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历史记忆只存在教科书和官方记述之中,这种记忆显然是残缺的。而民间历史书写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一个个细节,为这种残缺、僵硬的记忆,填补上生动的一笔。让模糊的重新变得清晰,让流逝的不被忘记,也让遮蔽的再次被回忆。
——《历史书写:民间的努力与探索》
作为自序,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尝试着该写些什么。作为一本书的开始部分,序言或许是第二封面,似乎应该表达如下三个问题:其一是说明这本书的内容;其二是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其三是本书的写作方式。
(一)《富世绘》要写些什么
“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如此少的一群人赚得数额如此巨大的金钱。”吉姆·泰勒、道格·哈里森和史蒂芬·克劳斯经多年观察并调研美国的富裕阶层后完成了《富一代》的写作。
“财富有很多种不同的风格,这些风格反映了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不同需求、类型不同的富人个体所持的态度及其抱负”。
在《富一代》书中,他们为当今美国的“富人阶层画了一幅画像”,而《富世绘》所要描绘的是中国新富阶层的“画像”。
《富世绘》所描述的更多是中国新富阶层的个案故事和个案背后的逻辑,所涉内容从中国群体财富大爆炸到新富阶层掀起名牌至上的购物狂潮;从敏感的慈善到富裕阶层昂贵的婚约;从财富无间道里问题富人的路到富人的性格特质;从中国新富阶层忧伤的财富传承到移民潮。
今日中国新富阶层的生态故事特别丰富,在构思并写作本书前,数年的财经报道生涯让我开始思考那些单一的,看似没有联系的事件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期望能将各个单点的事件串连起来,并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故事。
我认为,《富世绘》写的不仅仅是新富阶层的生态故事,还有那些案例背后的逻辑。
(二)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在《名牌至上》一书里,作者拉哈·查哈,保罗·赫斯本指出:“在中国大陆,人们的生活水平正以惊人的速度提高——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停滞,现在,就像打开了泻洪的闸门,致富的愿望就如洪水般湍急,人们渴望用新财富弥补流逝的岁月,这就是今日中国。”
中国人创造财富的热情和智慧在过去一段时间被充分发挥,私有财产的累计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被迅速放大,国民群体富裕效应中迅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新富。
财富的追逐者此起彼伏,财富追逐的群体效应已经并正在改变中国,而财富追逐者个人的身影构成了一个个中国多元经济的角色。
众多的财经传媒人记录、见证并参与了这一过程,如何有效记录并在信息快餐时代形成积淀,将经济领域的鲜活事件集结并从中抽丝剥茧形成记录?
雷颐和章立凡在《历史书写:民间的努力与探索》中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历史记忆只存在教科书和官方记述之中,这种记忆显然是残缺的。而民间历史书写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一个个细节,为这种残缺、僵硬的记忆,填补上生动的一笔。让模糊的重新变得清晰,让流逝的不被忘记,也让遮蔽的再次被回忆。
《富世绘》希望完成的是中国新富史其中的一笔记录。
(三)本书的写作方式
中国新富阶层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精彩得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新富内容的选择既诱人而又是巨大的考验。
在我身边的多数人似乎有一个共同点,当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总能快速作出抉择,但面临更多选择的时候往往惶惶然不知所措。
本书试图选取那些有代表性且能产生共鸣,鲜为人知但却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样本。
写作既永远不雷同而又永远有规律,读者们永远都喜欢那些可口和新鲜的故事,而不是枯燥的数字或者是貌似专业的说教;况且那些精彩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发现它们并呈现给读者。
特别说明一点,这本书的多数内容之前在《周末画报》上以专栏形式进行了刊发,这一次的“集中亮相”前,经过了再次改写,其文字和内容应更加成熟!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富世绘》努力去记录当下中国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出现的财富佼佼者的个案生态,去分析这些光鲜的表面其背后隐藏的财富路径。书中选取这个时代中的某些新富的片段,个案有限、篇幅有限,并不能足以概括所有财富生态,只能是管窥所及。同时,《富世绘》更多的是个人的观察和记录,因本人学识和研究方向所限,一些评论可能有失偏颇。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让世人震惊,财富创造的效率更是不可思议,财富流向不断颠覆传统,《富世绘》所载的只是财富潮流中的“一滴水”。
书中引用和参考了一些报刊文章内容,因篇幅所限未一一列出,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这本书里记录了多个新富阶层与当下社会“冲突”的个案,这也正是新富们为了适应这个国家的前进步伐之所为。对比美国的新富阶层走过的路,一位美国富人的话值得分享:“我们变得越来越有钱而不是越来越穷,并且越有钱我们越会生活,不过我们可是花了好久才把这一切搞懂的。”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