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900000045

第45章 分三党廷臣构衅备六礼册后正仪

却说司马光病殁以后,吕公著独秉政权,一切黜陟,仍如光意,进吕大防为中书侍郎,刘挚为尚书右丞,苏轼为翰林学士。轼奉召入都,仅阅十月,三迁清要,寻兼侍读;每入值经筵,必反复讲解,期沃君心。一夕,值宿禁中,由中旨召见便殿,太皇太后问轼道:“卿前年为何官?”轼对道:“常州团练副使。”太皇太后复道:“今为何官?”轼对道:“待罪翰林学士。”太皇太后道:“为何骤升此缺?”轼对道:“遭遇太皇太后及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道:“并不为此。”轼又道:“莫非由大臣论荐么?”太皇太后又复摇首。轼惊愕道:“臣虽无状,不敢由他途希进。”太皇太后道:“这乃是先帝遗意。先帝每读卿文章,必称作‘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哩。”轼听了此言,不禁感激涕零,哭至失声。(士伸知己,应得一哭。)太皇太后亦为泣下。哲宗见他对哭,也忍不住呜咽起来。(十余岁童子,当作此状。)还有左右内侍,都不禁下泪。大家统是哭着,反觉得大廷岑寂,良夜凄清。太皇太后见了此状,似觉不雅,即停泪语轼道:“这不是临朝时候,君臣不拘礼节,卿且在旁坐下,我当询问一切。”言毕,即命内侍移过锦墩,令轼旁坐,轼谢恩坐下。太皇太后问语片时,无非是国家政要。轼随问随答,颇合慈意,特赐茶给饮。轼谢饮毕,太皇太后复顾内侍道:“可撤御前金莲烛,送学士归院。”一面说,一面偕哲宗入内。轼向虚座前申谢,拜跪毕仪,当由两内侍捧烛导送,由殿至院,真个是旷代恩荣,一时无两。(确是难得。)

轼感知遇恩,尝借言语文章,规讽时政。卫慰丞毕仲游,贻书诫轼道:“君官非谏官,职非御史,乃好论人长短,危身触讳,恐抱石救溺,非徒无益,且反致损呢。”轼不能从。时程颐侍讲经筵,毅然自重,尝谓:“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因此入殿进讲,色端貌庄。轼说他不近人情,屡加抗侮。当司马光病殁时,适百官有庆贺礼,事毕欲往吊,独程颐不可,且引《鲁论》为解,谓:“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或谓:“哭乃不歌,未尝云歌即不哭。”轼在旁冷笑道:“这大约是枉死市的叔孙通新作是礼呢。”(谐语解颐,但未免伤忠厚。)颐闻言,很是介意。(是不及乃兄处。)轼发策试馆职,问题有云:“今朝廷欲师仁宗之忠厚,惧百官有司不称其职,而或至于偷;欲法仁宗之励精,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而流入于刻。”右司谏贾易、右正言朱光庭,系程颐门人,遂借题生衅,劾轼谤讪先帝。轼因乞外调。侍御史吕陶上言:“台谏当秉至公,不应假借事权,图报私隙。”左司谏王觌亦奏言:“轼所拟题,不过略失轻重,关系尚小,若必吹毛求疵,酿成门户,恐党派一分,朝无宁日,这乃是国家大患,不可不防。”范纯仁复言轼无罪。太皇太后乃临朝宣谕道:“详览苏轼文意,是指今日的百官有司,监司守令,并非讥讽祖宗,不得为罪。”于是轼任事如故。

会哲宗病疮疹,不能视朝,颐入问吕公著道:“上不御殿,太皇太后不当独坐。且主子有疾,宰辅难道不知么?”越日,公著入朝,即问帝疾。太皇太后答言无妨。为此一事,廷臣遂嫉颐多言。御史中丞胡宗愈、给事中顾临,连章劾颐不应令直经筵。谏议大夫孔文仲且劾颐污下佥巧,素无乡行,经筵陈说,僭横忘分,遍谒贵臣,勾通台谏,睚眦报怨,沽直营私,应放还田里,以示典刑。(诬谤太甚,孔裔中胡出此人?)乃罢颐出管勾西京国子监。自是朝右各分党帜,互寻仇隙。程颐以下有贾易、朱光庭等,号为洛党。苏轼以下有吕陶等,号为蜀党。还有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与洛、蜀党又不相同,别号朔党,交结尤众。三党均非奸邪,只因意气不孚,遂成嫌怨。那知熙、丰旧臣非窜即贬,除著名诸奸人外,连出入王、吕间的张、李清臣,亦均退黜。若辈恨入骨髓,阴伺间隙,这三党尚自相倾轧,自相挤排,这岂非螳螂捕蝉,不顾身后么?(插入数语,隐伏下文。)

文彦博屡乞致仕,诏命他十日一赴都堂,会议重事,吕公著亦因老乞休,乃拜为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授吕大防、范纯仁为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孙固、刘挚为门下、中书侍郎;王存、胡宗愈为尚书左、右丞;赵瞻签书枢密院事。大防朴直无党,范纯仁务从宽大,亦不愿立党。二人协力佐治,仍号清明。右司谏贾易,因程颐外谪,心甚不平,复劾吕陶党轼,语侵文彦博、范纯仁。太皇太后欲惩易妄言,还是吕公著替他缓颊,只出知怀州。胡宗愈尝进《君子无党论》,右司谏王觌,偏上言宗愈不应执政。(前说不应有党,此时复因宗愈进无党论,上言劾论,自相矛盾,殊不可解。)太皇太后又勃然怒道:“文彦博、吕公著亦言王觌不合。”范纯仁独辩论道:“朝臣本无党,不过善恶邪正各以类分。彦博、公著,皆累朝旧人,岂可雷同罔上?从前先臣仲淹与韩琦、富弼同执政柄,各举所知,当时蜚语指为朋党,因三人相继外调,遂有一网打尽的传言。(本王拱辰语。)此事未远,幸陛下鉴察!”随复录欧阳修《朋党论》,呈将进去。太皇太后意未尽解,竟出觌知润州。门下侍郎韩维,亦被人谗诉,出知邓州。太皇太后初欲召用范镇,遣使往征。镇年已八十,不欲再起,从孙祖禹,亦从旁劝止,乃固辞不拜。诏授银紫光禄大夫,封蜀郡公。元三年,病殁家中。镇,字景仁,成都人,与司马光齐名,卒年八十一,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文。

越年二月,司空吕公著复殁,太皇太后召见辅臣,流涕与语道:“国家不幸,司马相公既亡,吕司空复逝,为之奈何?”言毕,即挈帝往奠,赠太师,封申国公,予谥正献。公著,字晦叔,系故相吕夷简子,自少嗜学,至忘寝食,平居无疾言遽色,暑不挥扇,寒不亲火,父夷简早目为公辅,至是果如父言。范祖禹曾娶公著女,所以公著在朝,始终引嫌。祖禹尝从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至富弼致仕居洛,杜门谢客,独祖禹往谒,无不接见。神宗季年,弼疾笃,曾嘱祖禹代呈遗表,极论王安石误国及新法弊害。旁人多劝阻祖禹,不应进呈,祖禹独不肯负约,竟自呈入。廷议却不与为难,赠弼太尉,谥文忠。(富弼亦一代伟人,前文未曾叙及,故特于此处补出。)哲宗即位,擢祖禹为右正言,避嫌辞职,寻迁起居郎,又召试中书舍人,皆不拜。及公著已殁,始任右谏议大夫,累陈政要,多中时弊,旋加礼部侍郎。闻禁中觅用乳媪,祖禹即与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上疏谏阻,大旨谓:“以帝甫成童,不宜近色,理应进德爱身。”又乞太皇太后保护上躬,言甚切至。太皇太后召谕道:“这是外间的谣传,不足为信。”祖禹对道:“外议虽虚,亦应预防,天下事未及先言,似属过虑,至事已及身,言亦无益。陛下宁可先事纳谏,勿使臣等有无及的追悔呢。”(恰是至言。)太皇太后很是嘉纳。

既而知汉阳军吴处厚,上陈蔡确游车盖亭诗,意在讪上。台谏等遂相率论确,乞正明刑。有旨令确自行具析,刘安世等言确罪甚明,何待具析,乃贬确为光禄卿,分司南京,谏官尚以为罪重罚轻,啧有烦言。范祖禹亦上言确有重罪,应从严议。于是文彦博、吕大防等拟窜确岭峤,独范纯仁语大防道:“此路自乾兴以来,荆棘丛生近七十年,倘自我辈创行此例,恐四方震悚,转致未安。”大防乃不再言。越六日,又下诏再贬确为英州别驾,安置新州。纯仁复入白太皇太后道:“圣朝宜从宽厚,不应吹求文字,窜诛大臣,譬如猛药治病,足损真元,还求详察。”(蔡确罪大,诛之不得为过,纯仁亦未免太柔。)太皇太后不从。会知潞州梁焘奉召为谏议大夫,道出河阳,与邢恕相晤。恕言确有策立功,托焘入朝时声明。焘允诺,及入京,即据邢恕言入奏。太皇太后出谕大臣道:“皇帝是先帝长子,分所应立,确有甚么策立功,似此欺君罔上,他日若再得入朝,恐皇帝年少,将为所欺,必受大害。我不忍明言,特借讪上为名,把他窜逐,借杜后患。这事关系国计,虽奸邪怨谤,我也不暇顾了。”司谏吴安诗与刘安世等,遂疏劾纯仁党确,吕大防亦言蔡确党盛,不可不治。纯仁因力求罢政,出知颍州。尚书左丞王存本确所举,亦出知蔡州。胡宗愈已早为谏官所劾,罢尚书右丞。乃擢刘挚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颂为尚书左丞,苏辙为尚书右丞。会赵瞻、孙固先后并逝,即进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王岩叟签书枢密院事。复召邓润甫为翰林学士承旨。润甫曾阿附王、吕,出知亳州,至是被召,梁焘、刘安世、朱光庭等连疏弹劾,俱不见报。焘等乃力请外补,竟出焘知郑州,光庭知亳州,安世提举崇福宫。文彦博因老疾致仕。右司谏杨康国,奏劾苏辙兄弟文学不正。贾易复入为侍御史,与御史中丞赵君锡先后论轼。轼出知颍州,寻改扬州。易与君锡一并外用。刘挚峭直,与吕大防议论朝政,辄致龃龉。殿中侍御史杨畏方附大防,遂劾挚结党营私,联络王岩叟、梁焘、刘安世、朱光庭等为死友,觊觎后福,且与章诸子往来,交通匪人。太皇太后即面谕刘挚,挚惶恐退朝,上章自辩。梁焘、王岩叟果上疏论救。太皇太后愈觉动疑,出挚知郓州,王岩叟亦出知郑州。嗣复召程颐入直秘阁,兼判西京国子监,为苏辙所阻,颐亦辞不就职。这便是三党交攻,更迭消长的情形呢。(一语结束,可见上文并叙,寓有深意。)

元七年,哲宗年已十七了,太皇太后留意立后,曾历采世家女子百余人,入宫备选。就中有眉州防御使兼马军都虞侯孟元孙女,操行端淑,秉质幽娴。太皇太后及皇太后两人教以女仪,格外勤慎,因此益得两后欢心。时年十六,与哲宗年龄相当,即由太皇太后宣谕宰臣,略言:“孟氏子能执妇道,应正位中宫。惟近代礼仪,多从简略,应命翰林、台谏、给舍与礼官等,舀议册后六礼以闻。”这谕下来,那廷臣自有一番忙碌,彼斟古,此酌今,议论了好几日,方草定一篇仪制,呈入政事堂。吕大防等又详细核订,略行损益,再进慈览。太皇太后传旨许可,当由司天监择定吉日,准备大婚。

先期数日,命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充奉迎使,尚书左丞苏颂充发策使,尚书右丞苏辙充告期使,皇伯祖高密郡王宗晟充纳成使,吏部尚书王存(时王存复调入内用。)充纳吉使,翰林学士梁焘充纳采问名使。六礼分司,各有专职,正使以外,且省副使。当以旧尚书省为皇后行第,先纳采问名,然后纳吉,纳成,告期。五月戊戌日,哲宗戴通天冠,服绛纱袍,临轩发册,行奉迎礼。百官相率入朝,吕大防等首先趋入,东西鹄立。典仪官奉上册宝,置御座前,大防率百官再拜,乃由宣诏官传谕道:“今日册孟氏为皇后,命公等持节展礼!”大防等又复拜命,典仪官捧过册宝,交与大防。大防接奉册宝,复率百官再拜。宣诏官又传太皇太后制命道:“奉太皇太后制,命公等持节奉迎皇后!”大防等拜辞出殿,即至皇后行第,当有傧介接待,导见后父。大防入内宣制道:

礼之大体,钦顺重正。其期维吉,典图是若。今遣尚书右仆射吕大防等以礼奉迎,钦哉维命!

后父跪读毕,敬谨答道:

使者重宣中制,今日吉辰备礼,以迎蝼虫岂之族,猥承大礼,忧惧战悸,钦率旧章,肃奉典制。

答罢,即再拜受制。于是保姆引皇后登堂,大防等向后再拜,奉上册宝。后降立堂下,再拜受册,当由内侍接过册宝,转呈与后。大防等退出,后升堂。后父升自东阶,西向道:“戒之,戒之!夙夜无违命!”语已即退。后母进自西阶,东向施衿结巾兑,并嘱后道:“勉之,勉之!夙夜无违命!”后乃出堂登舆。及出大门,大防等导舆至宣德门,百官宗室列班拜迎。待后入门,钟鼓和鸣。再入端礼门,穿过文德殿,进内东门,至福宁殿,后降舆入次小憩。哲宗仍冠服御殿,尚宫引后出次,谐殿阶东西向立。尚仪跪请皇帝降座礼迎,哲宗遂起身至殿庭中,揖后入殿,导升西阶,徐步入室,各就榻前并立。尚食跪陈饮具,帝、后乃就座。一饮再饮用爵,三饮用卺,合卺礼成。尚宫请帝御常服,尚寝请后释礼服,然后入幄,侍从依次毕退。是夜龙凤联欢,鸳鸯叶梦,毋庸细述。(历叙礼节,见得哲宗册后,格外郑重,为下文被废反笔。)次日朝见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参皇太妃,一如旧仪。越三日,诣景灵宫行庙见礼,归后再谒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语哲宗道:“得贤内助,所关不小,汝宜刑于启化,媲美古人,方不负我厚望了。”及帝、后俱退,太皇太后叹息道:“此人贤淑,可无他虞,但恐福薄,他日国家有事,不免由他受祸哩。”(即知孟后福薄,何必定要册立,此等处殊难索解。)大婚礼成,宫廷庆贺兼旬,才得竣事。惟孟后容不胜德,姿色不过中人,哲宗少年好色,未免心怀不足。可巧御侍中有一刘氏女,生得轻禾农合度,修短适宜,面滟滟若芙蓉,腰纤纤如杨柳,夷、嫱比艳,环、燕输姿,哲宗得此尤物,怎肯放过?便教他列入嫔御,进封婕妤,这一番有分教:

贯鱼已夺宫人宠,飞燕轻贻祸水来。

明党林立,为国家之大患,不意于元间见之。元之初,高后垂帘,群贤并进,此正上下泰交、拔茅汇征之象。且熙、丰时各遭摈斥,同病相怜,一朝遇主,携手入朝,乐何如之?奈何程、苏交哄,洛、蜀成嫌,二党倾轧之不足,而复有所谓朔党者,与之鼎足而三耶?然则元诸君子,殆不能辞其过矣。若而夫册后一事,已成常制,本书于前文各后,俱不过数语而止,独于孟后之立,记载从详。盖自有宋以来,惟哲宗册立孟后,仪文特备,高后恐哲宗年少,易昵私爱,故特隆之以六礼,重之以宰执大臣,且亲嘱之曰:“得贤内助,所关非细。”是其为哲宗计者,至周且挚,初不意后之竟背前训也。《宋史》中曾大书曰:“始备六礼立皇后孟氏。”正为后文废后反照,故本书亦不敢人略,所以存史意也。

同类推荐
  •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对十余部史书、古籍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有影响的典型事件,从计谋和社会心理两个角度作了深透的分析。着重分析了事件中谋略活动得以成功的技巧和奥秘,在有关军事谋略中还涉及《孙子兵法》的某些理论渊源和应用;在许多地方,《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还从当代人的眼光去发现和提出问题,着重揭示了事件当事人的活动心态及其对后世的文化意义。
  • 三块银洋闯天下

    三块银洋闯天下

    创业需要钞票,闹革命同样需要银洋。一个身负异能年轻的红军战士怀揣太祖交给的三块银洋,办实业、闯上海、闹西洋,源源不断为新中国的建立输送营养液,在隐秘的财经战线上叱咤风云,笑傲江湖!
  • 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是要爆发了!那就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神剧都看吐血了?就看这是写正面战场的纪实述述。不一样的二战风云,一样的为和平独立而战。和历史书不一样,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这是野史,民间传说。三国志是历史学家看的,我们看三国演义,如果认同,这本书就值得一看。
  • 亚历山大四世

    亚历山大四世

    主人公是一位来自21世纪的青年,一心沉醉在历史长河中,在一次到锡瓦绿洲的旅行中遇见阿蒙神显灵,主人公穿越到了公元前317年的继业者战争时期,并附身到了亚历山大大帝与罗克珊娜之子亚历山大四世的身上。从此,主人公利用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不凡的智慧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先后打败了实力最强大的安提柯,再降服了野心勃勃的托勒密,进而击败了宿敌卡山德。然后挥军与崛起的旃陀罗笈多决战,使刚刚兴起的孔雀王朝迅速灭亡。最后主人公开始完成亚历山大大帝临死前就拟定的政策,率领他的庞大军队横扫阿拉伯及整个地中海沿岸各国。本文虽是架空小说,但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除了被主人公所改变的历史格局之外,里面的人物和事件都尽量贴近史实,读者可以从文中看到公元前4世纪比较真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元素。该书绝不会太监,无论反响如何,我都会认真写下去。亚历山大四世QQ群:226840192
  • 我的大秦帝国

    我的大秦帝国

    秦政穿越到秦朝……但是有些不一样齐楚燕韩赵魏,依旧六国争霸。秦国?没有这么个地方!大争之世,风云无常!看小小人物如何掀起惊天波澜!
热门推荐
  • Tom Swift And His Undersea Search

    Tom Swift And His Undersea Sear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逗比王妃:皇上等等我

    逗比王妃:皇上等等我

    【真心不会写简介@_@】“黄桑,来跟着我唱,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某女一手拿着笤帚,一脚踩在凳子上,吊儿郎当,忘我的唱歌?某男看着眼前的小女人,眼角直犯抽。有时候他在想,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一个不是女人的女人~【甜虐适中】
  • 兽人帝国之横扫大陆

    兽人帝国之横扫大陆

    陨落之日后500年,命运之子再次降临兽人王国。维维安背负着种族的希望,一步步踏上强者之路。为国家,为爱情,他将如何抉择。即使满路荆棘也阻挡不了一颗帝王的心。他不为灭世,只为建立新秩序。既然今世为王,就要创下不世之功。
  • 百折问仙

    百折问仙

    故事起源于古龙大陆,主角孺小墨自认为孤儿的他,从小便跟随一位神秘的大叔在古龙大陆上游历。伴随着一次次的劫难,孺小墨却一次次地从中成长。百折的寻道路上,是人、是妖、是魔、是圣、还是人们所谓的仙。百折问仙路,何时是尽头。心中存大道,不朽已成空。敢问上天路,万骨成追忆。仙道渺渺,终是化蝶还是成龙?蜿蜒盘旋的仙路终究将会如何?
  • 匆匆错过的爱

    匆匆错过的爱

    他,赤宫原,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被家人被迫来到兮园世。她,忧铃樱,从小被家里人严格教育,兮园世的学霸,校花。他们是互相吵架的对象……最后因为一次车祸,忧铃樱得到了赤宫原的呵护和关心……当赤宫原知道了忧铃樱的爷爷就是杀害他父母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爱情还会继续吗?
  • 皇后很忙

    皇后很忙

    及笄待嫁的凤三姑娘身材好,声音好,性格好,就是长相……看不清。幸好,凤三姑娘的“后台”不错,所以姑娘应当不愁嫁。可惜,姑娘一嫁克夫,二嫁悔婚,三嫁……冤大头龙二公子表示,他比较注重颜值。
  • 古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神话故事

    本书选辑了古希腊神话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内容包括神的出世、神的家庭、神的创造、神的战争、人类世界的起源、人神爱恋、人与神的合作和斗争等。通过活泼凝练的语言、悬念迭起的情节设置、浑融严谨的逻辑结构,并结合新颖别致的版式形式,为读者展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古希腊神话画卷。
  • 东道主宰

    东道主宰

    大千世界,武立天下。少年在五岁那年,被生父以隔千山万水转送他人照养,封其记忆,断了来往。成年之日,流传功法,牵了姻缘,因果相伴。少年踏入武道之途,炼器炼丹皆为手段。少年踏入五洲大陆,寻找故人只为儿伴。男儿当顶天立地,武者当无所畏惧。看少年如何主宰人生,看少年如何东道成主……
  • 似水流年花开半夏

    似水流年花开半夏

    她,踏风归来,遗失十年,只为亲手了解他的一生,那个毁了她家庭的男人,永生难忘,母亲闭眸前的嘱咐,和当时他的淡然依旧。再次回归,面临的又会是什么?一生真爱,亦是成功复仇。当她霸气归来时,便是一片混沌间。他不会在别人面前放下他的冰冷面具。他不会温柔待人。他不会专注去做一件事。。但在她面前,一切都是浮云,恨不得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她,只为博她一笑。。女扮男装,霸气回归。。(小小作者的处女作,不喜勿喷,鞠躬)。
  • 武道可通神

    武道可通神

    何谓武?何谓道?何谓武道?武与道,殊途同归,皆可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