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3600000002

第2章 :非常成功心法之认识与众不同的自我

认识与众不同的自我

认识与众不同的自我,勇敢地做与众不同的自我,哪怕特立独行,哪怕没有鲜花和掌声,年轻何必要背负那么多条条框框,何必要因为传统而改变自我!认识并坚持自我的与众不同,你的人生将别有一番风采!

你就是与众不同

在这个推崇创新和标榜个性的时代,标新立异总视为一种永恒的目标被人类不断地追寻着。不论是人的某种活动还是人的行为甚至思想,人们总渴望超凡脱俗,渴望与众不同。人们的这种期望是如此的迫切,以至于他们常常改变自己,时常忙于行动而顾不上思考。他们不停地奔走,不断的修饰自己,不由自主地与整个世界的人们比较,渐渐的,他们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他们只有随波逐流,追随大众的足迹……

也许你会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追寻与众不同就一定会陷入从众的轮回吗?世界是如此的多彩与缤纷,充满了无尽的诱惑和契机;社会的空气里萦绕着一种狂热的躁动与欣喜,激荡着每个人火热的心,牵引着每个人追求成功的步伐。我们该怎么办,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的潮流所淹没,才能摆脱世俗的左右,走出自己的道路?

个人和社会相比,总是那么的弱小和无助。因此,我们从小就坚定了这样一种看法:我们容易被社会改造,却很难改造社会。事实上,社会的确塑造了人类的某种特性,给人类烙上了时代的迹印;但这些烙印却是建立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基础之上的。没有人类的作用,社会只有停滞直至消失;可以说,是人类塑造了这个社会,是人类赋予社会以生命和灵魂。由此看来,社会可以改造人,人也可以改造社会。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渺小,不会认为自己是社会微乎其微的一分子。我们是构成社会的有机体,是社会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如此定位自己,所以我们在社会上立住了脚跟,找到了方向。

弄清了这个问题,再想想前面的质疑,你是否明白:一个人要谋求发展,要开拓创新首要的是弄清自己是谁。要反反复复的审视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是这样的,为什么我拥有这样的个性,为什么别人要这样评价我……如此以来,你会对自己有一个深刻透彻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才不会被社会大大小小的潮流所左右,才容易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保持自己的本色;也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过人之处,才不会受限于各种规范,才能大胆地去追求你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要认识自我,正所谓“欲胜人者先自胜,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人类对自我认识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早在公元前2000年,印度的宗教文献就有关于自我意识萌芽的记载。如《梨俱吠陀》中就写道:“另有一物,在尔身中。”这就暗示了在人的肉体中,有一个“我”的存在。在公元前 1000年~500年间的奥义书上,就已明确地记载了“我”和“个我”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中,也有“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和“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意味着人类很早就开始自觉地认识自我并把认识自我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最先提出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并首先提出“我思,故我在”。同时,他提出“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的途径。

从人类对自我认识的渊源历史不难看出:认识自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认识自我,驾驭自我,提高自我,你才能战无不胜,从成功走向成功。美国一座黑人教堂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生成什么样,我们无法选择,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则由你自己创作,主动权在你自己手里,那就是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但首先你得认识自我。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只有认识自我,其它事情才容易水到渠成。

认识自我是开启我们人生之旅的第一步。认识自我要对“我”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只要了解我的姓名、出生年月等客观事实,更主要的是要了解动态变化的我,主观世界的我的真相。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给自己的旅途划定一条起跑线,给自己的成长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一个人越是了解自己,越能明了自己的知识、能力、天赋和潜能,也就越能选好道路,越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坦荡。人生少不了困难、挫折和磨难,有丰富自我认识的人,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位置和作出相应的选择,可以更好的驾驭人生,避免人生历程中的庸碌和空洞,使生活踏实、惬意并有所作为。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则故事,体会一下认识自我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的作用:

早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想吃栅栏里面的白菜,可是它进不去。

这时,太阳东升斜照大地,在不经意中,山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它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我如此高大,定能吃到树上的果子,吃不吃这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对自己说。

远处,有一大片果园,园子里的果树上结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子。

于是,它朝着那片园子奔去。

到达果园,已是正午,太阳当顶。此时,山羊的影子变成了很小的一团。“唉,原来我是这么矮小,是吃不到树上的果子的,还是回去吃白菜的好!”于是,它不悦地折身往回跑。

跑到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重新又变得很长很长。

“我干嘛非要回来呢?”山羊很懊恼,“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故事中,山羊什么都没有吃到,他的失败在于它对自己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它所有的自我认识都是随环境变化的,环境改变则山羊的自我认知改变。在这种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山羊在白菜和果子之间跑来跑去,最终一事无成。表明了自我认识不仅关乎到我们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而且关系到自我定位、道路选择等诸多问题。

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赖以自信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个性及优势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正如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所说:“成功是产生于那些有了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一切卓越的人物都是先从有了积极的追求成功的自我意识而走向成功和卓越的。因此,只有逐步树立自立、自主、自信、自强、自制的意识,才能逐步消除这一心理疾患,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对自己很了解,为什么我仍然不够自信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用何种视角去看你,不同的视角会带给你不同的心理暗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果你看到的仅是自己的缺点,并一度的强调自己的不足,那自然是不易于自信心的树立;如果你看到的是自己平庸的一面,你觉得你和周围的人相比没什么差别,你所拥有的特质他们也一样具有,那么很显然你没有优越感,你没法比他人自信;如果你看到的是自己的优点,发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你会有一种全身上下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的感觉。所以,认识自我最主要的是发掘自己的与众不同。记住,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有你的缺点,也有你的优点,也有与众不同之处。要坚信:你不是缺少独特的个性,而是缺少发现!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年老的富翁想让他的儿子出去闯天下,因为他想:虽然自己很富有,但都是自己靠勤劳和智慧取得的,儿子应该创造自己的事业。

于是,富翁的儿子背起了行囊,去闯天下。

青年走过很多地方,有一天,他在一大片热带雨林中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达十余米,在一大片雨林中只有一两株。砍倒之后,让外皮腐烂,留下木心呈黑色的部分,会散发出无比的香气;放在水中也不像其它树那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青年认为自己找到了珍宝,因为这种树太独特了。于是,青年就把这带有香味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但是,没人买他的树,倒是旁边卖木炭的小贩生意很火。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年的树仍无人问津。他想:大概我的树真的不及那人的炭。开始,只是怀疑自己的珍宝;后来,证实了自己的怀疑;再后来,就采取了行动,把香树烧成了木炭,然后挑到市场上,结果一会儿就卖光了。青年得意地回家告诉了老父亲,老父亲听了,忍不住落下眼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块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木炭。

故事中的年轻人之所以烧掉沉香,正是因为他虽然发没有发现沉香的独特用处--只要切下一小块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木炭。他把沉香等同于一般的木材,只看到了木材的一般属性,而没有发现沉香的与众不同之处。加上受外界环境的诱惑,年轻人最终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因此,要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与众不同,必须摒弃那些繁规缛矩,抛开心中的权威,摘下昔日的面具大胆地去认识自我。何必为了风度而故作潇洒,为了成熟而故作深沉,为了迎合他人而人云亦云;何必因为没有闭月羞花之貌而自惭形秽;何必在迷惘时祈求神灵,忧愁时寄情于深邃的夜空;何不依靠自己,确信上帝就是我自己!你就是你,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唱歌。你有你的特长,你有睿智的头脑,善解人意的情怀,发挥自己的长处,施展自己的才华,你那双小眼睛就会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征。来吧,亲爱的朋友们,年轻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发掘独特的自我吧!

当你结束你的自我探索之后,你是否有些意外,发现自己竟有那么的独特之处!既然有如此多的与众不同,那就请继续保持吧,千万不要因为独特之处太多而随意浪费掉;也不要因为与主流格格不入而屈从于大众!正如歌中所唱的:

你就是与众不同

不要规规矩矩像个闹钟

起飞吧

无限可能蓝色的天空

放思绪自由活动

谁要平平凡凡假的笑容

青春是

关不住爱冒险的冲动

here we go

世界要更多新的内容

快乐是心里微甜的流动

here we go

回忆有更多新的感动

渴望是不甘被动的继续进攻

来吧青春未拆封

爱的方法不只一种

没有标准文法

标准想法标准搭配或解答隐性的填充

来吧青春未拆封

对的方法不只一种

没有标准说法标准想法标准表达或回答奇迹在启动

拒绝普通

有勇气与众不同

认识与众不同的自我,勇敢地做与众不同的自我,哪怕特立独行,哪怕没有鲜花和掌声,年轻何必要背负那么多条条框框,何必要因为传统而改变自我!认识并坚持自我的与众不同,你的人生将别有一番风采!否则,即使手有沉香,却不知道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的木炭,最后竟丢了自己的珍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我们应该寻找自己的宝藏、开发自己的宝藏,从而更喜欢自己、更爱自己、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充满自信、充满阳光。

说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意识到认识自我,尤其是认识自我的与众不同的重要性了呢,你是否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开始自我探索的旅程了呢?如果一切准备就绪,就让我们摆脱昨日的记忆,步上新的旅程,开始真的去认识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与众不同吧。

四个行囊认识自我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已经整装待发了呢,你是否很急切地想了解自我呢?别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让我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行囊,看看你是否有充足的准备、足够的信心去探索自我、面对自我。

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使自己的状态尽量处于平静之中,通俗地说:用一颗平常心来开始这次旅行。既不要把这次自我探索当作一次猎奇,也不要把自我剖析定义为自我批判。认识自我是一个探索自我奥妙的历程,过程或许很艰辛很漫长,接触到的东西或许远远出乎你的意料。倘若你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你可能会因为意外的收获而过分欣喜,你也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打击而过于消沉。你在两种心理体会中摇摆,总感觉找不到主心骨,你有些迷茫,渴望稳定,希望踏实稳健的走完这次旅程。既然如此,为何不保持一颗平常心呢?平常心是一种恬淡洒脱、气定神闲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忧,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常心是一种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的风范,如诸葛亮在兵临城下之际,摆下空城计,披鹤氅,戴纶巾,安坐城楼,焚香操琴,智退敌军;平常心是一种不骄不躁,不气不馁的精神。抱着平常的心态去看待自我,就容易拂去世俗的浮尘,清澈自己明净的双眼;抱着平常的心态去审视自我,也容易摆脱陈规陋俗的狭隘,从而动态全面地去看待自我。平常的心态犹如一剂安神药,它赐予了我们面对自我缺陷的勇气,也赋予了我们面对自己优点的谦虚谨慎。正是因为有了一颗平常心,我们才更接近真实的自我;也正是因为有了一颗平常心,我们才能既看到自己的优点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朋友们,千万要平衡自己的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开始这次自我探索。

有这样一则故事:

禅院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和尚说:“好难看啊!师傅赶快撒些草籽吧。”师傅狴犴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小和尚们去播种。风突起,草籽飘舞。小和尚们惊叫起来,禅师说:“随性随性,去者多半中空,撒下来也不会发芽。”

撒完草籽,小鸟飞来啄食。小和尚又急,慌着赶鸟,但鸟随飞随落,禅师翻着经书,说:“随遇罢,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的。”

半夜下起雷雨,有小和尚冲进禅房,“师傅,不好了,这下完了,草籽全被冲跑了。”“随缘吧,冲到哪儿就到哪儿发芽。”禅师正打坐,眼皮都没抬。

半个多月过去了,原来光秃秃的草地绿意盈盈,一些未播种的院角也犯出绿色。小和尚们都高兴得知拍手,禅师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随喜。”

故事讲完了,你是否明白禅师之所以如此镇定自若的原因呢?胸怀平常心,有时候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同样的道理,心怀平常心,你才能认识更加真实的自我,才能与真我亲密无间的交流。

所以,出发前别忘了把你的平常心打包带走。接着,再来看看我们的下一个行囊是什么吧?

相信大家都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吧!盲人由于看不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受到了人们的嘲笑。故事旨在告诉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用全局的眼光看待事物。这是大家首先想到也普遍认可的寓意。事实上,盲人摸象蕴含的哲理绝非仅此一个。很多人之所以死守着这一寓意,是因为自他们听说这一故事起,老师或者家长就填鸭式的把所谓的寓意灌输给了他们。因为儿时的不自知,老师或者家长的话对孩子而言就是真理。所以这一寓意就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了下去。

仔细斟酌这一教育过程,你是否感受到了盲人摸象一样的滑稽?我们的长辈们总喜欢言传身教,总想把他们的一切经验告诉我们,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我们的人生走的更坦荡些。的确,这些经验有时候真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这些经验和教训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和头脑,让我们只看到了大道的宽阔而忽略了小径的静谧。我们一直坚信大道的美好,并为此而不停的拼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这场奋斗中,我们越来越忽视了小道的存在,到最后,我们认为生活就只有“大道”这一面。这难道不是盲人摸象吗?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成了“盲人”,“盲人”主导了所有的价值评判,在他们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下,人们丧失了基本的自我觉察能力。所以也跟着成了“盲人”。

怎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盲人”呢?答案很简单:保持高度的自我觉察力。这正是我要提醒大家准备的行囊之一。

从小,我们就一直不断的接受着某种文化的定型,某种价值观的导引。我们按照父母的旨意行事,按照老师要求学习;按照领导的指示工作。我们俨然“社会制造”的成品。我们老老实实的遵守着社会的规范,规规矩矩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用评判家的观点来审视自己,我们渴望他人的赞美,渴望他人的接纳……似乎很少的时候我们关注过自己。

你也许会说:我经常自我反省,这难道不是自我关注吗?可是,你注意到了自己的局限吗?你知不知道,即使你望着一朵花说:“这是玫瑰”、“那是百合”,这些植物学的常识已经夹在了你和鲜花之间,而限制你真正的看到它。你想认识一朵花,必须用手去触摸它,因为文字或者知识并不能帮你触摸它。因此,你的局限就在于你拥有了太多关于自我的知识,你习惯于用过去的知识来评价现在的自我。你觉得这是自我反省,但实际上呢?警觉些吧,要了解你自己,你就必须活在其中,你必须观察它,认识它的所有内涵、本质、结构以及它的活动。你必须摆脱禁锢自己看法的知识、价值观等,使自己的心鲜活起来!而要摆脱这些就必须保持高度的自我觉察力。自我觉察让我们在检视自我时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最大限度的避免环境的干扰;同时自我觉察使我们在当下整体的审视自己,而不受时间的限制。

这是我们第二个行囊:自我觉察力。那么我们的第三个行囊呢?先看看下面一则小故事,读完之后或许你就明白了第三个行囊是什么。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很贪玩,他母亲常常为此忧忧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亦毫无效果。直到爱因斯坦16岁那年的一个秋日的上午,父亲拦住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并给儿子讲了一个足以影响他一生的故事。

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肮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边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皮,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爱因斯坦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明白了吗?我们的第三个行囊就是以己为镜。我们身处一个爱比较的环境之中,随处可见的都是比较和竞争。父母拿孩子比较;教师那学生的分数比较;学校那学生的升学率比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尽管比较会让我们看到差距,会刺激我们进步,但比较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适。在和他人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或者长于他人,或者弱于他人。长于他人者可能自视清高,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弱于他人者可能过分强调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或者不断的模仿他人的长处,制造出一个“二手货”,否定我之为我。任何形式的比较,都会导致幻觉及痛苦,而且愈陷愈深,难以自拔。我们或者分析自己,想一点一滴的增加对自己的认识,或者不断强迫自己向某种境界靠拢。这种种努力,不外是勉强自己顺从外在的权威罢了,因而带来了更大的挣扎。如果我们能亲眼识破其中的原委,我们就能从这种无谓的比较中解脱,从而以己为镜看到真正的自我。我们要紧记: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诚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言:“不要拿你去跟别人比较而低估自己的价值,因为我们各自不同,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惟一。”“不要将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而什么是最适合你的,只有你自己知道。”

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只有这样你才是真实的你,你才能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前面三个行囊你都已经铭记于心了吗?是不是迫切的想知道最后一个呢?那好,我们现在就来揭晓第四个行囊的奥秘吧。

我们之所以要准备那么多的行囊,目的只有一个:认识与众不同的自我。而我们为什么要认识与众不同的自我呢,除了我之前罗列的诸多原因外,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我们很爱自己。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建立在爱自己基础上的,是爱赋予我们激情,也是爱给与我们正视自我的勇气。所以最后一个行囊就是爱自己!

我们太熟悉“爱”这个字眼了。从小到大,每个人都在谈论爱,每份报纸、杂志都在不停的谈着爱。爱祖国,爱父母,爱劳动,爱学习……爱被我们毫无顾忌的引用着。电视传媒用“爱”来吸引我们的眼球,教科书用“爱”来唤起我们情感的升华,父母用爱教会我们坚强……我们触手可及的都是爱,我们被无数人爱着,也爱着无数的人。因为熟悉,所以我们自认为了解,我们可以信手拈来的给爱下无数个定义。我们说爱是一种甜蜜的感觉,爱是两个人心心相依,爱是一种责任……可是爱的前提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大半甚至全部的分给别人?是什么力量支撑你毫无顾忌的付出?

你也许会很迷茫,你会说这个问题我没怎么考虑过,可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因为你爱自己?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因为你喜欢,你觉得这很好,所以你付出了。你付出是出于尊重自己的意愿,你付出是因为从中你会收获快乐,说到底你的付出实际上是为了愉悦自我。而你为什么要愉悦自我呢,不是因为爱自己吗?

如此说下去,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恰恰是因为这个事实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这种爱往往被人们忽视。在面对某一具体事务时,人们会顾忌短期(和爱自己的永恒性相比)的利益会而暂时牺牲爱自己的权利;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往往先想到借助他人的力量解决问题,而很少想到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所以,有必要提醒大家无论做什么千万别忘了爱自己。

爱自己是学会赐予自己力量,教会我们在逆境中成长;爱自己是尽量统筹兼顾,而不盲目渴求面面俱到;爱自己是心灵自由,保持眼睛的清澈!更为重要的是,爱自己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自己!因为爱自己,我们不再埋怨自己的不足;因为爱自己,我们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因为爱自己,我们不忘在逆境中给自己勇气;因为爱自己,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爱自己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像宇宙的光照耀着无边的宇宙生命。我们在这种耀力无边而又柔和的光里幸福,在这种昂贵的光里灿烂。爱自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任何阻力都可以冲破的,是存在于世界的任何角落里的,是生命力及其旺盛的。爱自己,我们才能勇敢地去认识自己;爱自己我们才能远离恐惧,去正视真正的自我!

引爆你的无限潜能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无限的潜能金矿。

认识潜能

曾经发生过这样几个故事:

一位已被医生确定为残疾的美国人,名叫思第文,靠轮椅代步已二十年,他的身体原本很健康,他赴越南打仗,被流弹打伤了背部的下半截,被送回美国治疗,经过治疗他虽然康复,却没法行走了。他整天坐轮椅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就借酒消愁,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反抗,却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突然着火,思第文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双腿不能行走,他拼命逃走,求生的欲望竟然使他一口气跑了一条街。事后,思第文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走。以致停下脚步,才发现自己会走动。现在已在纽约找到一份工作,他已身体健康,与正常人一样行走。

还有一个故事:一辆卡车从路上冲过去,横冲直撞,重重地撞在一棵树上。发动机受挤压,司机的身子被压住了,动弹不得。他自脚被夹在踏板和刹车闸之间,车门被压扁了,弯弯曲曲变了形。营救人员纷纷赶至现场,他们想尽各种方法,绞尽脑汁想打开车门,救出司机。可是,车门被损坏得如此厉害,不管那些人如何努力,仍然无济于事,车门一点也动不了。更糟的是,驾驶室开始着火了。周围的人陷入慌乱之中。很显然,救火车赶到之前这个司机肯定已经被烧死了。

营救人员无法打开车门,救出司机,可是查理·丹尼斯·吉恩仍然决定去试试。他靠紧车门,用力去推它。慢慢地,艰难地开始一点一点地移动车门。吉恩用的力气非常大,他胳膊上的肌肉鼓胀起来,把他衬衣上的袖子都给撑破了。后来,车门终于被打开,吉恩钻进车里,赤手空拳掰开踏板和刹车闸。他松开司机的双脚,扑灭了火,然后爬进驾驶室,爬到受伤的司机身边。他蹲在车里,脚踩底板,背抵顶篷,使劲向上顶。终于,车顶被他的力量顶开了。司机被解救出来,旁观的人把他接到安全地带之后,查理·丹尼斯·吉恩悄悄地、迅速地走掉了。 后来,当人们找到他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有那样大的力量来完成那样艰巨的救援任务。他的答复非常简单。他仅仅说了一句:“我恨火灾。”他有他的原因。几个月前,他无能为力地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小女儿被活活烧死。那种感觉是多么无奈而凄惨。他有他的原因。

由上面几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并非大多数人命中注定不能够成功,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能成就一翻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世纪的领航者。

人的潜能主要在于身体素质潜能与心脑智慧潜能二个方面,从世界上的体育运动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员们在疾跑的速度上、在跳跃的高度上、在体操的灵敏度上以及在举重的力量上等等,都在不断的刷新着世界记录,创造着成功与卓越的奇迹,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身体素质蕴藏的巨大潜能。人的身体素质潜能不可限量,人的心脑智慧潜能则更是巨大无比,人的学习、记忆、认识世界的潜能、创造力潜能,思维精神、文化素质的潜能等等都是人的心脑智慧潜能的具体表现。回顾一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可以看出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心脑智慧潜能开发的历史:从原始部落到国家的出现;从牛车马车到汽车飞机;从原始歌舞到现代电影、电视;从手写笔到电脑的广泛应用;从地球的开发利用到火星的勘探研究……这些无一不是人类不断开发心脑智慧潜能,不断创造的结晶。人类的心脑智慧潜能的开发,不仅是人自身学习记忆能力、创造能力和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更伟大的是人类可以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创造新的世界。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其记忆容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能发挥出其中一半的潜能来,就可以轻易的学会40门语言,并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而就算是像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天才人物,一生中也只不过发挥了他们潜能的2%不到,人类的智慧和知识,至今仍然是处于低度开发状态,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忽略了开发自己大脑这个无尽的宝藏,有效的发挥它的潜能,因此,任何人不论自己聪明才智的高低,也不论自己的愿望是多么的高不可攀,只要懂得并善于应用自己潜在的能力,就一定可以将自己的愿望在具体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而作为万千人海中的你当然也有无限的潜能。如果你现在学习不好,不是你笨,是你没有发挥你的潜能;如果你现在并不成功,不是你运气不好,是你没有发挥你的潜能。

发掘自我的潜能金矿

你有无限的潜能,你的潜能可以为你释放出难以置信的神奇力量。如果你能学会怎样感悟和释放潜能,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幸福、更加美好、更富有。让它点燃你内在的能量,让你充满活力,让你实现自己的愿望。

开发潜能的方法有许许多多,主要有四个方面,即“逼、诱、练、学”。

1.“逼”

要想开发出自我的潜能首先就是逼迫。

通过是人的潜能开发出人的创造力,是创新,是发展。 “猴子”变成了人,何等神奇,还不是大自然“逼”的吗? 日常生活中,人在一“逼”之下而发挥出超常智能和动能的事例不胜枚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东方中国汉代飞将军李广,以善射闻名。据史书记载,有一天李广出去打猎,惊见草里有一只“虎”,情急之下应手放了一箭。过去一看,原来是块大石头,而箭头竟然没入石中。接着他又试射了儿次,箭都是碰石而落。

这里有一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女士上街,把三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返回时,在住宅楼附近碰到熟人,就停下来说话。突然,她发现自己家12楼的窗子开着,孩子爬在窗台上正向妈妈招手--她还来不及惊叫,孩子已经失足掉了下来--她丢下手中的东西,不顾一切地向孩子奔去(请注意:她穿的是筒状裙子和高跟鞋)……就在孩子快落地的一瞬间,她接住了孩子。事后,人们作过一次模拟实验:从12楼窗口扔下一个枕头,让最优秀的消防队员从相同距离飞身来救,试了很多次,始终还差很远。

人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有求发展的需要,又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惰性。能够卧薪尝胆、自我警醒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需要的是鞭策和当头棒喝式的促动,而“逼”就是“最自然”的好办法。人们常说的“压力就是动力”,就是这个意思。

被逼,心态就会改变;被逼,就会有明确的目标;被逼,就会分清轻重缓急,抓紧时间;被逼,就会马上行动。不寻求突破,不创新,就休想跨过这道坎,于是潜能在一逼之下因迅速集聚而爆发,如核聚变。

目标达成了,“被逼”的状态解除了,人发展了。

年轻的你,不仅不要怕“逼”,而且还应该主动“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逼自己,使自我经常处在一个积极进取、创新求变的良好的紧张状态,使潜能时常处在激发状态。除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有这样的心态,另外就是要订立较高的目标来“逼”自己,来提升自己。

逼自己,就是战胜自己,必须比自己的过去更新;逼自己,就是超越竞争,必须比别人更新。别人想不到,我要想到:别人不敢想,我敢想:别人不敢做,我来做:别人认为做不到,我一定要做到。潜能的力量,真的非常大!

逼自己,一方面要勇于接受挑战,把自己丢进新条件、新情况、新问题中,逼到走投无路,才会想方设法:破釜沉舟,才会背水一战,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2.“诱”

诱是指诱导。寻求更大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是人生命意识里的根本需要。因此,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自我,有理性的自我,是绝不愿意停留在任何狭小的、有限的状态之中的,而总是要想不断开拓以取得更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生存。这种炽热的、旺盛的发展需要,是潜能蓄势待发的前兆。只要对这种意识给予有益的暗示、引发、规划和培育,就能把潜能很好地动起来,释放出来。诱导出潜能可以通过“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

自我设计,是根据社会的客观条件,自我的实际特质等多因素设计出自我潜能理想的实现方式,以便使自我得到最充分、最理想、最自由、最大最好的发展。

自我实现就是根据自我设计的道路,经过努力奋斗,把潜能完全发挥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设计,使自己成为最理想的人。

就自我本身而言,自我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自我设计,就缺乏主体自我意识的表现,其整个实践活动将是盲目的,因而不可能有好的效果。自我设计是自我实现的基础,亦即是成功的基础,是自我实现的指导方针:自我实现则是自我设计的结果,对自我设计的验证、修正和实现。

通过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的概念,可以看到,我们的 “人生目标金字塔”与马斯洛的“层级需要”很好地对接在一起。

从整个人生看,成功就是自我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大的自我实现,最大的创新;从人生阶层看,达成每一个目标,都是一次自我实现,一次创新,一次成功。人是在一次次的自我实现中最终实现自我。

成功的渴望与生俱来,自我实现的意向人人都有,因而在各行各业的人中,都能见到因发挥出巨大潜能而自我实现的例子,但大多数人没有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没有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总体而言,马斯洛估计成功者只有1%。

对此,马斯洛是这样解释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同时受文化环境的限制及童年环境的不利影响,因而最易受阻,阻碍最多;多数人惧怕自我实现所需要的对自己本身的认识,易放弃天赋的潜质进入到不确定的状态。

所谓“惧怕自我实现所需要的对自己本身的认识”,即由于心态消极而关闭自己,不敢面对现实,认识自己,从而没有(或不懂得)作自我设计--这又说明了“心态”和“目标'对成功的重要性。

请注意,我们鼓励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并不是说要与社会、与他人相隔离而修炼成仙。恰恰相反,真正的自我设计,必须建立在社会环境的基础之上,真正的自我实现者,是在与社会和他人的和谐共处中才得以实现自我的。因此,自我实现本身必然伴随着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同时,成功者对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非成功者。因为他们的情感体验更为开阔、更为自发,因而也更有创造性、更有爱心。

3.“练”

练就是练习。练习由专家设计开发的包括“潜意识理论与暗示技术”、“自我形象理论与观想技术”、“成功原则和光明技术”、“情商理论与放松入静技术”等等的练习、题目、测验、训练,如脑筋急转弯、一分钟推理等等。

4.“学”就是学习

学习绝对是增加潜能基本储量及促使潜能发挥的最佳方法。知识丰富必然联想丰富,而智力水平正是取决于神经元之间信息联结的面和信息量。

事实上,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人都有可能一鸣惊人,做出以往所未曾想到的成就。譬如苹果牌电脑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他还是个穿着牛仔裤,一文不名的孩子时,就抱着对用电脑的信念,终于创立了一家排名《财富》杂志五百大之一的企业,其成长之速,无人可及。再如特德·特纳,他把毫不起眼的媒体--有线电视--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帝国。还有大制片家史蒂芬·史匹柏、艾美奖超级歌手史普林史汀,以及反败为胜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经理李·艾柯卡。请问,他们除了脍炙人口的成就以外,还有什么相同的特质呢 ?

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挖掘出自我的潜能。

令我们庆幸的是我们不是生活在古代,若非王公贵族就绝无可能拥有权力;我们也庆幸不是生在工业革命之初,若非生在豪门富邸,便无聚财之力。但在今日,掌握知识力量的机会有可能在每个人的手中,任何一位身穿牛仔裤的孩子都有可能创立一家影响世界的大公司。所以说,在当今时代,信息就如同古时候帝王的权杖,能掌握特别知识的人就可以扭转人生,进而改造全世界。

你的潜能就是一座金矿,开发出来你将创造无限。

保持本色变快乐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你无须按照别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甚至约束自己,你无须总是效仿别人,保持发现自我,秉持本色,做一个真正的自我,这是最重要的。

发现自我,秉持本色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如果我们能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便能踏稳脚步,达到目标;这样就不至于浪费许多时间精力,控制苦恼。发现自我,秉持本色,这是一个人平安快乐的要诀。

不能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一问题自古皆然。詹姆士·基尔奇博士认为:“这是人性丛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也是造成许多精神衰弱症、精神异常或精神错乱的根源。曾对儿童教育问题写过十多本书和上千篇报道的安格罗·派屈说道:“当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不相一致时,那就是一种不幸。”

培养一种健全的心态,它将带给你平安、快乐与自由。如果你想让自己平安快乐,请记住:保持自我本色,不要盲目效仿。

我们总想掩饰什么的时候,往往是我们人格力量最虚弱的时候,“犹抱琵琶半遮面”使我们晦涩朦胧,造成生命的极不明朗。你不是同人比较才出生在这个世上的,你也不是同人比较才活在这个世上的。人不是思想的动物,而是行动的动物,丧失了行动,也就丧失了生命。所谓跟着感觉走的人如水面的浮萍无定性,缺少生命的根。人,需要很强的倾向性,从众心理使你误入歧途,你尽可能去掉人身上多余的东西。对于生命,太多的奢华终是累赘,外重者必内拙。与那些在大街上展示服装的人们相比,你的朴素总胜一筹。人的名贵不在外表,"生命是在内部的。”

自我即自身特色,它是自身的环境条件和习惯长期积累而成的,一旦形成了要改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讲保持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优势特色,并根据形势的需要有效地发挥这些特色。优势特色也就是优点,讲一个形象一点的例子,我国由于贫穷落后,造就了大部分中国人勤劳、吃苦耐劳的特点,这对改变我们贫穷落后的状态,对现代化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显着的优点,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还有许多令炎黄子孙自豪的优势特色,如被称为三大国粹的中医、国画和京剧。自身特色中也有历史积淀下来的陋习,即劣势特色,如一些中国人身上还保留着被鲁迅先生鞭挞过的自欺欺人,夜郎自大等习性就是典型,这是中国人向现代化进军中必须予以淘汰的劣势特色。

掌握保持自我与超越自我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超越。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形成自身的特色,只是有些比较鲜明,有些不那么鲜明罢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说某某个性比较强,其实就是说他有比较突出的特色。所谓保持自我,一是不要随便否人自身的特色,有一种人是很容易枉自菲薄的,总以为别人好而自己不行。二是要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特色的盲目发展,一个人有个性是好事,但个性太强了则往往是极不利的--不利与团结也不利与工作,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任何特色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保持了自我就为超越自我创造了必要条件,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来超越才是真正有效地、实实在在地超越。善于超越自我才能真正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生的崇高境界。有位名人说:“每一次人生的关键时刻,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抉择,其实,都是一个能不能战胜自我,能不能超越自我的过程”。人的思维如果长期囿于自我的圈子里,就谈不上超越和发展,这就像生物只有不断地从外界吸取补充新的营养,才能生长壮大一样。人的思维也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营养才能使自我不断地得到发展,不断地超越,逐步地达到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

我们再来听听欧文·柏林给乔治·葛 希文的忠告。这两人初识的时候,柏林已是有名的作曲家,而葛希文还是个每星期只赚三十五块钱的无名小子。柏林很赏识葛希文的才华,愿意付三倍的价 钱请葛希文当音乐助理。“但是,你最好别接受这份工作。” 柏林说,“如果你接受了,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如果 你秉持本色奋斗下去,你会是个一流的葛希文。”

葛希文记下了柏林的忠告,果然成了美国当代著名音乐家。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开始拍电影的时候, 导演要他模仿当时一个有名的德国喜剧演员。卓别林一直都 不显得出色,直到找出了属于自己的线路。鲍卜·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唱唱 跳跳,真到还我本来面目,以机智的妙语而广受欢迎。

基尼·欧屈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州腔, 穿着入时象个城里人。他宣称来自纽约,别人却在背后笑话 他。直到有天他弹起斑鸠琴,唱出牛仔的浪漫歌谣,他的事 业才到了一个转换点,成了举世闻名的牛仔明星和歌星。

所以,你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据分析,所有的艺术都是自传性的,你是什 么就唱什么,是什么就画什么。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 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 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

爱默森在散文《自恃》里 说道: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 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 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 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 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 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在困难压力下怎样保持自我动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你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开始做:

要相信这一点:人人都有很大的心事、很大的困难,上帝最终是公平的,这样想就心理平衡了,将自己从逆境中拯救回来。

要有不断向自己提出正确要求的动力,有了要求,人才会具体,人才会行动起来。

要有很好的眼界,它关系到能否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满足现状,没有问题是很可怕的。眼界由心理素质决定,尤指心胸。自己解救不了自己,人就会很局限。所以要心胸开广,天和地之间的所有事我都关心。人往上想就往上走,往下想就往下走。眼界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

沟通。沟通能得到启发,自我则封闭灭亡。给自己一良好定位,然后从身边人事中不断汲取。

要保持一定的个性和特长。

独立。在分析问题和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人的价值观和思维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即适应能力(思考-批判-选择-承担后果)。有了压力就会积极,风险就是动力。摒弃患得患失的心态。

关注自己,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每次判断力的着力点才会准确,保持情绪的稳定。关注自己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有怎样的特长,有怎样的能力,每次尝试,每次努力必总结。

积极地去寻找机会。

道格拉斯·玛拉赫也用一首诗表达了看法: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棵山谷 里的小树吧--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当尾小鲈鱼 --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也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做一个 最好的你!

培养健全的心态将带给你平安、自由。切记:

不要模仿别人。

让我们发现自我,秉持本色。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在一次成功人士演讲会上,一位企业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说:假如徐悲鸿不去作画、假如扁鹊不去学医、假如华罗庚不去研究数学。那么,他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也许他们就是千百万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也许那些脱颖而出的数学家、名医、画家就会记载成别人的名字……

成功是多元的,并没有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也便是成功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的成才历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遥遥领先……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常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幸运之神就是那样垂青于忠于自己个性长处的人。松下幸之助曾说,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他还说,一个卖牛奶卖得非常火爆的人就是成功,你没有资格看不起他,除非你能证明你卖得比他更好。

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上物理实验课时,不慎弄伤了右手。教授看到后叹口气说:“唉,你为什么非要学物理呢?为什么不去学医学、法律或语言呢?”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觉得自己对物理学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和才能。”这句话在当时听似乎有点自负,但却真实地说明了爱因斯坦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

有个初中毕业生小明,因为学业成绩不高没能进重点高中学习,父母为此愁得整天唉声叹气。他自己也觉得挺对不住父亲,沮丧而不安,感到前途渺茫。

有一天,在美国留学回来探亲的叔叔,知道小明的情况后,问他喜欢干什么,对哪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和基础?小明说,文化功课一般,但一些课余的东西学得很好,比如水果雕刻技术之类。叔叔说:你愿不愿上职业学校学厨师专业?

当时小明一听就直摇头。打从上学起,他就没有把学习与什么厨师联系起来,做厨师,自己没地位不说,弄得父母面子上也不好看。叔叔先是把中国的教育批判了一通,说中国的教育患了严重的贵族病,使得学生满脑子的不是“星”就是“家”什么的,说凭本事吃饭,体面地生活,有什么丢面子,这个时代,本事才是面子。在不该讲面子的地方讲面子,将来一定会没面子……

抱着横竖就是一条路的想法,小明学起了厨师专业,没想到,学起来挺顺手,挺带劲的,比学功课顺溜多了。几年一晃而过,小明进了一家三星级饭店。当他第一次将薪水交给父母时,父母惊讶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们干了一辈子,月薪还没有小明的尾数多。父母第一次为儿子的前途舒了一口气。闲时,小明还在家露几手,乐得父母眉开眼笑,邻居都说小明有出息,有孝心,羡慕他父母好福气,比孩子在外留学的虚名强多了。

是的,一棵草吃一粒露珠。成功学专家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非常诚恳地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下决心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是的,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当下的大学生。目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05年全国毕业生为338万,比2004年净增58万,数字的确已经十分的吓人,但这仅仅是浅层次的问题,更不应该忽视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不是十分端正的就业观念:非大城市、大企业不去,没有高收入免谈。应该说这是人之常情,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总得考虑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的问题,但如果所有的人都抱着这样的观念去已经僧多粥少的人才市场上争饭碗,恐怕大多数人就只有挨了一顿、挤蹭了一身汗却空手而归的份了。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不是没有那么多的单位和岗位需要人才,而是我们更多的大学生有着“有业不就”的想法。难道就非得去上海、非得进海尔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去了一些发展前景好的小城市、有生机和活力的民营和私营企业就注定一辈子碌碌无为吗?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事业有成的人士不是从那些原本不甚理想的小的基层的地方一点点地创业成长起来的呢?反言之,就算很多人不顾自身实力去了理想的企业和城市,但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最终就真的完全适合自己吗?在已经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果还抱着一蹴而就的陈旧观念而不想经历什么挫的时代恐怕早已成为过去时了。

现在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还流行着一个词语叫“就业力缺乏”。这里不是说大学生在知识储备和能力上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关键是一个就业态度的问题。态度决定不了一切,但毕业生在择业时抱以何种心态也是决定其能否找到理想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松下公司在招收新的毕业生时首要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有一颗平常心,一切必须从零做起。但这往往是很多毕业生最难做到的。一些毕业生总是表现的过于急功近利--他们在就业时关心的不是自己在这个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多数人首先考虑的是待遇、职位等更加物质性和暂时虚无的东西。许多求职的毕业生有时候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儿了解都没有,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就开始提各种不切实际的要求了,而极少考虑这个企业、这个岗位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去了之后自己的所学和才能是否能得到展现这些他们最应该关心的问题,这就真有点本末倒置了。

雄鹰搏击长空,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它属于高空,它的雄姿注定要在天人施展,它由此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胡杨傲立沙漠,胡杨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它要为沙漠增添一丝生机,甘受寂寞也要保护时常被沙子埋没的铁路,因此它的生命力变得顽强,它由此成为乘客们歌颂的守边勇士。

小草绿化大地,小草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生命力变得旺盛,能随遇而安,因为它要完成自己绿化大地的使命。寒梅傲立雪中,寒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傲霜斗雪,因为它要赋予“冷”与“死”的冬天以“活”的生机;青蛙捕捉害虫,青蛙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拥有强健的后腿,因为它要给胆敢在它跟前飞来飞去的害虫致命一击……万事万物无不如此: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它们变得勇敢、坚强、富有战斗力,无坚不摧。

人也是一样。终身为师,就变得勤劳而富有爱心;成为一个科学家,就变得善于钻研,善于发问;成为一个父母官,就变得公正严明,知道无私奉献,为民办事。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我们就会花超乎常人数倍甚于数十倍的精力去奋斗,我们的成功便多了希望,这是很简单的真理,相信不会有语言学家能绘出“神舟6号”的设计图,也不会有航天学家能设计出款式新颖的服装,可以这样说: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这个世界让人想往的东西太多。理想和欲望对人而言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和能力去实现无限的许许多多人们追求的理想和欲望是不可能的。人们都想拥有美好的爱情、成功的事业、快乐的人生。

亲爱的朋友,不知道你是否认识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样的理想都能实现;什么样的欲望都能得到。你要根据自身和外部的条件,去寻找适合你自己的生活之路。比如:你身高只有1.5米,可自己非想成为一个篮球巨星;非想成为一个出名的模特。你的想法是好的,你为之努力的精神是大家所敬佩的。但是,你最终为其奋斗的结果会令自己痛苦和失望,你自己仍然不是个成果者。因为你的理想太高了,你所希望得到成名后的那种欲望太大啦。

你现在应该面对现实。问问自己会做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有没有可能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实现?你现在首先要知道自身的条件、分析一下自己周围可以利用的环境和今后可能成功发展的因素。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的坐标。你才能为之而努力奋斗。你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和快乐……

同类推荐
  • 财富心理学

    财富心理学

    生命中的一切财富都源自内心。投资和赚钱是一个内在的比拼,当内在修为越坚定时,外在脚步也越稳定,财富积累也持续越久。《财富心理学》一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指出贪婪和恐惧交替主导着投资的全过程,所谓的淡定是建立在拥有完整的操作系统、结果心里有底的基础上的,心理决定行为继而决定了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体验中学习让心理为生财致富、为投资服务。真正的财富在于内心,而非外在。只要内在富足了,外在的财富还会远吗?
  • 说话滴水不漏艺术全书

    说话滴水不漏艺术全书

    语言的魅力是一个人综合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了高超的口才艺术和说话的技巧,你的事业将会一帆风顺,人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本书教你拥有高超的口才艺术和说话的技巧。说话艺术不是低水平的人考虑的问题,而是最高水平的人试图办成大事的杀手锏。看不起说话的艺术的人,常犯的通病是:不靠嘴巴打天下,而只靠手脚出苦力。结果是浪费了人生许多大好良机。在人生的胜局中,说话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不会说话是万万不能的。说话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是在官场中左右逢源的“法宝”,也是打开上级心的扉的“金钥匙”,更是获得下级拥戴的“如意捧”。
  • 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理想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灯,是激发我们奋发的动力。但是,光有理想肯定是不行的。《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将通过无数生动的事例告诉你,如何才能将心中瑰丽的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书中,作者认为,理想变成现实,第一是要有好心,第二是要勤奋工作。
  •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识人难,知人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在生活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看清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多一点对他人的了解,将会使我们在做事时减少很多失误,将会使我们赢得更多人的认可,以及更多的成功机会……读完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你会恍然大悟,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点点滴滴竟然是那么重要。对照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把这些我们平常认为的琐碎的事情归类分析,你会发现原来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那么困难——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性格特征。
  • 最震撼人心的声音

    最震撼人心的声音

    《最震撼人心的声音》收集了众多的名人演讲,跨越各行各业,具体包括乔布斯、比尔·盖茨、麦当娜、温丝莱特、阿诺徳·施瓦辛格等。这些演讲曾经震撼和影响了众多的人,仔细聆听巨人的声音,一定会让你的人生从此卓尔不群。
热门推荐
  • 重生巾帼女英雄

    重生巾帼女英雄

    她是一个超六的特工,却因为吃个汉堡被噎死,史上最坑爹的死法!醒来后她却发现她穿越了!呵,个屁爹不疼娘不爱,大爷我一个人就足够了!呵,她堂堂唯一的嫡女六小姐,却被你们一个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庶女欺负?来,一个个排好队过了抽鞭子!什么?!不能动粗?那就来打!噗……她是个废材?拜托,你见过哪个废材能把你打得没牙?打得亲爹亲娘也不认识你?不过……一不小心惹上某爷,她就是哭着也要惹完。“爱妃,我头疼……”“爱妃,过来暖床……”
  • 暗幕主神

    暗幕主神

    心脏是人体中最脆弱的部位,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无数修真者想逆天改命,只为了让心脏不再脆弱可这手段就连神都不可能做到,更何况凡人陈凡一个怪异学霸不幸穿越到了天武大陆他以一介凡人之躯承载着神之心脏,誓要逆天改命——打破这繁琐的条规,睁开这老旧的锁链一颗平凡的心脏可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陈凡要创造一个一心永恒的不朽神话!
  •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祖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即出生于此。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少年时李白即咏诗入赋,博学多才,仗义行侠。天宝初年奉诏入京,任翰林供奉。
  • 妖后女王请饶命

    妖后女王请饶命

    朋友的背叛,让她穿越到了神灵大陆,这一世,她发誓她要保护好所以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不要像上一世一般像被人扼住喉咙般的威胁她!各位大大且看叶凡冰的逆袭之路!cp是妖皇妖无姬~各位感兴趣的大大请收藏哦~(づ ̄3 ̄)づ么么哒
  • 御魔行

    御魔行

    魔行天下,万物笼罩血红色的光辉。惟有一抹光明在角落里苟延残喘。魔族当道,人类将何去何从?
  • 腰问

    腰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其实可以很简单

    其实可以很简单

    喜欢她,这是陌辰凡心底最大的秘密。第一次见到她,她淡如水,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她是不同的,吸引他去探索,不知不觉却深陷其中。本不该是一条路上的两个人,因为少年的努力渐渐走进。他对外高冷,对她温柔呵护。她对外淡漠,对他灵动狡黠。“冉晚幽你爱不爱我。”他问。“我爱。”她答。毫不迟疑。你爱我,同样的我也爱你,那我们就在一起。就这么简单。外界的压力,我会解决,只要你在,就够了……【大虐伤身,不会有,小虐怡情,可以有,欢迎入坑】
  •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葬礼和墓地最为纯净,最能够使人们在名利场上的争斗中幡然地卸下铠甲,从而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恬淡而从容,但愿杨早所著的《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的读者在阅读后心灵上也获得如此洗练……《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还原世界空难史上15个著名的空难事件,倾情揭秘空难背后的故事,娓娓讲述空难自我避险小贴士。
  • 因格之名

    因格之名

    一道金光从天而落,金光散去,只见一个披着银色披风头穿着圣战士战甲戴黄金头盔的男子单膝跪在地上。左手平伸,握着一个巨大的雷锤。‘你是什么人?’冥帝都不由有些惊慌,在这幽冥圣殿,还是第一次有外来者用这样的方式闯入。‘再也不会让凡人质疑神的权威!我是神的领袖,众神之神——zeus!’
  • 精彩的语言艺术:词海拾贝

    精彩的语言艺术:词海拾贝

    字、词、句,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无论是华美的诗歌,还是浩渺的历史,都要通过字、词、句来记录;无论是济世救人的医学,还是浩瀚无边的天文学,都要通过字、词、句来传承;而至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乃至劳动、饮食、社交等等,无一不与字、词、句息息相关。《精彩的语言艺术:词海拾贝》囊括汉语语汇中最精华的俗语、成语、典故等,涉及中外历史、文学、政治、哲学、教育、风俗、饮食、服饰、称谓、地名、官职、艺术等,将奇思,妙语,精彩段,一网打尽。语言就是在进行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进行一种美好的对话,在阅读中领悟,在借鉴中进步,潜移默化,笔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