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4300000002

第2章 漫话恒星

晴朗的夜晚,仰望深邃的夜空,观看布满天空的灿烂群星,人们会由衷地赞叹它们的美丽和神奇,而熠熠生辉的星辰常常会引发起人们的一连串的问题和一个个奇妙的幻想。自古以来,人们就用美妙动人的神话来描述天上的星斗,像大家熟悉的北斗星、北极星还有那浩瀚的银河和牛郎星与织女星的故事等。自从天文学诞生以后,先驱者不断地观测与研究,人们逐步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天文知识,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懈地探索和钻研,使人们学会运用天文知识来确定农时季节,在航海或野外行军时利用星星来导航和辨认方向。这些活动几乎都与恒星有关。如果你能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恒星天空,定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比如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双星,光度变化的变星,形态各异的星座、星团和星云等。熟悉恒星天空既有实用意义,又会使你获得丰富的宇宙知识。

壮丽的恒星世界

夜空中繁星点点仿佛是遥远的天街夜市的万家灯光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这些星星有大有小、有亮有暗、有远有近,在天文学中,它们统称为天体。熟悉天文的朋友会指着天空上的某一个方向告诉我们哪些星构成了什么星座。例如,在星空的北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俗称为“勺星”的北斗七星。在那个“勺口”所对方向的不远处,就是为人类指示正北方向的北极星了。在星空的南方,特别是在冬天的午夜,很容易找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那就是有名的天狼星,而天狼星的右上方就是猎户座内的一群亮星。当然,对于我们的中国人来讲,很多人都能从天穹上找到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是一个大星加上两边各一个小星星,人们说这是牛郎用担子挑着他们的两个小孩,而在“天河”对岸和牛郎星相对的那颗亮星就是织女星。在这里,我们列举的星都是银河系里的恒星,牛郎星在天文学上被称为天鹰α,织女星被称为天琴α。实际上,能够用眼睛或通过光学望远镜观看到的天体大多数都是恒星。在太空中凡是由炽热态物质组成,能够发光发热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都可以称为恒星。

虽然恒星是发光发热的燃烧着星球,并且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只是由于距离地球太遥远,恒星的星光才显得比较弱。不过,有一颗恒星距离我们地球近,而且,我们对它倍感亲切和熟悉,它就是太阳。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是围绕着恒星太阳运行的九个行星之一,正是因为有了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才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充满生命的美丽的富饶的星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但是人们在夜空中能够看到的行星只有几颗,也就是说,满天星斗中绝大多数都是恒星。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能发现,行星(如金星、火星)的光并不闪动,而且它们在天空中是移动的(在恒星背景中的移动)。恒星的光看起来是闪动的。有一首儿歌唱道,“天上星星眨眼睛,数呀数呀数不清”,大概说的是满天的恒星吧!

也许,有人会问夜空中到底能够看到多少颗恒星?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准确地进行观测和研究呢?其实满天星斗并不是混乱一团,天文学家能够把它们讲得一清二楚。因为人类很早就采用了把星空划为很多区域的办法。这种方法有点像一个城市通常要划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还有若干街道,每个街道的院落或建筑都有各自的编号一样。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几乎所有的亮星都划分了恒星群或者赋予专门的名字。例如中国古代把恒星天空划分成三垣二十八宿(xi)。古人把笼罩在地球之外的恒星天空当做一个巨大的天球并据此制作了天球仪,利用它可以建立多种天球坐标系,从而确定天体的位置。古人把沿着天球黄道和赤道的天区分成28个小区,把它们称为二十八宿。宿就是住地的意思。月亮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每天从西往东经过一宿。为了标示天体的东西南北方位,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为四象,七宿为一象,每象用一个动物的名称命名,代表着一个方位。它们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东方七宿为:角、亢、氏、房、心、尾、箕;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二十八宿被写成是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将”,于是就有了美猴王孙悟空大战二十八宿的故事情节。

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关于恒星天空的划分方法,并给每个星区编织了生动的神话故事。例如公元前2000年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就曾经把星空划分为若干个星座,在古代埃及,公元前1470年的陵墓壁画中已经出现了星座以及“河马”、“鳄鱼”、“公牛”等星星的名称。古巴比伦人和古希腊人也都有关于恒星天空的划分方法,并给每个星区编织了生动的神话故事。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国天文学家认为应该统一星区的划分。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叫做星座。在88个星座名称中,有46个是古代命名的,有的来自古巴比伦人的杰作,有的来自古希腊人的杰作,有的来自公元元年前后成书的《圣经》。星座名称是由亮星组成的图形,结合神话故事,用人物、动物和器具等命名的。在88个星座中有45个星座是用动物名称命名的,有飞禽、走兽、昆虫和水中动物,像大熊座、鲸鱼座、天兔座、白羊座等,还有传说中的怪兽如人马座、摩羯座和麒麟座等。这88个星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范围最大的是长蛇座。它东西跨过102°,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长蛇阵”。不过这个星区没有什么特别亮的恒星,不怎么引人注意。天空中范围最小的星座是南天极附近的南十字星座。

在每个星座中最亮的那些恒星,一般地都按从亮到暗的顺序冠以希腊字母α、β、γ等来命名。比如著名的亮星天狼星就是大犬座α星,织女星就是天琴座α星。但由于某种历史原因,也有不完全按照亮度顺序来排列的。再者,由于每个星座所“管辖”的天区大小并不相同,人类肉眼可见恒星的密度在天空的各个方向上也不相同,所以各星座内用肉眼可见的恒星数目也相差甚远。人们从地面上能直接看到的恒星约6000颗,而整个银河系的恒星数目约有一千亿颗。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河外星系,每个星系约有数十亿至数千亿颗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对它们的观测和研究是当代天文学最活跃的领域。

恒星的特征,构成恒星的物质

截至19世纪天文学家对于恒星的观测积累了很多资料,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使人们在恒星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多的了解。但是,当问到恒星的物理情况,特别是问到恒星是什么物质构成这样的问题时,天文学家也回答不出,只能望天兴叹。当时,法国的一位哲学家孔德曾经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对不能得到的知识。”到了19世纪中叶,物理学家发现了光谱分析法之后,有关恒星的物质成分问题才开始出现希望。为了说明这种新的方法,还得先说一说什么是光谱。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一项在物理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他让通过小孔进来的一束太阳光照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面的纸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彩虹。牛顿得出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是复合光。牛顿把这些按顺序排列的单色光称为光谱,这个实验开创了物理光学的一个崭新时代。1815年,德国科学家共朗和费发现了太阳光谱中存在数百条暗线,人称共郎和费线。到了1856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希霍夫和化学家本生发现不同的化学物质都有它自己的特征谱线。物质的这些特征谱线又反过来可以作为我们识别这种物质的重要线索和证据。他们还发现,太阳光谱中最醒目的暗线——D线,是太阳外层大气中的钙对连续谱吸收效应的结果。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使天文学家们受到了启发。他们设想,分析来自天体的光,通过研究谱线的不同波长,并将它与实验室中得到不同物质的特征谱线波长相比较,就有可能确定该天体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及含量的多少(含量与谱线强度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恒星的表层大气中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氢和氦,这两种元素占了总量的95%以上。恒星上还有钾、钠、钙、镁、铁、氧化钛等元素和一些化合物。不同温度恒星的化学组成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光谱分析方法对于天体物理学、天体化学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方法。这种光谱分析方法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主要实验基础之一。

恒星的运动

在中文中,“恒”字是长久、永恒不变的意思。古人之所以称“恒”星,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一类天体之间的角距离没有变化。恒星的位置真的永远不变吗?现代天文学已经知道,恒星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只是由于距离的遥远,地球上的人类非常不易观察到它们的运动。

中国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僧一行)是历史上最早观测到恒星运动的人之一。他在公元724-725年组织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恒星位置测定工作中,发现了恒星人马座ε1(中国名为建星)的位置与古代的记录不一致,从而发现了这颗恒星的位置移动。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颗著名的周期彗星的那位天文学家)发现,他所观测到的4颗最亮恒星的位置,即大犬α、金牛α、牧夫α和猎户α的位置,都与古代天文学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的观测记录中的很不一致。经过排除各种可能的误差和审慎的分析,哈雷指出,可能所有的恒星都有自己的运动。

人们已经找出测算恒星运动的方法,现在已经观测到近30万颗恒星的运动,天文学上称为自行。由于恒星自行的存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恒星的相对位置要发生变化。在右边的插图中,可以看出北斗七星在10万年前,现在和10万年后相对位置的变化。

恒星的颜色与温度

通过天文观测,人们发现恒星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有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等。恒星为什么有这么多种多样的色彩呢?科学家们利用光谱分析方法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起初是意大利人赛奇,1868年发表了他的把恒星按光谱类型分类的星表。后来,以哈佛大学的女科学家坎农为代表的天文学家们利用光谱中的吸收线对恒星进行分类,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女天文学家坎农一个人就曾经分析过多达25万颗恒星的光谱,对现代天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了光谱分析方法,人们终于有可能了解遥远的天体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几乎所有恒星的表层大气中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氢和氦,这两种元素占了总量的95%以上。恒星上还有钾、钠、钙、镁、氧化钛等元素和一些化合物。不同温度恒星的化学组成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光谱分析方法对于天体物理学、天体化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热力学常识告诉我们,炽热的铁条在冷却的过程中它的颜色会从橙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直到变成灰黑色。物质燃烧的火焰也会由于温度的升高而从红色逐渐变成橙色、黄色以至于变成蓝白色。也就是说燃烧物质的颜色的变化是与它的温度变化相关联的。实验表明,燃烧物质的颜色发蓝的,其温度较高,颜色发黄的,其温度低,发红的,其温度更低。天文学家正是根据这个规律来测定和分析恒星的温度。将恒星光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分光镜,分解成连续光谱,再把这光谱拍照下来进行研究。每颗恒星光谱的谱线数目、分布和强度等情况都不一样。这些特征含有恒星的许多物理和化学信息。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系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并对恒星光谱进行了分类,将恒星分成了七种类型。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恒星的颜色和它们表面温度的关系。

恒星的质量和体积

地球上的人们测量物体的质量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说给恒星测体重,或者说求它的质量,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不过,恒星虽然距离遥远却还能在地球上看到它们的光辉,说明恒星的真实的光度一定是很强,而且维持长期的强光源的质量也一定是很大的。长期以来,恒星质量一直是天文学家所关心的。根据一颗恒星绕另一颗恒星的运动,可以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出恒星的质量关系,也可以根据恒星质量与光度的关系来估算恒星的质量。研究表明,恒星的质量大多在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120倍之间。一般恒星质量在0.1至10个太阳质量之间。同时,研究还表明,如果恒星的质量再大它就要爆炸瓦解。如果恒星的质量再小它的中心温度就不会很高,即不能成为具有恒星性质的天体。由此可见,恒星质量差别比体积差异要小得多。

现在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20倍。仙王座VV星主星的质量为太阳的6倍,大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10倍,织女星是太阳的2.4倍,天狼星是太阳的2倍,牛郎星是太阳的1.6倍。天狼星伴星质量约等于太阳的质量,麒麟座罗斯614星的伴星质量仅是太阳质量的百分之七。可见,在恒星世界里,太阳质量只是居于中等地位。当然,目前已经准确测出质量的恒星还不多,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作,恒星之间的体积相差巨大,而恒星之间的质量相差仅1000多倍。不难想象恒星之间的密度差别是何等惊人了。

最近的恒星——太阳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天空中恒星的数目量最多,但是距离我们最近,而且与我们地球关系最密切的恒星只有一个,那就是太阳。太阳在恒星世界中,不管是亮度、大小、密度和年龄等都处于中等地位。但是,由于它距离地球最近,所以看起来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当然,对于人类而言,太阳的重要性是其他恒星无法比拟的。假如没有了太阳的光和热,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将面临灭顶之灾。地球上的全部能源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太阳是驱动地球大气循环的原动力,它带来了日夜与四季的轮回,左右着地球的冷暖变化,成就了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的宇宙中惟一的生物乐园,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的家园。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对太阳表面的大气结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磁场分布以及能量传输等进行深入细微的研究,并由此及彼间接地认识宇宙中其他亿万颗恒星。我们对恒星的了解大部分得自太阳。此外,对太阳和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其他天体的起源和演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太阳还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它不断地给我们提供极端条件下物理世界的知识,促使我们去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自然规律。

太阳的结构与太阳的能源

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亿4千9百多万公里,太阳的半径为69万6千公里,质量是1.999亿亿亿吨。按质量计,氢约占71%,氦约占27%,其他元素占2%。通过专门的天文仪器,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到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面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的外层气体透明度太差,使我们无法看到太阳的中心。因为太阳中心温度高达摄氏1千5百万度,我们不可能去直接探测到太阳的内部。

太阳表面的温度约有6000℃。据测算,每平方米太阳表面所发出的热量相当于一个6万3千千瓦的发电站的能量。地球离太阳有1.5亿公里之遥,从太阳获得的热量只是太阳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然而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关于太阳的巨大能量从哪里来的问题,曾经有过好几种假说,直到1938年,美籍德国物理学家贝蒂提出了恒星能源的现代理论,才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原来太阳真正的能源来自它直径不到50万公里的核心部分。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压力极大,破坏了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了热核反应:每4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天文学家测算太阳上的氢非常丰富,太阳用氢做燃料发生热核聚变,足足可以进行100亿年。

太阳光球与太阳黑子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太阳圆面,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圆周界线,平常说的太阳半径就是按照这个界线确定的。当我们用肉眼观看光球时,觉得它似乎是一个光滑的固体表面。然而光谱分析揭示,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很小,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公里,所以它是极不透明的。

通过天文望远镜,在光球上面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极不稳定的斑斑点点,很像一颗颗米粒,所以天文学家把这种结构称为“米粒组织”。目前认为,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对流产生的现象。

在光球活动区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和光斑,偶尔还出白光耀斑。这些活动现象有着相差悬殊的亮度、物理状态和结构。黑子看上去是黑的,可是它们并不黑,只不过是明亮的光球反衬的结果。其实一个大黑子发出的光跟满月的光辉差不多。黑子在光球中形状有如圆形浅碟。中间凹陷的部分约500公里,平均温度约为3700℃,比光球低1400℃左右,而且绝大多数黑子都是成群成对地出现的。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精神训》中就有“日中有蹲鸟”的记载(古人把太阳黑子想象成为日中鸟)。《汉书·五行志》对于公元前28年出现的大黑子记载更详细,不仅说明了黑子出现的日期,还描述了黑子形状。天文学者从中国的古文献中查出仅太阳黑子的记载就有数百条之多。

现代天文学认为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是太阳活动中的最明显标志之一。黑子最多的年份称太阳活动峰年,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天文学界从1755年开始标号统计,规定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大多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都是成群出现的。每群黑子在刚刚浮出日面时只有几个甚至一个小星点,发展到后来有的黑子群竟包含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黑子。一群黑子的寿命比其中大黑子的寿命还要长许多天,而黑子群的面积却是黑子群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黑子的温度、磁场和寿命。

太阳黑子最重要的特征是它有磁场。太阳黑子的磁场不但对黑子本身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还伴随着黑子的终生,与黑子的形态同步演化。黑子的磁场在太阳活动区域的出现与发展同太阳活动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量事实表明,太阳活动能够引起地球磁场的扰动,大的瞬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电磁环境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例如干扰无线通讯,干扰电磁勘探,甚至使信鸽在飞行中迷失方向。因此,深入研究黑子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和它们的规律,对于防止和减轻太阳活动引起的灾害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日珥·日冕·太阳风

太阳的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外,而且它还是太阳大气中一个很活泼的层面。不过人们用肉眼从地球上观察太阳是很难看到它的。这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水分子和尘埃微粒把强烈的日光散射,使我们的天空成为蓝天,人们看到的太阳只是一个巨大的耀眼的光球,而察觉不到色球。直到20世纪,人们在观测日全食时,才观察到太阳色球这一区域。现在,天文学家利用专门的色球望远镜便很容易观察到太阳的色球层和它的活动信息。色球层厚约8000公里,可是它的顶部温度竟达到几万摄氏度,再往上甚至高达百万摄氏度。也就是说色球层的温度比离太阳热源近的光球顶部的温度还要高出许多倍。有的天文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波动引起的。色球层上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它上边经常会出现变化多端的日珥。在观察太阳的色球时可以看到一些仿佛是腾起的火焰一样的景象,这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日珥”。日珥的形态变化多端,它们有的像火苗,有的像喷泉,有的宛如卷云,有的仿佛是一排篱笆。日珥的长度一般有几万公里,厚度约为5000公里。它们的寿命不太一致,其中活动日珥的寿命只有几十分钟,而宁静日珥的寿命长达几十天。

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是日冕,冕就是帽子,天文学家不仅给它起了这个好听的名字而且还不断地对它进行细微的观测与研究。自从1851年第一次在日全食时有人拍摄了日冕像,几乎每一次日全食都有人前往观察拍摄日冕。从日全食日冕照片来看,日冕像晕一样,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它相当厚,可以从太阳边缘向外延伸3个太阳半径或更远。日冕是极稀薄的气体,它的亮度很弱,仅仅相当于太阳光球亮度的1/106,大约跟月亮的光度相当,因此,日冕和太阳色球一样,不利用特殊的天文仪器,就不可能观测到。根据观测和计算,日冕的温度很高,大约有1000000°K。研究结果表明,日冕绝不是均匀的一层高温气体,它含有种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与过程。例如从日冕区域高速抛射出太阳物质即所谓太阳微粒或等离子体。在太阳活动的剧烈的时期,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地球。20世纪50年代,有的科学家提出“太阳风”的概念,就是说,日冕大气同时受到向着太阳内部的重力的作用和向外热压力的作用,由于日冕的高温,太阳重力不足以把日冕气体吸引在太阳的周围,形成一个静止状态的大气层,于是日冕气体便连续地向外膨胀成为太阳风。目前天文界不少研究者认为,日冕物质抛射是造成地球空间环境被扰乱,被瞬时剧烈改变的最大“肇事者”。在太阳活动的峰年,太阳剧烈活动产生的粒子流严重地干扰了地球上的通讯和空间飞行器的工作,也使地面上许多电器设备的运行受到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太阳活动规律,预防来自太阳的干扰和冲击,乃是天文工作者、空间物理学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恒星的一生

除了太阳之外,恒星距离地球都非常遥远,所以在古代,人们观测不到或无法察觉恒星的位置、颜色、亮度等方面的变化,也不知道它们的寿命很长,更不知恒星也有“生老病死”的规律。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天文观测与研究,天体运行和演化等许多方面的认识都产生了极大的飞跃。天文学家们能够科学地描述恒星的演化过程,测算出它们的寿命,向人们讲述恒星的一生。

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恒星是由低密度的星际物质凝聚而成的。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星际气体主要由氢和氦两种元素构成,这跟恒星的成分是一样的。星际尘埃是一些极小的固态物质,成分包括碳化物、氧化物等。在引力的作用下,星际物质,如某些气体和尘埃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称做“星云”。星云物质在演化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引力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内部温度升高,质量小的云团形成单个恒星,质量大的云团形成恒星集团。星云质量一般在0.5个太阳质量到1万个太阳质量之间,其密度比一般星际物质高几十倍到几百倍。从星云凝聚成恒星,其半径要收缩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平均密度要增高100万倍以上。这时物质迅速内聚,当中心温度达到2000K时,中心形成内核,恒星周围形成星风,来自恒星内部的辐射压将周围物质驱散,恒星逐渐露出。于是,就诞生了一颗恒星。

当恒星中心温度达到700万摄氏度以上时,开始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和向外辐射的热量相当,这时恒星停止收缩,形成为正常恒星,进入了天文学上所说的“主星序”阶段。恒星在进入主星序之前,叫做原恒星。

在恒星漫长的一生中,处在主星序演化阶段的时间最长,占它演化寿命的90%,这是恒星最稳定的阶段,就好像人的中年时期。当然,不同质量的恒星在主星序上停留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质量越大,停留的时间越短。太阳在主星序上可停留100亿年,现在已停留了约50亿年,还将停留约50亿年。而高光度大质量的恒星(O型和B型),在主星序上仅停留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而低光度小质量的恒星(M型和K型),则在主星序上可停留几千亿到几万亿年之久。

从主星序上的恒星看,越近恒星中心部,核聚变反应越剧烈,氢的消耗越快,变成氦的时间也越快。随着时间延长,氦核周围的氢越来越少,氦核越来越大。当氦的质量约占恒星质量的12%时,恒星本身结构要发生重大变化。氦核就要收缩,恒星外层就要膨胀,体积就要急剧增大,表面温度要降低。这时的恒星便脱离了主星序阶段,步入红巨星阶段,犹如人进入了老年期。

恒星演化到后期,星体变化越来越剧烈,越来越复杂。类似人进入耄耋之年体内循环系统失调一样。随着恒星内部温度升高,恒星演化不像由氢变氦那样缓慢,而是十分剧烈。至于恒星最后演化的途径,则和恒星的质量有关,和恒星氦核演变有关。一般认为,恒星演化到后期可能会有几种归宿,它们将经历不同的天体物理过程而分别演变为白矮星,或中子星,或黑洞。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归宿,但它们在生命的晚期却都会有星核燃烧、星壳膨胀、发出强光、抛射物质、内核坍缩等剧烈演化过程。光辉灿烂的恒星经历了上百亿年的历史之后,将在非常壮观、美丽的场景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同类推荐
  • 碧波使者:航海设备与舰只

    碧波使者:航海设备与舰只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渺,奔腾不息,掩藏着多少新奇和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迷恋于她那碧波粼粼、鸥鸟盘旋的清丽;钟情于她那风柔水凉、海阔天高的豪爽;陶醉于她那棹声帆影、渔歌互答的神韵;感慨于她那惊涛裂岸、大浪淘沙的气势。面对着这浩瀚莫测、变幻万千的大海,作家妙笔生花,写出千古绝唱;诗人神游八极,为海洋插上幻想的翅膀。万顷波涛尽入画,千里帆影逐畅想。
  •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大自然有许多事情令人不可思议,看起来不像是真的,但却都是事实,这正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本书通过介绍白蚊、雨林、南北极、美洲沙漠、海洋等,让你走近大自然,了解真实的世界。
  • 地里万千

    地里万千

    这里有神秘诡异的百科知识等你阅读,这里有扑朔迷离的背后玄机等待你的发现,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惊险内幕等待你的探索,这里有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等待你的追寻。
  •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物的环境:生态学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物的环境:生态学

    生物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的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而生物之间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在生态环境中,人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类不断地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这就是生态学。那么,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人们研究这一关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读完这本书你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武道大亨

    武道大亨

    一个身怀龙脉的无谓少年。一朵不离不弃的紫色罗兰。一个万族林立的不朽世界。一段惊天动地的圣王传说。这里有惊天动地的练气绝学,这里有鬼斧神工的斗阵宗师,这里有不一样的世界,这里有不一样的武道大亨。
  • 玄墨嗜血砚

    玄墨嗜血砚

    一方血砚,一泊玄墨,一个人,一个妖,一个灵,还有一段发生在西周的神话,看玄墨嗜血,和薛砚一起揭开人性的本识,经历一段不为人知的乱世心酸。
  • 平台战略

    平台战略

    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的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 契约狠宠:冷酷总裁俏女佣

    契约狠宠:冷酷总裁俏女佣

    她是世人唾弃的倒霉女人。他是世人歆羡的天之骄子。想死没死成,她被圈为他的贴身女佣。在内,为他做饭,为他洗衣。在外,还要为他阻挡无数的女粉丝。只是,有一天。他发现再也离不开她。她却固执地想要逃。想尽一切办法将她圈禁在他身边。宠她,宠得无死角。爱她,爱得无底线。只是,怀中的小女人撇撇嘴巴,还是不知足。好吧,为夫就是鞠躬尽瘁也要将你宠得无法无天。喜欢的亲们请加入十四非夜读者群399786220。么么哒
  • 苦追淘气小妹

    苦追淘气小妹

    自打聂宝儿有记忆以来,自己就是生活在这个简陋却不失温暖的孤儿院里,这里有她最好的小伙伴于菲,顾凯,大家整天在一起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掌控全球经济命脉的东方家族东方炎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 倾宠之道:余生再短,有你就好

    倾宠之道:余生再短,有你就好

    “诶,小黎子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我的?”杜小小推了推黎晨,黎晨一脸浮现出鄙视的表情“好像是某人追的小爷吧,小爷什么时候说暗恋某人了?”杜小小扭过头“切!不知当时是谁拉着我说喜欢我很久了,现在想一想,那人好像挺贱的,”黎晨抱住她在她耳边说:“老婆生气啦?”杜小小看他一眼非常豪爽的说“没有”黎晨笑了笑说“那就好”紧接着杜小小笑了但从嘴里不屑的说“我什么时候跟混蛋生过气”杜小小看着黎晨冷下的脸色紧张的说:“那..那个想吃蛋糕吗?我给你做,要什么味的?”杜小小再看黎晨,黎晨慢慢抬起头杜小小就觉得她中计了!黎晨这时脸上哪有生气?一副得逞的模样,“嗯..来一个小小口味的”“纳..纳尼?”...
  • 恶魔少爷的心尖宠

    恶魔少爷的心尖宠

    魔鬼只会用他特定的方式来爱你:白天,不许去看别人,你只能看着我。晚上,把脸转过去,安安静静的躺好。记住,不许抱我,更不许吻我!当她是什么?充气的洋娃娃吗?一个流落民间的“灰姑娘”,一个看似放荡不羁,实则内心腹黑如狼的妖孽校草。一次别无他法的替嫁,据说未来的姐夫他,又老又丑还不举。可是,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谁来告诉她,为什么她会被叔侄俩缠上?同样的高大,同样的帅气狂傲。谁能来救救她?这俩家伙,一个霸道狂妄,一个是偏执狂。“宝贝,过来,到我这里来,记得给我暖床……”“千流夏,你是我的奴隶……”
  • 霸上腹黑恶公主

    霸上腹黑恶公主

    她是宫柒瀞,有着精致的五官和魔鬼的身材,带着仇恨席卷而来……她拥有着腹黑又扭曲的性格,而如此年轻的她居然有一个8岁的儿子?并且,看似这么无害的她居然还有另外几重身份……“简薰琉,我不该再逃避了。”当她带着自己的“儿子”一同进入『PerfectionLove。贵族学院』时,却又有许多花美男环绕于周际,小小宝贝宫薰浅的爹地又该是谁?
  • 雨血

    雨血

    在某个时期的武林中,有一群人他们无善,也无恶,他们默默无闻,却又无处不在,他们并不维护正义,他们维护的是比正义更重要的──规则。无论多么声名显赫的门派,都必须遵守的的规则。他们连名字都没有,人们称他们为──“组织”
  • 末路骑士

    末路骑士

    人们看不见那些为世界牺牲的人,他们如此渺小,如此不值一提。真正可怕的并非物质的毁灭,带来毁灭的怪物只是战争的导火索。也许骑士早已走向末路,也许信仰早已凋零。天堂与地狱的战火,从来都不会硝烟弥漫。那是灵魂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