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3900000018

第18章 南区从葬坑的发现

重见天日的勇士们南区10号从葬坑出土。

1990年西宝高速公路自阳陵陵园通过,机器的轰鸣打破了陵园千年的沉寂。谁能想到,农民世代耕种的土地之下竟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数以万计的陪葬俑,那源源不断的人脸,一层一层堆竖在人们面前,黑黑白白的眼睛像墙一样,竖出一片旷远的沉寂,深深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汉阳陵关闭千年的神秘大门缓缓地打开,阳陵武士俑将引领我们步入大汉天子的朝堂。

考古工作者随即对南区从葬坑部分进行了发掘。

阳陵南区从葬坑共计24座,东西跨度320米,南北跨度300米,占地96000平方米。24座坑作南北向的长条形或“中”字形,由东向西排作14行,坑宽4米,行距20米,深度约7~8米。最长的220米,最短的25米,百米左右的从葬坑为多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一号简报》,《文物》1992年第4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二号简报》,《文物》1994年第4期。

帝陵的这些从葬坑或是文献中记载的“外藏椁”。“外藏”是与“正藏”相对而言的,“正藏”即皇帝陵墓的玄宫。“外藏”应在玄宫外。神态各异的陶俑南区从葬坑出土,“外藏椁”的单位是“具”。霍光死后,汉宣帝就赐给他外藏椁15具。这样说来,西汉皇帝有几百“具”为皇帝的灵魂提供服务的“外藏椁”,也应是不足为奇了。

阳陵南区从葬坑发掘中,成千上万的武士俑列队而出,诡异而鲜活。这浩浩荡荡、扑面而来的汉代大军,当是为汉景帝守卫陵园的皇家侍卫军。令人惊愕的是他们赤身裸体,他们没有臂膀,他们面带微笑,他们千人千面,绝无雷同。

这些活灵活现的汉代武士俑大部分双脚并齐,作站立状。武士俑个个手持长短兵器,严阵以待。当考古工作者小心地拨开两千多年历史的尘埃,发现阳陵陪葬俑的衣物已朽,木质的双臂已化作泥土。但令人惊讶的是,出土的武士俑身体表面通体绘有橙红色彩绘,耳、鼻、肚脐、人体窍孔无一不备。这些武士俑是力与美的象征。虽然阳陵武士俑身高只有62厘米左右,仅相当于人体的1/3,但却数量巨大,雕塑精美。成千上万武士俑环甲持戟拥盾列队而出,令我们景仰的不仅是他们盛大的军容,还有他们脸上流露出的天朝气象。

南区从葬坑出土的动物俑给人们又一个惊喜。成群排列的陶战马膘肥体壮,仰天长啸,正是西汉的良马形象。陶牛十分硕壮,颈部粗短,胸部肌肉团块堆积,四腿如柱,目如铜铃。陶绵羊、山羊用温顺善良的目光注视着你。狼犬扁圆身躯,双耳警惕地高高竖起,对着观望它们的人们虎视眈眈。还有大腹便便的陶猪,肥大的身躯,摇摆的乳头,可以肯定陶母猪寄托了汉代人对繁衍生息、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另有一群有着五彩缤纷羽毛的公鸡和母鸡在争先恐后地觅食……

17号从葬坑位于南区从葬坑的西部,为第12行,坑全长37.4米,宽3.4~5.2米,深为7.2米。分南、北两个区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一号简报》,《文物》1992年第4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二号简报》,《文物》1994年第4期。北区是车马俑护卫着两乘彩绘木轺车并驾朝东。左侧放置着陶灶、陶井及铜量器,车后跟着持戈拥盾挎剑的武士俑队列。南区用木材隔成9个木方仓,里面全部存放着粮食。出土时成堆的粮食谷壳灰烬厚达20厘米,这种木方仓应是粮仓的模拟或替代物。

20号坑全长50米,它的南区是浩浩荡荡的队列俑群,整体面北站立,横向排作55行,每行3~16件,总计有彩绘陶俑384件。这些陶俑士兵簇拥着木车形成方队,十分壮观。还有装在箭囊中的成捆利箭和木胎漆弓残段。北区却整齐排放着4个长6米的巨型木箱,箱内放置着带钩、漆盘、大小不等的陶罐、盆、温酒器、成组的量器、铁釜等各类陪葬品。

为数众多的彩绘木轺车虽已腐朽,精美华丽的车件却散落四周;大大小小的箱子,盛放着盆、尊、罐、仓、壶等各种器皿;大量的武器、铁器、漆器;弩车则常见置于从葬坑的西南角。

汉代的从葬坑随葬大量物品,是丧葬礼仪的一部分,是生者对死者的奉献。阳陵帝陵从葬坑的内涵和排列也是因坑而异,出土器物杂然纷呈,归纳有以下种类:

人物俑:阳陵南区从葬坑中埋藏的明器以陶俑为大宗,阳陵武士俑成千上万列队而出,形象逼真,姿态传神。武士俑中有男士兵俑、女士兵俑、军吏俑、骑兵俑,身份、职务各不相同。阳陵南区2号坑第3区中,一辆木车后跟随骑马武士俑群计222件,紧随其后的又有身穿甲衣的步兵俑群计241件,依次向外对称展开排列。在南区从葬坑4号坑中有男武士俑233件,第5号坑里有285件,20号坑南区出土彩绘陶俑384件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一号简报》,《文物》1992年第4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二号简报》,《文物》1994年第4期。……这些武士俑应是守卫皇宫安全的侍卫军之模拟。另有仆从、宫女、奴婢、卫士组合的祭祀、出行、宴饮、歌舞等场面,应是皇帝生前宫廷生活场景的重现。

动物俑:从葬坑中除了人俑还出土了动物俑陶制模型,有牛、马、猪、狗、羊、鸡等。帝陵陵城中的第13号坑中出土各种动物俑上千只(在它们脚下还埋有一层,数量不明),它们头西尾东,朝着帝陵的方向行进。估计可能是用来祭祀的“牲”。

车马坑:为死者陪葬车马是古老的传统,西汉帝陵及陪葬墓继承了这一做法。南区从葬坑3号坑长达125米,坑中全是向东的木车,分5行编列,坑内不见陶俑和其他任何物品,仿佛是一座专门设置的“车室”。由于年代久远,木制的车身已朽,青铜或镀金的车马器闪闪发光地散落在四周。有车軎、车辖、首、马衔、马镳、当卢、带扣、铃铛、铎、装饰铜泡、盖弓帽等。从葬坑内常有车马居中,武士俑分在车两侧步行的情景。汉代帝陵中陪葬的车马大多为明器,但其构造精致,装饰华丽,造价不低于实用车马。

鎏金盖弓帽一组陪葬墓园出土。

粮食及食品:从葬坑内还埋有大量粮食,又有将粮食、肉类加工成食品陪葬。南区从葬坑内陪葬的粮食很多,有小麦、大麦、稻、谷、菜籽等。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似乎在汉代就被深刻地理解和积极贯彻。从葬坑内堆积着各种谷物、食品以供王灵衣食无忧。这么多的粮食只要堆积在库房里、仓廪中,人们就感到很幸福。

钱币:汉代陵墓附近“埋钱于园陵以送死”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些埋葬的钱币,大多是铜币。因此西汉中期就发生了“盗发孝文园瘗钱”的事件。阳陵南区从葬坑就有成堆的半两铜钱和数量可观的金币出土。

印章:玺印是古代人权力、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阳陵南区从葬坑有陶俑军队将领携带的各种官职的印章出土。其中有:“车骑将军”龟钮金印。此件龟纽金印用黄金制作,以显示尊贵,应是汉代军队中高级将领所携带的印章。“军大右仓”铜制官印。随身携带此印章的人,应是西汉时期管理府库的官员。“军左库器”铜制官印。应是军队中管理军火仓库的负责人的官印。以上几枚印章是汉代军队的官印,均为明器。它们伴随着庞大的武士俑群出土,说明阳陵南区从葬坑的武士俑是按当时汉代军队的建制编队的。将军、军吏和士兵等级分明。如今衣物尽佚,陶俑军阵位置大多已扰乱。在数以万计的汉俑中,将军、将领随身佩带的印章成为弥足珍贵的标记和证物,以供后人观赏及研究。

其他杂器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农具、生活用具等。有铜制的鼎、尊、钫、釜、壶、鉴、镜、勺、带钩;陶制的罐、盆、盘、灶台、井、仓;铁制的凿、锛、刨刃、锯、犁;刀、枪、剑、弩、戟、兵器架;木箱、石箱、漆箱、漆盘、漆盒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器物往往是成堆成套出土,如南区从葬坑21号坑出土红色漆盘和大型陶盆16件,多数有组合关系。成套的陶器和铜量器,成捆的箭镞,兵器架上挂满各种兵器。

西汉京城有专门机构负责陪葬明器的生产,工官可能是具体的主管部门。陶俑的制作大部分使用陶范。当时西汉厚葬成风,陶俑的生产、买卖十分兴隆,送葬明器的作坊主要集中在长安的西北部,属于当时的长安西市。

阳陵帝陵的从葬坑,是一座座完美的地下隧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它的建筑过程是:根据俑坑的形制挖成深7~8米的土圹,沿土圹四周内侧包镶枋木用以加固。土圹底部逐层夯筑作为地基,圹墙的两侧密排木质立柱,立柱下端有横置铺排的枋木作为地柎。立柱顶端承托着梁枋,从而构成木结构的立体框架。陪葬坑的南北两端有通向地面的斜坡道,当时的人从斜坡道下至坑底,将制作好的陶俑等物品排列在从葬坑中。然后搭盖密集的横板封顶,棚顶上覆盖若干层芦席。在芦席上覆盖一层胶泥土,再覆盖黄土层层夯实,形成一座高度为1.5米相对封闭的空间。最后填土直至与地表平齐,地面耕土可以照常耕种。因为汉代帝陵从葬坑在地面不留痕迹,才使得埋藏千年的大批珍贵文物得以妥善保存。

南区从葬坑在阳陵陵园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西汉军队建制有常备军和地方军,西汉王朝的中央常备军包括南军和北军两部分,主要驻扎在京城附近,是为朝廷卫队。南军驻扎在长安城南一带,职责是守卫皇宫,驻扎城内。北军屯守长安城北,职责是守卫京城,驻扎城外。两军均归太尉兼管。阳陵南区从葬坑发掘出大批列队武士俑群,应是象征着驻扎在京城中的军队。在阳陵陵园内用南、北两军守卫皇陵,以维护皇帝的权威,保卫帝王的亡灵安全,应当是阳陵南区、北区从葬坑的设计意图。

考古工作者顺着这一思路对陵园进行了进一步考古勘探,果然在景帝陵西北约300米处又发现北区从葬坑24座,其规模和形制与南区从葬坑相似,当是守卫皇陵的北军的象征。

北区从葬坑有待于开发。

阳陵南区从葬坑的重大考古发现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被评为1990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同类推荐
  • 战国大帝

    战国大帝

    暗黑战国,唯有杀戮得永生!魏武卒、飞剪船、青铜炮、三段式、马镫土豆养大鲸,战斗吧骚年!并七国,灭匈奴,平百越,征日本,战罗马,一统全球我为王!我的战国,我的大帝!梦吴越群:226342842,欢迎书友加入。
  • 盛世悲情

    盛世悲情

    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将一个盛世王朝几乎推进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一群悲天悯人的政治家,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军人,为了挽救盛世而不懈努力!但是,历史却和他们开了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让他们的努力为盛世王朝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挽歌!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二)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二)

    本书向读者解剖了笼罩在陵寝上的谜团。内容有:曾侯乙墓之谜、秦始皇陵墓之谜、中山靖王刘胜墓之谜、汉武帝茂陵之谜等。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曾国藩这个人,就是一个在错乱的时代,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明白的人。公正地说,曾国藩绝不是一个机灵的人,与常人相比,书呆气更浓重。而最终他又突破了制约书呆子的终极困境,把书本中的抽象理论,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终于石破天惊地破门而出,始成一代宗师大家。这其中的每一步路,都浸透着令人惊讶的人生哲思。
  • 灭三国

    灭三国

    他本为豪门子,奈何却偏偏是最不受宠的一个。他本只想护家,奈何却偏偏卷进乱世纷争之中。他浪荡,他自由,他像闲云野鹤,却被困在牢笼之中。他明白,只有打破这禁锢,灭了这乱世,方能得到解脱。最后,他说:“乱起三国君莫笑,敢问天下谁英雄。”
热门推荐
  • 对不起,顾先生

    对不起,顾先生

    他们的故事很戏剧,很狗血,很老套。他们的结局很悲惨,很无聊,很感慨。他们的青春属于彼此,他们的爱从未消散。对不起,顾先生。让你失望了,我真的很爱你,所以才会奋不顾身。他们的故事那么凄惨,那么狗血,那么无所惧,可青春终究是一场梦。当他们回过头来看时,路上有你的痕迹,真好。。这是个短篇,不一定温暖,但足够悲情。不一定感动,但足够难忘。不一定真实,但足够感同身受。我这一生,交给你,才能安心。
  • 龙凤大唐

    龙凤大唐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盗墓贼误打误撞回到唐朝,居然成了高宗皇帝,在太宗贞观之治完美的阴影中,在女强人武则天的咄咄逼人的感情攻势和政治手腕面前,父子情,兄弟谊,夫妻爱和皇帝无上的权威,何去何从。是顺应历史做一个受后人诟病的懦弱庸主,还是奋发图志成就一代明君?穿越者迷茫在了深邃未知的时空中..........
  • 家养总裁啵一个

    家养总裁啵一个

    他是一家国际上市公司的总裁他是这家公司的员工他不曾认识他他却知道他“熊飞”!“你是谁?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们见过”?“...没见过...”
  • 假币

    假币

    摸、捏、搓、灯照、验钞机……百般方法验钞,是人都怕收到假币。老虎就偏有打瞌睡的时候,小说的主人翁贾总收到了一张50元的假币,他发誓一定要把它花出去,之后,在假币的所及之处,人性与道德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胶着,一张张爱、恨、情、怨的众生相便在这张假币面前跳跃沉浮……一幕幕有情、有趣、有乐、有怒、有味的画面也在这张假币面前翻卷激荡……呵呵呵!收到假币后,你敢、你会、你能把它花出去吗?你会怎样处理呢?
  • 来不及遇见你

    来不及遇见你

    孤儿院长大的凌菲,接受云氏继承人云啸接济一笔钱后消失,控制欲极强的云啸在两人再次相遇后选择不放手,然而为身世所累的凌菲敏感而自卑。两个心无旁骛挚爱彼此的人,因为人生际遇和成长背景的差异,爱的艰涩而困顿。
  • 抱歉,陌先生!

    抱歉,陌先生!

    序上次她的离开使我心如死灰。如今她回来了,我再也不会放她走。——陌潇尘时间静好,与君语;一次意外,注定了你我一生。细水长流,与君同;一年时间,我会让你重新爱上我;繁华落尽,与君老;不如我们携手一生。
  • 梦见西游

    梦见西游

    西游没有想象中的完美,被如来记恨的悟空,并不是真正到达西天的那个人。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悟空喊他师傅,但,“我被抛弃了吗”。“我恨所有人,虚伪的神啊,等着我的归来吧。”
  • 神王九重天

    神王九重天

    神王重伤沉睡,神界圣庭分崩离析!神王之子叶飞扬遗落小灵界,他是从此泯然众人矣?还是血脉觉醒,横扫八荒六合,无敌于天地?且看他能否强势崛起,重建圣庭,一统诸天万界,带领人族踏入星空,与星空各大种族争锋!无尽精彩,尽在神王九重天!
  • 制服高冷男神1000次

    制服高冷男神1000次

    冷子凡握紧拳头暗想:唐糖你一辈子也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谁也不能抢走。唐糖三番几次就像逃跑不过很快就被抓回来冷子凡问我为什么逃跑因为和你在一起有压力不想和你在一起。腹黑男人说和我在一起有压力和高凯在一起就没有压力吗?呵。是。。还没说完腹黑男人的吻如雨点狂风暴雨。
  • 梦牵何方

    梦牵何方

    修道亦修心,修道之人也是凡人,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与常人无二。但是要负担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就不得不将自身放下,而其中最难放下的便是一个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