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4400000005

第5章 父亲的心愿

记得小时候,家里只有一间土坯房。那时,家中有父母、姐姐和我。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到处透风漏雨的土坯房中。房门还是父亲利用休息时间上山砍柴,用一些粗树枝编织在一起做成的,晚上用来防备山里野兽的袭击。

后来,家里又添了两个兄弟。我和姐姐也慢慢长大了。一间房住不下一家六口人。于是父亲开始利用每天工休时间,去地里挑些黄土回家,自己制作砖瓦坯,然后起早贪黑上山砍柴,自己挖窑洞烧制砖瓦。

那时的父亲三十出头,正是年青力壮的年华。

年青时的父亲力大无穷,浑身是劲。据说他上山砍的柴禾挑回来用称一称,一头竟然有二百多斤。

父亲每日每夜地苦干,为的是早日完成他的一桩“心愿”:那就是建房,争取早日建成三间大瓦房。

父亲起早贪黑拼命,花费了二年时间,几乎凭借他的一己之力,终于将一座三间大瓦房建起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盛夏正午,骄阳似火,大地干得冒起了青烟似的,因久旱无雨,到处是抗旱的人们。

生产队正组织青壮年在河里挖沙筑堰取地下水抗旱。父亲挑着一担河砂,晃晃悠悠地往河岸走。

突然,父亲两眼发黑,一下子栽倒在河堰中。

父亲因过度劳累,患了严重的腰肌劳损。之后一个多月,他不能直立行走,每天躺在床上,连上厕所也只有在地上爬。

后来,父亲经民间医生用“祖传秘方”初步治愈了腰肌劳损,但从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了。

农村实行农田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父亲赶着耕牛犁田,牛沿着田走一圈,父亲的腰实在支撑不住,就将一件蓑衣铺在田埂上,在蓑衣上躺上半天,再继续赶着牛犁田。

母亲看到父亲的身体实在不能干农活,就让他外出做点小买卖,只希望父亲能给家里赚点零用钱。

八十年代中期,父亲出外经商。最初,他从收购废品开始,每天拉着一辆板车走街串巷,收购黄板纸、水泥袋、书报等废品。他一个人在一个小县城城郊租下一座小院,每天早出晚归,不停地拼命干,饿了就回来煮点稀饭,加上一碗咸菜对付一下肚皮。那时候,父亲的最大心愿就是:多赚点钱,早日成为“万元户”。

不久,父亲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脱落,以至后来几乎完全秃顶;一年后,父亲雇佣了三名工人,当上了老板,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

九十年代初,父亲拿出四万元,建起了村里第一栋楼房。此后,父亲成了乡里赫赫有名的“名人”。

新楼房建起来后,父亲回到家乡,没继续从事他的经商事业。他担心,钱赚多了,到时“运动”来了,肯定又成为“批斗对象”。当时父亲率先在全村建起了楼房,手里还有十几万元存款,他感到很满足。父亲当时最大的心愿是将几个孩子培养成才,跳出“农门”!

后来,我们姐弟四人通过读书,相继走出贫穷落后的乡村,都在城里有了稳定工作。

时光一晃过去了近二十年。这多年来,父亲一直一个人独自在乡下老家生活。今年春节回家,父亲言谈中禁不住流露出一种失落的情绪。原来,他看到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建了楼房,室内还有配套的水冲式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而且越是新建的房子,设计样式越来越好看、实用,住起来舒适。而我家的楼房已经有二十年历史了,在那些设计新颖、样式大方的新楼房中,逐渐显现老气横秋,落伍了。

我对父亲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二十年前,我家的楼房是全村第一个建起来的,当然不能与现在刚刚建起来的新房比。这说明时代在不断进步,农村在发展啊。

“我们几个人商量好了,明年我们四家集资重新建一栋新楼房,绝对又是村里最好的房子。”姐姐说。

父亲听了这话,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我明白,父亲其实一辈子不愿“落后”,总想走在时代前列。父亲的心愿其实很简单。

同类推荐
  • 紧急任务

    紧急任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梅州奇案、谁玩过谁、泣血的活期存折、兄弟,你为何不地道、钓牛、最后一个指标等。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所写的日记和杂记,共分为17卷,记述了胡适早年的文学主张和其思想演变的轨迹、读书经历,他对当时社会时事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书信往来存稿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珍贵资料。胡适留美早期的日记多是流水账,但由于具有连贯性,读来并不觉枯燥。后来的札记则真实坦白地记下一个青年人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包括年轻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可以看作是胡适留学时的自传了。
  • 大山里的人生

    大山里的人生

    本书从作者浩繁的著述中,选取有关人生的纪实和思考的部分散文,以展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在凤凰的石板路上,在湘西的大山深处,在都市的街头巷口留下的深深足迹;展示一个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而成为作家、学者,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上的奋斗与挣扎,辛酸与欢乐,失败与成功;展示一个普普通通的灵魂的苏醒与叛逆、磨炼与裂变……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热门推荐
  • 梦魇一世

    梦魇一世

    谁言年少不轻狂,轻狂的代价又有几人负担的起?一个犯了错的少年,挣扎求存之路,我只想活下去!
  • 那年涟漪

    那年涟漪

    身为追星族的夏雨荨在去漫展见面会的时候遇到一个欠揍的“面具男”,但没想到这次漫展的偶遇,既然是她生命的转折点。。。欲看后事如何……你点来看看就知道←_←
  • 星空下的约定

    星空下的约定

    明德学院与崇阳学院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姬突然接到了一封来信,信中有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和一个帅气男生在医院里拍下的照片。小女孩笑得很开心,虽然身体看起来很虚弱。但是却惹得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 暗恋了那么久

    暗恋了那么久

    我生平第一次,觉得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对我的喜怒哀乐有所影响,他们说爱情是这样的。爱情像瘟疫,来了就是来了。
  • 绝色神医:悍妃之田园药香

    绝色神医:悍妃之田园药香

    第一天拿刀砍人,第二天与公鸡拜堂,第三天连坟头上的獾都敢吃,彪悍女医生穿越为受尽欺负的孤女,拖着软弱的婆婆,年幼的丈夫,还有三个鼻涕虫的小叔子、小姑子,斗大伯、夺家产、治瘟疫、开药铺,打造乱世中的药香田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被爱拯救的囚徒

    被爱拯救的囚徒

    青春一晃而过,曾经的痛,今天能笑着说出来。一切都过去了。身为一个85后,曾经以为自己很年轻。可当我回神,忽然发现,世界变了。而我,老了……面临变革,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它的调性。而且,它逼迫你去寻找自我,告诉自己“我是谁?”生命短暂,就给自己一个可以圆梦的机会吧!趁着青春尚未走远,去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去经历、去碰壁、去失败,去成长……俗话说: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如若无爱,生有何欢?最终,你会发现,一切,一切都源于爱!谨以此书献给命途中疼痛过,深夜里痛哭过的人!献给生逢此时,依然怀抱梦想的人!也献给,残酷世界里尚未放弃理想的你我!
  • 帝灵殇

    帝灵殇

    叶枫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败家子,所有阴暗的词汇用在他的身上都不为过;乔乔是一只千年树灵,善良,温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叶枫死后,乔乔和他的尸体融合在了一起。一个全新的叶枫,回来了——
  • 曾经有过

    曾经有过

    徐邵是一厢“氓隶”之子,才能不及中人,但他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满腔的抱负,最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心愿……虽然向成功的道路的确远,的确难,徐邵曾经想着放弃,但又有种种的原因,徐邵又重新拾回了信心,经历多次起落,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人生不可能一路顺利,起起落落是难免的,在不顺利的路上造就不平凡的自己,活出精彩,一刻弃之,万人笑矣。
  • 快穿之拯救男配大人

    快穿之拯救男配大人

    一觉醒来,温品如被个什么男配系统绑定了,excuseme?我还没死呢!!!被系统坑得傻乎乎的就做任务去了,哎哎哎,对面那个男配,有时间吗?约吗?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