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自我假设你前面的每个步骤都做得很好,一切都如你设想的达到目的;但别忘了,人总有缺点和不足。很多事例可以说明一个致命的缺点可把一个人的众多优点所形成的强势化解导致失败。所以,记住: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
自我完善技巧扩展了突破性思维其他技巧的目标——当你致力于某个难题时,它提高了你得出突破性解决办法并将之付诸实现的可能——它增加了一个关键观念:“突破”应在一段时间内发生,而不只在单一时点发生。
有两个人,他们对信息系统都别有见地、高人一筹(突破),而且分别被提升到公司的两个不同部门担任高层管理人员。上任伊始,其中一人马上就在新部门中着手实施他的改革方案。三个月后,他发现自己部门的员工全都坚决反对他。他迫于无奈只好放弃这一方案,因而前功尽弃。
另一位主管在就任之初立即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致力于研究出现的各种问题。她谈到,他们找出了系统的根本目的,确定了长期解决办法,并考虑到了可能变化的各种情况。在前四个月,他们实现了初步的改革,并且以后每两个月他们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一年之内,她的最初设想就差不全都大功告成了。
究竟她指的只是思想观念还是将之付诸实施呢?哪种方式体现了变革的主流呢?
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自我完善技巧又增加了一些目的和目标:
1.充分利用确定目的技巧、考虑未来技巧以及系统技巧采用的长远观念的优势。众所周知,即使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改革也经常必须雷厉风行地开展起来。借助于长远观念,你就能够建立起一种不断自我完善的模式,它既能保证你的初期变革发挥最大效用,同时还能顺应日后的改进和提高。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改革成了你坚不可摧的盟友。至于其他两大技巧,它们是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而且它们不像诸如“变化是惟一不变的事物”这类虚无缥缈、极不确切的观念,而是确实可以用来指导你实践的。
考虑未来和系统矩阵中的条目都是你把握改善时机的关键要素,无论目前实施何种变革,你都很有可能出奇制胜——这一点你应该时刻牢记。自我完善技巧的最终目的是要重新规划你的未来目标。
2.提供现实的规划基础。对此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在公司中或是在某个工作场所中,规划仅仅是一种无益之举——或者更糟的是,你只是在篡改数字以便获得参与者的“好感”,诱使他们同意你的某种策略。正如约翰·F·劳伦斯所不幸言中的:“在理论上,(规划)应当是极其有益的,然而实际上却常常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我们在制定战略目标时总是颠三倒四,把诸如利润之类的预先确定的目标当成了决策的下限……数字居然变得比达到它的计划更重要……一个五年计划就此取代了对实际情况的不断评估。事实上,真实的客观世界简直就被计划取而代之了。”
如果你把确定目的技巧和考虑未来技巧当作自己长期战略规划的基础,那么如何以及何时进行改进和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系统矩阵的未来维度也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形势和推出下一“办法”所需的开发研究情况。用这些技巧进行规划,使我们有机会确定众多要素,比如说,调查中最为关键的五大技巧,需要收集的特定信息,以及预期的技能水平等等。
3.确保了系统的成功性。自我完善技巧推动我们展望未来,与此同时,它也激励我们回顾过去——这是企业生存必不可缺的客观需要。有时,规划好的新变革也许并不可行:诸如新设备尚未到位;成本依旧太高;工作量过大;不能停止生产或停业提供服务;或是某个掌握关键技术的成员一病不起。不断检查项目的实施效果,甚至包括检查你在家庭生活中采取的某项行动(家务、支付支票、保养检修汽车),这些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成功除了取决于你在适当时机不断自我完善之外,还取决于你是否能在适当时机取消或延迟某项变革。
4.努力成为一个反应敏捷的人。所有技巧都把“顾客”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上,如,更广阔的目标,对质量的质疑,以及企业的长远观念,这一切都使企业能很快适应市场的最高需求。一项周密完备的变化(培训员工,增强他们的才干:下放决策权;增添新设备)能使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稳操胜券。
这一观念也有助于你克服本尼斯的学术(企业)伪动力第一定律:“在任何机构中……常规工作排斥那些非常规工作并扼杀掉了所有创造性的规划,以及所有基础的变革。”它将会创造出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自我完善技巧只是为企业提供了学习方法。你和你的公司将不断地学习、进步并精益求精。对于个人来说,这一观点将使你不再仅仅根据现状来看待生活,而是不断地把握机遇,开创机遇,再创美好人生。
5.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不断学习。一项规划完善的变革,至少你和你的公司都认为,是一次了解外界最新发展状况的太好机会。为变革不断提供选择办法,这永远不嫌晚。另外,重新评估也是你不断学习进步的方法之一。举例来说,你在使人们参加会议,并向他们宣布以下讨论内容时:如,下一步的行动,将采取的改良措施,以及当前办法将被更好提议取而代之等等,至少先给他们两种不同观点。如果你考虑的某项变革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话,那么你就该早点意识到这点并火速将它扫地出门——这是本尼斯描述的领导者的一大才能。
当今时代,除了尽力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之外,那些激励我们规划、设计和解决难题的动力,绝大多数都来自外界因素。
6.消除你对危机的“惊讶”。安坦·米托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危机管理中心的主任,以大量资料证实,一些危机诸如产品混乱、石油过剩、恐怖活动、计算机病毒等,在一开始都以渐增的方式迅速上涨,并可能带来全球性的影响。他呼吁道,“对我们的机构需要进行重新改造……这不仅是为了顺应危机,也是为了尽早预防危机”。同时这也是你对变革保持清醒认识的另一原因。对于突破性思维者来说,他所呼吁的改造尤其适用。在任何系统中,都有一些常见的意外性,诸如机器故障、部件迟迟不能到位、质量低劣等,这些因素都应被纳入你的考虑范围之内。在使用系统化技巧时,我们预计到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而依据自我完善技巧,你能够从容不迫、井井有条地对这些无法预料的意外事故作好周密完备的规划,从而更加有力地预防了事故发生。这样,我们便攻克了本尼斯关于学术伪动力的第二定律:“你应该相信,不管你制定出了多么伟大的计划,意外事件或是鸡毛蒜皮的琐事总会扰乱和打断它的。”
对于任何难题,都不存在什么万无一失的解决办法。如同H·L·麦青所说:“人类的任何问题都能找到简易答案——便捷周全,貌似有理……但它却是错的。”突破性思维表明,由于众多原因,差不多所有的简易方案都有害无益——它仅是你为了应急而胡拼乱凑出来的。忽略了他人的意见,你根本无法担保系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太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收集,无法提供自我完善机制,诸如此类。而突破性思维则可帮你将意外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完善的目的与技巧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每个企业,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可划分为两大阵营,它们分别以两种大相径庭的观念作为出发点——问题的本质和严重程度以及主要解决办法。举例来说,竞争能力是用一些令人不快的术语来衡量的,如贸易差额、生产统计量(例如美国和日本的劳动生产率)、质量、产品和服务革新,以及顾客满意度等等。而解决办法则被广泛地描述为:快速反应的企业机制、成本的降低、自上而下的参与气氛、质量的改进、有利于开发研究的税法、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职能、贸易壁垒的改善和缓和,以及顾客服务质量的提高等等。
与此类似,毒品问题也是由一大堆数字来形容的:吸毒者的平均年龄、堕落程度、涉及的钱数、与他国政策的关联、走私毒品的数量等。而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使毒品合法化、增加投入,加强立法、对他国毒品产地采取适当措施,封锁本国边界,以及大众的教育等。此外,你把家里变成办公室的想法显然有欠考虑。因为你将要接收庞大数量的信件,需要腾出大量空间以供办公,存放众多书籍和安置计算机,而且你还要顾及保险、增加的衣物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你可以采用以下解决办法:搬往一个小办公室,安装衣橱、文件柜和书架等等。
不幸地是,这种争论很少涉及到如何将这两者协调起来的问题,甚至对这两者本身都含糊不清、不甚了了,否则我们便可很快建立起未来目标了。既然你连问题都没有彻底地弄清楚(如对毒品问题),那就很少涉及到问题解决的步骤和程序了——除非是到了火烧眉毛、迫不得已的时候。毫无疑问,我们可以采用吉普赛蛀虫管理系统(第五章)中的处理方法,来解决这类复杂的问题。最起码,这种做法可以帮你得到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系统,这是比你确定不变的未来要强得多的。
在各种情况下,自我完善技巧者突出强调了你要确定何时进行新变革,何时开始新项目,或是何时引人新成员,何时转让新技术。它是对其他所有技巧的概括和总结——将它们汇总成一个恰如其份的思维整体,同时还能各自独立地解决难题、预防问题。即使你并不运用其他技巧,单单只靠自我完善技巧,你的个人生活、公司、政府和社会都能从中受益无穷——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首先,由于熵定律或是系统的自然倾向,它总是不断地向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也就是说仅仅为了稳定系统,我们就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还要继续进步,我们就必须不懈努力,并向系统添加更多的能量。特别是当系统一片混乱时(如不能生产产品、提供服务、质量低劣、不可接受,意外事故突然发生),而你竭尽所能地想要避免危机。然而不公平的是,社会总是对那些解决问题者赞不绝口、奖励有加,却忽略了预防问题者——那些应用自我完善技巧知道该在何时,该在何处投人时间和精力的防患未然者。为了保持技术上、组织上、竞争上的优势,时刻关注顾客(或最终受益人)的需要,这就需要你和你的公司尽早树立起自我完善的观念。
其次,时间会使你最好的解决办法全都黯然无光。因而你必须定期进行调查,研究成功的产品和服务,看看是否需要改进,或者是否需要重新制定未来目标。
旧的未来目标曾经指导过你对变革的贯彻实施,以先进的系统取代了原有系统。但是随着变革的贯彻实施,它也会变得陈旧落后起来,并且最终也被淘汰出局。每个人都会习以为常地依赖他们的工作环境和一贯的工作方式,很少对实际形势有所怀疑,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而企业需要灵活多变的组织结构以顺应市场的瞬息万变、起落无常。新的系统或解决办法运行起来总是时好时坏,你必须保持住好的趋势并不断改进使之日臻完善,从而免于在你4采取补救措施之前,系统便每况愈下、甚至奄奄一息了。
对于给定的未来目标,你应考虑运用突破性思维的技巧,重新着手规划,制定新的计划。如果新方式、新科技、新系统推动你从头来过的话,那么请务必记住独特性技巧。
第三,不存在什么简易答案。无论目前科技多么发达,许多公司采用的这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态度都是极不相宜的。哪怕计算机再“聪明能干”,情况亦是如此。无论在计算机智能上取得何等的长足进步,我们都需要不断改进以提高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
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简易方案是不可取的。在几份美国国家报告中都提到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问题,并建议让企业和校方联合办学。但这两种教育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企业通常采用的快速解决的方法,不能适用于教育的基本结构和基础问题。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企业与同行业中领先的其他公司的业绩衡量标准问题。这一比较本应推动企业采取行动自我完善,尽快缩小差距。但问题在于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地领先,因为一旦你认为自己已经消除了差距,对手就又取得了新的进步。甚至连衡量标准的拥护者也不得不指出,要收集所有的数据是十分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迫切需要突破性思维的所有技巧了——尤其是建立在确定目的技巧和考虑未来技巧基础上的自我完善技巧。
第四,当今时代,如果你想要在目前条件下实现最佳业绩,你就必须重视不断改进这一观念。自我完善技巧扩展了就系统本身进行规划的观念。如,提高公司采购部门的工作水平(减少错误,增加产出,降低成本)就是一项迫切而关键的需要。同时,这一技巧也强调子变革采购的自身结构(投入、产出、顺序、计算机、代理人等等)。
提高工作水平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并及时地更正你在工作中的错误法措,而系统规划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系统效用。我们曾经调查过48家制造商的生活改进方案,结果表明,那些运用突破性思维来着手改良的企业,每年节省的资金竟是采用传统方法的企业的两倍还有余。
这一技巧使得改进业绩、重新规划、设计系统成为了一项愉快的工作。对现在系统进行每一次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或是提高质量的改革,都成了你应用突破性思维的大好机会,而不再是进行讨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根据公司、家庭、社会团体或是社区活动的同特点和不同文化背景,你应针对其工作模式灵活地应用自我完善技巧。
第五,在企业里,对技术人员和技术本身的管理是最举足轻重的。技术信息和技术专家的数量都在急剧地增长。企业的竞争力既依赖于技术的开发程度,还取决于对技术的利用效率。项目周期必须缩短,企业的系统也需要分别经历规划、运行、再规划和调整,从而进入下一步的重新规划。
正如突破性思维指出的那样,一个难题是没有单一的答案的。事实证明,寻觅单一方案(或是一小组解决办法)既困难,也无益。在这异常复杂的世界中,“企业里存在着如此多的个体差异”,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明日的变革也许曾经为现有的系统所排斥过呢。科技的发展如此迅猛,以致于已经“陈旧”的新变革显然要比五年前高效得多,因而这就已是明的一大突破了。显而易见,这一观念可适用于你所有的系统或解决办法。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内,自我完善技巧正在成为时代进步的迫切需要。
运用自我完善技巧
运用自我完善技巧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你或你的公司来说,为每个项目建立起规划变革的系统,这就是一个急需用上突破性思维的例子。它应取得何种目的?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得到改进系统和未来目标?诸如此类。
我们还可举出另一种运用此技巧的方法——将此观念渗透进公司的整体规划,而并非对单一项目着手改进。该技巧能够指导我们规划新产品、新服务,企业有待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技术平台”),以及更新更好的系统和方法。技术平台的观念将确保“(企业员工)能够很好地理解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最新科技,这使工作能得以迅速、顺利地开展下去。”全面规划将使我们得出最佳的突破性解决办法。
负责自我完善的任务可以被分散并层层委任下去。你可以委任那些与系统紧密相关的员工,负责留意和规划未来的变革。同时被委以重任的员工也将会十分兴奋,因为他终于有机会超过其他同事了。所谓委任,是与降低决策级别相比较而言的。后者(包括质量、维修、与顾客的联系等)在今天的企业中被大力提倡,而且用来完成规划和实施变革。
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对系统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重大责任,同时也使他们知道该采取何种方式完成这一使命。这种方法是委任法的极好补充。你还应给他们提供了解新科技、新工艺的机会,这样他们就能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了。而且,这也许将会带来雇员其他的技术培训——有关这一领域,我们可参考汤姆·皮特斯的报告。指指出,德国、瑞士、日本在这上头的投资均为美国的三倍。
为了增强改进工作的力度,也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突破性思维技巧,你应当修改业绩评估的方式,以及相关的奖励机制。因为有些人也许会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什么好方法能够理想地解答这一质疑。除了确认那些必要的考虑因素之外,你还必须周全地规划好——如何衡量工作情况,如何以及多久将评估结果反馈至各个员工,如何依据员工工作业绩予以奖励。
改进规划的另一原则要求你对所有系统或程序进行预防性检个(简称PM)。如同你定期检修你的汽车一样,无论它是否需要,PM为每件设备开展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在突破性思维的前提下,所有的主要系统、程序、问题、领域以及方案(如全面质量管理)都将被你定期地进行整体性的规划,由此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必需的改进和完善。
这也许是你把“向公司中任何事物提出挑战”这一格言制度化的最好方法了——工作、部门、产品、服务、方针政策等等。在现有的情况下,不断完善以上系统中的任何要素,会使我们开始怀疑眼下的系统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PM观念并不是偶然地找到挑战对象的;它防止了像“你凭什么察看我的工作?”这类防范性的问题。
此观念将会推动全公司周期性地改进工作的进展,再造一个朝气焕发、欣欣向荣的企业。它也能为你个人开创美好、精彩的全新生活。PM观念是建立在周期性工作基础之上的,改进周期能特别有利于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它能使企业不是试图紧跟他人步伐,而是保持着竞争的优势,精益求精、力争上游。
在进行时间规划时,我们也许会用到一个特别技巧——工作墙报。它和那些规划生产和服务的方法极其类似。在一年或更长的周期内,在其上以星期或月为单位划分好时间,把各种系统或办法写在左部,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向某个办法所在行加上记号或是记录,以表明你当时需要完成的工作。这样,所有改进工作的整体情况,以及每一系统或办法的实施时机,你便都可从表上一览无余了。
还有一种特别的技巧;备忘文件夹。用它装一些你日后需要再度回顾的材料。每一个文件夹上都标明日期,并装入有关某一系统改进中你应当完成的特定工作的文件。所有与时间相关的规划你都应注明重新制定未来目标的时间,并在选用的周期内反复开展这一工作——如吉普赛蛀虫管理系统中的两年时间。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与工作墙报和备忘文件夹相类似的技巧,不过它们就更为复杂一些了:如远景时间表、眼前方案,诸如此类。请你先尝试那些简单的技巧吧,如果需要的话,你接着再制定一些更为复杂、更为精致的办法。同时你也应记住,在实施任何系统时,你估计的时间总是离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根据奥古斯丁第二十二条定律:“每项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时间,比你当前估计要多花1/3的时间。”
在自我完善技巧每一次推动你对系统做出改变时,你都该评估它迄今为止的工作情况。虽然这本该常常进行,但在实施新变革方案之前,我们一般都要以某种方式回顾前期工作,而且如果系统未按预期效果运行的话,它或许并不切实可行。墨菲定律在这里正好适用:因为傻瓜们如此简单,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成“傻瓜型”(即全使它们清楚明了)。
你应当经常评估你所制定的准则,或者衡量效率的指标,以及这些要素的数据结果。但请注意:爱迪·罗勒指出:“当企业中的职员衡量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时,他们一般不用这些科学的数据……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评估是建立在一些偶然信息或某些偶然事件上的。”
经理们的偏好和倾向使他们的某些话语染上了个人的感情色彩。比如,如果某个人评论说,没有多少事情发生的话,倘若这位经理本身厌恶变革,他就会拿这句话来抹杀任何有利的评估数据。当然,相反的情况也完全可能发生。你在实施改革变革的过程中,常常并不那么简单,而会遭遇到多种困难和障碍,但是一般来说,评估数据非常有助于你得出正确结论。
你也可以试试这种方法,将变革的价值除以变革的成本,用这个比率来判断你规划好的变革是否真正有实施价值。实际运行结果也许比我们预计的要好得多,因而这就低于预期比率,也就是说,现有系统还完全能够胜任,暂时不必进行变革。当然,反之也同样成立,这时我们就必须要加快变革步伐了。
最后一种(这并非并它不重要)应用自我完善技巧的方法是信心游戏。你和你的同事们必须找出支持变革的一切有利证据;此此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考虑未来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些人也忽视自我完善技巧,因为他们太忙于完成手上的工作而舍不得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做得对吗?”他们在这一点上受阻,是因为某些人坚持,“如果我们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怎么可能会出问题呢?”或者,他们再三强调它的微不足道,尽力打消你的疑虑。在这种情况下,你经常会听到类似的回答,如:“那个问题根本就无足轻重,不值得我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最后,你还得警惕那些面对难题时,总喜欢随随便便夸下海口,轻视它们内在的复杂程度的人,如“这种问题就连笨蛋都可以解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倒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人选了。
贯穿于整个自我完善技巧的奥德赛史诗(奥德赛:荷马所作的古希腊史诗,此处指前面进行的分析过程),将突破性思维和我们力图改进一切事物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这并不是最终结论,但其历程却阐明了一种迫切需要,即如果你想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当你意识到如果没有它们,你自己当前的改进方法是多么地随心所欲,混乱无序和缺乏重点时,其他的突破性思维技巧的重要意义也就自然不言而喻了。我们不能简单地宣称“变革有好处”或“应在坏之前就修好它。”如果你想要成功地实现改进和完善自我的话,你就必须融汇贯通所有的技巧,建立起一整套新思维。
运用这一技巧,你将会实现持续不断的周期性的变革。成功的企业会把变革作为其上下一致的工作作风(对新产品、新服务的有效开发;在系统出现故障之前进行检修;改善不利情况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勤勉地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此乃成功之母。松下幸之助将这句话解释并扩充如下:
当一切顺利、高枕无忧时,我们易于耽溺于安逸的生活难以自拔。这样我们就失去了开创新生活的热情和勇气。我承认就人的一般心理来说,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话,你就不能适应社会必然的转变,无法紧跟时代步伐,而且你自身的成长和完善也会停滞下来。
所以,我们应坚持勇于开创新生活的积极态度,并且主动地去做那些该做的事情。如果你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坚持这种积极态度,那么一年后你就将会看到,自己一年以来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化。还有,你将能在五年之内再造全新的工作和生活。这一切都源于你日常的点滴积累。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智者的思想每天都要改变三次,而愚人则永远没有足够的智慧去顺应变化了的环境”。思想每天改变三次指的是你一天能三次发现新事物或是开创新思维。愚人则根本不可能改变自己,因为他无法创造出任何新的东西。
自我完善观念是增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专家提出的许多所谓的持续改进技巧汇总起来——适时的部件供应,生产周期质量管理,全体员工参与制,全面质量监控,质量圈——这对于每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只依赖一个专家,你的解决办法就仅限于他或她的专业知识领域了。自我完善技巧使你将所有的专家都召集起来,借鉴他们的各不同意见,而不是仅仅改进他或她的解决办法。
我们假定哪怕才安装了一天,系统也具有持续的变化性。但你不要陷入思维的误区,请记住,“对那些促使你安于现状的诱惑来说,彻底将之曝光反而能使你抑制它们,抗拒它们。”
我们的生活体系持续地变化着,锲而不舍地去寻求尽善尽美吧,虽然你永远不可能达到顶点。
你必须在当前成功的巅峰组建起新的生活模式。虽然这对许多企业来说似乎打破了它们的工作常规,但突破性思维正是指导你学会如何有效地破除常规的良师益友!
赶快攀登人生的快乐之峰吧!(永远快乐和永不满足。)
营建一个有进展的事业,最简单的方法是给人一连串他想要的机会。显然,一个有所欲的人,他的职位往往比无所欲的人好,鲍伯说得好:“这妙诀适合升迁。我喜欢有人扭住我的手臂,强迫我争取更好的工作。”事业发展和高度能力之间,有不容置疑的关联。在某种浓度内,油脂泡还会浮到牛奶上面!
创造能力
高度能力不是抽象的素质,它关系着角色的表现,就如在一支交响乐团中,吹奏双簧管所需的能力,显然和当一名出色的军官不同。
能力就是适当地表现出入的本事的水准,它是发挥出来的潜力。能力不是个简单的观念,它有五个组成的成分:
技巧:能将困难或复杂的技术表现出正确的结果。
知识:具备有关的、已经组织好的资料,而且能够运用其恰当的部分。
态度:表现高水准的积极情绪倾向和意愿。
自我观:对自己完成的表现有信心。
敏锐的理解力:能够注意与做好与一项工作有关的事情。
这五个成分是交互作用的,虽然有时候某一项会突出一点。知识是技术之所需,而技术指导理解力,理解力又会影响态度。
所有角色都要一些特定的能力。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人们之所以获得新角色,是因为他们已经具备必要的能力;或者因为,有权决定别人事业的人,相信他们能够获得这些能力。中选的候选人,是那个看起来像这个职业最稳当的被下注者。关于表现潜力的评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信心问题,因为新的就职人,一定要做他们以前没有做过的事。
假如你的事业计划包括变换工作,那么,你为取得新的能力,必须加上一些个人的成长经验,凭借捷径或噱头是不智的作法。凡是希望事业有所进展的人,都要做到这三项个人发展:
如果可能,要有胜任新工作的完备能力。
向“挑选人”证明你具有必要的能力。
能够迅速取得新能力。
仔细分析多数人的事业史,你会有如下确定的结论:具备相关的能力最为重要。凡利用不正当手段或裙带关系,推展事业都是危险的,因为大家不会一直忽略你缺乏必要能力的事实。发展能力是一项长期计划,早先,我们曾把掌握事业比喻为园艺,这是需要几年辛勤工作的事,因为一曝十寒不会有什么收获。时时提升品质、保持良好能力是必要的,此外还要偶尔做些能让你获得新能力的大决定。
在关键性的事业变动时,新能力的获得特别重要。人们有时候会发现,目前的职位和向往的职位之间,有着明显不能跨越的鸿沟,如果发生这种事,当事人必须去找连结的桥梁,倘若没有跨越这道鸿沟的通路,这位当事人便注定要沿着边缘找逃走的道路。能力就是桥梁,它们使人跨越至他们想去的地方。
一项典型的事业必定需要发展新能力,这些能力关系着成人可预料的转折点:
中学至大学(主题:教育程度)
大学至工作(主题:投入的领域)
工作至专精(主题:专门化过程)
专精至权力(主题:高位)
权力至最高限度(主题:停止增长)
最高限度至退休(主题:生活形态的选择及衰退)
在遭逢每一生命转折点之际,当事人都面临新的困难和机会,而这些困难和机会,和自己以前经验过的任何事都不相似。每一个转折点都代表个人发展的一次挑战,所以预先零星未来的转折点做好准备是件要紧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终生不断学习发展。改变也许每十年一次,而且是无法逃避的,虽然有的人可能忽略或有意规避下一个转折点,但是生物年龄的逻辑和事业焦点的意外变化欲是无情的。
人在事业中必须获得的新能力,它的范围和性质,随性别、职业、社会阶层及社会变动而异。譬如,妇女可能自工作岗位退回家庭,其后可能又再返回工作。可能有少数人真的逃避获取新能力,如有些人在十五岁时当球场管理员,到七十岁时也还是这个老职业。
实力最可信赖
有时候,意外的转折点像疾病,在毫无警示之下便冒出来,因此一下子会需要新的能力来处理这个事先未可知的情况。根据曾经顺利掌握意外状况的人表示,他们都能:
有足够的财富对付困难。
空出时间沉思。
与人慎重讨论他们身处的情况。
有心接纳专家的辅导。
认识生命的转变,把相关观念用到自己身上。
有别人温暖的支持。
仔细分辨需要什么新能力。
主动参加训练。
有勇敢坚强的心理准备。
凡将自己列为失败的职业人,都是过去无心思索发展新能力的人,每当他们面对转折点时,就想找一扇通往秘密花园的魔门,他们向:“怎样才能让别人注意到我?”他们似乎觉得可靠是偷偷摸摸或耍诈得来的。其实,要让人觉得可靠,最好的办法是变成更有能力:才可能要求受人尊敬,凡是想在别人眼中提高重要性的人,如果白问:“我如何才能获得更多能力?”
必然会比较有成果。
能力分析是事业人极端实际的工具,假如你想获得更高的职位或不同的职位,先去研究一下那些目前在自我角色上扮演成功的人。自己自问:“他们有什么长处?他们是怎么获得那角色的?他们运用什么技巧?他们如何运用时间?”你弄清他们的能力,再反省自己的能力,然后自问:“我缺少什么?”
先了解在担任下一角色时,若想有杰出的表现必须具备什么能力,可让人循此发展。我们不必全盘抄袭别人,那可能是一套失败的秘诀。目前担任该职的人或许能力不足,因此,以之为法,实在是不智之举。要研究高绩效者运作的方式,辨别他(她)做得好的地方,并加以学习。
为下一个工作做准备固然重要,但人还是有可能,而且必须冒些计算内的风险,否则就不可能成长。每位新上任的首脑是否有为,事先都未经证明,人人都是从着手进行中成长的。只是,冒险应降至最低限度。
常有人建议职业人应先在目前职务中有杰出,表现,然后再努力求得别人的认同。然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能对从业者的看法和想法有所了解。亚伦对此便有极聪明的说法:“我希望能预料老板在各种重要状况下可能说的话,以及可能做的事,也希望能正确地预料别人将要如何去做,如此一来,我就可以掌握他的思想模式了。”
知难而上
我们已说过,职业往往限定了它们的从业者,由于这个理由,新能力的获得很困难,尤其是需要发展的技术的能力,更是如此。以电子工程师亚瑟为例,他手下已有一小组专业人员,但他还想晋升为总经理。他是个快活的人,喜好音乐、喜好解决技术问题,而且总是毫无掩饰地说真话,不存狡诈或欺骗。可是,他缺乏真正的领导能力,顶多只能把大家组织成“参与式”的团体;他的事业目标是希望获得足以担负“强而有力”领导的管理技巧。亚瑟承认自己缺乏有力的领导才能,但是由于他目前的工作,不需要表现强力的领导风格,所以他也找不到弥补这道鸿沟的方法。
结果他如何获得这项必要的新能力呢?经过一番商讨,解决办法出现了:他担任镇里一个义务青年团团长,而在担负起指挥这些狂妄任性的十多岁青少年的责任后,使他发展出仅借知识的增长无法获得的决断力和坚毅性格。次年,种种体验使他更进一步地获得了许多新的领导能力,这一来,给了他令别人刮目相看的果断和自信,同时也提供他自己所希望的事业进展。
亚瑟的例子显示,要在你目前的职务以外获得新职务,的确并非易事。贝蒂的经验也颇类似,她现在的工作是推销电脑,但她过去曾任职于一家传统式的办公设备供应商,由于无法从供应商处获得新的技术,所以她自己买了一部电脑,并且报名参加晚上的补习课。
大体而言,多数人均认为,要参加训练以帮助自己目前职业能力的发展相当容易,但如果要在这个主流以外获取新能力,就要加倍用心、加倍努力了。
学其所需
能力的获取帮助我们塑造未来发展,以适应实际需要。但是,并非所有能力都同样有助于优异表现。例如,对一位初级数学的老师来说,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内容一清二楚,但是课外的数学知识——如高等微积分,则不但用不上,而且可能有反作用。事实上,能使一位初级数学老师优于一般水准的,应是吸引、鼓励及掌握学生的能力。所以,当职者的任务,在于集中全力以获得这方面的高度能力,那才是与杰出表现直接相关的事。
没有一种能力可以适用于各种职业,因此,职业人必须自己区别所必要的能力,以及足以使自己表现非凡的能力。若依传统智慧去区别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不是聪明作法。我们只能依赖有关技术、知识、态度和自我观等因素去界定,同时借不断的观察去积累自己所应具备的能力。
事业转折点不仅意味需要获取新能力,若只如此,必定会漏掉一些重要的部分。譬如,一位成功的推销员可能精力充沛、具说服力及善于交际,但如果是一位销售经理;却需要另一套不同的能力,才能表现得好。事实上,有些低阶职位所必要的能力对高阶职位并非有用,这时就需要拒绝学习。所谓发展,就是在获得新能力的同时,也要抖落一些能力。一般说来,低阶职位通常比较偏重于个人,而以结果为取向;但高级位置则需要比较多的团体技巧、协调及决策能力。凡具有爬升野心的事业家,都要像蝴蝶一样,经过几个蜕变阶段。
这一步要怎么做呢?在自认为“变动成功”的人,对他们使用的个人发展技巧,作了以下的建议:
明确地认识你下一个事业步骤。
把此刻正担任着你所渴望扮演之角色人物列出来。
按表现“成功”和“不成功”将他们分类。(尽可能客观——你不需要把结果告诉他们!)
分别去认识表现成功和表现不成的人。
找出他们实际做了什么。
问明那种做法有助于成功。你仔细把这种做法特点写下来——不要立刻下结论。
比较“最好”和“最差”的做法,它们差别在那里?
在工作机构外,观察你所崇拜的表现成功角色的,以确定你的结论。
参考教科书、自传等等,以便获得不同的看法。
把能够优异表现你所崇拜角色必具的能力,详细写出来。
把所需要的能力和你目前的能力做个比较,并为填补这道鸿沟而拟定行动计划。
能力分析的关键在于对业已扮演该角色的人士做详细研究,事业人应学习不带偏见地加以分析。此时,需要观察及积极倾听的技巧。
因势利导,自我提高
以上种种事业上的困难,通常不能借外在环境的帮助来获得解决。一般迹象显示,二十世纪后期举世将受失业之苦,所以会如此,原因很多,但这个现象对于正在寻求发展事业的人,产生了一个决定成败的结果,那就是,他们必须比充分就业机会的时期更富弹性、更抢先行动、更具竞争力才行。在个人都有工作时,人往往不需要特别突出,景气好的时候,事业发展都不成问题;可是在社会无法提供足够机会时,我们就必须自己创造。于是,这似乎又回到“弱肉强食”的定理了。达尔文“适者生存”的原则,对大多数现代人而言,比在过去时代更为适用。乐观地期待就业状况迅速好转的可能性不大,自我发展是个人获取能力去克服不良环境的最佳方法。
事业人不能依赖雇主提供所有必要的成长经验,凡自我激励的事业人,不管有无支持,都必须从事个人发展。我们必须了解,工作机构无法开发每个人的潜能。需知假如每个人的天赋才能都被充分利用,那么,该机构反会因才能泛滥而呈现不安。实际上,工作机构很少具有可供个人发展的恰当体系,只有战时的战备单位算是例外。竞争是经常发生的事,这可能是大家最该关切的课题。至于二个结构完全的事业发展体系,是否能有助于个人成长,仍然有待商榷,因为它左右你个人的责任。既然机构不常提供发展机会,能否利用就看个人的掌握了。凡是能敏锐地不断自我成长的人,才比较可能生存、成功。
单是能力,可能还不足以掌握事业。“存在”是重要的因素,它的意思是指提高成熟度、深度、内在资源及身心发展。事业是改造自己的一个大好机会,不管人世如何变迁,我们在世上所走的道路,就在于表示:“我们是什么人”、“我们认为什么事物才是重要”。难怪有些宗教传统认为,精神发展和世俗发展有直接关系。
假如性格深度和成就有关,那么,逻辑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个人追寻,事业发展就不健全。仔细研究过一些创业传记后,我已相信,爬到高位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和价值都很清楚。整体而言,他们具有充分发展的个人态度,而这种态度则提供他们建设稳固的事业的基础。由此可见,自我认识对个人的力量的确有所裨益。
个人成长源于个人,而非环境,它需要某种程度的自主,教育系统有时反而会妨碍自主。亚伦即说明了他个人事业成功的因素,并提出下列的指导建议:
知道你害怕什么。
具有勇敢坚强的心理准备。
扩大经验、建立信心。
与上司接触(甚至与工作外的长者接触)。
负起任务,达成可见之成果。
掌握资讯来源。
保持良好的形象。
自问:“在言语之外,我如何呈现自己?”
积极表现。
显示精神和活力。
培养决断技巧。
避免自我懊悔。
避免和人疏外。
明智地选择下一个职业。
亚伦所说的就是一种自我掌握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提供了辨识及获得新能力的动力,使人在每个职业中都有良好表现。亚伦和其他有成就的事业人一样,证明了一个进步的事业,必须持续不断地使个人成长。
本章小结:
决定一只桶的容量,不是组成桶的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最短的那块,决定一个人或一项事业成败的不是擅长或优势,而是缺陷或劣势。找出你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修补它,完善它,你的“容量”自然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