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农村的插秧小子到上市集团的掌舵人,从一间破旧小屋内的培训班到在全国拥有近千万培训学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教育机构,俞敏洪和新东方完成了“平安但不平坦,平静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俞敏洪既是颇具人文情怀的企业家,也是具有商业头脑的知识分子,更是融入时代的教育家。新东方是中国教育界的一朵奇葩,而俞敏洪则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传奇。一个企业就好比是一艘航船,而这个管理人员就好比舵手,对于俞敏洪来说,他不仅仅是新东方这艘船的“船长”,更重要的是,他还是这个企业的“舵手”,他带领新东方乘风破浪,不断驶向成功的彼岸。
俞敏洪档案
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葫桥村。
1978年,作为省英模参加江苏省群英会。
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
1995年年底,新东方学员突破2万人次,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新东方,俞敏洪自1995年到2000年陆续邀请了杜子华、徐小平、王强、胡敏、包凡一、何庆权、钱永强、江博、周成刚等一大批海内外精英人物一起组成了新东方团队,共同创业。
2000年10月,俞敏洪和新东方其他元老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注册了“东方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俞敏洪等人代表新东方与联想进行谈判,由联想出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携手成立新东方在线网站。
2001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控告中国新东方学校窃取出版题库试题,俞敏洪重新当回新东方的CEO。
2001年8月,俞敏洪被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2002年,新东方全体股东做出决定,任何人的亲属都不能在新东方工作。俞敏洪也当场明确表态,自己的亲戚也要全部拿下,这也标志着新东方彻底从一个家族企业转变成现代企业。
2003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立,俞敏洪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004年5月,俞敏洪在加拿大多伦多发布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全球战略计划,北美分公司宣布成立。
2004年12月,俞敏洪的学生、老虎基金中国区的负责人陈晓红找到了俞敏洪,拉开了新东方首次与国际资本合作的序幕,为今后新东方作为第一家民营教育机构海外上市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2005年12月,俞敏洪入选“2005校园最具影响力人物”。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44岁的俞敏洪身价达到2.42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同年,在胡润富豪榜上,俞敏洪排名第152位。
2007年5月,由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自主创新人物评选活动”中,俞敏洪获得“首届中国自主创新风云人物”奖。
2007年12月,在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等主办的“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俞敏洪获得了“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2008年1月,俞敏洪与巨人教育集团董事长尹雄、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等人被评为“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
2008年3月,新东方建设一所私立大学,将专门招收贫困大学生。学校地点在北京,占地约500亩,硬件投入8亿元,此外将筹款至少20亿元建立基金会,以运营资本补贴学费。
2008年4月,俞敏洪与马云、牛根生等人担任“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创业导师,用自己的经验和激情为创业青年指引道路。
1.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一种力量,这些支撑着他们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挫折。你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像草一样渺小,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像树一样茁壮成长。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把自己变成树的种子,埋入泥土里,生根发芽,直到成“材”。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经过多年的打拼和奋斗,对人生有着很深刻的感悟:作为人,你可以让自己像草一样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享受雨露阳光,但就是长不大;你也可以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活着的时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死了以后依然是栋梁之材。这两种不同的命运,谁也无法主宰,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第二种活着的方式——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间,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俞敏洪广为流传的“树草理论”。
“树草理论”所阐述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对命运的主动抉择。是选择做一株卑微的草,还是做一棵参天的大树。俞敏洪本人的曲折经历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
来自江苏农村的俞敏洪求学之路充满挫折,1978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最初的愿望是考上当地的师范学院,摆脱下田种地的命运。由于基础薄弱,他两次落榜。直到第三年,也就是1980年他才考上了大学。不过,连俞敏洪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竟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然而,俞敏洪在北京大学这所顶尖学府里的大学时光是辛酸多于快乐。如果说他那些侃侃而谈、能力出众的大学同学是一棵棵正在竞相拔节成长的小树,那么土里土气、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他就是一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草。他的大学生涯过得很失落,很压抑,也很自卑。多年以后,俞敏洪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曾以调侃的语气回忆起那段苦涩的岁月:
“进宿舍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当然那时候还不认识,躺在床上拿着一本《第三帝国的兴亡》在读。我就觉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难听的普通话问他:‘咦,上大学还要看这种书吗?’那个同学抬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睛里是眼白多,黑眼珠少。这一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几乎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活。它给我带来了两个后果:第一个,我大学四年感到极其自卑,到最后我什么都害怕,什么都恐惧。第二个,它使我知道,一个人要读很多很多书。”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兴起了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俞敏洪的很多同学都出国留学去了。俞敏洪也想跟上这一潮流。他为此奋斗了三年,多次被拒,后来终于有了肯接收他的大学,但是提供的奖学金非常少,他为了筹足出国的资金不得不在校外兼职办英语培训班,而恰恰由于这一事件,俞敏洪受到了学校的严厉处分,以致颜面尽失,1991年不得不辞职离开北大。
日后名满京城,闻名全国,走向世界的新东方就是俞敏洪在这种困境之下创办起来的。1995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俞敏洪攒够了出国的费用,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的选择:关掉新东方,圆出国留学之梦;留下来继续做大新东方。俞敏洪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了后者。
经过了几年的闯荡,俞敏洪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新东方是一项值得继续做下去的事业。当初他拼命想要出国留学,无非是想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一些,而如今“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新东方这一无意为之的事业让他如愿以偿。除了物质上的回报,在精神上他更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通过创办新东方,他得以帮助众多立志要出国学习的青年学生实现了梦想。可以说,他所听到的每一句“俞老师”都带着真心实意的尊重和崇敬。
俞敏洪彻底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梦想,他决心将新东方打造成一个全国一流的英语培训学校。1995年年底,他第一次跨出国门,满怀激情远赴加拿大、美国,邀请在国外多年的徐小平、王强等好友回国,一起做大新东方,共享创业成果。这些“海龟”人才先后加盟新东方,形成了新东方最早的创业团队,俞敏洪将之形容为“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不用说,“土鳖”指的就是俞敏洪本人。不过,他已经不再为自己是“土鳖”而感到自卑和失落了。
如今,新东方占据了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30万人次,并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南京、扬州、西安、深圳、加拿大多伦多等地设立了分校,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外语培训机构。
在历史没有正式盖棺论定之前,或许谁都不敢说新东方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是,不可否认,它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有意义,就值得去做,去付出,正如一棵树那样,努力成长,然后给予需要阴凉的人们遮蔽酷阳。这就是俞敏洪要的活法,也是他希望他的学生,希望“赢在中国”的选手们选择的活法。
2.希望就在绝望中
俞敏洪最经常提到的两个词是“绝望”与“希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非你不去想“希望”和“绝望”这两个词,一旦你想到这两个词,你想的更多的是你生活中绝望的一面。可以说我们生活的80%到90%是由绝望组成的,而你保持精神不垮就是要从这种绝望中找到一线希望。
新东方对于经由它的培训而得以出国的数以10万计的留学生来说,它是“最后一所母校”、“精神母校”。它不仅教给他们如何应付国外的入学考试,掌握签证的方法,还让他们知道了一种人生的精神:“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也是新东方著名的校训,是“新东方精神”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乍看起来,太过空泛,表达的既不是一种哲学精神,更不是一种客观真理。随着新东方的日益壮大,新东方一些元老提出,此校训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有必要对它进行修改。但是俞敏洪不同意,他坚持认为“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体现的就是一种人生哲学,是新东方除了英语学习与应用技能之外,所能传授给学生的最重要的精神启迪,也是新东方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一步一步壮大为中国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的真正原因。如果说新东方的成功是一个奇迹,那么这一奇迹就是建立在“绝望”的废墟之上。
俞敏洪为这一校训找到了坚实而可靠的依据:
新东方“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跟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话是一模一样的,他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中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绝望是大山,希望是石头,但是只要你能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俞敏洪还将新东方校训进行了扩展: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很快,学校把分给他的房子收回去了,夫妻俩只好租用农民的平房居住,妻子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抵消房租,条件虽然艰苦,但总算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然而,作为一介书生,俞敏洪除了在北大训练出来的一张嘴,身无长物。为了维持生计,俞敏洪骑着自行车,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下沿大街在电线杆上贴英语培训班招生广告。后来聘请了广告业务员,却发生了业务员被同行刺伤的事件,俞敏洪为此陪警察喝酒,醉得昏迷不醒,被送到医院抢救。醒来后,俞敏洪哭喊着“不干了,再也不干了”。但是,不做英语培训,又能做什么呢?所以,喊过了,哭过了,第二天他仍准时爬起来去上课。
1993年正式创办新东方的时候,俞敏洪投入全部积蓄购置设备,贴广告,疏通各种关系,一年十几次和妻子为重新寻找一个住处而奔波。在筋疲力尽中,新东方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虽然只有13人,但是这13人给俞敏洪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希望。
即使身处困境,生性乐观的俞敏洪仍然善于从中找到一丝亮色,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比如,在某个冬天停电的晚上,俞敏洪发给每个学生两支蜡烛,灯灭了,蜡烛点燃了,窗外寒星闪烁,教室里烛光摇曳,俞敏洪笑着说:“你们看,这样的困难我们根本不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以后还有什么事情能让我们绝望呢?”
新东方是一个成功,一个奇迹。刚开始,它只是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的一块希望的石头,后来俞敏洪等创业者以之为基点,逐渐发展壮大,不仅给求学的学生们以希望,也给了一起创造“新东方”这个梦想的创业者们一个瑰丽的未来。而这些成功故事对于后来者更是一种强烈的暗示,使他们相信:他(俞敏洪)能做到的,我也能!只要心怀希望,就有可能战胜困难,获得人生辉煌。
3.福布斯最富有的教师
2006年9月,新东方成功登陆美国主板证券市场,俞敏洪身价在一夜之间飙至2.42亿美元。与其说这是一位股票市场催生的财富新贵,不如说这是一位站在三尺讲台上征服世界的执著勇士。
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教师是一张智慧与高尚的名片,正面写着“无私奉献”,背面写着“清贫一生”。人们习惯了教师的无私奉献,教师也接受了清贫乐道。然而,在2006年12月,当新一期福布斯排行榜发布的时候,这一固定思维被打破了,人们悄然发现,有个人以教师的名义赫然在列,这个人就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掌门人——俞敏洪。
北京时间2006年9月7日晚9时25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了股市钟,挂牌上市交易,开盘价为22美元,一度创出23.20美元的新高。一路高唱着“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老师,终于带领新东方成功上市。新东方上市刷新了中国教育业在美国上市的零纪录。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持人现场采访俞敏洪时,镜头前的他稍显羞涩。显然,他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身份的转变。这一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融资1.125亿美元,随后,新东方顺利申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任新东方董事局主席和CE0的俞敏洪,拥有公司31.18%的股权(4400万股)。3个月后,2006年福布斯排行榜发布,俞敏洪位列108,成为唯一一个以教育产业为主产业进入福布斯排行榜的富翁。从此,“中国最富有教师”的头衔实至名归。
新东方上市之后,俞敏洪又一次被媒体推上了风口浪尖,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是让大家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传奇故事。从一个落魄的民办教师到亿万富豪,俞敏洪用13年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在美国、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占中国的留学生总数的70%是从新东方走出来的。俞敏洪经常到北美考察访问,每次当他到附近的中餐馆就餐时,刚一落座,就会有几十个人站起来,同时称呼他“俞校长”,因此,他被称为“留学教父”;休学、创业、被绑架,他被认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财富新贵;穿着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信用卡,提着一麻袋钱去度假,他被学生们戏称为“世界上最土的人”。当我们心怀敬畏地走近这个声名显赫的成功男人时,发现在成功的光环背后,他似乎没有变化,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与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身份实在不相称。T恤、休闲裤和白得刺眼的运动鞋是他的招牌装束。
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学里,新东方学员至少占中国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漫步在美国、加拿大等著名大学的校园,俞敏洪桃李满园。走进华尔街的世界级金融机构,俞敏洪都会遇到曾经在新东方的培训下闯过托福、GRE生死线的中国人,尊敬地称他“俞老师”。
教育索求的是精神财富,企业索求的是物质财富。作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集团却将两者完美结合。作为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典范,新东方刷新了中国教育在美国上市的零纪录,成功登陆美国股市。作为中国教育的新鲜血液,新东方征服了数百万的中国学生,为他们提供了高能量的精神食粮。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有独特的配方,新东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新东方在众多的语言培训机构中迅速脱颖而出?他们不仅为成千上万的学生掌握考试的技巧进行精心辅导,帮助学生征服各种考试难关,赢得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更重要的是新东方向学生注入了一支“励志强心剂”,鼓舞着无数身陷困境的学生奋勇前行。新东方对教育的终极目标有准确的解读,就是“学习生活”。更准确地说,是要学习如何幸福地生活。由此新东方的教师和学员、家长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梦想的发源地和梦工厂,和学员一起探索人生真谛,一起探索人生规划和留学安排。新东方的全部教学与管理活动,都渗透着一种对学生奋斗命运的关怀与指导,将“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崇尚奋斗、信仰成功、拒绝失败”的新东方精神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使他们获得为前途拼搏的信心、意志和精神力量。这不仅使得新东方与一般培训机构迅速拉开差距、产生惊人的规模与效益,同时提升其品牌,成为中国高级留学人才的起飞道路和精神堡垒。
登上福布斯排行榜很难,但是,更难的是让那些仰望此榜的人们对你的名字心存敬仰,并不是所有的财富都可以征服人心。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称俞敏洪为老师,下属的投其所好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澄清。“凡是不符合我价值观的钱我都不赚。”这份矜持和清高的学者之气也是俞敏洪有别于其他富豪的可贵之处。他攫取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人心,他征服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世界,因为,他一直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
4.教育标本:商业中国的培训符号
从普通话说不好的农村孩子到一名出色的英文教师;从自己出国遭拒数次到帮助无数人出国;从被北大开除的教师到一名校长;从拎着糨糊桶刷小广告到操盘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集团公司,然后是将它做上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抛开俞敏洪头上的所有头衔,留下的将是中国培训产业一个永恒的符号;对他所有的事迹、业绩和成就进行挑拣,剩下来最具价值的结论,是教书匠俞敏洪与富商大贾的PK。
当古老华夏商潮滚滚向前,将无数人裹挟在冲浪人生的商业体验即赚钱神话的时候,俞敏洪白手起家,靠智力资本成家,最后在国际商业资本融合中成为资本大玩家。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言,人生是一个过程。俞敏洪的过程创造了从一个知识分子到一个中国商人的“生命双螺旋结构”。
1991年,北大教师俞敏洪辞职,走进自己曾经代过课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两年之后,他再次炒掉老板,从来都不是一个乖孩子和好学生的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从此不再任人摆布,开始了自主创业。新东方早期的发展是异常艰难的,冬天漏风、夏天闷热的教室,有限的几个老师,时不时地来自其他培训班的威胁……俞敏洪以前在北大教书时想都没想到的事情全都发生了,他从一筹莫展到开动脑筋,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学会了怎样营销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怎样去辨识各个地方和部门的潜规则,怎样与各种人打交道。
多年来,新东方追求卓越的精神与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新东方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蜚声海内外。是品牌,都有品牌故事。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卖娃哈哈营养液、张瑞敏挥起铁锤砸烂80台不合格冰箱、克劳克走进了麦克唐纳的小店、潘可顿兑出了苏打水……俞敏洪的品牌故事非“电线杆儿”莫属——新东方起家是从俞敏洪在电线杆上刷小广告开始的。而此后的俞敏洪随着新东方的发展,也经历了个人角色的不断转变,在这种转变中他获得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收获了一般人不可能收获的人生经验。
知识分子俞敏洪没有生不逢时,他先是以教书匠的身份进入商海跃跃欲试,办教育财源茂盛,做培训生财有道。由老师变成老板,俞敏洪先要学会做管理。而管理之道的精髓,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及中国人的一句大实话——公道自在人心。于是,以最高的讲课费标准来吸引最有才华的外语教师,俞敏洪不仅有了人,征服了人心,而且学会了管理——薪酬战略是人力资源战略的“战略之眼”。
俞敏洪的转变还不仅限于此,紧接着他开始了由学术精英变为营销大师的转变过程。俞敏洪不仅要保持自己是新东方里讲课最好的教师,还要成为中国培训市场上点石成金的营销大师。于是,在纷乱经营的培训业里,在短期行为肆虐的行业中,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0%以上的广告推广费用来赚眼球,获传播,打品牌,新东方乱中取胜,俞敏洪略胜一筹。什么是商人?看商人的成功,是看他赚了多少钱还是看他怎样花掉赚来的钱?一般的理解是前者。而俞敏洪这两笔钱的支出,真的就高出了许多实业家和商人。
2006年9月,新东方上市之后,担任新东方董事长和总裁的俞敏洪拥有公司31.18%的股权,其总资产至少达到了2.7亿美元。新东方上市不只是让俞敏洪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教师,还造就了一批教师富翁。除俞敏洪外,新东方另一位创始人徐小平持有新东方10%的股份。包凡一持有4%的股份,钱永强持有2.5%的股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富翁俞敏洪的成功又一次让无数中国教师蠢蠢欲动。然而,此时的俞敏洪却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告诉大家,他并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他甚至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了解俞敏洪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的真正想法,或者说是他在已经获得了成功之后的一种理性的回归。一方面,俞敏洪真的回不了车了,因为上市之后他要为国际股东负责;而另一方面,无数的“穷教师”眼看着俞敏洪的高速路,却找不到出口。
时势造英雄,英雄识时势。面对永远微笑着、幽默着的俞敏洪,谁能读懂他从脸上到心灵的沧桑?这是他人生中曾经的屈辱、坎坷和背运所锻造出来的,就像安徒生一生也没被女孩子爱过,但却创作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爱的童话一样,大学四年没有被一个女孩子爱过的俞敏洪拥有了几百万可爱的学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东方的成功是历史搭建了一个舞台,俞敏洪自己勇敢地冲了上去。有人说新东方的奇迹不可复制,的确如此,在现在的培训行业里想重新走出一个俞敏洪几乎不可能。俞敏洪未必是一个模仿的标本,但是,对于中国教育而言,他的确是一个商业中国的培训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