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3700000061

第61章 父亲的意义——对电影中父亲形象的解读

◎薛昭曦

我一直以来不热衷于看电影,在这个“读图时代”显得有些落伍。但是,我认为这和谈恋爱一样,宁缺毋滥。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引起观影者的思考,那么它只能成为一次性消费品,而无法带来审美上的感动和意义上的追问。关于父亲,特别是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很久以前,我就一直在思考。父亲在电影中的出现,有时超越了一般人对于父爱的诉求,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意味极深的隐喻。我想通过对《2012》《追风筝的人》《天伦之旅》这三部电影,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并解读出现在西方电影中的父亲形象。

首先谈谈《2012》这部美国灾难片。这部电影,打动我并留给我思考的,并不是那些毁灭性的场面和紧张的故事情节,而是不断出现的父亲形象以及这种形象背后的价值隐喻。影片中,共有这样几位父亲:科幻小说家杰克逊以及他的父亲、印度科学家以及他的父亲、影射奥巴马的总统、那对双胞胎的父亲。影片延续了一贯的美国式的温情,在壮观的大场面下,还不忘表现人与人之间细致的感情。《2012》中表现得最为出色的,我想便是父爱。以杰克逊一家为主要线索,以点带面,所串起的是导演对于父亲形象的关注与认识。看完影片,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一部灾难片里,导演不断地安排各种父亲形象?显然,影片所要表达的“父爱”主题已经超越了身体与血缘所建立的伦理意义上的父爱。从这个角度上看,《2012》其实是一部“寻父”主题的电影。在面对灾难与毁灭时,母亲的温柔已经无法安抚不安与失望了,人类急需找回“父亲”,带领着我们走向新生。其实,长久以来,父亲在西方的文化中一直被忽视,甚至是被有意回避。不论在文学,还是荧幕上,西方人对父亲的形象一直受到了“弑父情结”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父亲往往代表着顽固、保守、因循守旧的暴君形象,他压制了自由意志、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甚至在宗教信仰上,作为“天父”的上帝也不断被人怀疑,被人推翻。人类过度膨胀的“强力意志”把父亲赶出了精神家园。然而,在缺少父亲的世界里,似乎一切价值都失去了平衡,人类变得狂躁、不安、恐惧和无处归家。儿辈们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加合理的秩序世界,反而败坏了父亲所建立的基业。人类这种弃父行为最终招致了毁灭性的灾难。与其说《2012》表现的是现实中的事实灾难,不如说它是表现了西方人在精神上的价值灾难,是西方人长久积习的精神危机一次隐喻性的大暴露。然而,影片还是为我们指出了希望与出路。我想这种希望并不是来自于强权政治统治下造就的“诺亚方舟”,而是父亲的回归,长久以来被放逐的“父亲”被人类重新认识,人们急需一位在精神上能够带领他们、给予安全感的父亲。只不过,《2012》把这样宏大的主题,集中展现在了一个家庭中,甚至是杰克逊一人身上,最终也是这位作为小人物的父亲解救了全人类。但是,不得不说,在表达“寻父”主题上,《2012》做得并不成功。父亲形象虽然不断出现在影片之中,但是始终无法指向更高的意义世界。商业化的运作,更是大大降低了影片的文化内涵。虽然找到了“父亲”,但是最根本的问题——信仰,并没有得到解决。正是这方面的缺失和模糊,使得它无法跻身于优秀电影的行列。在同样一部有关“寻找”的电影里,在这方面比它做得成功,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谈的《追风筝的人》。

同样是美国人拍的电影,《追风筝的人》在表现“父亲”时的精神内涵就比《2012》来得深。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似乎都只注意到了具体意义上父亲,即阿米尔的爸爸,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全身充满硬汉骨气的父亲,这个形象的塑造显然是成功的。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描写一个人追回友谊,重新面对自己曾经的懦弱的电影。但是我觉得,《追风筝的人》中所追的“风筝”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当然,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风筝”常常被理解为自由、民主、文明的美国文化,以此来与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残暴、落后甚至野蛮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我更愿意从信仰层面来理解“风筝”的象征意义。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心灵的救赎,更是一次信仰的救赎,而这种救赎同样也通过“父爱”得以完成。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当阿米尔回到喀布尔,从塔利班人的手上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可是第二天醒来时却发现他不见了。于是他追着一个孩子的背影进入了清真寺。在清真寺里,他又一次洗净了手脚,跪在真主安拉面前。等他从清真寺出来时,他融入了众多信徒行走的洪流之中。我觉得这一个场景充满了寓意,阿米尔正是在这一次寻找之中,找回了自己的根,找回了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也寻找到了“父亲”的意义。这样一个电影场景的表现,恰恰体现了西方人对信仰的重新理解。阿米尔最后追回的除了自己曾经丢失的勇气外,最重要的还在于他完成了精神上的成人仪式。我们会发现,影片中的追逐背后实际上是与父爱交织在一起的。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父亲形象,阿米尔的父亲对自己孩子充满了爱,这种爱不仅是勇气、责任,更是对自己信仰的执著与虔诚。所以阿米尔的回归,是为了完成作为一名伯伯(某种意义上就是“父亲”)所要经历的“灵魂的洗礼”。由于这是美国人拍的电影,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他们可能把握得并不准确,但是影片中却始终暗含着西方人对宗教与信仰的理解。他们认为,只有信仰,只有精神之父,才能够使这个无序、充满暴力与邪恶的社会重回安宁。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精神上的父亲,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而寻找本身就是一种救赎。《追风筝的人》中“父与子”的关系,实际上已成为人类一个基本而又深刻的生存方式的隐喻。“寻父”更多是为了重塑“精神父子”,使子辈在“寻父”的体验中成熟自立,重新做人。世界上许多宗教,“主”必然是父亲的形象。作为伦理意义上的父亲,给予子辈的是最初的世界观,而作为精神意义上的父亲,他提供给子辈的是“存在”的出路和归宿。这正是《追风筝的人》以及众多“寻父”题材的西方电影中努力塑造一个具有完美道德人格的父亲形象、渲染伟大的父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也正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不断袪魅过程中所凸显的精神困境。从这一点上,《追风筝的人》在精神内涵上比《2012》有更多可供挖掘和解读的东西,也是它“与我心有戚戚”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一部电影就是《天伦之旅》,这一部电影,相比前面两部,或许少了形而上的价值意味,可是更多了一份世俗中令我们感动和思考的父爱。与“寻父”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父亲寻找子女的电影。影片的最后,当我看到大卫的那幅画着蓝天下的电线杆和沟通人类情感的电线时,我不禁湿润了眼睛。包了一辈子电线的父亲,用自己的手,连接起了现代人沟通和维系情感的电话线,而他的这次寻找儿子和女儿的旅程,正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连接,而这时,他用的是一个父亲的爱与理解。“你过得好吗?”父亲其实要的只是一个答案。我们却常常因为从小的畏惧,而无法与父亲进行沟通。影片告诉我们,其实父爱不仅如山一样,充满威严,父爱有时更是一种理解。父亲会在任何时候理解他们的孩子!因为在他的眼里,不论子女走到哪里、年龄多大、成就多大,都只是曾经在他的怀抱里、肩膀上嬉闹的孩子。这也正是为什么影片中每一次父亲与子女们告别时,看到的都是子女们小时候的模样。这样一部电影,我不想从哲学、信仰的维度去解读它。因为,我想再恢宏的价值指涉、再终极的人文关怀,最后的落实,都必须是每一个个体的具体行动。而关于父亲,我们除了认真去爱,去理解,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呢?“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许这才是人的生命中最大的遗憾。每个人都应该找到父亲的意义,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精神上!

同类推荐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视角与方法

    视角与方法

    本书以“视角与方法”为侧重点,正面迎向当下的思想和文化问题,从深厚纷杂的“中国经验”出发,借助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野与方法,努力去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领域。
  • 脚步

    脚步

    《诗歌集:脚步》为诗歌合集,其中包含天下觅景、京城览胜、故乡寻踪、心中有梦四个部分,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游览过的地方,有出名的有不出名的,作者通过游览景点,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道出一个个人生道理,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每个景点的美丽风景,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有着些许帮助。
  • 读者精品——年轻思绪

    读者精品——年轻思绪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热门推荐
  • 桃儿杏儿

    桃儿杏儿

    林希有一句令人咀嚼的话:唯有小说无可说。邵燕祥在评价林希小说时,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他说林希是把“二十年代的砂变成九十年代的朱”。林希写了《桃儿杏儿》,用他自己的话说“以纪念那些写了那些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美丽女性。”
  • 遨世苍穹泯万界

    遨世苍穹泯万界

    当一位懦弱胆小平庸走过一生的青年为一位不离不弃陪伴了他十二年之久的女友能够幸福时,他毅然选择了救一名中年妇女而被歹徒杀死获得一些赔偿金为他的女友今后的生活能过得更好一些。没有丝毫意外,主角什么话也没有说就成功的担任了拯救宇宙的sss超级大任务,并且成功的重生回到了自己16岁的时候。
  • 谢谢有你

    谢谢有你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故事讲述了最平凡的爱情故事。他们因缘分相聚。几个豪门之女,几个豪门少爷,一个穷苦暖男。在他们身上没有奇迹,也没有老天的眷顾,但他们依然生活的潇洒。可是每一个人都带着一颗疲倦的心在奋斗,为了爱情、为了事业、为了梦想,也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痛楚。可幸的是,他们的朋友用最真挚的心疗和着彼此的伤疤!热血方刚也有泪和痛,温柔似水也有恨!备好纸巾看大作,不要哭得太伤心。
  • 魂之序曲

    魂之序曲

    污浊之波涛,疯狂之舟;沸腾!麻木!闪烁!不眠;钢之公主亦锈蚀,泥偶亦崩溃;集结!对敌!充斥地面另彼知其无力——魂之挽歌,且看奈文摩尔如何步步成圣,谱一曲魂之序曲。
  • 景年匆匆

    景年匆匆

    她坐在灰尘暗飞的屋子里,看他短发顺洁,皮肤略白,一副黑边眼镜跨在鼻梁间,遮去了双眼大半的光华。她安安静静站在电梯里看着楼层数字一闪一闪,像一块石像。她漫无目的游荡,被人一惊,手里的包掉到了地上,才发现自己正站在十字路口的左转待转区,身边车水马龙。他很少夸人,那天吃饭时却一直夸赵四九厨艺了得,夸薛圆儿身上有一股侠气,配得上“大姐头”这个称号。她心里有一点点酸楚,心说好歹你也夸一句林诺言你的刀工还行啊勉强能看,但是江景年一晚上都没有说。她眼波流动几经反转才渐渐平复下来,而后笑着说:“公主向来都是要嫁给王子的……”
  • 恶魔校草:吻吻吻

    恶魔校草:吻吻吻

    他和她是发小,只不过他在小时候出了国。他出国回来了,她却不认识他。于是他便想尽各种办法把她绑在自己身边。他宠她,爱她。
  • 毁灭游戏:来自地狱的信件

    毁灭游戏:来自地狱的信件

    烟花虽繁华,但转瞬即逝。萤火虽晶莹,却终究抵不过一个夏天。曾经之所以成为曾经,是因为它永远只存在与回忆。而回忆……是每个人都无法回到的原点。——他们,等了她三个夏初。她,亦等了他们三个夏初。这个夏初再见,却早已物是人非。
  • 魔王修仙日常

    魔王修仙日常

    本书以魔王路西法步入修仙世界的故事为节点进而展开,以轻松搞笑为要点,以恶搞吐槽为内核,记录修仙世界一些趣事。
  • 霸主的征服游戏:谁先动心谁就输

    霸主的征服游戏:谁先动心谁就输

    多少次,在闪光灯下的冷眼与嘲笑,所铸造的是如钢铁般不可逾越的城池,又是如钢铁般腐朽的回忆之都。多少次,在雨中的哭泣与无奈,所谛制的是骄傲的不败之城,是狂妄的不朽之巅。多少次,在泪水上的绝望与无助,所编织的是断情绝爱的孟婆汤,亦是重拾情爱的月老线。有人说过,冷眼与嘲笑,哭泣与无奈,绝望与无助之后,便是凤凰涅槃重生,便是断情绝爱,便是……王者归来!她说过:“只要你是我在乎之人,我必定会为你抛头颅,撒热血,但是如果你背叛我,就准备打算为自己准备后事吧。”人人都说,她是提线孤女,她是风流鬼才,她是骄傲的不可一世,狂妄的不可理喻的段情!
  • 纵横之星警传奇

    纵横之星警传奇

    一场千年不遇的流星雨,一次改变人生的机遇。叶煜,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三无青年,何为三无,即是无车无房无存款,对于这个“三无青年”称谓,他本人却不这么认为。“君不见,楼前凤凰牌单骑,怀中银行卡五位,河畔廉租房又三十,谁要是再说我三无,小心我的诺基亚!”但经历了一次变故之后,他的人生改变了,一次次的考验,一点点的成长,他穿梭于这世界的阴暗角落,将所有的邪恶散去,还给世间光明。有人称他正义侠,有人称他黑夜幽灵,而更多人将他看做世界警察。不过还有一个称谓并不为人所知,那便是——星警,当站在这世界最顶端时,他看着这颗蔚蓝的星球,回身望着那无垠的星空,轻轻的说道:“征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