中国文学翻译九大论争》两部专著。前者是对翻译文学原理构建,后者是对20世纪文学翻译论争的评述与总结。
  • 读红一得

    读红一得

    《读红一得》是一部文化散文随笔作品集。在我国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本书的作者刘广定老先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不同的版本对《红楼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地,他虽然自谦地称其为心得,但事实上通过一些章节的深刻剖析,使读者对《红楼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入的了解。
  •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收录了《终于能管你一回》、《心境》、《失眠》、《张山的相好》、《后妈》、《女人》、《捕鱼者说》、《福婶的心情》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学霸:商业奇才

    重生之学霸:商业奇才

    易悠含一个全能天才,家族原本是一个小公司但自从她手里接过,直奔A市第一商头,她原以为自己可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妹妹和未婚夫把她逼入了绝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她杀了,然后宣布易悠含死亡,重生到一个女学生,再创传奇......
  • 剑鼎太虚

    剑鼎太虚

    江流儿,九品宗门安天阁的弃徒;公孙慕白,身怀皇室五行灵脉的孝文嫡子;君布白衣,不归崖上一战剑斩三千大能的天行者。且看主人公如何分饰三角;即当那崛起于“废物”的剑尊江流儿;又当那号令万千的“夜天子”公孙慕白;又当那令邪修闻风丧胆的“天行者”君布白衣。
  • 女皇威武:霸道女流氓

    女皇威武:霸道女流氓

    堂堂冥界的公主,却因为父母之间的原因被贬到了凡间。既然来到了人间,我们的可爱公主哪怕失去了记忆,依旧本性不改。一双紫眸震天下,震的满朝文武泪汪汪,震的神佛胆变小。天哪,谁来把我们可爱的公主带回去!
  • 悬疑,科幻,爱情

    悬疑,科幻,爱情

    《从犯》苏源失去了六年记忆,是穿越还是陷害,随着周围一起起光怪陆离的事件,苏源逐渐嗅到了阴谋的味道,一个个身边的人物越来越物是人非
  • 辽金元宫词

    辽金元宫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见你是星光的开始

    遇见你是星光的开始

    世界那么大走过的人遇见的事就像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声.青春是一场妙不可言的旅行比如我遇见你遇见他遇见她总要好好努力生活
  • 弑神蛇帝

    弑神蛇帝

    这是一个魂、魄两修的大陆,神秘而奇特的‘天劫魂体’和‘外道之力’还有那永世不灭的‘传承’之力,究竟孰强孰弱?巅峰强者的失败,羸弱败者的成功,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 异世之神凰

    异世之神凰

    洪荒谁都知道秦家七少是一个从废柴变成的天才,可又有谁知道这个天之骄子却是绝世倾城呢?
  • 萌物神医:仙尊么一个吧

    萌物神医:仙尊么一个吧

    作为21世纪的金牌神医,回家路上被一只猫给吓死了,实在是太对不起人类的智商了。一朝穿越成了14岁绝世小萝莉,有一个美的让人天花乱坠的师傅,可以惊得别人下巴掉下来逆天仙资,白澈云默默的想在这无聊的修仙道路上,她给自己配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扑到师傅,然后。吃,干,抹,净!可是,她觉得有点不对劲了,这师傅怎么顺理成章的吃她豆腐呢?喂!!你的手放哪呢?!
  • 诸灵之怒

    诸灵之怒

    茅山斗法,召唤神灵护我华夏大地,力量越大责任就越大。你所熟悉的世界已不复存在,你要怎么把它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