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疑心病是友谊的毒药。”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里,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同样心生疑窦。不仅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还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的多疑心态,往往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凑合在一起,或者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成见,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以致与人隔阂,在人际交往中自筑鸿沟,严重时还有可能反目成仇。
当然,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不属于心理问题。多疑则是无端生疑,纯粹是为了证明成见、偏见,是心理失衡的表现。
多疑心态是导致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温床,需要警惕。治愈多疑心理的良药是坦诚交流。许多误会,往往因为无端猜疑而起,而又因为坦诚交流而终。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坦诚交流。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不妨一看。
我和她,上下铺,关系一直处得像温开水,不冷也不热。甚至曾经一度对她十分反感,原因是我们的性格迥然相异,是处于两个世界的人,我的沉默接受不了她的张扬。
教室里,她总是分外放纵地抒发自己的见解,我把这看作是一种虚荣的表现,用我的冷漠目光时不时地轻扫她;宿舍里,她无休无止地诉说内心的不平,我厌倦为何她总是抱怨,用冷漠的语调让她“暂停”。
我感觉我就像是一只刺猬,总是对她小心地防备。渐渐地,她也知道我并不喜欢她,所以不再靠近我。
一个晚自习,我和她又早早地来到教室,当然她在前门进来,我在后门进入。教室里只有我们俩人,互不说话,只有铅笔在本子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你真的就这么讨厌我吗,我有哪里做得不好吗?”她忍不住这样问我,用的是罕见的低音。
握在我手中的笔“啪”地落到了地上,她的这一问也让我吃惊了许久。不过我还是很快地恢复平静,并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对,我的确很讨厌你,因为我和你的生活方式、观念完全不同,我不可能在课上大声地回答问题或者是与同学争个面红耳赤;也不会一不顺心,就抱怨这、抱怨那。我只是喜欢默默地承受生活的喜怒哀乐。而你却不同……”
听了我的话,她沉默了。我突然又吃惊,为什么我们两个会这样坦诚?
后来,虽然她依旧张扬着自己的性格,但是也收敛了许多;虽然生活依旧给我和她带来不少的磨难,但是我也没再听见她那无理取闹的抱怨了。
她对我说,我就像她的一面镜子,及时地批判了她的不足,让她能得以及时改正。不过,她又笑着对我说:“我其实也很讨厌你,因为你总是把所有的一切都闷在心里。”
我笑着回敬她:“我就等着你来为我打开心扉……”
这个晚自习,我和她手牵手,彼此笑脸相对,一起从前门走出教室……
我与她终究是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我也开始慢慢理解她的张扬只是她的本性的流露而已,并不掺杂半点杂质。也庆幸当初的坦诚,铸就了我与她如今的情谊。
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
如看见几个人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别人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别人对自己有了看法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
喜欢猜疑的人总是特别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有时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也会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的心态使他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失衡心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猜疑阴影,让友谊之花常开不败呢?以下方法值得一试:
一是要培养自信心。人有所长,亦有所短,每个人都应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接纳自己,不受别人评价的约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样当一个人充满自信的生活或工作时,就用不着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轻易地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二是要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当自己的疑心越来越重时,要运用理智的力量进行急刹车,控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要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怀疑的对象,想办法加上一些干扰素。
当条件允许时,可做一些调查,澄清事实真相,也可以请信得过的朋友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清除自己不符合实际的假想与推测。
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问题,心情会豁然开朗,同时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三是要加强交往增进了解。多疑往往是彼此不了解、掌握的有关信息过少的结果。多疑产生后,常常又加剧了彼此的隔阂。
明白此理,就应主动地增加接触,在交往过程中客观地观察了解把握怀疑对象的有关情况,最好能与对方开诚布公地交谈,结果就会发现,造成自己产生多疑之心,可能是由于错误信息的传入,可能是由于一句不经心的玩笑引起的误会,可能是因为想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无法认同别人的观点,也可能是一些小人搬弄是非造成的。
世界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需求,应摒弃“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消除各种疑虑,主动与人交往。
四是要坦诚相待。学会坦诚,不仅是为人处世起码的道德品格,也是立论、立言、立学、立身的基本素质。学会坦诚,是美好的品德。有了坦诚,就可以培育出许多优秀品德来,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许多美德。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坦诚,就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坦诚,就失去了光明。有了坦诚,我们才有真正的人性;有了坦诚,人才无愧为万物之灵。
这样的人,才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诬蔑、诱惑、冷视。坦诚能耐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一切虚伪矫饰的东西都必定被历史的大浪涤荡干净。只有坦诚、真实,才能经历岁月的磨砺而光彩熠熠。
学会坦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它需要襟怀坦荡,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它需要当朋友的诤友,敢于直言相谏;它需要处于公心、成人之美,而不是气人有、笑人无,心怀嫉妒。
学会坦诚,是处世的方式,并不等于处世的艺术。坦诚待人也要讲究表达方式,区分不同对象,讲究了解、理解他人的心理,才能使坦诚待人的动机和效果达到统一。
学会坦诚,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了一种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和尊严感。应当说坦诚待人得益的不只是他人,还能增长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坦诚待人能使我们获得坦然潇洒,至少不必为了一句谎言而费尽心机,也不必为掩饰自己的某些破绽而装模作样,搔首弄姿。
坦诚是玉,虽有瑕也不掩其彩;坦诚是冰,虽冷却晶莹透明。坦诚的人如皎皎皓月之真纯,如悠悠白云之高洁。
青少年朋友,让我们永远对自己说:做一个坦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